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種地日常 第31節
書迷正在閱讀:坐等王上病逝垂簾聽政(重生)、在男團磕隊友cp,我社死了、大佬他懷了野狗崽[重生]、導演她懟遍娛樂圈、老男人穿書后在戀綜爆火、卑微小可憐重生后成了撒嬌精[ABO]、穿成哥兒了怎么辦、[重生] 清冷美人O長官竟是天然撩、怎么就成萬人迷了[快穿]、變成少爺的漂亮小可愛后,他攤牌了
說罷,她也沒給翠柳任何申訴的機會,直接轉身就回了屋,只留個她一個冷酷無情的背影。 直到聽到身后傳來翠柳痛苦的哀嚎聲后,安清心情總算美麗了幾分。 哼! 來呀,互相傷害啊,誰怕誰! 小喜子等人在一旁看著自家福晉和身邊打小伺候的丫鬟這般親近,心里不免也有些羨慕。 但除了羨慕之外,卻沒有任何其他不該有的嫉妒和怨懟的念頭。 上次漫兒的事情出來后,也算是給安清提了醒。 古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人員管理上也是如此,在她身邊,紫蘇她們幾個注定是旁人比不了的,若是有人再因此心生不忿就不好了。 于是,安清特地讓紫蘇把院子里的人全召在一起,拿漫兒之事做了由頭,更是直接言明若有人想走,她也絕不攔著,還會幫其在內務府那邊圓上一二,但僅限于今日。 若是此時他們不主動言明,日后再敢因此而生事,那下場只會比漫兒更慘。 眾人連忙紛紛道不敢,漫兒可是被退回內務府受了宮規處罰后,被發配到了辛者庫做苦工去了。 辛者庫是什么地方啊,那了可是掌管著宮里所有臟活累活的地方,去了那里這輩子算是完了。 當然,在這宮里,像漫兒那般不知所謂的倒是少數,眾人心里也明白,所有的情分都是處出來的,哪有平白無故就著想主子對自己好的啊。 相比于宮里其他地方,在福晉待他們這些奴才已經很寬厚了,體貼他們這些當奴才的不易,除了平日里俸祿外,各種打賞補貼不斷,就拿前些日子發的那什么‘高溫補貼’的銀子,在這宮里可都是聞所未聞的啊。 而且,從翠柳她們幾個的身上也恰好能看出來,福晉是個重情義之人,只要他們好好當差,忠心不二,日子久了,主仆之間的情分自然越發深厚的。 待日后五阿哥出宮分府另住了,他們自也是有機會跟著去王府當差的,在這宮里也不失為一條很好的出路了。 想到這里,眾人心里也不由歡喜了起來,日子也越發有了盼頭。 相比于安清院里的有人歡喜有人愁,此時乾清宮中,眾人卻因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紛紛陷入到狂喜之中。 就在一刻鐘前,康熙才領著一眾阿哥和朝臣冒雨從京郊趕回來,眾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被雨水沾濕了,但這會誰也沒有因淋雨而不喜,各個都面露喜色。 最高興的還屬是康熙本人了。 前有出現意味著祥瑞的國花牡丹,后有他前腳剛親詣方澤祭地便突降甘露,這兩者很難不讓人多加聯想。 要知道數月來,京城、直隸等地可是已經久旱無雨,滴雨未下啊。 第23章 五福晉23 康熙在眾大臣及一眾皇子的勸說下,總算是同意先去把淋了雨的朝服換下來。 等他這邊一走,乾清宮太監們在梁九功的授意下,紛紛端著拭巾和帕子進來,伺候殿里這些暫時還離不開的大臣和皇子們擦擦身上的濕意,順便還著人端了些姜茶進來,雖說著天氣并不冷,但總歸是淋了雨的,還是喝上些比較好。 把這邊一切安排妥當后,梁九功端著一盅剛煮好的姜茶來到了乾清宮的東暖閣,這是康熙日常起居的地方。 他進來時,康熙正在貼身太監的服侍下換衣裳,只見他眼尾眉梢皆是喜色,那緊繃著嘴角似是下一秒就要破功了,可見其主人是在多努力的強忍著笑意。 梁九功心中不免微微震驚了一下,要知道對于一向喜怒不行于色的帝王來說,這種情況到底是有難得一見。 他是自幼伺候在康熙身側的,在揣測圣意這方面自是旁人沒法子比的,上次見康熙這個樣子都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但回頭想想今日發生的一切,梁九功也就能理解康熙為何會有如此反應了。 地壇祭祀向來是神秘而莊重的,今日一大早康熙帶著眾大臣出現在地壇祭地,起初一切流程都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著的,說來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所為,當祭祀的祭品被擺上祭臺之時,恰好一縷陽光灑到祭臺之上,這時那株牡丹就突然在一眾祭品中顯現了出來。 