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種地日常 第3節
書迷正在閱讀:坐等王上病逝垂簾聽政(重生)、在男團磕隊友cp,我社死了、大佬他懷了野狗崽[重生]、導演她懟遍娛樂圈、老男人穿書后在戀綜爆火、卑微小可憐重生后成了撒嬌精[ABO]、穿成哥兒了怎么辦、[重生] 清冷美人O長官竟是天然撩、怎么就成萬人迷了[快穿]、變成少爺的漂亮小可愛后,他攤牌了
這本也不算什么,畢竟那些滿蒙聯姻中的蒙古女子也大都是如此,包括康熙后宮中的那幾個蒙古嬪妃,頂多是往宮中送些畫像,也看不出黑白來。 一開始流言興起時大家伙也都沒在意,以為只是一些無稽之談,沒想到傳著傳著竟有幾分真了,歸根究底,問題竟出在了伊德日身上。 在紫禁城是沒人見過安清,但作為她的雙胞胎哥哥,去年準噶爾戰場上,可是有不少人見過的,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張黝黑的臉。 據說,伊德日曾同人提起過這個龍鳳胎meimei,還沾沾自得地放出豪言,說他們兄妹兩人長得非常像,一看就是親兄妹。 蒙古人常年游牧騎射,皮膚黑些也實屬正常,伊德日雖比普通蒙古人黑上些,但他是男子,倒也無傷大雅,若是他的meimei也這么黑,那就有些…… 三阿哥一向喜歡膚如凝脂白皙嬌美的女子,對胤祺得了個黑福晉很是同情,“五弟啊,三哥也真是心疼你,你說咱們男子,誰不喜歡貌美的女子,哎,算了,趕明個讓皇阿瑪和宜額娘好好選選,再給你賜幾個……” “三哥慎言!” ‘啪嗒’一聲,胤祺手中的酒杯重重地落在了桌案上,冷聲道:“平日里,三哥不是一貫崇尚孔孟之道,隨意在背后議論女子容貌,是君子所為?” 三阿哥一噎,當著一眾兄弟被下了面子,這會酒也早醒了。 他黑著臉,“老五,你這是做什么,我只是……” 胤祺卻沒給他狡辯的機會,“還是說,這就是三哥平日里讀的君子圣賢之道?” 三阿哥一向自詡文人雅士,這話說的,就差直接問,你那些圣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了嗎。 眾阿哥面面相覷。 誰也沒想到平日里悶葫蘆一個的老五,懟起人來竟然這么不留情面。 大阿哥的臉色這會也沒好到哪去,這話題是他挑起的,老五這話看似在說老三,但在他看來,這和當眾駁了他的面子沒什么區別。 太子胤礽坐在上首,看著大阿哥的臉色,眼底不由閃過一絲輕蔑。 老大這個蠢貨,今天鬧這么一出看似是酒后失言,實則還不是因為前段想拉攏老五沒得逞所致。 近幾年,隨著這些個兄弟漸漸長大,心思也都開始活絡了起來。 特別是老大,仗著長子的身份,和幾次戰場上立下的那些戰功,越發狂妄了起來,總想著和他這個儲君一爭高下,朝堂上可沒少給他下絆子。 老五本人雖瞧著平平,但人家有個在后宮得寵的額娘,現如今又被指了這么一樁婚事。 拉攏不成就上趕著得罪,還真是鼠目寸光。 在蒙古各部里,科爾沁左翼后旗雖然之前看著不顯山不露水,但以太子對他皇阿瑪的了解,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指婚,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要準備重用科左后旗了。 太子不是沒想過要籠絡老五,但礙于這些年他這個五弟待誰不遠不近,實在讓人找不到機會。 不過,這樣也好,只要他不站到老大那邊就成。 “行了,自家兄弟,都是酒意上頭話趕話鬧得,誰也別放在心上了,來來來,今天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酒……” 太子都發話了,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這事也就這么被掀了過去,繼續該吃酒的吃酒,該聊天的聊天。 酒席散后,眾人散去。 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的住處相鄰,兩人結伴同行。 胤禛看了看身旁的五弟,欲言又止。 “四哥,你是不是有什么話要說?”胤祺不解問。 胤禛輕點了點頭,但話到嘴邊,卻又不知如何開口合適。 “無事,四哥,有什么話直說便是?!?/br> 胤祺對這個胤禛四哥還是很敬重的,兩人年歲相差不大,幼時一起在上書房讀書,因他漢語不好,可沒少被兄弟們嘲笑,每次都是四哥替他解圍。 胤禛“嗯”了聲,徑直說道:“五弟,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皇阿瑪一向謹慎,賜婚之事必然是慎重的,你切莫為了這些莫須有的流言,對你的福晉心存芥蒂?!?/br> 胤祺頓了下,隨即明白了胤禛的用意。 他這是怕自己因為剛剛之事遷怒自己的福晉,讓他們夫妻產生了隔閡。 “謝謝四哥,放心吧,我不會的?!?/br> 胤禛這才放下心來。 他這個五弟自小便秉性溫和,鮮少與人起沖突,剛剛見他反應這般強烈,便以為他定是很介意此事,怕他因此鉆了牛角尖。 胤祺知道他四哥的好意,但也沒再多解釋。 他剛剛之所以那般生氣,并不是因為被弟兄取笑覺得臉面無光而惱羞成怒。 這樁婚事不管是不是他樂意的,但既然賜婚已定,他的福晉他自會護著,給她應有的體面,自然不容旁人譏笑欺辱。 回到住處后,胤祺喚來貼身太監張永貴。 那些傳言他之前不知道就罷了,但既已知曉便不會再坐實不管。 宮里旁的地方他夠不著,但在他的院子里絕對要干凈。 “去院子里仔細查查,要是下面有嚼福晉舌根、搬弄主子是非的奴才,一律退回內務府去?!?/br> * 宮里的事一向藏不住什么秘密,大阿哥處發生的那點子插曲,很快便在各宮傳開了。 翊坤宮正殿內,宜妃已經氣的連著摔了好幾個茶盞。 “小九這個混賬,別人欺辱他的親哥哥,他不僅不主動維護,竟然還跟著起哄,去讓人把他給本宮帶過來,看本宮今個不打死他!” 主子的命令,旁邊的小宮女自是不敢怠慢,連忙去兆祥所找九阿哥,但卻被九阿哥身邊的太監告知,他隨八阿哥等人出宮去了。 宜妃自是氣的不行,他溜的倒是快,跑得了一時,他還能跑得了一世? 這筆賬定會好好給他記著! 親兒子暫時教訓不了,但罪魁禍首宜妃可不打算放過。 好個大阿哥,好個三阿哥,真當他們翊坤宮和老五好欺負了。 “來人,備轎,本宮要親自去乾清宮給皇上送湯!” 第3章 五福晉03 乾清宮,東暖閣。 康熙剛讓人送走宜妃,就暗自嘆了口氣。 宜妃嘴上說著送湯,卻是切切實實告狀來了。 宮里發生的事自然是瞞不過康熙,那些關于老五福晉的那些傳聞他也早有耳聞。 老五這樁婚事確實有些倉促,但康熙也的確是有著自己的考量。 自大清入關后,為鞏固統治,緩解蒙古地區的糧食需求,減少朝廷的壓力,一直都鼓勵牧民墾荒耕種。 塞外苦寒,蒙古牧民的日子并不是很好過。 康熙一直有意倡導科爾沁及周邊蒙古地區墾荒耕種。 在他看來,蒙古田地高,且豐腴,雨雪常調,很是適合耕種,再加上,地域廣闊,可開荒耕地面積十分客觀,若是能合理開墾,前景十分可觀。 