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書迷正在閱讀:欺負惡劣小美人[快穿]、炮灰攻逆襲計劃[快穿]、全球災變:我成了世界樹、恐同直男聞到了我的信息素、暴躁小羊誤入野獸訓練營、祇園花見、變成弟弟的侍寵(骨科年下雙性)、碧霄(NPH)、[綜英美] 慕強批來到哥譚以后、[FF7同人] 笨蘋果
是個女子。 云崇嘆,可惜,她只是個女子,卻又是忍不住勾唇笑,這鴻臚寺卿的位置就當是她的,可余光瞥見右下角的字,笑意卻忽而頓住。 只見,那早已落下兩個字:榜眼。 他抬眼看向祭酒大人和溫雅傾,帝師,挑眉:“昔日的鴻臚寺卿如今的榜眼?” 溫雅傾三人相視一笑,輕輕頷首。 “哦?”云崇來了興趣:“那在你三人心中誰是此次春闈狀元?” “燕王妃,謝譚幽?!?/br> 聞言,云崇眉心狠狠一跳,垂眸在幾張卷子中翻找到她的卷子。 卷紙上的筆鋒柔和而又凌厲。 關于治國安邦。 謝譚幽道:“君王仁厚保善心,百姓疾苦有人扶?!?/br> 而國家日后發展,她道:“享強國之尊,便要有強國之勢,全國上下一心,方可一統天下?!?/br> 甚至還在下方舉例了,如今漓國朝堂該當如何,君王又該如何護朝臣護百姓,言語簡單又大膽,普天之下,怕唯有她,膽敢指點君王行事。 云崇面色已然很不好看,因為,他想起了定國老將軍,初登帝位那幾年,老將軍日日與他相見,處處都要教他如何行事,護百姓,然后得民心,他其實很厭煩更是止不住的生怒,可還是裝作一副受教的樣子,所以,定國老將軍這一教竟是教到了他死去的那一年。 以為得以擺脫,燕恒卻是又瘋了,處處與他不對付,甚至誅殺對他忠心的朝臣,那時,朝堂之上,無人能與燕恒對抗,他亦是無法殺燕恒,所以,他只能轉而扶持謝靖與秦國公。 后來知曉,那二人是云啟的人,云崇心頭是又震又氣,他一直以為云啟和旁的皇子總是不一樣的,孝順又溫和,可結果呢,竟是偽裝最深之人。 說來也是可笑,他從不貪圖真心,也不知是不是待高位久了,有了些許孤獨,在云啟幼時初見他,云崇心頭竟會莫名的柔軟,什么災星,不宜靠近之語也沒放在心頭了,又或許是云啟太像某個人。 可云崇始終是帝王,最恨旁人算計他或者覬覦這個位置,是以,他便只能還回去,留著云啟與燕恒互相對付,他只觀棋局,且看看誰先鹿死誰手。 現下又來了個謝譚幽。 “陛下?!钡蹘熞娫瞥缑嫔?,緩緩上前一步道:“如今朝堂之上多半是些圓滑,只懂明哲保身之人,能這般指出問題所在者,陛下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能使百姓安居,朝廷和睦,唯有全國上下一心,國家才能走的長久不衰?!?/br> 云崇冷笑:“誰人圓滑,誰人只懂明哲保身?帝師倒是比朕看得還要明白?!?/br> 帝師垂眸不語。 事實是,這朝堂上好像除了燕恒,其余人都在明哲保身,昧著良心做事說話。 “罷了?!贝蟮钪徐o了一瞬,云崇的聲音又再度響起:“既是你們三人都認同,朕便命人發告示?!?/br> 溫雅傾道:“陛下若不介意,可以把這幾位的卷子都貼到告示欄里,也好讓眾人瞧見,知曉漓國今后目標極發展?!?/br> “朕知道了?!?/br> “那臣等便先行告退?!?/br> * 出了干清宮,帝師長長一嘆,近幾日他說話沒頭沒尾的,又甚大膽,今日,也是改不了,都還未出宮,便淡淡道了句:“貼了又如何,眾人知曉又如何,如今不過是我們這些人在推著他向前罷了,若我……” 祭酒大人聞言,顧不得禮儀忙伸手捂住帝師嘴巴,低低道:“帝師,還在宮中,切莫多言,小心引來陛下怒火?!?/br> 帝師喉頭一梗,因嘴快而后怕,但更多的卻是失望。 云崇真的不是以前的云崇,而他也沒有先帝那般的容人之度,若先帝在,他身邊有個燕恒和溫凜,那一統天下,指日可待,云崇身邊有二人,卻只有猜忌懷疑。 那件事過去那么久,云崇最終還是放不下,只怕此次,燕恒的南燕之戰是危險重重,不止要防敵國,還要防本國。 又是一聲長嘆。 可他記得,先帝身邊好像有不少忠心武將,一個安國公,沈國公,定國老將軍和一眾少年將軍,而那時燕榮也還在。 自從沈國公叛了國,安國公戰死沙場后,漓國就開始變了,后來云崇登基,漓國日日都陷入與他國之戰中,北方是定國將軍府,南方是燕王府,后來定國將軍府眾人與燕榮離去,漓國大將便只剩燕恒,一半的軍隊聽他號令。 帝師并非那種無主見,只看表面之人,在燕恒初次上戰場時他便遠遠見過他,更是見過他出征回來給百姓送吃食,他心中有百姓,定然就是一個好將軍,可他多次挑釁云崇,殺朝臣又殺百姓,人人說他因燕榮離去瘋了魔,殘忍又冷心冷情。 可帝師并不那么認為。 曾輔佐三代君王,看過多少新臣舊臣,只稍稍一想,他便能猜透其中關鍵,能讓曾經算作摯友的二人如此,能因為什么呢,大概是與燕榮之死有關。 所以,帝師對云崇才更加的失望。 * 云崇命人將此次春闈的狀元,榜眼,探花的名單公布,下方又附上幾人的卷子。 狀元是謝譚幽。 榜眼有二人,楊蕓,另一個是扶搖堂的學子郭義。 探花三人,扶搖堂的學子占兩個,另一個是戶部尚書嫡女,何菱。 名單才一出來,便惹的一群人轟動,幾個尚書和刑部,大理寺卿府紛紛前來搶人,早在名單還未出來時,幾個大臣們便已經想好此次要誰來自己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