在陽光的照射下,它每個花瓣邊緣的那層金邊像是突然金光乍現般耀眼。 這種情況若是在平時還好,但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可以想象會帶來多大的震撼了。 地壇祭地本就是為了祈求農作物的豐收,如今出現了這樣一株祥瑞的植物,其意義便不言而喻了。 梁九功所站的位置離祭臺尚且有一些距離,但離一眾官員和身后遠遠圍觀的百姓都不遠,他當時便清晰地聽到了四周傳來一陣陣抽氣聲。 緊接著便是眾人跪地叩頭,高呼‘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那會梁九功整個人都是懵的,只能本能地隨著大家一切跪地叩頭,可想而知當時的盛況了。 不過,梁九功整日形影不離地在康熙身側伺候,關于這株牡丹之事的前因后果自是知曉的,他隱約也猜到了,這般結果怕就是康熙的目的之一。 借著祥瑞之兆,來穩定朝廷,安撫民心。 但若說這些可能還在康熙的預料之內,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則是完全超乎了這位帝王的預料。 當祭祀完成后,康熙領著眾人離開地壇時,本來晴空高照的天突然烏云密布,沒過多久天上便開始滴起了雨滴。 梁九功到現在都還清晰記得當時康熙臉上的錯愕和震驚之色。 之后雨開始越下越大,京郊干旱已久的良田終于迎來了甘露,百姓們喜極而泣,在暴雨中相擁歡呼,紛紛對著皇帝的鑾駕的方向磕頭相送。 后來,當祭祀的隊伍進了京城,滿城百姓更是冒雨之中夾道相送,想起他們口中還高呼中“皇上萬歲萬萬歲!”的場景,梁九功一個身外之人都被震撼到滿腔熱血涌于胸口,恨不得當場便歡呼而出。 這可是民心所向啊,試問哪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面對此情此景能不被觸動。 只能說梁九功不愧是康熙身邊第一人,他確實把這位一向以心思深沉著稱的帝王揣測出了十之六七。 自古以來,歷代帝王都會通過繁瑣復雜的祭祀這一手段,將皇帝的權威昭告天下,將‘天父地母’‘皇權天授’的思想通過與天地對話的形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也會通過搜集各種祥瑞之物,塑造一種瑞應跌出、祥瑞紛至的盛況,向萬民展示國家的繁榮與強盛,用來維護帝王的權威。 這是為帝王者的統治之術,康熙自幼便學這些,自是深諳其道。 所以,今日那株牡丹所謂的祥瑞之兆便也是他有意為之的,或者說當初第一眼見到那株泛著一圈金邊的牡丹時便有了此念頭。 只要計算好了角度和時間,想要達到那種效果并不難。 包括周邊那些被允許圍觀的百姓,也是讓人提前安排部署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見證到祭祀時牡丹金光乍現的盛況而已。 只是康熙萬萬沒料到之后竟會下這么一場暴雨。 要知道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確定夏至祭祀這日有太陽,所以,之前幾日他反復找欽天監確認過當天的天氣。 見康熙這般重視,欽天監自是不敢有絲毫怠慢,一群官員日夜觀測天象,反復確認后,才確定當天無雨有日頭,且近些日子都沒有任何要下雨的跡象。 所以,下午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確實是出乎了康熙的意料。 和歷代帝王不同,康熙是個很難得對西學自然科學感興趣的人,他自小便跟著宮里的傳教士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包括數學、幾何、天文、地理和西方醫學等等。 他不僅自己學,還讓兒子們一起學,學完之后還會一起去實踐。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康熙也遠遠沒有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那般迷信。 就比如被歷代帝王視為不詳之兆的日食月食,康熙對此卻有著科學的理解,有時候趕上了日食或月食,他還會帶著兒子們觀測,讓他們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這個原理。 像今年的閏三月那會,也出現了日食,當時康熙正在親征準噶爾的途中,就命令太子在京城觀測,再把這個觀測的結果也報告給自己,然后和自己所觀測的情況做對比。 