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萬萬不可! 第103節
行行行,知道你有夫人了行吧?!?/br> 前面全是關心張氏的話,例如天冷了多加衣,晚上記得關窗,xx(侍女名)手腳麻利,有事就讓她去做,不要累著自己,大夫開的藥方子一定要按時吃,別吝嗇銀錢,想買什么就去買,聽聞有商隊到陳留了,三娘你也多出去轉轉,但是記得帶上張別知,萬事謹慎一些總是沒錯。 這就已經占了兩頁紙,后面還有兩頁,這兩頁就是關心別人的了,包括簡嶠的小舅子,他家的下人們,還有留在陳留養傷的那些老弟兄,以及蕭融、高洵之等等王府中人。 偷師完畢,屈云滅知道該怎么寫自己的信了,然后他就對著簡嶠冷哼一聲:“叫一個婦人勾了魂,你可真是有出息?!?/br> 說完,把信紙拍到簡嶠身上,簡嶠條件反射的接住,等到屈云滅大步離開了,簡嶠才想起來怎么反駁他。 “那是我夫人!我、我疼夫人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是屈云滅已經走了,反倒是公孫元從外面經過,聽到這么一句話,他牙都要酸倒了。 仔細想想簡嶠就是從娶妻之后才越來越不合群的,嘖,所以說夫人這東西不能只娶一個,學學他,一娶就十個,她們光忙著搞內戰了,根本想不起家里還有他這么一個家主,爭寵?要他寫家書?不存在的,這幫婆娘心太狠,連他壯烈犧牲之后誰跪在靈堂最前面,她們都已經吵過好幾回了?!?/br> 另一邊,屈云滅回到寢殿中,第一件事就是給蕭融寫信。 但開頭他就犯了難,簡嶠寫的是吾妻見字如面,吾妻二字親昵又簡潔,他很喜歡,可他又不能用這個,若是寫蕭融見字如面,那也太生分了。 糾結了好久,屈云滅腦中靈光一閃,但不知為何他跟做賊一樣,先左右看看確定周圍確實沒人,然后他才小心翼翼的在紙面上寫了六個字。 ——阿融見字如面。 就這么簡單的一個稱呼,屈云滅寫好之后卻覺得掌心發熱出汗,連筆桿都變得黏膩了一些,他盯著這兩個字,心臟跳動的速度快了許多,也不知是緊張的,還是激動的。 原來寫信還有這樣的好處,平日里他不敢做的事,如今隔著千山萬水,也就不怕被蕭融拒絕了。 頓了頓,他繼續往下寫,開頭寫好了,接下來便如行云流水一般,他嫌棄簡嶠話多,但輪到他了也不遑多讓,尤其蕭融的身子骨比張氏差遠了,如果是從關心對方這個角度來寫,那屈云滅能直接寫到明天開拔?!?/br> 好在他沒有真的寫了這么多,同樣是兩頁紙,寫好以后,屈云滅將它們裝進信封里,望著明日早上就要發出的這封信,屈云滅靜靜的坐了一會兒,然后他起身走向殿外。 古代無污染,按理說哪里的天空都一樣,但屈云滅就是覺得,雁門關這里的星空更繁密,這里的月亮更大、也更亮。 天上的月亮會伴隨他的每一夜,無論何時他抬起頭來,都能看見這一輪或圓或缺的銀盤。 而他心中的月亮,卻要等到很久之后,他才能再度見到了。* 第二日早上,這封信剛剛發出,三日前屈云滅寫的那封信也送到了。 蕭融面無表情的將其拆開,果不其然,上面就兩句話。 總結起來就是:一切按部就班,我還活著。 蕭融心想,你還是死了算了?!?/br> 沒好氣的把這封信扔到一邊,蕭融再拆開簡嶠的,自從簡嶠見到原百福開始,他仿佛就陷入了一種災民心態當中,不管原百福干什么他都覺得有問題,而且一定要寫下來告訴蕭融,讓蕭融決斷,要是蕭融真說他有問題,估計簡嶠在收到信的下一秒就會氣勢沖沖的跑去將原百福拿下了。 但平心而論……原百福的表現真的沒問題啊。 同樣身在大軍當中,尤其簡嶠還高度緊張的盯著他,如果他見了外人,那是一定瞞不過簡嶠的眼睛,而且這個時機也不對,大軍還沒真正的和鮮卑人打起來呢,一切都是未知數,原百福就算想要叛變,那也不是想找死,在這個時候做出背叛的行為,屈云滅就不會再關注鮮卑人了,他會立刻摁死原百福,然后再去對付鮮卑人?!?