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節
“要是他們不能勝任,就換能勝任的人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能勝任的!” “而且藩王的封國里雖然有勛貴的采邑,但勛貴并不效忠于藩王,而是與藩王一樣,都是皇帝臣子,都要效忠于皇帝,聽從朝廷的調遣。如此,藩王,勛貴互相牽制,也不會尾大不掉。則西南永安矣!”朱楨最后總結道。 聽完老六的長篇大論,朱元璋的態度終于有些松動,他看看太子道:“老大,你怎么看?” “兒臣覺得老六是全心全意在為大明,為父皇,為我老朱家考慮?!敝鞓瞬患偎妓鞯溃?/br> “作為大哥,聽到弟弟這樣為我考慮,說實話,兒臣感動無比又慚愧無比?!?/br> “嗯……”見太子表態贊同,朱元璋終于松口道: “那就在麓川試點一下吧,當然你們得先把麓川打下來……” “父皇瞧好吧,兒臣回去便滅此朝食!”朱楨登時笑逐顏開。 他此生事業的最大障礙,終于搬開了…… 第一零八八章 搖滾大明,即將狂野演奏 不得不承認,朱楨選的這個時間點實在太好了。 給老賊當了這么多年兒子,他很清楚朱老板創業之后,守業為重的保守心理。 所以他很早就知道,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締造一個不斷擴張的狂野搖滾版大明,首先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就是朱老板的態度。 朱元璋不同意,萬事皆休。 怎么能讓朱老板的國策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唯有讓他相信,這法子能解決目前無解的問題才行。 而將藩王與勛貴封在三江之外,就是解決西南叛亂頻仍,朝廷不得不被迫用兵西南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終明之世,都一直在為朱老板當初的西南政策埋單。洪武,永樂、宣德,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一直到萬歷……大明幾乎每朝皇帝都因為自己的藩屬或者土司被侵略,不得不被迫用兵,有的還用兵好幾次。 累積下來,不知耗費了多少錢糧,埋葬了多少忠骨,但得到的是什么呢? 什么都沒得到…… 當然,這是朱楨從事后諸葛的角度得出的結論。不過以朱老板的政治智慧,只要有人提醒,也不難想通此中的道理—— 好比道上大哥,整天給別人幫場子,好處都是別人的,自己只會落一身傷。等老了病了打不動了,需要人幫忙的時候,別人是不會感念你昔日恩德,幫你對付你的敵人的。 所以要戰就得為自己而戰。那么當然就要把外云南,真正變成自己的了。 于是,在不增加朝廷開支的前提下,朱楨的法子便成了唯一的解決之道。 …… 但父子今日的對話只在第一層。 其實還有第二層,誰都沒說,卻誰都明白,這一層才是最關鍵的—— 那就是平定云南之后,朱老板那無敵天下的數百萬精兵強將,陷入了幾乎無仗可打的境地。 雖然還有北元王廷這顆最后的勝果沒有摘取,但一群都不敢靠近大明的喪家之犬,又需要動用多少兵力呢? 所以這最后一場滅北元之戰,只是意義重大,但規模不會太大。對經過二十年發展壯大,空前強盛的明軍官兵來說,真是不夠塞牙縫的。 正如朱老板在給李善長的信中說的那樣: ‘今中國奠安,猛將無用武之地,智士無所施其謀,二十年鏖戰,精銳飽食,終日投石超距……’ 這看似幸福的苦惱,卻是朱老板真正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終究要面對歷代開國皇帝都要面對的千古難題了——如何處置為自己創業的戰功集團。 朱老板當年就反復說過,自己不愿學漢高祖殺功臣,希望跟淮西老兄弟們善始善終。 殊不知,漢高祖當年也是這么想的。只是基于人類美德的樸素愿望,總是會在現實的利害沖突面前,被輕易的磨滅…… 哪個正經的開國皇帝不想留個正經的生前身后名?可以史為鑒,除了頂著金刀劉身份,二次創業成功的劉秀外,但凡沒廢掉軍功集團的,都沒得好下場。 什么,唐太宗是例外?拜托,唐朝的開國皇帝叫李淵。而李世民,正是唐朝開國軍功集團的領袖…… 以朱元璋這種防微杜漸到甚至有被害妄想癥的性格,不把軍功集團解決掉,他怎么睡得著覺? 幸虧太子成器,也能壓得住那些勛貴,朱元璋才忍到現在沒動手……畢竟,他當年沒當皇帝的時候,畫了那么多共富貴的餅。當上皇帝以后,又反復公開宣稱,自己不學漢高祖。 朱老板也算是作繭自縛,太難跟老兄弟們翻這個臉了。 如今馬上就是洪武十八年了,他也才處死了廖永忠和朱亮祖兩個勛貴而已。而且還是扭扭捏捏,點到即止。都既不抄家,也不影響其后代襲爵。跟他對普通文官的殺伐果斷,形成鮮明對比。 但以朱元璋的性格,他絕對不會把難題留給兒孫的。對勛貴集團的清洗,一定會到來,而時間最晚也就是在消滅北元之后了……因為到那時,他再也沒有借口拖延了。 可一想到,到時候自己之前說過的每一句話,都將變成最犀利的嘲諷,讓世人徹底看清自己的虛偽和無情,朱元璋就惆悵至極。 