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種地日常 第26節
書迷正在閱讀:坐等王上病逝垂簾聽政(重生)、在男團磕隊友cp,我社死了、大佬他懷了野狗崽[重生]、導演她懟遍娛樂圈、老男人穿書后在戀綜爆火、卑微小可憐重生后成了撒嬌精[ABO]、穿成哥兒了怎么辦、[重生] 清冷美人O長官竟是天然撩、怎么就成萬人迷了[快穿]、變成少爺的漂亮小可愛后,他攤牌了
“多謝皇瑪嬤?!?/br> 安清捏起一塊紅豆酥小口吃了起來,心里也不由泛起了嘀咕,這瞧著不像是難為她的意思啊。 就在她一頭霧水理不清頭緒時,太后她老人家終于抿了口茶水后,切入了正題。 “聽說你喜歡種花,正好前些日子奉承苑送來幾盆蘭花,哀家瞧著還不錯,你待會去挑兩盆帶回去養吧?!?/br> 安清怔了下,一時之間有點沒反應過來。 不是,這怎么突然送她花了? 但她也不是個傻的,把事情前后一捋,很快便明白了太后的用意。 昨日還滿宮的流言蜚語,說她親自下地種花的行徑粗鄙不堪,太后卻在今天送了她兩盆花,她老人家此舉擺明了就是告訴后宮上下,這事是她老人家支持的,看日后誰還敢多嘴多舌。 還真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竟覺得太后會給她穿小鞋,安清真不禁有些臊得慌。 當然,在感動之余,安清也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太后此舉定是看在胤祺這孫子的份上,是為了維護他的面子。 她在太后這兒哪里有這么臉面啊。 嘖~怪不得后世之人總是感慨,說胤祺真是有個好奶奶啊。 那會大家在翻遍整個康熙朝歷史發現,但凡每次有什么好事,在這一眾兄弟里頭,康熙落下誰都不會落下老五這個兒子,說到底還不都是看在太后她老人家的面子嘛。 如今置身其中時,安清才真切地感受到這份偏愛的含金量。 若說宜妃處理流言的方式是借力打力,以康熙的名頭去威懾眾人,那太后就簡單粗暴多了,總結起來一句話,哀家的規矩就是規矩。 安清這下徹底放下心了,又陪著太后聊了會,她老人家便言稱身子乏了,讓烏蘭嬤嬤帶著她去花房挑花。 寧壽宮的花房在正殿的后面,從東暖閣的方向繞了一圈,再走過一條鵝卵石子鋪的路后,便來到了花房門口。 因著太后平日里喜歡親自侍弄那些花草,所以花房建的便很是講究,打理的也很美。 “五福晉,那幾盆蘭花在花房最里面,您跟著老奴走就成?!睘跆m嬤嬤道。 安清笑著應道:“有勞嬤嬤了?!?/br> 這花房瞧著不算太大,但里面花的品種卻不少,她打眼這么瞧過去,有月季、海棠、鳳仙、凌霄等,墻角的銅缸里竟還養著幾株未開曇花。 除了這些應季的花外,安清還注意到這花房旁還有間暖房,那邊應是冬季時培育非應季花用的。 安清跟著烏蘭嬤嬤走了一會,終于在一個花臺架子前停了下來。 “五福晉,太后說的就是這幾盆蘭花,您選兩盆吧?!睘跆m嬤嬤指著旁邊道。 安清順勢看了過去,果然有幾盆長勢不錯建蘭擺在那,現下正是建蘭的花季,這幾盆都已開花了,花朵很是艷麗,湊近后便能嗅到一股蘭花獨有的清香。 “那烏蘭嬤嬤,我可就真的不客氣了哦?!?/br> 烏蘭嬤嬤笑的很是慈愛,“五福晉您千萬別客氣,太后她老人家本就是想疼疼小輩,您要是太客氣,她老人家才會不高興呢?!?/br> 話雖這般說,但安清也不是那不懂事的,于是只中規中矩地挑了兩盆,沒挑那開的最好的,自也沒挑那瞧著最差的。 烏蘭嬤嬤旁眼瞧著,眼底不由閃過一抹贊賞之色。 挑完花后,眾人也準備離開了,誰知安清視線一掃,突然落在了不遠處的牡丹花區。 那株牡丹…… 烏蘭嬤嬤見安清沒動靜,不由轉過身來,順著她的視線瞧了過去,喚了一聲:“五福晉,是有何不妥嗎?” 