/br> 所以不是他,會影響屈云滅氣運的人或事,還在水面下潛伏著。 蕭融感覺自己像個沒頭的蒼蠅,他找不到暗中的惡意在哪里,但他又不想這么坐以待斃,雖說這件事只是害他暈倒,也就是說事情很嚴重但也沒有嚴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可是要知道系統這個判斷機制沒有那么靈敏,而且它的作用只是警告一下,讓蕭融鮮明的感受到氣運值的下降,但它不會一直這么折磨蕭融,所以不管是暈倒也好、吐血也好,過了那一陣,他也就恢復了。 但這不代表那件事也解決了,甚至它可能還在發酵當中,只是系統不會再提醒他了。 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就算蕭融想這么干,他的精力也不允許,說到底他只是個假神棍,他根本沒有卜算和預知的能力,而超出他能力范圍之外的事,這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罷工的心態雖然好轉了,可是焦急的心態始終都沒有變化,雖然知道自己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但蕭融還是把腦子里可能會威脅到屈云滅的人都過了一遍,然后挨個的去調查,折騰?!?/br> 像黃言炅那樣的,就是用調查的方式,看看他在出發之前做過什么,會不會有什么陰謀在里面,而像南雍和清風教這種龐大的勢力,蕭融就算想調查出來他們在做什么,他也做不到。 人家的探子和jian細都是發展了好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這體量真不是他們一個小小陳留就比得上的。 所以對此蕭融的辦法是,我查不了你們,那我就讓你們也別想來查我,看看你們的后院起火以后,你們還有沒有精力去對付前院的事。 蕭融火速印了一批文集當中的優等文章,然后派人南下張貼到南雍的大城茶坊飯館當中,還讓人去找當地的豪族或是世家,言明自己想把戲園開到南方去,問問他們有沒有想要加盟進來的意思。 千人文集結束之后,那些士人即使回到了南方也還是在討論這個事情,金陵本來就焦頭爛額,還聽著這群文人動搖人心,孫仁欒甚至下令讓他們不準再談論陳留之事,可是控制文人的嘴和筆桿子這種行為,歷來都是要被文人瘋狂口誅筆伐的,本來他們還安靜了一會兒,沒有再批判孫仁欒把持朝政的事了,這下可好,他們又想起來了,繼續用文章對孫仁欒進行狂轟濫炸?!?/br> 而另一勢力清風教,陳建成沒受到什么影響,畢竟他在夏口,蕭融的手還伸不了這么長,但他安排在陳留的人就被折騰得不行了,蕭融搞了一個抓探子的行動,他安排在陳留的多數探子都被抓了起來,清風教信徒非常多,一般而言當地的信徒會保護這些探子的安全,他們哭爹喊娘的求官員放人,當求情的人成千上萬的時候,什么官員也頂不住這種壓力。 問題是陳留不同,陳留里面有個佛子,還有個堅定不移深信道教的高洵之,前者自帶一大批粉絲,而且那些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當中,后者扶持本土道觀,視清風教為異端,見了就趕走,一點面子都不給。 這就導致了陳留內部根本沒什么讓清風教生長的空間,即使那些探子已經很努力的在發展信徒了,卻還是比不過那兩個龐然大物。 這還不是最讓陳建成窩火的,聽到蕭融把抓出來的探子都關押起來,挨個的刑訊審問之后,他才終于坐不住了。 在自己的房間里,陳建成氣得直跳腳,他不停辱罵蕭融,一點仙風道骨的樣子都沒有了,這時候的他像是一個市井潑皮,還是無能狂怒的那種。 