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節
元亨利貞 第一一二一章 龍兄鼠弟 思侖發這邊剛剛上路,那邊京師已經接到了麓川軍全軍投降的捷報。 太子滿面春風的將八百里加急遞到老六面前,高興笑道:“好好,終于了了樁大心事。沐英好樣的,你也是好樣的?!?/br> 朱楨接過來仔細看了兩遍,也如釋重負的笑道:“這下,麓川便只是個地名了?!?/br> “你給這個地方改個名字吧,一個不忠于大明的地區,連地名也不應該存在?!碧拥?。 “哈哈,還是大哥狠?!崩狭唤Φ溃骸跋勇创ㄟ@個名字太晦氣,那就改叫瑞麗吧,是不是感覺好多了?” “瑞麗……祥瑞美麗嗎?”太子略一沉吟,笑道:“原來你小子早有打算,這名字改的不錯,就這么定了吧?!?/br> “云南的地名要么是元朝人起的。要么來自當地各部落的叫法,一個賽一個的奇怪,一個賽一個的粗鄙?!敝鞓E苦笑著舉例道:“什么普者黑、蚊由凹……還有什么姐昌、他留、八嘎之類,一聽就是化外蠻荒之地,臣弟一般見到就改,但根本就改不完?!?/br> “應該專門派人去做這件事?!碧有Φ溃骸案拿诌@種事越早越好。就跟人一樣,越大了改起來越麻煩?!?/br> “大哥說的是,這不太忙了,沒顧上這茬嘛?!崩狭械溃骸俺嫉芤换厝?,就馬上交代下去?!?/br> “怎么,歸心似箭了?”太子酸溜溜的問道:“這才回來幾天呀,我看你就呆不住了?!?/br> “這不妙清和劉璃都快生了嗎?”老六也不否認,訕訕笑道:“再說云南百廢待興,千頭萬緒,這又開始把外云南陸續收入囊中,臣弟是真掛念啊?!?/br> 頓一下,他抱怨道:“說到底,還不是父皇不讓三哥四哥他們南下幫我。要是有他倆在,哪用這么牽腸掛肚?” “說了多少遍了,他們和老二身負重任,消滅北元之前,都還挪不得窩?!碧訜o奈道:“老七老八老十你又看不上……” “我可沒說看不上老八,他不是給父皇看著錦衣衛嘛?”朱楨趕緊解釋道。 “那就是真看不上老七和老十……”太子苦笑道。 “大哥,云南這地兒民情復雜,土司叛復無常,讓這兩個傻逼過去,純屬往公共廁所里丟石頭?!笔玛P大局,朱楨說的直白無比。 “怎么講?” “激起民憤呀?!敝鞓E兩手一攤:“你說咱不是‘老壽星吃砒霜——沒死找死’嗎?” “哈哈哈……”太子放聲大笑道:“你這俏皮話真是剛出窯的瓦盆——一套接一套??!” “哈哈哈!”兄弟倆笑作一團,而后太子擦擦淚道:“好吧,雖然當大哥的不該這樣說,其實我也挺看不上這倆貨的?!?/br> 老七自不消說,那是從根上就爛了的壞種,雖然帶兵打仗很有一套,但十足是個變態,喜歡以折磨人為樂。 “最可惜的就是老十,他自幼聰慧過人,備受父皇母后喜愛,這些年我也時常把他帶在身邊,勤加教導,實指望能再培養出一個你這樣的好幫手來?!碧油锵У膰@息一聲: “在我身邊時,他的表現也很不錯,謙恭下士,博學多識,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對政務國事也有獨到的見解,誰知這些都是假象。這才就藩一年,他就開始沉溺女色,終日過起了酒池rou林的侈奢生活?!?/br> 說著他壓低聲音,有些羞于啟齒道:“這廝還唯恐享受不盡人間歡樂,便一心想長生不老,終日焚香誦經,燒煉仙丹,派王府官員到處尋訪名醫良藥,寵信方士,跟他們學習房中之術,氣得父皇派人去斥責他好幾回,也不知有沒有改正?!?/br> “改不了的?!敝鞓E嘆氣道:“老十就是個耽于享樂的性格。但說實在的,生下來就是親王,這樣的性格再正常不過?!?/br> “是啊?!碧訃@息道:“你跟你哥哥們,都是過過苦日子的,再往下的弟弟們,生下來就是錦衣玉食,千奴萬婢了。確實跟你們很不一樣,教也教不過來……” 其實包括老八在內,都是胸無大志的盡情享樂派,始終只關注滿足自己的欲望。 “其實也分人,大哥別灰心,我看老十一還有往下幾個弟弟,都是好苗子?!敝鞓E笑道:“回頭我帶他們到云南,好好歷練幾年,就可以擔當大任了?!?/br> “嗯,我看行?!碧由钜詾槿坏溃骸坝H王身負藩國重任,必須要經過足夠的歷練,證明自己可堪大任才能去就藩。不能因為他是老朱家的子孫,就可以不學無術,禍害百姓?!?