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之種地日常、坐等王上病逝垂簾聽政(重生)、在男團磕隊友cp,我社死了、大佬他懷了野狗崽[重生]、導演她懟遍娛樂圈、老男人穿書后在戀綜爆火、卑微小可憐重生后成了撒嬌精[ABO]、穿成哥兒了怎么辦、[重生] 清冷美人O長官竟是天然撩、怎么就成萬人迷了[快穿]
“你包里藏了什么,瞧著鼓囊囊的?!标懻繂?。 白玉璃把包抱在懷里:“給團團圓圓準備的禮物,你一會兒就知道了?!?/br> 陸湛笑了,難怪那倆小不點喜歡他呢。他自己都忘了那兩個小崽子了。 到村口的時候,碰巧的很,馮宣和石家三兄弟也要去縣里,還是馮宣從家里駕來的馬車。 陸湛看一眼便知道他們肯定是去馮家,帶夏哥兒回去見馮老爺和他阿爹。 就是不知道馮老爺見了兒子帶回去的哥兒是什么反應了。 “師傅,大白你倆去哪?”馮宣問。 陸湛:“王振家?!?/br> “好啊,那咱們這會兒同行,我阿爹念叨好幾天了,讓我帶夏哥兒回家一趟?!?/br> 石家說是去拜年,又有哥哥嫂子陪著去的,村里人瞧見了也不會說啥。 打過招呼后,兩輛馬車就一前一后的開始走,石夏坐在車廂里,手心緊緊攥著衣袖,緊張的很。 他干嘛要答應馮宣去啊,那個馮老爺一看就是個嚴肅的,他們家沒錢沒勢,家境擺在這里,到時候他被看不上就算了,大哥和嫂子也被瞧不起可咋辦? 佟妙竹看出他的緊張,想著馮宣在外頭駕車,就拉住了他的手,壓低了聲音說:“小弟別慌?!?/br> “咱們去看了,如果他父母不喜歡你,咱們也不強求,大不了就算了。否則嫁過去也是要受委屈的?!?/br> 是倒是這個道理,石夏皺緊了眉。 讓他有了心里準備,佟妙竹又道:“嫂子看馮小子是真心喜歡你的,他爹娘若是心里要緊這個兒子,自然也不會為難于你?!?/br> 在她看來,石夏雖然是個哥兒但本事卻大著呢,現在人家是大酒樓的管事,手底下管著多少人和事啊。 即便和馮家小子成不了,那么多的才俊任他挑,反正是絕對不會輪到別人挑他的。 石冬也點頭,他家小弟厲害的很,是其他人配不上他。 聽了大哥嫂子的話,石夏心里總算沒那么慌了。 路程不遠,半個時辰就到了馮府。馮宣提前通知了家里人今天要帶石家的人來,所以馮府很早就有小廝候在大門口了。 看見少爺的馬車來了,小廝趕緊跑進去通知,片刻的功夫馮老爺和馮婦人就出來了,年紀不輕瞧著倒是健步如飛。 “小宣,怎么只有你,你夫郎呢?”馮夫人四處張望。 馮宣把石夏從馬車上扶下來,石夏臉上浮了淺淺的紅暈,還沒成親呢,馮夫人怎么這么叫。 “哎喲,著急啥啊,我這不是把人帶回來了嘛?!?/br> 馮夫人連連點頭,眼神卻在不經意之間打量眼前的小哥兒,他身穿一身竹青色長袍,長相端正清秀,皮膚白皙,氣質溫柔,當真是有他年輕時候的風范吶。 他和老爺是打聽了對方家世的,這哪里像個農家小哥兒,單看外表怕是還會以為是哪個書香世家的小公子。 他家兒子眼光真不差。 石夏微微頷首打招呼:“馮老爺,馮夫人?!?/br> 馮建仁看這小哥兒隱隱露出些不自在的神色,便和善地說:“都先進去吧,光站著這兒干什么?!?/br> 他能猜到這小哥兒在想啥,唉,他們家只有兒子喜歡,不看家境。 那些個商賈提倡的門當戶對,他覺得沒必要,反正他們馮家已經夠有錢了,不用來那一套,親家的條件他們并不在意。 最重要的是,他看這小哥兒兒子喜歡的很,平時那么個沒心沒肺的混小子滿心滿眼都是自己心上人,還知道扶著人下馬車呢。他都從來沒有過這個這個待遇。 自己和他阿爹管不住他,以后自然有人能管住他,想到此,馮建仁樂得真想大笑出聲。 眾人進了府。 再說陸湛這邊,這還是兩人第一次來王家,所以路線還不是很熟悉,所幸王振和柳玉芬在食肆的時候提到過。 “是這個人家沒錯吧?一會敲錯了,咱們怕是會被揍?!卑子窳Иq豫著,這門扣不下去呀。 陸湛揪了揪他帽子上毛茸茸的狐貍耳朵:“沒事,要是被人揍,我拉著你跑?!?/br> 白玉璃黑亮的眼珠子瞅了他一眼,這說的啥廢話呀? 他伸手敲門,耳朵貼到了門上,叫陸湛別說話了。沒多大會兒,就有噠噠噠跑來的聲音,白玉璃趕緊站直了身子。 “咯吱”一聲,門被拉開,來開門的是個小崽子:“咦,大白哥哥,陸叔叔!” 好些日子不見,這個年紀的孩子長的又快,白玉璃轉頭看了眼陸湛,用嘴型無聲地問,“這是哪一個???” 陸湛:“你是圓圓吧?”圓圓是個小哥兒,性子乖順些。 圓圓乖巧地點點頭:“我是呀?!彼子窳нM去。陸湛把馬車帶的東西拿了下來。 小孩來開門,里頭大人聽見他們的說話聲就知道了,王振走出來:“來就來,還帶啥東西啊?!?/br> “下次再這樣,就不讓你倆進門了?!?/br> 陸湛笑道:“酒也不要?” 王振不好意思一笑:“酒可以,其他的就不要了?!?/br> 這還是陸湛和他夫郎第一次來,王振交代媳婦做幾個拿手菜。 柳玉芬也是笑了:“你這不是純心埋汰我嘛,我那幾個拿手菜在小陸面前算個啥。不過也是能入口的,你們等著啊?!?/br> 家里幫忙的嬤嬤這幾日回去了,否則還有個搭手的,婆婆年紀又大,做不了太多,柳玉芬一個人去了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