發了一通火之后,陳建成讓底下人立刻前去陳留,把還沒暴露的自己人接回來,至于那些已經被抓住的,那就不用管了。 而吩咐完這件事之后,陳建成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儀容,然后緊趕慢趕的去找周椋,他裝得不錯,仿佛一點事都沒發生的模樣,但周椋還是看出了他的色厲內荏,上回說到要殺屈云滅的時候,他還挺淡定的,這回周椋真切的察覺到了他不慎流露出來的急迫感。 周椋不明白他的變化從何而起,但他思來想去,覺得這事對他而言也沒什么壞處。 成,他在清風教的地位就穩固了;不成,反正他就是個出主意的,屈云滅也報復不到他頭上。 于是,沉吟片刻之后,周椋問陳建成:“教主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那教主可知,黃言炅在離開陳留之后,曾向他的侄子黃克己下手一事?!?/br> 陳建成點頭:“知道?!?/br> 周椋微笑:“黃言炅對外聲稱黃克己不慎跌落山崖,生死不知,但依我對黃言炅的了解,他只要下手了,那就一定是下死手,若他真的殺了黃克己,他是不會對外宣布這樣一個模棱兩可的結果的,他之所以這么做,只能說明黃克己根本沒有死,而且他不知道黃克己的下落,怕他日后會再度出現,所以他提前給自己留下了辯解的空間。試問教主,黃克己不過是一為及冠的小兒,他如何能在黃言炅手下逃出生天,且至今都沒有露面呢?” 陳建成真誠的看著周椋:“雁門郡也有我清風教的教眾,我知道黃克己早就到了雁門郡,你還是別賣關子了,直接說怎么辦吧?!?/br> 周椋:“…………” 他沉默的在心中的必殺名單上,把陳建成的名字又描了一遍,然后才言簡意賅的對陳建成說道:“辦法就在這二人身上,屈云滅留黃克己一命,約莫是想利用黃克己,克制黃言炅的風頭,但不管怎么樣黃言炅都是黃家人,他是不會親自出手殺了黃言炅的,這便是他的致命缺陷,受恩情所累,殊不知黃言炅是一頭怎樣的畜生。這計策定然不是屈云滅想的,而是蕭融,蕭融那人有著和旁人一樣的缺點,他們都認為做事應該留一線,這樣才不會把人逼上絕路?!?/br> 就像當初,若他和蕭融二者調換,他會在發現了黃言炅意圖的當天,就把這一行人盡數處死,不管黃言炅還是黃克己,一個都不能留,名聲固然重要,但若是名聲成了拖累,那也是該除就除,斷然沒有讓他們活到第二天的道理。 這是周椋最看不起蕭融的地方,也是周椋對于蕭融最具優越感的地方,他認為蕭融太過仁慈,遠不如自己狠毒,所以他比不上自己?!?/br> 想到這個,周椋的心情就非常好,連對著陳建成都和悅了幾分,他輕笑道:“蕭融不愿做的,教主可以替他做,請教主相信,這世上沒有人比我更了解黃言炅,他的野心極大,且持續了許多年,于黃言炅而言,殺了他都沒有毀了他的大業嚴重,一個瘋了的畜生,可不是人能抵擋得住的?!?/br> 第84章 記一功 隨后,周椋將完整的計劃透露給陳建成,為了讓陳建成相信自己,他還說了幾件關于黃言炅的糗事,意圖不留痕跡的貶低黃言炅,抬高陳建成。 而在他的娓娓道來當中,陳建成的表情也越來越認真、越來越急迫、越來越高興,看起來他對這個計劃不是一般的滿意。 全部聽完之后,陳建成立刻起身,吩咐身邊的教眾,讓他以后就把周椋當做清風教的護法一般對待,一切吃穿用度,都向他這個教主看齊。 本應是計劃完成之后才有的待遇,如今提前給出了,不得不說周椋還真就吃這一套,他小肚雞腸的根本原因就是他非常的好享受,最好全世界都圍著他轉,那他就高興了。 陳建成擺出了他的態度,周椋自然是投桃報李,跟著起身,對陳建成行了一個大禮,說了幾句文縐縐的吉祥話,代表他已經正式加入了清風教,陳建成滿意的點點頭,然后才轉身離開。 