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輔掌上明珠! 第202節
書迷正在閱讀:同學,你越界了、頂流夫夫營業從分手開始[娛樂圈]、穿成反派的惡毒親媽,在娃綜奶娃、空間醫女成了流放權臣心尖寵、嫁給全村最野的糙漢、瘋批美人帶崽征服娛樂圈、我給反派當后媽那些年、強A重生成omega后成了萬人迷、背景板被主角團瘋狂偏愛、人在仙武,有小游戲
		
		    各家已經送了女兒進宮,這些女人,誰不惦記她們的位置。    “娘娘有太子殿下,大可放寬心?!睆堉橹閯裎康?。    小潘氏嘆了口氣,說:“瞧我,我是長輩,倒是叫你這個小輩勸起我來了?!?/br>    張珠珠只微笑。    小潘氏說:“后宮不能干政,你說,這慈幼局的事情,該怎么辦?”    張珠珠就知道她有事要問自己,說:“娘娘,我自然覺得慈幼局不是政事,皇后娘娘如今是天下人的母親,那些可憐的孩子沒有母親,若是有皇后娘娘和您照拂庇佑,想來更能平安長大?!?/br>    這話是順了小潘氏的意的。    她也不想放手慈幼局的事情,這對于皇后和她的名聲是非常有利的。    對她們有利,就是對太子有利。    “陛下這里倒是好說,就怕朝臣說三道四?!毙∨耸系?。    張珠珠說:“您和皇后是去做母親的,跟朝政有什么關系,他們有這說三道四的功夫,不如想想如何填補國庫,皇后娘娘封后,都沒有大興cao辦,這皇宮的宮室也沒有重新修繕,他們還想要什么?!?/br>    “我剛剛也聽幾位年紀大的夫人說了從前的封后典禮,我都替皇后娘娘委屈?!?/br>    這話不假,這姊妹倆真的非常節省了,朝臣要是再提要求,真的就太過分了。    小潘氏笑著說:“我和jiejie不在乎虛名,陛下為了江山穩固,臣民太平,尚且如此節省,我等婦人,自然是夫唱婦隨?!?/br>    小潘氏也不是沒有其他人商議,但那些婦人年紀大,心眼多,跟她們商議,她們總要想自己好處,她們的話要再三斟酌。    張珠珠年輕,她是聰明,但她不會在小潘氏面前算計什么。    兩人正說著,宮女說潘夫人要求見。    潘家已經封侯,現在應該說潘侯夫人。    但小潘氏并不想見自己的嫂子,潘侯夫人如今是被這滔天權勢迷了眼,還想著把潘家的女兒嫁給太子。    小潘氏不是不想親上加親,但潘家這幾個女孩子,容貌才德都不出眾,不堪為太子妃。    若是做了側妃,這女孩子又是太子的親表妹,到時候太子妃不好壓制她,如此,是要后宅不寧的。    小潘氏不想兒子面對這樣的局面,她對宮女說:“去跟潘侯夫人說,本宮今日累了,改日再說,對了,不許她去找jiejie?!?/br>    小潘氏頭疼道:“自家親戚,我真是一點法子都沒有?!?/br>    她跟潘侯夫人解釋其中利害,潘侯夫人就說自己的丈夫在西北有何等大功云云,說她們姊妹不親近自家人,卻親近外人。    總而言之,潘侯夫人現在是頭腦發熱,誰勸都不行。    這個張珠珠倒是有法子,她說道:“京兆府去年組織人,調查了近親成婚的狀況,主要是表兄妹表姐弟,也是雙方母親有親緣的,如今有了初步結果,娘娘可以看看那個結果?!?/br>    小潘氏示意她繼續說。    張珠珠說:“近親成婚,很容易生下不健康的子嗣,如果家族有什么遺傳的病癥,也會在這樣的子嗣身上出現,我覺得,朝廷不說禁止,但是不要鼓勵近親結婚,朝中家族也有近親成婚的,就說榮陽侯夫人,她第一個兒子跟三郎同齡,幼年夭折,她這個二兒子,實在不是很聰明?!?/br>    小潘氏聽到這個說法,道:“這結果準確嗎?”    張珠珠道:“京兆府在京城以及周邊畿縣大面積篩查過,概率非常高,不少這樣的家庭,最后多是嫡母抱養庶子?!?/br>    “而且許多婦人為了得到健康的孩子,不斷生育,但這些孩子夭折的多,導致婦人也容易因生育太多或者喪子之痛早亡?!?/br>    小潘氏露出了笑容來:“你回去讓三郎動作麻利些,把這結果呈上來,這樣的事情,是要告之天下的?!?/br>    張珠珠笑道:“您別著急,怎么也得過了十五再說吧?!?/br>    大過年的,他們還要休息帶孩子的。    小潘氏拍拍她的手。    正好李弗在前面也忙完了,張珠珠便行了禮告退,跟李弗回家去了。    第256章 這份家業需要他    張珠珠一上馬車,就在李弗懷里閉上了眼睛。    李弗摟著她說:“今日辛苦了?!?/br>    張珠珠:“我還好,貴妃娘娘讓你趕緊把那個近親結婚的調查報告給呈上去?!?/br>    李弗一聽便明白,說:“潘侯夫人等不及了?!?/br>    “嗯,女兒現在做太子妃,以后能做皇后、太后,今日不知多少婦人圍著她打轉,潘侯夫人除非是圣人,不然她不可能不動心?!睆堉橹檎f道。    權勢迷人眼啊,在京城這個地方,想要立足,就要緊緊抓住權勢。    “你說的很是,”李弗摟著張珠珠說道,“若是日后我們有了女兒,有這個機會,你怎么想?!?/br>    張珠珠睜開眼睛,露出一副痛苦的神情:“救命,我受不了,你想想,這一個男人,他今天睡在這個女人屋里,跟她親密,明兒又換成另一個女人,這……這不是相當于一群人睡在一起嗎,共用一個男人,這、這不干凈,不衛生,萬一一個人得病,這一屋子全得了,我的天哪,我受不了,快不要跟我說這話了,我女兒絕對不會嫁給納妾的男人的?!?