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咸魚[快穿]、重生后,成了病嬌九殿下的心尖寵、犯罪專家在戀綜殺瘋了、重生回雌君少年時、侍郎家的小少爺、飛鳥不會飛、[文野同人] 辭職后我成了傳奇調查員、[柯南同人] 就說不能讓他在柯學世界里兼職、[綜英美] 你演我?
宋鑠:“…………” 他忍不住站直了身體,看著蕭融的眼神也頗為外強中干:“我不過隨口說說,你怎么那么認真?!?/br> 蕭融無語的看著他:“你那是隨口說說嗎,你這是脫口而出了,我知你不喜佛道兩教,但既然佛道兩教的人沒有來指責你,你便也不要指責他們,畢竟他們沒有傷天害理,那這就不關我、也不關你的事?!?/br> 宋鑠不服氣,畢竟他是個很愛指責別人、點出別人有多笨的人,他覺得這世上沒幾個配得上跟他說話的,而這句話再翻譯一下,就是他看不起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 宋鑠對陳氏能這么規矩,可他第一次見到佛子,直接就去撥佛子的念珠,雖說佛子沒跟他計較,可蕭融還是把這事記在心里了。 要是他老老實實的,蕭融也不會再提這件事,可宋鑠頂多能老實幾天,他身為話癆還有那么強烈的性格特色,早晚他這個態度會被佛子知曉的。 佛子真難啊……明明在外面有那么好的名聲,偏偏就在這個王府里不招人待見。 蕭融也不懂這到底什么原理,屈云滅他是莫名其妙不講理,而高洵之因為信道所以不和佛子深交,虞紹燮一個都能在屈云滅名聲最差時投奔他的人,那肯定是不會信仰堅持不殺生的佛門,宋鑠更離譜,他居然是封建時代的一個無神論者。 連屈云滅都做不到這么前衛呢,屈云滅雖說對佛道也不感興趣,可他也有一點迷信,在生活中時不時的就會暴露出來。 所以說,有時候不是蕭融總維護佛子,而是如果他不維護的話,佛子就太孤單了?!?/br> 搖搖頭,蕭融繼續往前走,宋鑠看似不搭理他,其實一直都用余光看著他的動作,發現他就這樣走了,宋鑠頓時裝不下去了:“你去哪?” 蕭融看他一眼:“去大王書房,找我前日放在那里的公文?!?/br> 宋鑠頓時來到他身邊,跟他排排站:“我跟你一起去?!?/br> 蕭融:“……” 起開,你擠到我了。 片刻后,這兩人到了屈云滅的書房里,屈云滅不在,他傷好的差不多了,又去軍營野了,蕭融前兩日跟屈云滅匯報要做什么的時候,把寫好的公文放在了他這。左右他都已經看過了,自己拿走也無妨。 這里是蕭融常來的地方,但宋鑠卻是第一回來,一進來他就東看看、西看看,偏偏屈云滅也不是那種用完東西立刻就放回去的人,于是桌上攤開的一張紙,立刻就落到了他的眼里。 這是原百福寫的那封信,前兩張不知道去哪了,就最后一張歪歪斜斜的放在桌上。 而宋鑠的閱讀速度比蕭融快多了,只一眼他就看完了全部,然后當場嗤笑出聲:“這是誰啊,你跟他有什么仇?” 蕭融聞言轉過身,看見宋鑠已經把桌上的信紙拿了起來,他頓時怒斥一聲:“宋鑠!私看大王信件是要挨軍棍的!” 宋鑠:“行行行,那你一會兒再讓他們把我打死,你先看看這個?!?/br> 蕭融:“……” 他臉上余怒未消,卻還是順著宋鑠的手看了過去,“這是原將軍寫給大王的書信,我早就看過了,你就慶幸這不是什么軍報吧?!?/br> 宋鑠聳肩:“不是軍報,可比軍報說得多,你沒發現這個人是在挑撥你與大王的關系嗎?” 蕭融愣了愣,他不明白宋鑠什么意思。 宋鑠看他這樣,又想得意一下了,但想起蕭融之前的種種戰績,宋鑠默了默,把這個生理沖動忍了下來:“這是個高手啊,他挑撥你,但連你都看不出他哪里在挑撥,以大王那個頭——” 輕咳一聲,他改口道:“你這么想,若是你規勸大王讓他不要同我產生齟齬,你會用什么樣的說法?” 蕭融順著宋鑠的說法去思考,他會這樣跟屈云滅說,不要沖動行事,萬事都忍讓宋鑠,畢竟他一看就是個短命鬼,你跟他計較什么呢?!?/br> 不過他有點明白宋鑠的意思了,就算不是他,是高洵之的話,他也是從勸誡上下功夫,而不會加上一句關系的破裂往往不在一瞬間,因為他們都知道,屈云滅這個人很容易得罪別人,幾乎就沒有他沒得罪過的屬下,如果這么說了,屈云滅八成會覺得事已至此,根本就沒有挽救的余地了。 他們雖然沒有這么細想過,但他們下意識的都規避了這一點,只拼命的勸他不要再這么干了。 宋鑠觀察著蕭融的表情,他似笑非笑道:“這回懂了?” 蕭融從宋鑠手里抽出那張信紙,又把它放回到了桌上,然后才神色如常的對宋鑠說:“走吧,我找到公文了?!?/br> 宋鑠:“…………” 不是,你怎么這么淡定。 還有,我發現了這么重大的事情,你都不夸我一句的嗎! 作者有話說: 怎么我還債的速度好像趕不上投喂的速度了……這幾天我哼哧哼哧跟個老黃牛一樣勤勞,可睜眼一看,怎么還是欠這么多???!我跟你們講,我就還到正文完結那天,到時候不管欠多少都不還了?。ㄕ衤暎?/br> 第0075章 上眼藥 拋下十分失望的宋鑠, 蕭融回到自己的房間,他轉身把門關上, 然后才拿著公文坐到了桌邊。 他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那么淡定?!?/br> 如今看來,宋鑠的的確確就是未來那個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的宋遣癥,正因為熟懂人心,所以才能在任何人面前都吃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