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咸魚[快穿]、重生后,成了病嬌九殿下的心尖寵、犯罪專家在戀綜殺瘋了、重生回雌君少年時、侍郎家的小少爺、飛鳥不會飛、[文野同人] 辭職后我成了傳奇調查員、[柯南同人] 就說不能讓他在柯學世界里兼職、[綜英美] 你演我?
不遠處,蕭融和高洵之看著這一幕,高洵之十分懷疑:“他們日后不會再信清風教了嗎?” 蕭融:“還是會信?!?/br> 思想哪有這么容易改變,這群人當中有一半就此摒棄清風教,那就算是這群人十分開明了。 高洵之也是這么想,所以他忍不住嘆了口氣:“終究是個隱患啊?!?/br> 蕭融看著他,輕笑一聲:“丞相,這世上的隱患是永遠都清除不干凈的,就像雙魚太極圖,有陰便有陽,背地里總會有人想要破壞此時的一切,但不會是這些百姓。他們也只是想好好的過日子而已,等他們回去以后,他們就會打聽其他的信眾去哪里了,發現那些人都人間蒸發了,即使他們還信清風教,他們也不敢再幫清風教的忙了?!?/br> 聞言,高洵之也看向他,只是他的表情有些無奈。 蕭融愣了一下,不明白這無奈從何而來。 看見他這個樣子,高洵之再次嘆了口氣:“阿融?!?/br> 蕭融:“……???” 高洵之:“我不知道什么叫雙魚太極圖?!?/br> 蕭融:“…………” 蕭融的神情已經凝固了,高洵之看看他,搖搖頭,感覺提醒這么一句已經夠了,高洵之便轉身離開了。 而看著高洵之這負手離去、深藏功與名的模樣,蕭融慢慢的反應過來這是怎么回事了,感覺有點離譜,又感覺有點好笑,最后蕭融也搖了搖頭,他轉身看向西北方,那是盛樂城所在的方向。 太陽已經西斜,距離大軍出征近一個月,仲秋即將到來,中秋節也離得不遠了。 又是一個骨rou分離的時節,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人們才能得到心中真正的團圓呢?* 不少人以為蕭融把道士找來,是為了扶持他們克制清風教,甚至連這些被邀請而來的道士都是這么想的,但這只是蕭融抓住機會造成的一個假象。 在陳留城里,清風教短時間內是掀不起什么風浪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他扶持道士真正克制的還是佛教,順便,他也想從道士們身上得到一些好處。 目前的淮水之北沒有比陳留更加安全的地方,這些道士完全可以在這安逸的環境下干起自己的老本行,也就是——俗稱煉丹,學名化學?!?/br> 如果說道士們只會煉丹,這是絕對的謬論,人家會的多著呢,比如他們認為人人都要除三尸,這樣能清潔身體,免受病痛之災,如果日日堅持,以后還能長生不老。后半段先不提,只說前半段,為了除三尸,道教可謂是煞費苦心,研究出了好多好多丹藥來,許多都吃死了人,但也有沒吃死人的,而且真有清潔身體、免受病痛的作用,因為這種丹藥還有另一個名字——驅蟲藥。 除此之外還有道士們發明的辟谷丸,吃一粒能頂三天不餓,當然了,這是那些道士打腫臉充胖子的說法,實際上他們只有第一天不餓,后面兩天肚子都快把自己給吃了,可是僅僅能做到一天不餓,那也很厲害了,這不就是古代版的壓縮餅干嗎?? 另外就是蕭融目前最想要的東西,道士們用來煉丹封丹爐的六一泥。 六一泥又稱神泥,由于此時的煉丹爐多數都是陶制品,畢竟也不是所有道士都花得起錢,用青銅或是鐵器做煉丹爐,而陶制品有個問題,容易炸、也容易出現裂縫。 這時候六一泥就該出場了,用道士們的話說,六一泥符合天地之數,是上天賜予的煉丹神器,用它涂抹煉丹爐的外表,能保證丹精不外泄,鞏固丹元與丹氣,讓煉制而成的丹藥效果更強,所以煉丹絕對不能少了六一泥。 蕭融不關心這個六一泥是不是煉丹神器,他只知道六一泥是絕對的盤炕神器! 想想看,用這種泥盤炕,得省多少柴火??!…… 恰好天氣變冷了,盤炕的方法也已經印制完畢了,普通百姓可以學了自己盤,而有點錢的人家可以找會的人幫自己盤,蕭融只準備了三個盤炕工匠小隊,這些人也不是免費的,需要花錢雇傭,但城里有那么多人家,這幾個工匠哪夠用的,這時候就看誰聰明了,盤炕并沒有多少技術活,只要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愿意學習又愿意出力氣的話,那這個秋天一定能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萬事具備,只欠六一泥了,而聽了蕭融的訴求,這些道士互相看看,其實都不愿意把六一泥的配方貢獻出來。 這是他們道教的東西,是其他道長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憑什么要送給不信道教的人享用? 蕭融看看他們的表情,又補充了一句。 第一個獻出配方的人,他會將此人的道觀住址與道號全都寫在公文當中,言明這六一泥是此人獻出的,目的是為了讓百姓們免于寒冷之苦,而公文會發放至整個淮水之北,貼在隨處可見的告示牌上面。 一聽這話,這群務實的道士瞬間眼睛一亮?!?/br> 說實話,和尚和道士,各有各的難對付,和尚們是原則性太強,萬事都只聽他們的經文和師父,外人難以影響他們;而道士雖說沒有那么強的原則性,但他們鬼精鬼精的,一個個全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終于把這群道士應付好了,蕭融便拿出一張紙來,開始寫公文的后半段。 前半段是怎么盤炕,后半段才跟六一泥有關,六一泥隔熱鎖熱還防燙,省柴火是一方面,可以降低火災隱患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