第231章
書迷正在閱讀:糟糕,被師尊盯上了、工具人有話要說、[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清穿之敦肅皇貴妃、康熙老認為我是仙女轉世(清穿)、雍正試婚宮女[清穿]、一覺睡醒多了個鬼王老公、沒想到我竟被龍拆吃入腹、天緣令之天青傳說
這位薄情寡義的皇帝陛下,蘇徐行一個現代三好公民根本看不透。 不過無事,與瓊帝的恩怨可以慢慢算。成惠逼死他母親的仇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只等瓊帝生辰那日,送她一份大禮。 而在此之前……蘇徐行看了看手中的峋字玉佩與令牌,他有些想念趙峋。 見趙峋的機會來得很快,離瓊帝生辰還有一旬,前來祝壽的別國使臣便陸陸續續到了,最先到達的是燕國使臣。 燕國靠近大瓊西南,東邊與大瓊接壤,北接毅國,南臨南疆,國土面積在諸國中最小,國力也較弱,是名副其實的夾縫中生存。但也正因為與三國接壤,各國俱都虎視眈眈,所以其他各國即便都想吞下它也要掂量一番,不敢冒進。 如今各國都維持著表面的平和。南疆十二城各自為政,內里爭斗自顧不暇,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與大瓊又隔著滇南的險道,暫無外患;毅國近年崛起迅速,兵強馬壯,若不是突然的旱災,只怕要與大瓊一戰爭奪國土,但如今也只能蟄伏不動、休養生息;而曾經的王朝大瓊式微,國力早不如前,加上北邊還有民風彪悍、全民尚武的北域諸部侵擾,便是想逞威風也沒那個能力。 不過……這表面的平和到底能維持多久,沒人知道。而瓊帝的生辰,自然是各國打探消息、試試深淺的好時機。 使臣到來,君臣宴客,閉關“禮佛”許久的沈皇后終于露面了。母族遭此大禍,她再出現,即便強裝著淡定,也不復從前的國母風華,人看起來憔悴了許多,只靜靜坐在自己座位上,端著假笑。而與她相反,貴妃一身絳紫的華麗服飾,不僅不顯老氣,倒更襯得她明艷美麗,力壓群芳,在座位上還不忘與瓊帝眉目傳情。 而坐在下首的蕭承乾和蕭承熠二人亦是對比明顯,一個眸光暗淡,滄桑不少,一個滿面自得,笑意難藏。 蘇徐行照樣坐在兩人的對面,與上次宮宴相同,他的一邊是蕭承謙,一邊是趙峋。趙峋進來時路過他還佯裝跌倒往他身上撞了一下,同時塞過來一個紙條。 上面寫著:宴后老地方見。 這個老地方……蘇徐行想了一下,耳朵瞬間變得通紅。想起上次在御花園假山洞里的荒唐,蘇徐行恨不得把紙條一把塞進趙峋的嘴里,逼他吞下去。 心里再羞澀、再氣惱,他面上還要裝作一副“嫌棄”的模樣看向趙峋:“二王子,我說過你的模樣比較駭人,請你離我遠一點?!?/br> 趙峋聞言立刻一副“受傷”的表情,低垂著頭看起來很可憐:“襄王恕罪?!?/br> 如果趙峋不暗地里沖他揚眉挑釁一下,蘇徐行或許會更相信他的演技,他還要說些什么,旁邊的蕭承謙皺眉,低聲提醒道:“四弟,宮宴之上不可無禮?!?/br> 蘇徐行見狀哼了一聲,停止演戲。 然而一抬頭,卻瞧見對面的蕭承熠正滿臉興味地盯著他,眼中更是有藏不住的興奮。見蘇徐行看向他,蕭承熠緩緩勾出一個看起來駭人的笑容,沖他無聲做口型:你、死、定、了。 笑完,還特意瞥了眼在他一旁的趙峋。 蘇徐行皺眉,內心頓時升起不好的預感。這蕭承熠怎么回事兒?是發現了什么還是故意如此?因為緊張忐忑,蘇徐行手心開始冒汗。 只怕今日不能與趙峋見面了。 正在蘇徐行愣神間,只聽大殿門口傳來一聲“燕國使臣到——” 接著就見一個穿著白色圓領長袍,頭發束冠的俊朗青年領著一群穿著官服的燕國人進來了。 “參見大瓊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br> 燕國使臣隊伍的領頭人是燕國太子燕展,一進大殿他就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瓊臣子禮,將姿態放得低低的,態度恭敬,他身后的燕國大臣同樣如此。 瓊帝很顯然被取悅了,面上都是笑意,還特意讓人取來珍藏的珠寶以長輩的名義送予燕展,瞬間就拉近了彼此的關系。 燕展座位在右邊的上首,旁邊是蕭承乾,對面正好是一身紅衣,姿容絕色的趙峋。見到趙峋,燕展眼中劃過一絲驚艷,隨即想到了什么,沖瓊帝笑道:“對面便是毅國二王子吧,這質子之身也能坐于大殿之中,與君臣同樂,大瓊皇上果然仁德,燕展佩服?!?/br> 一句話,貶低了趙峋,便是不將毅國放在眼中,卻又抬高了瓊帝,可謂拍馬屁的極致。 瓊帝臉上的笑意又深了些許,說些場面話,引得滿殿大臣齊齊稱贊“陛下仁德”“陛下英明,大瓊之幸”,人人都在圍著瓊帝轉,只有蘇徐行將目光看向了趙峋,他如此心高氣傲之人…… 卻見趙峋正興致勃勃嘗著桌上的菜,一點也沒有被譏諷了的惱怒或悲憤。 得,看來這位爺轉性了,不在乎。蘇徐行微不可見地搖搖頭,心中卻安定不少。 趙峋當然不在乎,因為在他眼中燕展已經與死人無異。既然燕國如此迫切地想要并入他國,他不介意幫他們一程,待他回毅國重整朝堂,穩定軍心,幫助蘇徐行報了仇后便要劍指燕國,拿下燕展的狗頭! 但趙峋不知道,那一天會來得如此之快。 將二人小動作盡收眼底的蕭承熠拼命壓下心中不斷涌起的喜悅,一張臉憋得通紅。 再忍耐一下,小賤種就要死無葬身之地! 寒暄過后,滿殿人都開始享用佳肴,穿著紗衣飄飄欲仙的舞姬們也都走到大殿正中,和著樂聲開始起舞。舞蹈美妙,佳肴美味,一派和諧享受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