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節
書迷正在閱讀:失憶后我擁有四個未婚夫、繼后、拜托,我家師兄天下第一、被匹配度4.2%的下屬標記了、第一劍修的飼魚指南、瘋批病嬌渣男短篇合集、cao狐(強制甜寵、1v1、古風玄幻、高H)、春桃(古言,1v1)、墜翠藍河(ABO NP)、虛妄經年
“嗯,聽起來好像還不錯?!蹦莻€商販點了點頭,“不過,就算這樣,這價格也太貴了。能不能再便宜點?” “這已經是最低價了?!苯远ǖ卣f道,“如果你真心購買,以后再有徐家村的產品,我們可以給你優惠?!?/br> “優惠?怎么優惠?”那個商販問道。 “這也需要你購買時再細說了?!苯Σ淮蛩阏f得太多,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賣青糧。 看過樣品,競價開始! 無論嘴巴怎么貶低,身體都是誠實的,舉牌加價一點不含糊,誰也不會跟真金白銀過不去,這些嫩苞米帶回去就是翻倍。 先賣優等品,起價十文! 隨著代替錢數的簽籌一根根擺出來,優等品的價格迅速升到二十文,最終停在二十五文上。 “江村長,我以二十五文買下,以后徐家村的產品我要第一個拿!” 這是剛才最早提優惠的客商,話里還帶著別的意思。 江枝欣然同意,她的心理價位原本是二十文,現在能多出五文,實在是不錯。 旁邊,二瑞和小滿還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雖然坐著不說話,心里已經是歡欣鼓舞。 雖然去年送去城里最高賣到三十文一棒,實際上損失不少,后面也減價,真正算下來沒有三十文。 而且還辛苦通夜,要是以后都如現在這樣,那就太輕松了。 定下優等品,接下來就是二等和三等的價格。 有了二十五文開頭,剩下兩種等級都以十文和八文被另外兩家購下。 這邊的苞米價一定下來,二瑞立即道:“三位老板,我這就進村讓人掰苞米,還得麻煩你們的伙計趕緊準備騾車,最多一個時辰就可以裝車出發?!?/br> 這里沒有冷璉運輸,大熱天的不容易,能多保鮮一陣是一陣。 聽到現在就準備騾車,剛才拍下優等品的老板疑惑道:“你有多少人手,敢說二十多畝地的苞米只需要一個時辰掰下來還要分好?” 最大的農莊,佃戶人數也只有七八家,要想掰這么多苞米,至少需要小半天時間。 他這一句話,讓曹驛丞和江枝都笑起來。 曹驛丞是聽說過徐家村修房子的,那樣速度早已經被服徭役的人傳遍四里八鄉,說得徐家村好像人人都長了八只手。 江枝是清楚如今徐家村人的速度,那還真就是長了八只手。 有王小菊的“一桶水”鞭法,個個干活像開了掛,那盤蚊香的手都差點快出殘影,現在全村人掰苞米,那還不跟玩似的。 果然,很快徐家村就讓幾個商戶大開眼界。 此時剛入六月已經是烈陽高照,全村老少都進地掰苞米。 每個人拿著稱手的工具,背簍、籮筐和小籃子。 女人熟練的把苞米從桿子上掰下來,小孩子和老人就坐在地邊分等級,各種規格分開放置。 男人們則用籮筐把不同等級的苞米送到商家的騾車邊,數數登記,一層一層做得行云流水。 這些活是二瑞和李老實驗收,王小菊,徐根生則在監督。 王小菊還是第一次監督這么多人一起干活,跑前跑后熱得汗水長流。 見她這樣負責,皮氏等女人都在開玩笑:“小菊,你這樣賣力氣,江嬸子肯定會給你翻倍的工錢!” 王小菊在蚊香作坊負責監管,工錢是由作坊開支,每天是三十文,可把其他人眼紅壞了。 可見蚊香作坊這幾天再無人吵架,又對王小菊不得不服,這時候見她又這樣賣力,忍不住就要調侃幾句。 王小菊嘿嘿一樂:“我就喜歡這樣子,自在!” 驛站這邊,拍賣會還沒有結束,壓軸的還在后面。 只有三個人買下青糧顯然還不夠,江枝把蚊香盤擺了出來。 “這蚊香盤還需要我給大家介紹嗎?”江枝故意問。 剛剛才拍到青糧的孫老板道:“實不相瞞,我早就聽張巡檢說了蚊香之事,所以這次就專門過來!” 孫家商行也是大商行,聽到徐家村不光是青糧稀罕,還有一種蚊香也是特別得很。 其余人紛紛點頭:“是的,江村長,這蚊香盤的價格不會再拍賣了吧!” 江枝笑道:“青糧實在是不易種植才以拍賣銷售,蚊香盤自然是定價為準了?!?/br> 以嫩苞米搭臺,蚊香盤和驅蚊液唱戲,這是什么都不落下了。 