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綜英美] 蝙蝠家唯一指定普通人、[盜墓同人] 盜墓:百歲老人也有玻璃心、[綜漫] 魔女C.C的法則、[綜漫] 審神者今天也在萬人迷、[排球少年同人] 牛島弟弟今天也要去青葉城西嗎、[咒回同人] 每天都想叛逃高專加入咒靈
而班納特家只是沒有權勢的普通鄉紳,又如何能與他們對抗。 她想幫助別人沒錯,但是要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絕對不能連累家人。 班納特先生久居鄉里,對這些并不敏感,也沒有想到這點。 萬幸,《女士雜志》的創辦人,是一位資深且理智的生意人,而不是熱血青年。 不然一旦登報,就無法挽回了。 她又寫了一封感謝信給這位編輯和創辦人,感謝她們的提示,表示自己會將這份作品封存,也請兩位務必保密。 不久就接到了編輯的回信,稱她和創始人一定會信守承諾,無論如何,都會替她保守秘密,請她不必擔心。 班納特家只知道瑪麗的作品沒有被選上,卻不知道原因。 她們安慰瑪麗,告訴她一次沒選上很正常,讓她不要放棄創作,任何出名的畫家都不是一天練成的,麗萃只是過于幸運才被選上了。 三月,麗萃的文章在《女士雜志》上刊登后,班納特太太開始帶著麗萃到處做客,將這件事大肆宣傳。 菲利普姨媽向來喜歡侄女,見到麗萃這么有出息,比班納特太太還要高興,逢人就夸,恨不得讓麥里屯所有人都拜讀一下侄女的作品。 一時間,大家都知道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居然是個才女,作品都在雜志上刊登了。 伊麗莎白不勝其煩,這種活動實在影響她的創作。 但是看到mama和姨媽都這么開心,她又覺得配合一下,也無所謂。 反正在待人處事上,她一向玲瓏剔透、游刃有余。 同齡男士們都開始期待,據說今年8月份,伊麗莎白小姐就要進入社交際。到時候,他們可要好好與這位才女探討文學。 而瑪麗則沉下心來,將原畫修改了一下,主要是將2枚硬幣隱去,畫面營造的氛圍也不像之前那樣過于慘淡,把握好尺度,點到為止的體現女工貧苦的生活。 這樣的話,既能博取人們的同情,又不至于太過批判。 愚人節后,才將改好的畫作重新寄出去,這次改寄《紳士的雜志》。 這本雜志,內容包羅萬象,涉及文藝、科學、新聞等眾多領域,而且創辦人作風大膽,刊登的可能性更大。 這幅畫上,她沒有用瑪麗·班納特私章,反而給自己取了一個布朗·瓊斯的男子筆名,她還去了一個較遠的鎮子寄信,留下的回信地址也是那個鎮子的郵局。 第13章 鄉村生活13 《紳士的雜志》的編輯克林頓先生,收到了一位布朗·瓊斯先生的作品。 他們雜志從創辦到現在也幾十年了,收到過各式各樣的投稿,畫作當然不在少數。 從貴族少女、農女、婦女,甚至還有□□,應有盡有;近年來,隨著工廠越鋪越大,女工群體增大,她們也逐漸進入畫師的筆下。 作為資深文藝版面的編輯,他也收到過幾幅,大都是展示女工窮困的生活。 吸引克林頓先生的是,這幅畫的筆法特別、極度真實,仿佛女工就站在他面前望著他。 她的眼神,不是全然的麻木或者憤怒。 是那種絕望中帶著希望,希望中又蘊含著無限失望的復雜情緒,讓人一下子走進了她的內心。 那種被命運撥弄的無奈,與奮力的掙扎,讓人忍不住產生一種想要拉她一把,將她救出漩渦的沖動。 畫師的功力確實不淺,如果刊登出去,應該能引起不少讀者的共鳴。 想到這里,他當即拍板決定和這位先生合作,還大方的開出了15英鎊出版價格。 瑪麗收到信后,立即回復,同意他的要求。 關于畫畫出版的問題,瑪麗早就詢問過,現在是可以實現彩色印刷的。 1893年,世界上第一臺彩色印刷機誕生,《紐約世界報》首次使用。 但實際上,早在1457年,英國就有紅藍印刷的宗教書籍,經過后續發展,已經可以實現彩色印刷,只是成本比較高昂。 紳士的雜志,在插畫頁使用就是彩色印刷,印刷后的成畫,雖然不會和原作品完全一樣,但也盡可能的被還原,再展示到讀者面前。 至于瑪麗的原作,會在完成首輪印刷后,寄還給她。 《回家路上的女工》面世后,受到了不小的關注。 多數人人為這位布朗·瓊斯先生寫實的畫技所吸引,也有部分人和簡一樣,對女工的生活產生了同情。 后來,瑪麗又創作了兩幅底層勞動人民的作品,都引發了不小的熱度。 《手套工廠的小珍妮》,描繪了十二歲的小珍妮很早就被父母送到工廠打童工,頭發干枯、臉頰暗黃消瘦的小姑娘,在工作了12個小時后,累臉色慘白、快要站不住,只能靠在墻上休息。 這幅作品的熱度比一部還要高,孩子,尤其是漂亮可愛的女孩子過著無比艱難的生活,特別能激起母愛,一時間,民間還出現了反對童工的聲音。 可是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如果不出去做工,可能還會餓死,不管如何選擇,都是兩難。 《路易莎的午餐》是一位中年女性,她滿臉滄桑,因為常年埋頭工作而駝背,但是她小心翼翼、無比滿足地吃著在車間提供的午餐,一小份有些發霉的黑面包,一份豆子,仿佛這是世間難得的美味。 這幅作品最為催淚,對一份發霉的黑面包,她都如此珍惜,小心翼翼地咀嚼,她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