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仙武,有小游戲 第275節
書迷正在閱讀:漂亮路人被邪神盯上[快穿]、穿越娘子重生兒,春風十里伴崽行、燕譚枝、欺負惡劣小美人[快穿]、炮灰攻逆襲計劃[快穿]、全球災變:我成了世界樹、恐同直男聞到了我的信息素、暴躁小羊誤入野獸訓練營、祇園花見、變成弟弟的侍寵(骨科年下雙性)
對張海,卻只是一個念頭,一句話的事情。 “直面心魔,人意通達,三品自成?!?/br> “福公公,這一次,我恐怕是跪不下去了?!?/br> 而比這聲音更溫柔的,乃是從張海袖中飛出的銀針。 …… 飛針掠月,無影無形。 陸銘以張海的掠月飛針術強化自己的無形劍域,但另一方面,張海亦能從無形劍氣中,找到提升掠月飛針術的靈感。 轉瞬之間兩枚飛針便已經抵及福大海的太陽xue前。 隱蔽卻鋒銳。 無形又致命。 卻見福大海周身罡氣鼓蕩,針落折斷。 毫發無傷! 福大海桀桀一笑,口中蕩出不男不女的聲音。 “真是長本事了呢?!?/br> 這一刻福大海不再去想林王了。 反正,他的任務只是激發那一劍,確定林王死活之事做更好,不做也行。 那便讓路! 讓路給他更想做的事情! 弄死這張海! 理由太多太多了。 不遵圣上旨意,忤逆自己的命令,不忠誠不當狗…… 但最關鍵的,也許是那洶涌而出的嫉妒吧。 他嫉妒張海天資絕倫。 嫉妒張海能打破枷鎖,走出自己的道路。 嫉妒張海能站著成就三品。 乃至嫉妒張海,有一個以自己為主角的美夢! 曾經,福大??赡芤灿幸粋€相似的美夢……但時至今日,美夢早就消散,他也早就被現實打敗。 潛力更是已盡,困于三品之巔再難寸進! 人總是如此。 嫉妒帶來憤怒。 憤怒演變殺意。 我見不得你不走尋常路。 我更見不得你比我好! “咱家得毀了你吶?!?/br> 這一刻的福大海收斂了一切表情,目光幽幽輕聲開口。 而后,黑暗自其體內蔓延而出,籠罩一切! …… 武道九品,品品邏輯皆不同。 ——這是陸銘在八極門時,從書中習得的知識。 六品養血氣,五品開竅xue,四品養人意武意。 而功成三品之后,天象與身體相融不分彼此,金身自成,內天地自開。 整個三品的修煉過程,就是一個強化金身,擴張內天地的過程。 而內天地與血氣融匯,將會改變武者的rou體強度——或者換個陸銘穿越前的話講:改變生命本質! 功成三品,則生命本質便與中下品武者不同了。 斷肢重生,弱點消失。 雖然頭顱和心臟仍舊是致命部位,但承受傷害的能力,卻要比中下品武者強了太多。 同時無視天象之力,堪稱萬法不侵。 此,即金身! 而如果說,三品金身境比之四品養意境的最大不同,只在于金身那也就罷了。 關鍵問題是,事情不是這樣的…… 三品與四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內天地! 三品武者成就內天地之后,血氣與內天地勾連,血氣進一步升華,這使得上三品的血氣能演變出種種不同的神異! 根據主修真功,武學與意的不同,不同三品武者,乃至同一武者不同武學的神異之處,皆有巨大差別! 諸如林王的血氣化龍。 諸如了空的現世佛國。 再比如說,現在福大海的…… 以身化暗! “靈滅!” 黑暗蔓延,福大海身融黑暗,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一刻,他即是黑暗。 他即是黑暗中的一切! 暗滅三劍。 身滅,靈滅,神滅! 三品之巔,三品三劍。 以此,福大海穩坐天榜第三! 陸銘與張海對視一眼,扭頭就跑! 不跑,等死乎? 張海初入三品,晉級迅速也確實牛逼。 但人家福大海也有話說。 我這在三品待了幾十年了,還能斗不過你個初入三品的張海? 須知,三品的邏輯乃是以時間換實力。 強化金身,擴張內天地都需要時間。 在上三品中,天賦的重要性進一步降低——能成三品者,哪個不是驚才絕艷天賦絕倫? 你能天人交感我就不能了? 你悟性高我悟性就不高了? 機緣和時間這才是三品境中的要點! 此刻張海初入三品,陸銘只是四品,硬剛只是找死,逃命才是生路! 然而僅僅跑出去兩步,兩人耳邊陡然傳出福大海陰森的聲音。 “哪里跑??!” 黑暗瞬間擴張,將陸銘與張?;\罩在了其中。 下一秒,無窮無盡的劍氣從黑暗中蕩起。 身滅劍出,絕滅rou身。 靈滅劍出,暗天絕地! 四周漆黑一片,靈滅劍氣亦呈黑色,故而劍光在此般底色之下,也相當于無影無形,可不見,不可察,亦不可防! 且這暗滅三劍皆有震懾之效。 當劍氣呼嘯而來的這一剎那,陸銘眼前一片漆黑,感官被封鎖,更是僵硬在了原地,一動都不能動。 靈滅鎖五感,武意震其身! 福大海的實力要比龍一更強。 且武道與仙道的邏輯也有區別。 陸銘能斬龍一,占了無限血氣與藏劍術的便宜,兼且龍一仰仗的乃是筑基期修為,殺傷力確實強,但所擁有的也只是單純的殺傷力罷了。 至少在龍一面前,陸銘的行動能力不會受限。 但福大海卻不同。 在直面三品的這一刻,陸銘立刻收斂了心中微不可查的自滿。 不是對手,沒法抗衡。 這是全方位的差距! 銀光忽地亮起。 卻是張海抖手飛射出銀針。 銀針撕裂黑暗,瞬間消失在了遠方,陸銘默契解除無形劍域,緊接著張海的手便抓在了陸銘的肩膀上! 也就在無數劍氣即將臨頭之際,陸銘與張海瞬間消失無蹤,只有一根銀針出現在了兩人剛剛立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