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節
在標槍巨大的沖擊力下,明軍戰馬紛紛悲鳴著摔倒,將背上的騎兵甩落在地。 昔剌亦見狀大喜,馬上下令擲出第三輪。錫剌禁兵看到進攻終于奏效,也是士氣大振,反手從背后抽出第三支標槍,瞄準了用投擲器猛地擲出! 強大的力道加持下,標槍電射而出,嗖嗖的破空聲中,明軍騎兵再度遭到沉重的一擊。一陣人仰馬翻之后,地上出現了一片插著人馬尸體的標槍林。 明軍將士目眥欲裂,想要靠近這些該死的標槍兵,卻被麓川騎兵死死纏住……思倫發的戰前動員是管用的,至少本族的錫剌兵愿意為他的大傣人主義豁出命去。 結果明軍騎兵一時掙脫不得,只能跟麓川騎兵一起承受著麓川標槍手一輪接一輪的投射。 這種同歸于盡的打法,讓兩軍糾纏在一起的騎兵全都損傷慘重。 眼看著自己的精銳騎兵就這樣一片片的倒下,明軍左路指揮官金朝興心痛萬分。這些可都是跟著寧河王挺進過昆侖山的寶貴老兵啊,折損一個他都舍不得。 更何況,明明己方的戰斗力強于敵軍,只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陣腳大亂,才會出現這樣的傷亡。 猶豫片刻后,他神情凝重的下令騎兵后撤,拉開距離,重整隊伍再卷土重來。 但戰場上,無論是戰局還是氣勢,都是此消彼長的。眼看明軍后撤,右路的麓川軍士氣大振,忘情的歡呼聲中,對明軍和失敗的恐懼瞬間蕩然無存。他們像打了雞血一樣,跟著強大的錫剌禁兵一擁而上,從側后方撲向明軍中路! 中路明軍雖然對敵軍形成了壓制,但所有軍隊的中路,都是兵力最厚實的地方,麓川軍自然也不例外,哪怕被大象踐踏,又被明軍反復沖殺,在沒有潰敗之前,依然是兵力占優的一方。 如果讓左路的麓川軍包抄到位,他們將立即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被包圍的就是中路的明軍了! “好!”開戰至今,思倫發終于有了一絲笑模樣,指著戰場笑道:“本王就說吧,在絕對優勢的兵力面前,任何不利局面都是暫時的?!?/br> “是,大王高見?!钡陡擅系热嗣Ψ钌像R屁:“當然也是因為大王的直屬精兵太強了,一投入就瞬間扭轉了戰局!” “哈哈哈,那是當然啦!”思侖發高興的大笑起來:“此戰之后,本王的錫剌禁兵,便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了!” …… 對面的明軍帥旗下,沐英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左路的退卻。而且失去了左翼的保護,中路明軍也暴露在麓川軍右路的兵鋒下,戰局大有急轉直下的勢頭。 他一直面無表情的臉上,終于怒氣勃發,重重一拍扶手,喝道:“金朝興在搞什么鬼?他不知道我們兵力太少,必須有進無退才能全面壓制敵軍嗎?” 在兵力處于劣勢的時候,任何局部的退卻,都可能招致戰局扭轉。因為一旦被壓制的敵軍緩過這口氣來,就能發揮優勢兵力,對己方進行反擊甚至反包圍,此時便攻守易形,甚至勝負逆轉! 所以以少勝多的關鍵,就在于一往無前,一鼓作氣的破敵!像左路軍這樣后退,只會引發可怕的后果! 沐英當機立斷,摘下自己的御賜佩刀,交給自己的侍衛長、傅友德之子傅忠,冷聲下令道: “去取金朝興首級來!” 傅忠雙手接刀,卻愣怔不敢奉命。因為只有皇帝才有權處死,一位獲賜免死鐵券的侯爵。就連王爺也不行,更別說征南將軍了。 “愣著干什么?本帥已經有令在先,‘退衄者必斬’,你當是兒戲嗎?”沐英當場劈頭蓋臉的呵斥傅忠,那兇狠的樣子跟平時判若兩人。 “是!”傅忠趕忙應聲,才想起這些有的沒的,不是個工具人該cao心的事兒。 