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書迷正在閱讀:從斗羅開始以德服人、我以詩詞制卡,成超神星卡師、白曉嫻霍藺啟、四合院從當醫生開始、我師兄五行缺德、屠戮蒼穹、唐竹筠晉王小說、傅景琛時九念的重生小說、蘇卿卿容闕沈燁的小說、被讀心后師尊帶我改命
而就算是這樣慘淡的局面,也已經是他們這不足五十人極其努力之下取得的成果了。 鬼母白氏眼眶一酸,但嘴角的弧度也控制不住地上揚。 孟彰安靜地看著,等著,沒有打擾。 沒有真正教導過小童課業的人,是不會懂得其中的艱難與辛酸的。尤其是,這些課業還不是一般的晦澀難懂。 前生的小孩子學的是簡體字,筆畫簡潔,還有拼音幫助學習,就那樣,還都為難家長為難到變身咆哮虎。但這里呢? 在這里,小郎君小女郎起手學的就是繁體字啊,繁體字!! 那筆畫之繁多,那形體之相似,簡直叫人恨不能撞墻。 至于拼音?你根本想都不用想,這地兒就沒有那東西! 小郎君小女郎就算學的是同一個字,說出來、讀出來到底是個什么聲響,那得看蒙師到底是哪里的人! 筆畫、發音都可以硬著頭皮默記模仿,但越過這些關卡之后,卻還有另一個更超乎想象的難題堵在道路的前方。 內容! 在后世,幼童啟蒙,有相對簡單又易于記憶的啟蒙書籍,《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幼學瓊林》 到近現代,幼童啟蒙直接用的大白文! 但這個朝代呢?!這個朝代倒也不能算完全沒有給幼童啟蒙的書籍,但那都是什么? 《埤蒼》?《廣蒼》?《始學篇》? 到后世,不是特意去查記載,誰聽說過這樣的啟蒙書籍?! 而在那諸多瑯瑯上口、簡單易記的啟蒙書籍之中,《千字文》算是成書最早的了,但它也是南北朝時候才編撰成書的。 當年孟彰在陽世啟蒙的時候,對著那些書籍,真的是時時刻刻都有昏厥的感覺。 他一個有點知識底子的,都被折騰成那個鬼樣子,何況是這些跟文字就是兩不相識的真正幼童? 鬼母白氏再說話時候,聲音里有些微的哽咽。 彰小郎,我看這部書籍似乎并不簡單,可是別有玄奇之處? 孟彰點了點頭,白娘子可看見書上每一篇文章背后的一個印記? 鬼母白氏點了點頭:是那文章名目后頭的那個小耳朵?我看見了。 白娘子不妨試試用手指輕點那個印記,三下即可。孟彰道。 鬼母白氏深深看他一眼,也不遲疑,甚至翻開書頁,伸手在那個耳朵小印記輕點了三下。 一個清朗端正的童音在云海夢境中響起。 鬼母白氏、白長姐、程二郎等人全都看向了鬼母白氏手里拿著的那部《故事會》。 這是鬼母白氏若有所思,隨后抬眼看向孟彰,是在誦讀? 孟彰點頭,理所當然地道:這該能幫得到各位想要學習的小郎君。 鬼母白氏的神色已經算是復雜了的,但白長姐、程二郎這些鬼童胎靈的神色卻還要遠勝于她。 豈止!華九女聲音不大,卻道出了席間所有小郎君小女郎的心聲,當年我們跟著阿母學認字讀書的時候,要有這樣一部書籍,我又怎么會過得那樣痛苦?! 白長姐、程二郎等鬼童胎靈雖然沒有說話,卻都暗自點頭,滿滿的全是認同。 孟彰笑了笑,只做尋常。 似這等事情,放在孟彰這里,也確實稀松平常得很,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待到一篇故事誦完,那童聲停下,鬼母白氏、白長姐、程二郎等眾人的目光又一次停在了孟彰身上。 第34章 阿弟,你給我們準備的就只有這一部嗎?楊三童搶先開口,目光中滿是期待。 孟彰搖頭:自然不是。 又是一部部的書籍分落在鬼母白氏及白長姐、程二郎這些鬼童胎靈面前。 卻是《陰世雜記》這些孟氏一族為自家小兒郎準備的普及書籍。 看見這些書籍,鬼母白氏和白長姐、程二郎等鬼童胎靈面上的期待就淡了些。 白長姐、程二郎、楊三童等鬼童胎靈一時未動,各自拿眼角余光瞥著旁邊的同伴。 孟彰神色不動,仍舊穩穩當當地坐在原地,一點都不見擔憂。 到底是鬼母白氏先自伸出手去,將《陰世雜記》拿了過來。 書頁翻動的聲響本是極為細微,但此刻卻顯得尤為響亮。 白長姐、程二郎、楊三童這些鬼童胎靈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目光最后在孟彰身上轉過一圈,亦沒有干坐到底,各自伸手去將《陰世雜記》這些書籍取了下來。 但隨著書頁一頁一頁地翻過,一部一部書籍被拿起又放下,鬼母白氏及白長姐、程二郎等鬼童胎靈的臉色就慢慢地恢復過來了。 將最后一本書籍放到條案旁邊的時候,鬼母白氏笑著抬頭,來跟孟彰道歉。 彰小郎,方才是我等妄自猜度,失禮了。鬼母白氏說著,尤自覺得不夠,從席上站起,遙遙對著孟彰福身一禮。 白長姐、程二郎等諸鬼童胎靈也都端正了神色,從席上站起來跟孟彰賠禮。 孟彰連忙站起身來,虛虛抬手,將鬼母白氏、白長姐、程二郎等人攙扶起。 書籍固然是知識的載體,但也是思想的載體,這一部分書典既是出自孟氏一族,你們會對其中的內容有所擔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諸位那邊廂,又全是未長成的小女郎小郎君,更容易受到知識與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