然而,蒙古族各部長期以游牧為主,不諳農耕,即便是耕作了田地,往往也是播種后便四處游牧,對農作物不管不顧,甚至都不能及時收割。 關于蒙古地區農牧的問題,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康熙的心頭大事。 前些年,冀魯豫連年災荒,無以為生的農民紛紛出關進入蒙旗地區,為避免事端,康熙暗令各關對災民放行。 他此舉也是有著漢民到了關外后,可幫著牧民墾荒耕種之意。 然自此之后,蒙古王公們訴苦的折子像雪花般一封封遞了過來,說一些漢民進入蒙地后,任意開墾,毀壞牧場,盜竊牲畜,致使牧民不敢夜牧,農牧矛盾很是嚴重,蒙民和漢民矛盾也日益嚴重。 對此康熙也很是頭大。 他主張滿漢一家親,但兩個民族融合本就不是這么容易的事,努力了這么多年也只是才有了如今的局面,更何況蒙民和漢民了。 但在這一眾蒙古部落中,康熙發現唯有科左后旗有所不同。 頭一年時,科左后旗的岱布和其他蒙古王公一樣,也是遞了訴苦折子過來的,但之后,岱布的折子越來越少,特別是近兩年,不僅不再遞折子訴苦求朝廷救濟糧了,科左后旗甚至還有余糧外運。 今年九月,康熙出巡塞外時,特意經過了科左后旗的轄區,這才看出些章法門道來。 科左后旗如今半牧半農的模式已初成氣候,農牧用地界限分明,局部地區已出現小塊農耕之地。 蒙民漢民和諧相處,當地蒙民學著漢民精耕細作的耕種習俗,掌握了選地、翻地、養地、選種子以及引水灌田等農耕技術和方法。 不管是蒙民還是漢民,只要大家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那便自然會和平相處,相安無事。 身為該部落的札薩克,岱布能妥善處理好這些矛盾和事務,可見能堪大用。 清廷對蒙古各部的態度,一向都最先就體現在聯姻一事上。 岱布恰好有一對適婚年齡的龍鳳胎子女,按康熙的本意,在婚事上,他是不欲讓自己的兒子和蒙古王公貴族牽扯上關系,基本是公主或郡主去撫蒙。 目前宮里適婚年齡的公主只有四公主,但康熙早已確定讓她下嫁喀爾喀蒙古,底下的幾個公主還小,宗室那邊一時還真找不到適齡的人選。 老五是在太后膝下長大,與科爾沁那邊本也就有著剪不斷的牽連。 多方權衡之下,老五就成了這個聯姻最合適的人。 “簡直是荒唐,岱布好歹是個郡王,家里的嫡女就算不是錦衣玉食,那也是嬌捧著長大的,賣炭翁,虧他們想得出來!”康熙拍著桌案,氣罵道。 梁九功忙附和道:“萬歲爺說的是,都是些沒影的傳言罷了?!?/br> 王公貴族家的女兒,哪個不是從小就嬌貴的養著,就算皮膚天生黑上一些,那也是有千萬個法子養回來的,大面上總不至于看不過去。 旁的不說,宮里太醫院最不缺的就是美容養顏的方子。 康熙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但終究還是有些不放心。 如今外面傳成這樣,若是給老五指的這個福晉真的太看不過去,康熙也是怕委屈了自己這個兒子。 梁九功眼觀鼻鼻觀心,出言勸慰道:“之前御前面圣時,奴才瞧著伊德日小將軍的五官很是俊朗,既是雙生子,那五福晉的樣貌定是也差不了的?!?/br> 康熙微微頷首,這話倒是不差。 他這里有畫像,從樣貌上看,五官長得確實不錯。 宜妃這一趟自然不會白來,沒多久,大阿哥和三阿哥就被叫到了乾清宮,康熙對著兩人好一頓罵。 兩人灰頭土臉從乾清宮出來時,心里都開始埋怨起了老五,這么點子事情還鬧到皇阿瑪面前,未免也太小題大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