安清回過神來,忙笑著回道:“無事,嬤嬤,咱們出去吧?!?/br> 烏蘭嬤嬤親自把安清送出了寧壽宮,然后才折身回來太后的身邊。 太后瞥了她一眼,“送走了?” 烏蘭嬤嬤笑道:“您放心吧,老奴親自把五福晉送出去的,不少人都瞧著了?!?/br> 太后輕‘嗯’了一聲,沒再說什么。 烏蘭嬤嬤見太后面前的茶有些涼了,隨即便新沏了一壺,主仆兩人也閑聊了起來。 “老奴方才瞧五福晉的樣子,差點都沒忍住,她來之前定是以為您是要替劉佳氏出氣的吧?!?/br> 似是想到安清當時鵪鶉一樣的表情,烏蘭嬤嬤忍不住笑出了聲。 太后眼底也閃過了絲笑意,輕‘哼’了一聲:“哀家又不是老糊涂了,親疏遠近還是分得清的?!?/br> 劉佳氏雖是她替老五選的,但也僅僅是她瞧著生的不錯而已,其他任何旁的意思都沒有。 她連康熙的后宮都不管,怎的又會給老五院里安插人。 再者說,從血緣關系上,安清可是她母家的小輩,哪里是一個劉佳氏能比的。 烏蘭嬤嬤自是了解太后的,笑道:“但經此一事也能瞧出來,五阿哥對五福晉應該還是不錯的,日后也定能和和美美?!?/br> 太后輕抿了口茶,“但愿如此?!?/br> 老五是她真心疼的孩子,她自是希望他能和自個的福晉和和睦睦的,夫妻兩人一條心,把日子給過好了。 再者呢,她也是有私心的,在這深宮中待了大半輩子,從太皇太后到她自己個,再到咸福宮妃這輩,歷經三朝了,但在后宮之中唯一聽說得到過幸福的科爾沁的女子,還是太宗皇帝的宸妃,海蘭珠,但她卻從未見過。 這么多年,這皇城中不知來來去去了不少科爾沁的女子,來時都是花容月貌,生機勃勃,但過不了多久便會被磨去了光彩。 太后也是真心希望有生之年能親眼見到一個科爾沁的女子在這紫禁城內得到幸福的。 主仆多年,烏蘭嬤嬤一眼便能瞧出太后所想,不想她過分沉溺在負面的情緒中,便直接轉移了話題。 “方才在花房時,五福晉在皇上送來的那盆牡丹前駐足了許久,應是瞧出了那牡丹難得,老奴瞧著,五福晉確實是個愛花懂花的?!?/br> 太后不禁有些意外:“當真?” 蒙古那邊以游牧為主,大多不擅長這些,她也是來到這宮中才開始喜歡上折騰這些的。 深宮寂寥,又不能隨意走動,悶在一座四四方方的院子里,總要找個打發時間的玩意才好。 她以為安清也是如此。 “罷了,趁著還尚有些欣賞價值,你親自跑一趟,把皇帝送來的那盆牡丹賞給老五家的吧?!?/br> 第21章 五福晉21 安清帶著那兩盆建蘭,從寧壽宮一路上招搖過市地回到了阿哥所,路上可是被不少人瞧到了,太后的目的也顯然是達成了。 只是回來后,她還是不由想起了在太后花房內見到的那株牡丹。 翠柳不以為然道:“主子,您要是喜歡牡丹,奴婢下午就去花房給您要幾盆去?!?/br> 安清見她誤會了,笑著擺了擺手:“不用,我就是見那牡丹生病了,也不知還能不能救活?!?/br> 她對花草頂多就是植物范圍內的研究,頂頂算不上是什么愛花之人,哪里談得上喜不喜歡的。 不過,上輩子她的專業雖主要是農作物研究方向,但是也輔修過一段時間的花草植物學,自然也能分辨出太后宮里的那盆牡丹絕非凡品,可不是翠柳隨便去花房就能抱幾盆回來的那種。 翠柳‘啊’了一聲,一臉詫異道:”生病了?可奴婢瞧著它開的挺好呀,哪里生病了?” 安清笑了笑,回道“你當時離的遠些,沒瞧見也正常,那花的莖上和葉子上都出現了一塊塊褐色和紫褐色病斑?!?/br> 若她沒看錯的話,那株牡丹應該是得了灰霉病。 在后世,灰霉病是牡丹比較常見的病蟲害之一,發病的時候莖基呈水漬狀褐色腐爛的狀態,葉尖和葉緣處則會出現水漬性病變,病斑上也會生出灰色霉狀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 而葉柄和莖部染病處則會呈現出水浸狀暗綠色長條斑,花染病的話,花瓣會變成褐色并且開始腐爛,產生灰色霉變。 