這時,正好金朝興派自己的親兵頭領來向沐英求援,聞言嚇出一身冷汗,這下也不敢求援了,趕緊轉頭就跑,策馬回到陣中,直奔自家侯爺。 “沐帥怎么說?”金朝興劈頭問道。 “不好了,侯爺。沐帥派人拿刀來取你人頭了!”親兵頭領惶急稟報道。 “???”金朝興忙轉頭望向中軍,正好見到傅忠帶了一小隊騎兵,直奔自己這邊而來。 他眼神很好使,一下就看到被傅忠高舉在手中的,不正是征南將軍的配刀嗎? 金朝興猛然想起開戰前沐英三令五申過,退后一步者斬首,登時驚出一身冷汗,一拍大腿道:“哎呀,我怎么把這茬給忘了?!” 別看他有免死鐵券,但軍法大過天,又是在戰場上,沐英真殺了他也就殺了……就算后面他家里人找皇上打官司,那也跟他沒關系了。 金朝興明白此時唯有死命向前,先將功贖罪再說了。于是他接過自己的偃月刀,對將士們咆哮道:“兒郎們,不想老子死的就跟我上??!” “誓死追隨侯爺!”左路軍將士轟然應聲,重新發起了進攻。 金朝興便將所有騎兵分作兩隊,自己指揮一隊,馮程指揮一隊! 然后‘將功折罪組’的兩位將領,便率領各自的數千騎兵,從不同方向對那一萬錫剌禁兵展開突擊。 有了上回的教訓,這次明軍打的十分聰明,他們利用速度優勢快進快出,反復抽插右路敵軍,不停消耗那些錫剌禁兵…… 為了投擲標槍,錫剌禁兵在戰場上是不騎馬的。所以一旦明軍騎兵快速移動起來,他們就很難再有機會,造成大量的殺傷了。反而不停被呼嘯而過的明軍騎兵,用鐵槊刺倒在地。 而且明軍還有意識的驅趕前來支援的麓川軍仆從兵,攆著他們擠壓錫剌禁兵,使其想要投標槍時,總是被自己人阻擋。還在不知不覺中,被明軍騎兵沖散了陣型,分割開來。 不過這些頭盔插著孔雀翎,背后披著青黑色披風的錫剌禁兵,無愧于麓川最強軍隊的稱號,不管戰局如何,一直表現的十分英勇。 標槍不好使了,他們就舉起盾牌抵擋明軍的鐵槊,翻身滾地去砍明軍的馬腿,依然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第一一一二章 破陣 昔剌亦更是驍勇無匹,他沒有拿盾牌,而是雙手持握一柄長長的傣刀,身形靈活的閃避明軍騎兵的鐵槊,然后一個滾地刀,就削斷了一根馬腿。 戰馬嘶叫著摔倒,馬上的明軍慘叫著落地,還沒緩過勁兒來,就被昔剌亦跟上一刀,身首異處…… 他接連干掉了幾個明軍騎兵之后,終于引起了馮程的注意。馮程見他雖然跟其他錫剌禁兵一樣,都是盔插孔雀翎,披著青黑的披風,但手里那柄削鐵如泥的長刀,就說明他的地位絕對不低。 于是馮程撥馬,迎上了昔剌亦,挺起鐵槊,劈面就是一刺! 昔剌亦如法炮制,閃身避過鐵槊,就要施展滾地刀,去砍他的馬腿。 誰知馮程早有所料,之前的一刺只是虛招。見狀腰肢一擰,身體后傾,一招‘蒼龍擺尾勢’,如霹靂般掉轉鐵槊,如疾風般回身橫掃! 聽到背后凌厲的破風聲,昔剌亦知道若不變招,這個將領的馬腿固然不保,但他也會被鋒利的鐵槊干掉。只好收刀側翻,狼狽的躲開了那背后的一擊! 見一擊不中,馮程直接一夾馬腹,戰馬立即高高揚起前蹄,猛的踏向拄著刀剛要起身的昔拉亦。 昔拉亦一看,得,繼續翻滾吧…… 結果他被人馬合一的馮程連踏帶刺,愣是起不來身,只能在地上飛快的打滾轉圈,人都轉的七葷八素。 眼看就要轉暈菜了,昔拉亦心說這樣下去不行,一咬牙,猛的向外翻滾,準備先拉開距離站起來再說。 但他忘了這不是兩人比武,而是兩軍廝殺的戰場,結果剛站起來,還沒分清東西南北,就被另一個路過的明軍騎兵,一槊分成了兩截…… “白癡?!瘪T程啐一口,策馬踏過昔拉亦死不瞑目的上半身,繼續沖殺起來! 他不知道,昔拉亦居然是這支精銳麓川軍的首領,而且還是麓川頭號猛將。但那些麓川兵可知道??! 看到不可一世的昔拉亦,都被明軍斬于馬下了,本來就對騎兵充滿恐懼的仆從軍,這下徹底繃不住了,紛紛轉身就跑。 那些錫剌禁兵倒是怒氣勃發,拼命想要奪回昔拉亦的尸首,但他們可是標槍兵啊。