/br> “大哥說的太對了,這正是臣弟一直想跟你說的,”老六重重點頭道:“文官武將,都得從底層做起,哪怕常茂、鄧鎮這種,年紀輕輕就繼承公爵之位的,不也得先從基層軍官做起,一點點的往上升嗎?” “為什么父皇怕他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就不怕自己的兒子,昏庸無能、禍國殃民呢?”朱楨沉聲問道:“所以,目前的就藩機制必須要改一改了,不能到了年紀就之國,得歷練,得考核,得讓他們證明自己。不然臣弟還真不放心,把將士們浴血奮戰打下來的土地交給他們!” “嗯,是這個理兒?!碧淤澩念h首道:“咱們都好好尋思尋思這事兒,回頭心里有了章程,一起跟父皇嘮嘮?!?/br> “行?!崩狭c點頭,嘿然笑道:“只要我還沒被那幫文官攆走……” “這里是你家,誰敢攆你走?!”太子提高聲調道:“那些文官就喜歡無事生非,讓他們隨便說去,反正奏本遞上來也是我批?!?/br> “不過有句話,他們說的也有道理,臣弟現在是藩王了,不在自己的藩國呆著,跑到京城賴著不走,難免招人閑話?!敝鞓E輕嘆一聲道:“所以等大比之后,我還是回云南吧?!?/br> “唉……”太子還想再勸,但他忽然意識到,老六現在在京城呆著也不舒服了。也是,在藩國里說一不二,稱王稱霸慣了,跑到京里來束手束腳、伏低做小,換了誰也不會舒服的。 第一一二二章 這京城沒法呆了 文華殿中。 太子長嘆一聲,把勸說的話咽了回去,有些蕭索的問道:“考題出的怎么樣?” “出完了?!敝鞓E從袖子里掏出一個上了鎖的木匣子,呈給太子道:“大哥要看看嗎?” “不看了。你直接呈給父皇吧?!碧訑[擺手,不想再節外生枝。 朱楨當初被留在京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給春闈出題。 五年前,朱楨擔任國子大學祭酒時,大搞教育改革,跟文官集團鬧的不可開交。后來又把各自背后的皇帝和儒教牽扯進來,連孔子和孟子的牌位都被迫參戰,險些把天都捅破了。 最后雖然不出意外的,以朱老板父子勝出告終,但他們也不是沒有妥協,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三年后,恢復停辦多年的科舉。 當時是洪武十三年,按說十六年就該重開科舉了。當年春,朱老板把朱楨從云南召回,除了大婚之外,就是為了讓他cao持科舉。 結果云南局面忽然崩壞,朱老板不得不把老六緊急派了回去,又硬生生將當年秋闈延后了一年。 當時朱老板的理由是,咱說的三年以后,本就是指的洪武十七年,而不是十六年。朱老板耍起賴來,臣子們能有什么辦法?只能捏著鼻子接受咯。 到了去年,也就是洪武十七年,老六還在云南不得抽身,朱元璋沒有理由再拖延了,只好同意舉行了秋闈。 結果這次秋闈完全由文官主導,選出來的舉子依然全都是孔夫子的形狀…… 好在朱老板早知如此,沒有讓自己的天子門生趟這渾水,不然弄不好就是個全軍覆沒……這幾乎是一定的。 雖然宋濂、戴良等儒教領袖,都被朱老板借著胡惟庸案剪除干凈。但只要朝廷還尊孔一天,儒教就不會滅,依然會有無數的孔孟門徒,前赴后繼站出來‘除魔衛道’的。 而朱楨和他教授‘旁門左道’的國子大學,就是許多儒教徒眼中,妄圖亡我圣教的‘歪門邪道’了。怎么可能讓國子大學出來的大學生們考中舉人? 朱老板規定國子大學的畢業生,等同于舉人,可以直接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這樣就把自己的天子門生們保送到了春闈。 但這樣做很是惹人非議,不光言官們,一些尚書侍郎之類的高官,也紛紛上書勸諫,指責朱老板過于偏袒大學生,對各地考生有失公平。 朱老板雖然從來不會被批評聲左右,但文官們最大的優點就是鍥而不舍,最擅長的就是‘群蠅戰術’,像一群蒼蠅整天圍在他邊上嗡嗡嗡,煩都能把人煩死。 而且胡惟庸案之后,朱老板對文官容忍度高了不少,不再輕易喊打喊殺。初時他們還忌憚朱老板的yin威,但人就是這樣,記吃不記打,日子一久,又開始蹬鼻子上臉了…… 這時朱楨回京了,朱老板便迫不及待把爛攤子丟給老六,還振振有詞的說:‘人老了,就圖個清靜……’ 這純純屬于把老六往火坑里推。 本來按照朱老板的想法,科舉什么的,不過是給自家選官的。老六自己出題,自己錄取就完事兒了。那幫文官最多繼續蒼蠅嗡嗡,反正老六早都習慣了,應該也不受什么影響。 