第362章 人人歡喜 之前江枝說今年的青糧量少,并沒有謙虛。 這次的早茬嫩苞米不足二十畝地,產量比去年少一半。 制約農業糧食產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品種和肥料農藥。 江枝已經開始給苞米人工授粉,盡量保證不出現缺粒的情況。 一方面提高品質,另一方面還需要保證肥力。 這里沒有化肥,土地本來也不算肥沃,前一年的兩茬莊稼消耗掉大部分營養。 如果再來一次兩茬莊稼加四季不停種植,土地漸漸就要貧瘠,哪怕用上腐熟的農家肥也跟不上。 江枝還知道,在專門種植業里,那些看似尋常堆放的腐殖質里面需要充填大量碳銨磷肥之類。 普通農家的堆肥也滿足不了幾十畝地的瘋狂需肥要求。 所以,原本的畝數減少,只種了一小半土地,需要進行輪種。 空出來的面積也是簡單種植。 徐根有和田貴已經把一部分種上花生和棉苗,剩下的部分是第二茬的苞米、紅薯。 產量減少,但今年的銷售比江枝去年的銀子真卻是賺翻了。 今年,張軍頭得了蚊香作坊的干股,于是賣青糧他就沒有分嫩苞米自己吃,而是讓江枝全部賣成錢。 另外,去年為了讓村民度過饑荒,江枝賣的只是精品苞米,把品相稍微差點的苞米全部分給大家吃。 就連賣出的銀子也買成糧食補貼給村民,這才讓徐家村安穩的度過第一年。 今年不再分發給村民,所有苞米全部出售,銀子也放進自己的口袋里。 流水線的工作沒有一個閑人,就連石家七人也被石猴子拉出來了,只是石大姐在藥坊。 石老大石老二下氣力挑籮筐,幾個女人用背簍幫忙搬,他們雖然做得慢,總比不出工好,弄得以后村里誰都見不得。 現在,一家人磕磕碰碰就在石猴子的帶領下干活。 全村一百多人分散在各個地塊,比的就是速度。 正如二瑞說的那樣,一個時辰過去,二十多畝地的嫩苞米就放到幾個商家面前了。 幸好現在有驛站,商家帶來的騾車都停放在這里,每家都帶了七八輛車全部裝滿,除去嫩苞米,還有蚊香盤。 最后一結算,去年江枝除去成本,才得幾兩銀子的收獲,今年就是純賺,光是青糧就賣出八十九兩銀子。 除去實在拿不出手的光棒子,無論是“缺牙巴”還是“稀毛癩”全部賣出去了。 鮮活帶殼的青糧壓稱,每一棒都要十幾文。 送走商家,徐家村立即就開始分錢,都不用等算賬,因為這賬早就算好了。 你家幾十斤,他家幾百斤,各是各的價。 算賬分錢的是一群孩子,村民們已經習以為常。 之前還讓幾個來買東西的商家很是驚訝。 徐家村賣青糧真是怪事連連。 在驛站,一個女村長先搬出一個縣令手書的牌匾,讓幾個商家毫無顧忌的買嫩苞米。 接著就是全村老小出動掰苞米,沒有誰打著罵著攆著,一個個都是跑著干活,比自家的還勤快賣力。 最讓商家奇怪的還在后面,拿著石板在各處記錄的全部都是孩子,基本上都是十歲上下的男孩女孩。 徐家村集體做事都有記錄,每個人要打卡。 那就是自己每次做過活,就要在記錄冊子的名字后面按指印。 一個指印就是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的錢。 按指印時,每個人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看完自己的還要看別人的,生怕別人多按了、自己少按了。 一年下來再笨的都把村里人名認得七七八八。 村里人也習慣了記賬。 田小泉、田小溪和石猴子、徐黑子、林小虎他們跟著夏秀才學的就是算賬。 這也是江枝要求的,要村里孩子們每天識字的同時,還要學會記數。 科舉當官太遙遠,雞零狗碎、柴米油鹽才在眼前。 只要能算賬就不會吃虧,以后做啥腦子都會多想一想。 于是,一個村里突然冒出來五六個帳房。 掰苞米時,幾個孩子就拿著石板在各處田邊地角記賬。 這些賬簡單好記,只寫各家戶名和苞米的等級斤兩。 最后再過來歸攏總賬,這樣一來哪怕出錯金額也不大,而且還能找到誰出錯了。 此時,孩子們就把還沒有捂熱乎的錢分發下來。 見到錢,跟著江村長一起種青糧的村民笑得合不攏嘴。 秦氏喜滋滋把錢袋系在褲腰上。 根慶在藥坊掙的錢交給蓮花管,家里賣糧的錢、做工分的錢就歸自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