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節
書迷正在閱讀:失憶后我擁有四個未婚夫、繼后、拜托,我家師兄天下第一、被匹配度4.2%的下屬標記了、第一劍修的飼魚指南、瘋批病嬌渣男短篇合集、cao狐(強制甜寵、1v1、古風玄幻、高H)、春桃(古言,1v1)、墜翠藍河(ABO NP)、虛妄經年
五十二個村來學技術,三十個村種了早茬苞米,只有十個村順利賣出青糧,見到第一筆收入,也把第二茬苞米種進地里。 其他的村只能眼睜睜看著早茬苞米變老,讓第二茬遲苞米不得不再次拖延一個月時間。 而那些提前育好的玉米苗因為停留太久,在苗床上生根直到無法移栽,造成損失。 這是江枝無法解決的。 要想硬生生多搶出一季收成,那時間自然是卡死,能不多拖一天就絕不拖一天。 接下來,棉花種植的“打尖”“掰岔芽”,就只有十幾個學員來了。 其他人或是被村里族老阻攔:不許學些沒用的東西,還是老老實實依從祖輩傳下來的方法種地,不瞎折騰。 也有嫌麻煩,跑一趟好像沒學到啥,盡給別人白干活了。 不過也有十幾個跟著徐家村認真一步一步學過來的,這些村里只要跟著種早糧的人家,每戶都賣出幾百文。 對普通農戶來說,這可不是小數目,至少今年糧稅有著落了。 人雖然累些,搶收搶種多出幾輪活,但后面秋收再得的糧食就是自己的,算是比往年多了一石麥。 第475章 穿越人士還能怕嗎? 霍家說要商量,才過十天就送來消息要求再協商。 十天,比江枝預算的時間快多了,顯然霍家心動更著急。 這一次江枝帶著二瑞、小滿出現在霍家藥行,面對更多的老頭。 看樣子在霍家族里有地位的都來了,畢竟江枝要求太高,需要慎重考慮。 原來霍家家主就是上次那個白發老頭,這一次他沒有出聲,由兩個藥鋪老掌柜發問,所有關鍵問題都是江枝怎么保證以后每年有新品? 有新品就可以開新的財源,新的門路,江枝的要求才合理。 有這十天時間,江枝也有細細思考過。 自己除知道幾十種常用中成藥制作配方,還有穿越人士必懂的是什么:護膚品、護膚藥皂、香皂、酒精、花露水、香水…… 雖然在這個時代也有同款產品在銷售,但自己隨便變化一下就是新品。 甚至都不用變化,直接用古法古方。 這種爆炸式的信息量,對知識傳播緩慢狹隘的地區,對需要事事藏一手的祖傳手藝人來說,真的是難以想象。 唯一需要考慮的難度是怎么拿出來不顯得突兀,而不是拿什么出來。 所以江枝準備的“一年研制一樣”已經是保守說法了。 心里有數,江枝底氣十足,此時面對霍家追問只淡然道:“從貴行第一次買下板藍根沖劑開始,我已經拿出數種新藥,現在我正把祖傳的幾個秘方在驗制中,以后自然不缺推新?!?/br> 祖傳手藝這句話雖然說起很老套,但專治各種懷疑。 她這樣說,霍家人也無法反駁。 而且霍家也知道,現在江枝手中就有四種新品,四年內是不愁的。 既然有新藥,霍家家主這才提出最關鍵的條件,他一臉嚴肅:“若江夫人想要霍家藥行的股份,那本行也有一個要求。 就是你的青泉灣藥坊要跟霍家藥行合并,以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可答應?” 周王對青泉灣藥坊嘉獎可是全縣都知道的,若是歸為一處,那兩個獻方的榮譽自然也有霍家藥行的一份。 這一句話,完全證實了江枝的猜想,霍家還真盯上青泉灣藥坊招牌。 正如章縣令說的,一個新技術,一個好名聲,就是支撐自己跟霍家講條件的兩個重點。 因為霍家看重的,除去配方,就是青泉灣藥坊名聲在外。 他們想拉江枝入股,就像江枝當初要借助霍家招牌賣藥一樣,需要的就是借勢! 畢竟只要有藥方,在老云崖也一樣可以制藥,幾口鍋灶的藥坊根本就不值錢。 現在大家都有所圖,這協議就要繼續談。 既然要把藥坊合并,江枝就從章縣令那里借來他的干巴師爺。 又找來霍家在縣衙登記過的店鋪產業,開始算自己能得的份額。 談金錢就要把人情面子放在旁邊,霍家自然是想辦法據理力爭,兩邊一言不合就開始爭吵。 二瑞和小滿這一年來很有長進,面對這種大場面也不怯場,跟霍家幾個老掌柜掰著契書里每處細節不放,非要一條一條聽懂了嚼碎了才行。 吵吵鬧鬧兩天才終于把各家份額分配,各家藥坊管理掰扯清楚,江枝感覺自己精疲力盡卻又熱血沸騰。 以后自己只需要每年交出一個新產品的核心技術,單這一項,大概就能得到二百兩銀子的技術分紅。 