他卻大大低估了文官們的戰斗力,那幫文官是只敢跟他嗡嗡嗡,但對上老六這個已經就藩,且手里沒了錦衣衛的藩王,他們可是真敢上——于是群蠅戰術變成了群蚊戰術,不止嗡嗡嗡,還咬你滿頭包! 自打朱老板宣布讓老六全權負責春闈后,文官們便著了魔一般,瘋狂的集體上本,列出種種理由,勸諫皇帝不可如此。 朱老板留中不發,他們便在朝會上說,且不只是說一次,也不止一個人說,而是所有人一起說,逮著機會就說,什么國家大事全都擱一邊,大小九卿、科道言官就說這一件事兒—— 哪能讓老六既出題又閱卷,那朝廷的掄才大典,不成了他國子大學的內部考試了?各省千里迢迢進京趕考的舉子,肯定一個也考不中。 這會寒了天下士人的心的!其中指不定就會出幾個張元,到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 雙方整整僵持了兩個月。 這兩個月里,文官們當然也不會一直干說,還拋出了各種濕乎乎的黑材料,什么老六貪財好色,挖絕戶墳,踹寡婦門;什么老六殘暴不仁,在江西日本和云南殺人如麻;什么老六圖謀不軌,把市舶艦隊變成自己的私人武裝,還把云南變成了獨立王國…… 絕大部分都是以訛傳訛,造謠抹黑,哪怕沾點邊也是夸大其詞,添油加醋,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天天讓人這么編排,誰也頂不住。 至少進京趕考的舉子們,就對此深信不疑。也跟著聯名上書,說要是老六包攬出題和閱卷,他們就集體棄考了,而且再也不參加大明任何考試。 朱老板見老六是真招架不住了,只好退一步,讓文官們負責錄取,老六只負責出題。但前提是他們不能再揪著老六不放了,不然朱老板可要關門放老八了…… 文官們這才偃旗息鼓。 …… 結果原本定在二月中旬舉行的會試,現在都四月了,老六才剛出好題。 當然考題也確實不好出,這就純屬老六自作自受了。當初是他規定會試分七場,經、律、算、計、工、科、廣文。也就是說,他要出七科的考題,而且每一張考卷都要既有足夠的題量,又有合適的難度可以起到選拔的作用。 為了防止泄密,他還不能讓別人幫忙,甚至不能接觸任何人,每一道題都得親力親為,真是要了個血命。 最頭大的時候,他都有些羨慕老十,覺得魯王殿下才是藩王的正確打開方式,而不是自己這種沒事找事,自討苦吃,還落了個滿身罵名的蠢路子。 把考題交給朱老板的那一刻,他長長吐出口濁氣,總算是完事了。再也不想管京里這些鳥事了…… 但當他準備回府抱抱孟煵,解解心中煩悶時,卻被朱老板叫?。骸澳氵€不能出宮?!?/br> “咋?” “得等到開考以后,你這個出題人才能接觸外人?!敝煸翱人砸宦暤溃骸跋牒⒆拥脑?,讓你媳婦帶著孟煵進宮陪你就是?!?/br> “也好?!敝鞓E緩緩點頭,心中暗罵這他媽都什么事啊。 這京城真是一天也沒法呆了。 第一一二三章 被害妄想癥 大明的翰林院位于東長安街南側的青龍街上,與宗人府、吏部門對門。這么好的位置,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而是朱老板為了方便讓翰林們給自己念書,所以才把他們的衙門設置的離宮門近一些,僅此而已。 事實上,洪武年間的翰林院,遠沒有后世那么顯赫。因為朱老板把有學問的人,和能干事的人分的很清楚。在經過最初的迷信階段后,他發現學問好的人往往只是擅長讀書,并不代表同樣擅長別的事。而且很多書呆子讀書讀壞了腦袋,只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因此他很快就不再迷信那些所謂大儒,只把他們當做給自己講書的人rou喇叭,幫圣旨潤色的工具人而已。所以翰林出身的官員并不會得到特殊優待,反而會被朱老板視為書呆子,不愿意讓他們擔當重任。 但翰林們顯然不這么想,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為,萬事萬物之理盡在圣賢書中,自己熟讀四書五經,深諳圣人之道,就是最優秀的棟梁之材。朱老板不重用他們,只能說明他是個有眼無珠的大老粗,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所以翰林院自來就盛產跟朱老板對著干的‘直臣’,僅次于專門噴人的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