而剛剛還相談甚歡的兩個人,一分開之后兩個人的臉色就都沉了下去,周椋在屋子里面,想的是陳建成身邊到底有多少護法,他在這里待了這么久,居然一個都沒見到過,陳建成這是有意的將他和其他護法隔開,還是單純的沒有讓自己進入他的真正地盤。 這兩者看起來沒什么區別,但在周椋心里區別可大了,后者不過是正常的還不夠信任他,前者卻是將他排斥出了陳建成的團隊,他不喜歡這種被孤立的感覺,畢竟從過去來看,一直都是他去孤立別人、而不是別人孤立他?!?/br> 而陳建成出了他的屋子,臉上的神情漸漸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回到自己的住處,這回沒再躺回到床上去了,坐在桌邊,他沉吟許久,最后還是搖了搖頭。 并非是周椋的計劃不好,最起碼剛剛聽起來,還是十分可行的,但是周椋這人睚眥必報,他非要利用黃言炅,未必沒有給自己除掉一個仇人的心思,無論鎮北王有沒有事,至少黃言炅是活不成了,這于周椋而言一定有利,于他們清風教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不行,他不能只聽周椋的。 這樣想著,陳建成的神情越發煩躁。 李修衡這個蠢貨,得了他兩年的庇佑,收了無數的好處,連美女他都分給了李修衡三個,結果不僅益州的動亂火速被鎮壓下來,鮮卑的入侵也沒有成功,就連他本人,都死得毫無價值。 李修衡死了以后,清風教算是雞飛蛋打了,前期投資失敗不說,還和鮮卑結了這么大的一個仇,以后再想利用他們也難了。 活人的價值遠比死人大,雖說陳建成恨不得給李修衡千刀萬剮,但彼時李修衡還是有用的啊,李修衡之前就跟清風教透露過,屈云滅的屬下當中有個叫原百福的人,此人跟屈云滅完全不同,他心存善念且很念舊情,可以為李修衡所用。如果李修衡真是個聰明人,他那時候就不該逃離益州,還自作聰明的背叛清風教,決定跟別人聯合起來一起去投靠黃言炅,他完全可以去益州將原百福爭取過來,能策反屈云滅手下的四大部將之一,這也算是將功折罪了。 到時候他也能仁慈一把,給李修衡留個全尸?!?/br> 可是現在說這些還有什么用呢,李修衡就是個蠢貨,他要是聰明,一開始也不可能被清風教耍得團團轉了。 陳建成有個毛病,他喜歡重復回想已經發生過的事,一個勁的責怪在這些事里犯了錯的人,然后設想這些人要是沒犯錯,那現在該是多么好的景象。 比如李修衡沒犯錯,如今鎮北軍已經是人人喊打、岌岌可危了。 比如戲竹沒犯錯,如今孫仁欒已經暴斃,而羊藏義也會發現他做了多么蠢的一件事。 可惜,這世上是沒有如果的,陳建成嘆了口氣,然后扭頭問一旁的屬下:“大護法什么時候回來?” 屬下默默看著他,說道:“屬下不知,大護法并未同其他教眾一起撤離,他讓人給教主您帶了句話,請教主不要cao心他的去處,多多向周椋問策,增加對敵人的了解,若一切順利,在除掉鎮北王的同時,我們與鮮卑的不解之仇,也能跟著順利的解開了?!?/br> 陳建成微微挑眉,同是中原人,他對鮮卑也沒有什么好感可言,結仇不結仇的,他其實感覺都還好。他之所以感到生氣,是因為鮮卑也算是一個大國,沒了他們的暗中支持,自己這邊確實難熬了一陣子。 罷了,就聽大護法的好了。 之前聽說蕭融在抓清風教的探子,陳建成之所以這么著急,就是怕自己的大護法也被抓了,不過很快他就得到消息,大護法沒事,蕭融派出的那些人一個都沒發現過他的真實身份。 擔心的同時,陳建成還有點得意,看吧,任外面把你吹的天花亂墜,你還是比不過我身邊的大護法。就像你所效忠的鎮北王一樣,他除了打打殺殺什么都不會,也注定會是我的手下敗將。 