/br>    張珠珠光是想想,就覺得非常痛苦。    現在的衛生條件本來就不怎么樣,這要是你睡我、我睡你的,這簡直了。    夫妻倆倒是沒有說過這個話題,這會兒李弗聽了她的說法,道:“你是,從這個角度想的?!?/br>    張珠珠說:“當然了,這個男人他納妾,他就有可能去外頭嫖,誰知道他會帶些什么病回來,婦科病可難治了,有些一輩子都治不好的?!?/br>    李弗認真聽著,覺得她說的也很有道理。    “我以為你要說和許多女子共侍一夫,容易有家庭矛盾,會不高興?!?/br>    張珠珠:“那就是精神上的折磨了,還可以用孩子什么的來緩解,但是身體上是沒的治?!?/br>    感情是一方面,身體才是更重要的啊。    李弗:“我們的女兒還是得找個聽話的夫婿?!?/br>    張珠珠非常認同:“對,她不成婚我都答應她,要是有了女兒,真得好好教導,不能按著你們京城教大家閨秀的那一套,那簡直是在給男人訓練奴婢,我不要這樣?!?/br>    李弗:“嗯,到時候聽你的,她的脾氣秉性隨你,才不會吃虧?!?/br>    兒子還沒過百天,夫妻倆就已經商量起下一個孩子的事情了。    夫妻倆回家逗了會兒子,吃完飯就睡覺去了。    第二天就是張珠珠的生辰,夫妻倆跟去年一樣要出門玩耍。    不同的是今年他們有孩子了,倆人把孩子往二哥二嫂那里一放,讓他們兩口子幫忙帶孩子。    李竹對周如意道:“這大概就是風水輪流轉了,輪到咱們家給人家帶孩子了?!?/br>    當初在張家村的時候,他們倆經常把滔滔給李弗和張珠珠帶,現在輪到他們了。    周如意把紅豆抱在懷里,李竹抱著小兒子薰哥兒。    周如意笑了起來:“就算是吧,紅豆長得好,我愿意帶著他呢?!?/br>    薰哥兒大了兩個月,伸手去拽弟弟,兄弟倆湊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薰哥兒便笑出了聲音。    紅豆也笑,但他還笑不出聲音,只是嘴角上揚。    “我們薰哥兒也好看?!崩钪裾f。    周如意發愁道:“他像我哥,你看這腦袋禿的,像舅舅也不像點好的?!?/br>    李竹想起大舅子英年早禿的頭頂,也幽幽嘆了口氣。    “沒事,說不定長大了就像我?!崩钪衽Π参科拮?。    夫妻倆努力地勸說自己相信這句話。    張珠珠和李弗上了馬車,也說起自家兒子來。    “還好他現在不認人,要是以后他認人了,咱們倆一走他就要哭,到時候我就舍不得把他放下了?!睆堉橹槌隽碎T對李弗說。    李弗道:“他明年這個時候就一歲多了,能懂點事,實在不行,就帶著他一起出門,讓侍女照顧他?!?/br>    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夫妻二人相視一笑,牽著彼此的手。    大年初二,京城已經很熱鬧了,而且因為新帝才登基,京城甚至要比往年更加熱鬧。    張珠珠和李弗還是拖了關系才在酒樓定了位置。    張珠珠道:“唉,還是不敢多吃,油膩的吃多了容易堵奶?!?/br>    這玩意兒也痛苦的要死,張珠珠喂養孩子的這些日子經歷過一回。    李弗想起當時的情況也是心有余悸,又一次勸說:“請了奶娘給他,你不必親自喂的?!?/br>    其實張珠珠那情況都不是太嚴重的,李弗知道還有更嚴重的情況,會堵到發燒,甚至身體都會出問題,疼得死去活來的都有。    張珠珠嘆了口氣:“但是他在懷里的時候,就很可愛,很乖,我有點舍不得,等他半歲吧,我多注意些?!?/br>    她做了母親,真的就對兒子無比的心軟,每次抱著他在懷里,張珠珠就覺得十分滿足。    李弗知道她的心情,說:“若是下回還那樣痛,那我就真的讓人給你開藥了?!?/br>    好好的,沒的受這個罪過。    這痛苦,李弗自私地希望別人替代她去承受,他愿意多補償家里那兩位乳母。    張珠珠點頭說好。    兩人吃完飯,準備下樓的時候,外頭突然起了一陣sao動。    李弗趕緊把張珠珠擋在身后,就看見一個年輕人突然站在了桌子上,大聲說道:“先帝尚有子嗣在世,新帝豈能越過兩位皇子登基,這不合祖宗禮法,有違儒家之道!”    他說的很大聲,很明顯,他身邊的人也是支持他的。    張珠珠和李弗對視一眼,李弗說道:“京兆府和禁軍馬上就會過來?!?/br>    朝中一直防備著有人鬧事,沒想到果然出事了。    “范秀之前不肯支持兩位皇子,而是讓孟氏牝雞司晨,范秀不配為我讀書人之典范,他背叛了儒家大道!”又有人喊了起來。    李弗的目光從這一群還未出書院的年輕人身上掃過,他知道他們身后有人煽動。    不過這也不奇怪,新帝登基就是不合禮法,就是名不正言不順,違背了讀書人們學到的道理。    但是那又怎么樣,書本歸書本,道理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