太后宮中的那種牡丹,瞧著已經病得比較厲害了,灰霉菌已經沿著莖基蔓延到了莖葉上,顯然是病了有一段日子。 也不知寧壽宮里的那些花匠還能不能給救活了。 雖說當時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但安清也認出來了,那株牡丹可是三種稀世牡丹之一的鴛鴦蝴蝶牡丹,一種非常罕見的花卉。 在明清時期都是作為貢品獻給皇室的,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而太后宮中的那株牡丹則更為特殊,與尋常的鴛鴦蝴蝶牡丹不同,它的花瓣邊緣一圈都是金色,像鑲著一層金邊,瞧著好看極了。 那株牡丹瞧著可還沒到盛花期呢,要是救不活就太可惜了。 就在安清暗自感慨之時,院內突然傳來了一陣動靜,緊接著紫蘇匆忙地掀開門簾走了進來。 “主子,太后宮里的烏蘭嬤嬤來了?!?/br> 安清一愣,她這才剛從太后后宮里回來,烏蘭嬤嬤這會過來又是所為何事? 她沒敢耽擱,趕緊迎了出去,只見院中烏蘭嬤嬤正笑盈盈的看著她。 “嬤嬤,您怎么來了?”安清問,“是皇瑪嬤又有什么吩咐嗎?” 烏蘭嬤嬤笑著搖搖頭,隨即側了側身子,把身后的小宮女露了出來,只見她手中捧著的正是那盆鴛鴦蝴蝶牡丹。 “五福晉不用著急,沒什么大事,就是太后她老人家聽說五福晉您在花房對這種牡丹感興趣,便著老奴給您送了過來?!?/br> 安清連忙惶恐地擺了擺手,“這可不成,我怎的好奪皇瑪嬤的所愛,嬤嬤您還是趕緊拿回去吧,不然我可就太不孝了?!?/br> 烏蘭嬤嬤也沒再兜圈子,把這株牡丹的來歷和情況簡單介紹一番,道:“五福晉您就別推辭了,這株牡丹雖實屬難得,但怕是也存活不了多久了,太后的意思是,趁著這株牡丹還有些身上的價值,五福晉您就隨意賞著玩吧?!?/br> 說罷,烏蘭嬤嬤就給那捧在花宮女使了個眼色,讓她把花遞給了一旁的紫蘇,然后帶著人徑直離開了。 安清怔怔地看著紫蘇手里的那盆牡丹,還不由有些懵。 她都突然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康熙孝敬給太后的,太后卻轉手又送給了她,說句受寵若驚也不為過。 不得不再次感慨胤祺有個好奶奶啊,連她這個福晉都跟著被愛屋及烏了。 紫蘇小心翼翼的把那盆牡丹放在了屋內的案桌上,翠柳春曉幾個一窩蜂的圍了過來,對著這株牡丹嘰嘰喳喳的稀罕個不停。 安清也忍不住走過來湊起了熱鬧,嗯,別說,這鴛鴦蝴蝶牡丹確實不錯。 它的花瓣寬大,花瓣的顏色則由深到淺有序的分布,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花卉。 可惜如今卻生病了,還不知能不能救活呢,真是可惜。 也不知宮中的花匠是怎么照顧的,怎的能任其病變成這個樣子。 不過轉念一想,安清卻也又能理解了,這宮里花房培育花株一般都是預防為主,從幼苗期就開始做好各種預防措施,著人精心看護,基本成株后存活率就高的多了,這時也才會送到各宮主子那里。 當然,在這過程中也是會有生病了的,但大概率情況都是直接棄了。 而這株牡丹既是地方進貢而來,想必在預防這點上做的不如宮里,才會如此的吧。 幾人瞧得很是起勁,只有麥冬理解不了,她撓了撓頭,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有什么差別嗎,奴婢瞧著也沒多新奇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