不過,這點得意也沒在陳建成心里維持多久,他還是很擔心大護法的安全,陳建成的小妾們遍布全天下,死一個他都會感到很心疼,就像是好不容易拼成的拼圖丟了一塊,但這些小妾加起來都不如一個大護法,要是大護法出了什么事,那對陳建成來說就不是丟拼圖了,而是裝著拼圖的家被人燒了?!?/br> 于是他想了又想,還是對屬下叮囑了一句:“讓他辦完事以后,早些回來!” 屬下低眉順眼的答應了下來。* 趙興宗這些天過得很是復雜。 首先投靠鎮北王之后,他過得并非是他想象中的那種生活,什么指點江山、發光發熱都不要想,他每日就是去找佛子報道,在佛子閉著眼打坐的時候,他在一旁看看書、寫寫字,等佛子終于打坐完畢了,他們便一起處理一些瑣事。 準確的說,是他來處理,而佛子在給別人寫信。 佛子的社交圈幾乎涵蓋了整個天下的王公貴族們,他今日要給這個國王寫信,明日要給那個親王寫信,某一日趙興宗居然發現,佛子還給某某國的王女寫信。 趙興宗看的一臉震撼,他的嘴跟金魚一樣,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上的,他有很多話想說,但看看佛子那個大慈大悲的長相,他又什么都說不出口了。 總覺得是自己齷齪了?!@樣真的合適嗎?你一個和尚,怎么能給人家未婚的王女寫信??! 其次,趙興宗很郁悶的發現,這王府里居然沒幾個人記得住他叫什么的,連最和藹可親的高丞相,某一日都脫口而出叫了他一聲趙耀祖,趙興宗的心碎得稀巴爛,還只能勉強笑笑,然后捂著自己稀巴爛的心臟走了。 不受重視也就罷了,最最讓趙興宗無法接受的,是自從入夏安居結束以后,佛子一下子就忙了起來,他不寫信了,也不處理瑣事了,天天都在外面待著,和許多的和尚一起坐下來談話,用他們和尚的話說,這叫辯論,趙興宗看著他身邊的和尚和普通百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發現他跟佛子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在佛子的光芒之下,他正在逐漸淪為一個平庸的人,再這樣下去,他就真成了佛子的跟班了。 趙興宗一直認為自己跟著佛子,不過是蕭融給他的一個測驗,測試他的品性和能力,他不想真的留在佛子身邊啊,他都不信佛教,他更信道教,佛教的這種受苦受難思想他實在是無法接受,作為一個擁有偉大夢想的人,趙興宗這輩子就一個目標:光耀趙家的門楣,成為比祖上更讓趙家人崇拜的族長?!?/br> 這樣的他怎么可能追求來世的幸福,對他來說,現世的一切就是最重要的,年輕中二病沒有退去的時候,他甚至考慮過要不要成為一個道士,因為道士都追求長生不老,而那時候的趙興宗覺得活得長很重要,只有活得長,他才能實現自己偉大的夢想。 但這個想法最終還是沒能成立,原因是南雍建立了,而南雍建立初期頒布了許多法令,其中就有約束道士的一條,不再是民眾養道士了,而是讓道士反過來養朝廷,每個入牒的道士都要交歲貢,歲貢包括一刀紙、一錠墨、一斗米。 紙有多貴,大家都知道,趙家又是寒門,哪掏得起這個錢,平日供趙興宗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讓他白白的把紙送出去,任何一個趙家人都不可能同意這么干。 其實道士的歲貢是由道觀統一交的,只要香火不斷,交這些東西根本沒什么壓力,但趙興宗哪懂這些,他就是風風火火的鬧騰了半年而已,之后就再也沒提過要當道士的事情?!?/br> 每日跟著佛子早出晚歸,趙興宗的忍耐力已經差不多到極限了,而這一日,趙興宗剛回到王府,就看見一行穿著道袍的人施施然的走向高洵之等人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