由此可見,康熙還算是個比較倡導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的人。 但今日之事,卻給了他一次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在剛進行完那般冗長繁瑣、莊重肅穆的祭祀儀式之后,這一切事情結合起來,很難不讓人會多想。 這難道真是列神對他這個帝王功績的認可? 在如今這般民心不穩的時候,以這種方式向眾人昭示,他這個帝王是得天庇佑的! 康熙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能,畢竟,這個世上也有很多科學和理性解釋不了的事,就如比像現下這般。 若是安清知道康熙此時的想法,定會很精準地評價一句,他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封建帝王! 他所信奉的一切都是為了統治需要,不管是科學,還是迷信,這些都是他統治的工具,但他終究也只是一個凡人,有著‘真命天子’的自傲心理,這個心理也需要被認可。 而這份‘認可’可以來在于天下百姓,也可以來自于列神! 這邊伺候的小太監剛服侍康熙換好衣裳,梁九功忙端著熱姜湯上前伺候,“皇上,先喝些熱姜茶吧,龍體要緊,這夏季的雨也馬虎不得?!?/br> 康熙這會心情好,自是答應的干脆,接過熱姜茶便一口悶了。 當然,他這份干脆也是有著旁的考量,今日這場雨可謂是下的妙啊,但這般‘妙’的一場雨若是將他淋生病了,那自然也就會大打折扣。 “其他人可有送去姜湯?”康熙問道。 梁九功回:“回稟皇上,方才老奴已讓人給各位阿哥和大臣們送了姜湯和帕子,您就放心吧?!?/br> 那些大臣都是老狐貍,阿哥們也不用說了,這種節骨眼上可沒人敢病,就算真生病了,怕是也只會想方設法瞞著吧。 康熙微微頷首,顯然對梁九功辦事能力很滿意。 不過,他喝完姜湯也沒著急出去,而是屏退了左右之人,獨自一人待在屋內開始平復心緒。 為帝王者要喜怒不行色,豈可輕易袒露真實情緒于人前。 乾清宮正殿內,康熙遲遲未出現,眾大臣還算能沉得住氣,喝完姜茶后便開始閉目養神,但相比較來說,皇子們這邊就躁動的多了。 太子站在眾阿哥之首,大阿哥和三阿哥位于其后,三人的目光都不由落在了胤祺身上。 說起來這老五的運氣也太好了吧,之前他們還在暗暗嘲笑老四老五這次可得了個苦差事,整日里在京郊外來回奔波,去尋那什么類似的祥瑞牡丹。 這簡直就是白費力氣嘛,想當初那株金邊的鴛鴦蝴蝶牡丹剛被進貢上來時,他們兄弟幾人也都是見過的,不得不說,確實是十分罕見,至少他們之前從未見過,別說是他們了,怕是皇阿瑪都沒有吧。 所以說啊,這哪里是在京郊那些花圃找找就能找到的,就算是掘地三尺,該沒有還是沒有呀。 可誰能想到啊,最后竟還真就老五給找到了! 當然,他們也并未覺得胤祺多有本事,不就是找東西嗎,地方就那些地方,若是換成他們肯定也能辦成。 畢竟,論能力,老五打小就不是兄弟幾個的對手。 歸根到底,不過就是運氣罷了,恰好這份差事落在了他身上而已,要是早知如此,他們當時也定會竭力攬下這差事的。 畢竟,今日之事著實讓人震驚,先是牡丹金光乍現的祥瑞之兆,后有驟降甘霖,這很難讓人不把兩者聯系起來,考慮個因果關系。 若是皇阿瑪也認為這一切都是先是由牡丹帶來的祥瑞,那老五這次可算是立了大功了。 但就在三人在懊惱之際,又不由紛紛同情地看向四阿哥胤禛,想必他才是更懊惱的那個吧,明明兩人領了同一份差事,但最后卻被老五拔得了頭籌。 這換做是誰,怕是都得氣吐血來吧。 然而,此時的胤禛卻十分淡然,因為他很清楚,那株牡丹根本就不是在什么京郊找的,分明就是五弟妹救回來的。 只是事關祭祀大事,不好公然把曾病過的牡丹當做祭品使用,所以他皇阿瑪也也特地交到了所有知情的人保密,只對外言稱是在京郊花圃找到的。 五弟還是特地請示了皇阿瑪,才把此事告知于他的,畢竟,這份差事算起來是兩人一起接下來的。 等康熙重新出現在乾清宮大殿上時,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后的事了。 恰好之前派出去查探情況的人也都回來了,梁九功見過眾人后,便匆匆進來稟報。 “啟稟皇上,據前去探查的幾個侍衛匯報,這場雨不僅覆蓋了京城周邊,還包括部分直隸地區?!?/br> 康熙眼底閃過一絲喜色,這場雨可真算是救了大急了,近些日子來京城及直隸地區久旱無雨之事,可謂是讓整個朝堂都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