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成戀愛腦霸總后、滿級大廚養狐日常[美食]、清穿之種地日常、坐等王上病逝垂簾聽政(重生)、在男團磕隊友cp,我社死了、大佬他懷了野狗崽[重生]、導演她懟遍娛樂圈、老男人穿書后在戀綜爆火、卑微小可憐重生后成了撒嬌精[ABO]、穿成哥兒了怎么辦
男老師蹙眉看著鵲舟,見鵲舟沒穿校服,就問他:“你校服呢?” “放在老師辦公室里了。哦對,我是轉校生,今天是來熟悉環境的。如果你想開除我的話,可以在今天之內盡快幫我把手續辦了,畢竟我也不想待在一個沒有人會在意校園霸凌的學校里?!冰o舟道。 男老師見鵲舟說話時很是冷靜,下意識便覺得鵲舟先前那話應該不是假話,這讓他重視起了這次的食堂打架事件。 一個新來的同學沒必要無緣無故的跟人動手,也許被打的那個真的如他所言校園霸凌了其他同學。 校園霸凌可是大事兒,容不得忽視。 男老師當機立斷,叫兩人跟自己去辦公室。 “我們也去!”張蕊拽著文硯的胳膊把人拉了過來,對男老師道。 男老師想問你們跟著去辦公室干什么,但話出口前他先看見了文硯身上的慘狀。這一看之下他也不用多問了,想必這位應該就是被校園霸凌的對象。 男老師把四人一起帶去了自己的辦公室,在問及事件經過時,開口說話的基本只有張蕊和那個男生。 張蕊負責描述當時的情景,男生則負責為自己開脫,反駁張蕊對他的那些指控。 男老師聽得頭大,最后干脆直接問文硯說:“他平時有欺負過你嗎?” 文硯看了眼男生,見男生也看著他,但目光不善像是威脅,就回過頭對男老師說:“沒……” “沒個屁。你說不說?你不說的話你知道我是什么下場嗎?”鵲舟打斷了文硯的窩囊發言。 文硯看向鵲舟。 鵲舟指著自己道:“我會在還沒正式入學的時候就被你們學校開除你知道嗎?因為我指控錯了,他并沒有校園霸凌你,我打人根本不占理,所以按照校規,我得離開這里?!?/br> 文硯怔愣了一瞬,像是在猶豫。這種猶豫持續了幾秒鐘的時間,最后在男老師即將開口前偏向了其中一方。 文硯搶先男老師一步開口說:“有的。他撕壞過我的作業本,在我桌子上亂涂亂畫過,還在我放學打掃衛生的時候把垃圾桶里的垃圾撒的到處都是。他……做過挺多事情的,像今天這樣不小心把飯撒在我身上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還有一次的?!?/br> “你放屁!”男生激動道:“我可沒做過這些,你他媽少血口噴人!” “閉嘴!你小小年紀不學好,盡學了這滿口臟話和欺負同學的本事了是嗎?!”男老師根本沒有懷疑過文硯的話,因為文硯這樣的孩子,一看就知道確實是受過很多委屈的,而男生這樣的人,看看他的談吐就知道他做出這些事情并不奇怪。 “叫你們班主任來吧,看他怎么處理?!蹦欣蠋煹?。 秦老師和張老師很快被找來了辦公室,在了解清楚情況后,張老師第一個表態道:“我并不覺得一個愿意幫助同學的人需要被開除?!?/br> 說完,她看向鵲舟,繼續道:“但打人不是唯一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這種事情,你最應該做的是找老師說明情況,讓老師來處理問題?!?/br> 鵲舟假裝乖巧的哦了一聲,“知道了,這次是我沖動了,但我畢竟已經對他動手了,如果需要的話,開除我也沒事?!?/br> 這樣一個明事理的孩子誰會愿意真的開除他呢?更何況被他揍的人還是個人見人打的校園霸凌者。 “這事兒你不用cao心,老師會解決的?!睆埨蠋煹?。 秦老師那邊則是蹙眉看向文硯,問他:“發生了這些事情你為什么從來不跟我說?” 文硯不語。 鵲舟立馬丟了乖巧的面具,在一旁冷嘲道:“就你這個態度,誰會愿意跟你說?” “鵲舟!”張老師瞪了鵲舟一眼。 鵲舟撇了撇嘴。 張蕊可不歸張老師管,在一旁幫腔道:“就是啊,秦老師你知道這件事情之后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先去教訓那個校園霸凌同學的人嗎?為什么要反過來先指責受害者不發聲?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個受害者,在那么多人欺負你的時候,你會有勇氣跟你這樣的老師告狀嗎?老師真的會管這件事情嗎?還是說告了狀之后老師的不作為會讓那些人更加惡劣的欺負你?” 張蕊這話說得挺好,讓鵲舟對張蕊有了些許改觀,不過他還是沒有對張蕊卸下防備,畢竟他現在已經知道有那樣一個期待文硯黑化的組織的存在了,他會提防除了文硯之外的任何人。 秦老師沉默了片刻,問張蕊:“你剛才說有很多人?” 說罷,他又問文硯:“還有其他人嗎?都是誰?” 被欺負慣了的文硯不知該不該說,支吾半天也沒說出一個完整的名字來。 “有什么不能說的?你說出來老師才能幫你,你不說我怎么知道欺負你的都有些誰?!鼻乩蠋熡行┎粣?,“文硯你總是這樣,問你什么你都不說。你就認定了我不會管嗎?” 張蕊和鵲舟聽到這話都翻了個白眼。 這都什么態度? 空氣無聲寂靜了三秒,然后辦公室里的眾人便聽見文硯的聲音響起:“你能管么?” “你什么意思?”秦老師更加不悅了,眉心蹙成個川字。 文硯沒正面作答,而是報出了一連串的名字,為首的便是宋嘉和林遠熙。 秦老師越聽越是心驚,等文硯一口氣把高一十班一多半的人的名字給報完后,他只覺喉頭有些發緊,咽了口唾沫道:“他們都對你做過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