但凡還有別的可能,他是真不想走這一步啊。 而朱楨,便為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把勛貴遠遠封到三江之外的西南域外去,來個眼不見為凈。 這樣勛貴集團對皇位傳承的威脅,也就瞬間消失了。 他們也能擁有封地和人口了,自己絕對對得起他們了。 而且上面還有藩王鎮著,也不用擔心他們會有異心。 正如老六分析的那樣,天子雄踞神州,坐擁人口兆億、雄師百萬,還能讓個偏居一隅的小小封臣翻了天不成? 反正朱老板是想不出,他的繼承者們怎么能輸掉? 退一萬步說,繼任皇帝要真是那么抽象也不怕,朱老板分封藩王,讓他們統兵問政,就是為了分散風險,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這大明,依然是他老朱家的天下。 雙重保險之下,朱老板終于打消了對封邑功臣的顧慮。 加之本來就要打麓川了,拿麓川做試點,也就順理成章了。 …… 至于太子的態度更不用擔心。 朱標跟老六早就深談過無數次,甚至老六‘封邑勛貴’的提議,都是出自他的想法。 身為大明下一任皇帝,他不得不為子孫后代的江山著想。 勛貴的問題朱老板不解決,他就必須解決。但讓他對看著自己長大的叔叔伯伯們動手,到時候就更難看了。 更別說還有更棘手的藩王問題…… 所以在聽了朱楨讓親王就藩海外的建議后,他便提出讓勛貴也加入進去…… 明擺著的,大明要想長治久安,想讓兒孫坐穩江山,就必須要解決藩王和勛貴問題。而朱楨的法子,可以一舉解決這兩大難題,讓他如何不支持? …… 父子三人這邊議論的熱火朝天,那邊馬皇后派人來催了兩遍了。 “算了,先說到這兒吧,改天再繼續?!敝炖习暹@才意猶未盡的放人道:“去見你娘吧,她倆是整天念叨你……” 第一零八九章 朱孟煵 從武英殿出來,朱楨立馬交代下去,給沐英發八百里加急,通知他父皇已經同意了他們的計劃。 看著鄧鐸快步離去,朱楨這才長長松了口氣道:“緊趕慢趕,總算是不辱使命,剩下的就看他們的了?!?/br> “你就不著急回去了吧?”太子笑問道。 “嗯?!敝鞓E點點頭道:“文英哥的意思是,我這邊搞定父皇后,先不要回云南,這樣能給思倫發造成一種,我軍正處在換帥混亂期的錯覺,他才會更傾向于鋌而走險?!?/br> 頓一下道:“當然,前提是,得守住定邊城?!?/br> “是啊?!碧淤澩狞c點頭道:“聽你這么一說,定邊確實不容有失。對了,守將是誰?” “……”朱楨遲疑一下道:“我大舅……” “武昌伯?”朱標吃了一驚,無語道:“你這不胡鬧嗎?多危險啊……” “我大舅非要去,我攔也攔不住?!敝鞓E苦笑道:“再說他也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br> “怎么講?” “洪都保衛戰時,他是堂兄麾下守將?!敝鞓E輕聲道。 “這樣啊……”太子點點頭表示理解,快到坤寧宮時提醒他了:“這事兒別跟你母妃說?!?/br> “嗯?!敝鞓E點頭道:“我本就打算瞞著她的……” “好,進去吧?!碧颖闩c他相攜進了宮中。 坤寧殿中,馬皇后和胡貴妃早就翹首以待了。滇王妃王潤兒也在,懷里還抱著個白白胖胖的大娃娃。 “母后母妃,兒臣回來啦!” 朱楨一進去,便激動的給兩位母親磕頭。 馬皇后也十分高興,朝他招手連連道: “好好,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我兒盼回來了??炱饋?,先看看你自己的兒子吧!” “就是,還以為臭小子忘了自個已經當爹了呢!”胡貴妃喜氣洋洋的笑罵道。 朱楨其實一進來就看見那大胖小子了,不過男人頭一次當爹,大都還沒進入狀態,所以他倒也沒激動的失態。 借著接過大胖小子的機會,他先握了握王潤兒的手,跟她小聲道:“可想死我了……” 王潤兒羞紅了臉,當著兩位婆婆的面,她哪好意思回應王爺的情話?只能用一雙含情脈脈的大眼睛,癡癡望著老六…… 兩口子眉來眼去,倒把孩子晾在了一邊。也不知孩子是覺得受了冷落,還是認生,便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孟煵不哭,咱不挨著你這不著調的爹!”胡貴妃趕緊抱過孩子,一邊哄一邊埋怨老六:“有你這么抱孩子的嗎?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抱了個燒紅的爐子呢!” “這不頭一回么……”朱楨一邊訕訕賠著笑,一邊打量著自己的第一個兒子。 只見其最醒目的,是老朱家標志性的圓臉盤子,那真是面似銀盆一身的rou,跟四哥家老大都快有一拼了。 當然更醒目的是這娃的名字,按照朱老板的規定,老六這一房后代的輩分詩是: ‘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br> 所以他兒子名字的第二個字,就是輩分字‘孟’。 此外,朱老板又規定,朱家兒孫名字的第三個字,要以‘木、火、土、金、水’循環使用作為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