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封建帝國,的確有很多的局限。 雖然的確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可是上層建筑的機制,對于經濟卻也是有著決定性作用的。 各種政策,都會對經濟產生影響,甚至會影響到生產力的革新。 比如,各種發明,只要被冠上不好的名頭,一旦被官方禁止,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能夠發展生產力的東西,就會消失。 但,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夠讓大家過得更好,大規模地留下一些已經存在過的東西,就算是后續被封存了,只要留下火種,就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重新燃燒。 以前她并沒有想過要改變現行的一些東西,畢竟咱們大清,也活不了多久了,若是改的更好,未來萬一被改變了,豈不是不好? 可越是生活在這個年代,就越能夠體會到一些東西。 如果有能力,誰能夠忍得住不去改變呢? 在看到很多人連吃飽穿暖都做不到的時候,又有什么時間去考慮未來呢? 活在當下,才是最正確的人生態度。 所以,星敏的想法,從一開始的賺點小錢,能跑就跑,到了現在,能多做點什么,就多做點什么。 若是成功了,那自然很好,若是失敗了,也算是做過,日后總有人能夠重新拾起。 “以目前的稅收制度來看,不管我們研究出了產量多高的東西,都到不了需要他們的人手中?!?/br> 胤禛現在在戶部工作,接觸到的自然和稅收等等東西有關。 他自然也明白,現在的稅收制度,對于沒有土地的那些百姓來說,是有多么的苛責。 胤禛雖然出生在愛新覺羅氏,如果按照一般的發展來看,他無法看到下面的很多東西。 但他卻在還未接觸到很多東西的時候,和星敏進行了互換,用另外的一個角度,感知到了這個世界和社會。 除了皇室,就算是大臣之子,在這個京城里面都是寸步難行,都會被人欺壓,最后還是因為他和太子的出現,才解決了一些問題。 “但現在并不是提出新政的好時機?!必范G在星敏寫下的那張紙上,補充了一些東西。 二人的學問都來自同一處,不過,星敏和胤禛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角度,到目前為止也有很多的不同。 不管怎么樣,胤禛從小都是在皇室長大,他雖然感受到了疾苦,但卻并沒有那么的急切,而是考量到很多的方面。 “目前,大哥和二哥之間的斗爭愈發明顯,朝堂之上每日都是紛爭不斷?!?/br> “去年,皇阿瑪提出開恩科,為社稷大學之中的學生,開辟專門的科考,分門別類為大清選取人才,但具體的流程現在依然還在商討之中?!?/br> “而且,今日,我看老八,也有參合到奪嫡這件事情之中的意思?!?/br> 朝堂雜亂,帝王的心思被分散到很多的地方,康熙對朝堂的掌控力度的確很強,但飯也要一口一口地吃。 同一時間折騰很多件事情的話,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現在可以這樣做?!必范G自然是同意星敏寫的這些東西的,并且也十分的開心。 他本人,的確是有這方面的想法,不過,礙于目前的情況,很多東西都不是他能夠實踐下來的。 “我們的選種育種,以及培育新品種的事情,到目前為止雖然有了一些成果,但都還在起步的階段?!?/br> “還有肥料,以及各種種植方法的研究,都還在探索之中?!?/br> 社稷大學的農學這幾年的時間,發展的是很快的。 在所有學科之中,康熙本人最支持的,自然也是農學這一塊,甚至經常親自到社稷大學之中來看那些最新的成果。 在城外,還有兩個皇莊被康熙分配給了社稷大學的農學學生們來做專門的研究。 從海外帶回來的那些種子、新的食物、新的化肥、各種防治蟲害增加產量的方法,都會在皇莊之中進行試驗,然后再到各地,因地制宜的再次展開實驗。 雖然有成果,但科學研究并不是一個能夠速成的東西,特別是食物。 想要得到一個穩定的新品種,如果沒有人提供思路,光是那些人自己去發現的話,花費個百來十年才有成果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星敏本人自然也不是專家,無法幫助大家縮短實驗的過程,不過她可以提供一些大家都想象不到的思路。 真是因為有了這些思路,加上很多人的集思廣益,這些年才會有如此快的發展。 “時間還長,別心急?!必范G伸出手,在她的腦袋上揉了揉。 他們都還年輕,還有很多的事情去做一些事情。 星敏靠在胤禛的身上:“之前在邊關那幾天,他們都說因為有了新種子,所以能夠吃的飽一些?!?/br> 只是吃飽一些,大家就對皇帝感恩戴德了。 胤禛自然也跟著星敏出去過,邊關危險,在皇阿瑪那邊過了明路之后,胤禛自然是和星敏一同出去的。 甚至,有些時候,康熙還會與他們同行。 很多話,大家自然都聽到了,康熙本人在聽到百姓的聲音的時候,也是滿臉笑容的。 也真是因為那一次,后面社稷大學才在全國迅速鋪開,逐漸取代了沒落的社學。 “嗯?!必范G點了點頭,二人都沒有再多說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