一旦貼身近戰,怎么可能是明軍騎兵的對手? 結果在明軍的沖殺下,不斷的倒地陣亡,到地下追隨他們的首領去了…… 這時候,沐英派來增援的火銃兵也趕到了,他們趁著騎兵沖殺的間隙,朝錫剌禁兵開火射擊。每一輪齊射,都能放倒大片的錫剌兵。 明軍的騎兵和火銃兵就這樣熟練的配合著,將思侖發最寶貴的錫剌禁兵一口口吃掉。 …… 思倫發見狀心如刀割。這些忠誠不二的精銳武士可是他王位的保證??!沒了他們護衛王廷,自己那幫叔伯兄弟肯定會政變的! 情急之下,思倫發做了一個令他追悔莫及的決定,嘶聲下令道:“讓禁兵撤下來吧?!?/br> 周遭大臣直覺不妥,但想要開口勸阻時,卻被刀干孟用眼神制止了。 他們心想也是,那些禁兵可是大王的根本啊。自己要是開口阻攔,肯定會落嫌疑的。怎么,你就這么想讓大王的禁兵耗光?到底是何居心? 小國的權力斗爭更殘酷,所以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 很快,思倫發的命令傳到,素來唯王命是從的禁兵,只好丟下昔拉亦的尸首,開始向后陣撤退。 右路的麓川軍見最精銳的禁兵都敗下陣來,哪還有繼續戰斗的意志?不管是普通錫剌兵還是仆從兵,呼啦一下,全都跟著后退開了。 沐英第一時間便察覺到混亂戰場上的這一變化,興奮的長身而起道:“好,麓川敗相已現!” 說完立即下令,全軍突擊,絕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 “嗚……” “嗚……” “嗚……” 雄渾的號角聲再度吹響,聽到這號聲明軍將士神情一震,知道決勝時刻到了,于是紛紛在軍官的帶領下,向麓川軍發起了全力沖鋒。這時候也不管什么陣型了,就是猛攻猛打! 麓川軍的防線本就搖搖欲墜,明軍這猛一發力,自然止不住的敗退連連。這時候中路軍又發現,自己的右路已經全線崩潰,唯恐遭到左路明軍的夾擊,趕緊也跟著撤退…… 左路的麓川軍自然不會孤軍奮戰,同樣開始了后撤。 結果十萬麓川軍,真的被三萬明軍擊退了…… 但明軍的胃口極大。他們的目標不是擊潰擊退敵軍,而是要盡可能的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畢其功于一役! 這時,明軍極高的戰術素養展現的淋漓盡致。 中路明軍按照沐英戰前的安排,在中路麓川軍敗退后,反而停下了全速沖鋒,然后分作兩隊,形成兩道人墻,跟在中路敵軍的后面。 這樣就擋住了左右兩路麓川軍與中路軍匯合的路線。在明軍兩翼騎兵的強力沖擊下,他們只能像羊群一樣,被驅趕著徑直逃往自己的后陣。 本來這時候,思侖發的后陣還有好幾萬兵馬,沒有投入戰斗。結果被大隊敗兵一沖,全都亂了陣腳。麓川敗兵與后陣的仆從兵擁成一團,你推我搡,徹底亂了套。 這時明軍騎兵又發起了新一輪的沖鋒,麓川軍雖然兵力依然是明軍數倍,可已經亂成一鍋粥,根本無法抵擋,只能繼續撤退。 而且這回是前軍裹挾著后軍,一窩蜂似的全軍撤退。 后有追兵的撤退,其實就是逃跑。 誰落在后頭,就會被在后頭瘋狂追殺的明軍干掉。所以所有人都得拼命的逃,只恨爹媽少生了兩雙腳。就連思倫發也不例外。 所以轉眼就成了大潰敗,再沒有一絲一毫穩住陣腳的機會了…… 思侖發在馬背上忍不住回頭。眼睜睜看著自己明明還有七八萬大軍,卻如退潮一般被明軍驅趕過了南澗河,他知道自己這輩子都沒機會再踏過這條淺淺的小河了。 潰敗于堂堂正正之師,信心也會被徹底摧毀,甚至連再來一次的勇氣都沒有了。 王的眼淚撒在風中,不知在為誰而流。 但那都不重要了,因為今日之戰后,麓川政權注定要分崩離析了。 第一一一三章 兵敗如山倒 麓川軍一口氣退入大營,終于止住了敗退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