當然,這個數字的多少,也跟所交的產品利潤有關,利潤空間越大,江枝的分紅也越多。 雙方契書里說了,每年交什么產品由江枝自己決定,霍家不得勉強。 江枝接受了! 契書即刻生效,江枝就把驅蚊液的配方交給霍家了,這也是霍家一直惦記著的。 現在正是市場正熱銷之時,徐家村的貨一直供應不上,拿到配方,霍家就能自己生產,馬上就能見錢。 至于霍家最看重的退燒藥,江枝說藥品還需要改進,沒有交出配方。 她準備以后每種新品都要自己先在青泉灣藥坊生產一年,一年后再交給霍家銷售。 這樣技術成熟,自己也有盈利,巧云田桃也能把生產流程掌握牢固,萬一以后有變故,也是謀生手段。 各種好東西需要慢慢的給,別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青泉灣藥坊明面上跟霍家合并,實際上沒有變化。 人工藥材,藥坊生產什么由江枝安排,霍家需要的就是一個加盟名字。 再回到徐家村,江枝把青泉灣又蓋了一間房,增加了一條生產線,開始制退燒藥。 新藥沒有用馬家和黃家人,而是江枝自己帶著田桃和巧云二瑞幾個生產退燒藥供應霍家銷售,這里也是青泉灣藥坊最秘密的地方。 都說山里無甲子,青泉灣藥坊里一樣沒有歲月,時間一晃就過去,轉眼又是一年秋收。 李老實跟秦氏成親一年多了,兩人的黏糊勁一點沒有變。 就連秦氏來青泉灣送點東西,李老實都要來接,被江枝笑這兩人真是絕配。 幾個月里,村里又有事情。 徐根慶家南南還沒有滿一歲,蓮花就再次懷上孩子。 王小菊實在眼饞得不行,于是百忙中帶著徐根寶去城里找郎中檢查身體,還給兩人都開出藥水天天喝。 這一喝還真有作用,幾個月過去,現在磊娃子六歲,她就懷上了。 這可把劉氏高興得不行,家里老大三個孩子,兩男一女。 就根寶只有磊哥一個孩子,現在小菊懷孕,總算能多一個孩。 一家人嘛,就是要人多才熱鬧,光有錢有啥用。 在村里人家中,王小菊恐怕是手中最有錢的一戶。 她跟徐根寶兩個都在作坊上工,王組長每月工錢有一兩多銀子。 地有大哥徐根有種著,每年有糧食吃。 村里各家添置家具,王小菊家里新添置的也是最多,她又成了婆家娘家都要寵著的小幺妹。 這一年里,有村民們監督,石家的衛生環境大有改觀,最負責最積極的還是徐長明。 這一年有人幫忙種地,有人在作坊掙錢,這個老頭子不用干活,他也給自己找到工作了,那就是衛生監督員。 誰家糞坑沒蓋,誰家雞鴨亂跑,誰家孩子逃學都歸他管。 每天早上都能看見他拎著狗屎鴛篼在每條田坎路邊走,看見誰家不對就要找上門來“談話”,負責到把徐根生杠精的頭銜都搶了。 第476章 孩子是累贅 秋色nongnong,其他地方苞米早已經收獲,就連地里的紅薯藤也割完,只有徐家村的苞米還立在秋風里,這是第二茬遲玉米,徐根有幾人還想再養幾天。 藥坊沒有停止,退燒藥按部就班的生產著。 這藥沒有在本地銷售,而是被霍家運去外地,只有少數人才能用上。 有需求就是市場,藥片才一露面就被聰明人囤貨販賣,頓時價格一路高漲。 霍家雖然沒有拿到配方,但今年的盈利已經超出大家預估,不出所料,有一部分銀錢進了聶繁天的腰包。 蚊香作坊再一次閉坊,村里人終于得到閑時。 說是閑時,徐家村也沒有人真正空坐著。 此時徐根生、李老實幾個人都在四水堂,坐在寬寬的廊廳中,一邊剝南瓜子吃零食,一邊七嘴八舌議論著接下來的事。 首先霍家種在村里十畝麥冬該收了,這還是第二年春就種下的。 在現代的麥冬一般種一年就可以收,精品上等貨就生長二年時間,但麥冬是三到五年的藥效最好,收獲季節也是十月到三月最好,冬天挖的麥冬方便儲存。 現在徐家村的麥冬生長三年,可以到采挖季了。 十畝地三年里沒有一文錢收入,一般人家耗不起,大家都想知道這些麥冬能賣多少銀子。 如今“淡泊名利”的江枝在旁邊看彩霞描紅,她對麥冬能賣多少錢已經不太激動。 只感慨這樣生長環境接近原生態,生長期達三年以上,才是真正能治病救人的藥材。 難怪現在中醫逐漸沒落,這藥材的區別就太大了。 真正的藥材需要分地理位置,分氣候特點,分季節,分生長周期。 可在現代利益當頭,該三年生長的變成一年,本該是南方生長變成大棚生長,土里缺什么就補什么,人騙它,它也就騙人! 古典文獻里的處方都很簡單,藥不到十味,劑量換算過來也很少超過10克。 一副藥只有一小包,一劑一服,用小砂罐單獨熬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