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節
“不是殿下,預備倉的糧食,只能借貸于民,不能白給老百姓啊?!比嗣嘀溃骸暗綍r戶部盤庫,平不上賬,我們是要掉腦袋的!” 大明的預備倉,類似前朝的常平倉,但也有不同之處。其大體運營模式是,各級地方官府在豐收時出官鈔糴糧貯之以備賑濟,待荒年借貸于民,令其秋收后償還。 朱老板執法森嚴,沒有官員敢跟他馬虎眼。李亨三人寧肯不當這個官,也不能讓人用紙,把儲備倉的糧食換出去。 “那你們直接借糧食給市民??!”楚王殿下拉下臉道。 “殿下息怒,按照朝廷規定,從儲備倉借糧,是需要有名下土地作抵押,”李亨忙硬著頭皮解釋道:“那些織工船工,大都沒有土地,是以沒有資格借糧的?!?/br> “這是什么狗屁規定?”楚王滿臉怒意道:“明明倉里都有糧食,卻不讓市民借,難道眼睜睜看他們餓死?就不會變通一下么?!” “唉,殿下,卑職等也不想這樣啊?!比四槹櫝煽喙系溃骸翱煽沼“钢?,朝廷上下,誰還敢變通???” “倒也是……”朱楨登時語塞。那些懂變通、有頭腦的官員,已經全都沒了頭腦。剩下人哪還敢再越雷池半步? “這樣吧,本王以蘇州織染局的名義,向你們借糧如何?”他便又換了個思路道。 第三九一章 空手套白狼 “蘇州織染局?”三位官員有些不敢確定?!笆翘煨臉驏|那個么?” 身為蘇州地方官,他們當然知道織染局的存在了。 自唐宋以來,蘇州便是全國絲織中心。為滿足宮廷所用,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蘇州設立織造局。大明立國后,改為織染局。因為朱老板厲行節儉,蘇州織染局非但規模比前朝小了很多,規格也從宮中督造,降格為地方督造。 所以在三位官員看來,蘇州織染局根本就是他們管轄的一個部門,怎么能從預備倉借糧呢? “哦,忘了告訴諸位,父皇已經恩準,將蘇州織染局,改為由宮中直轄了?!背跽f著,又將一道手諭遞給三人道: “父皇命本王暫時兼管織染局,在此期間,織染局發生的所有債務,本王自然要負連帶責任了?!?/br> 朱楨說完,盯著三人一字一句的問道:“現在,織染局有資格跟你們借糧了吧?” “有的,有的……”三人一邊擦汗,一邊仔細端詳那道手諭,最后李亨艱難點頭道:“只是殿下,到了秋里一定要還啊,不然我們就死定了?!?/br> “放心,本王堂堂親王,還會賴你們賬不成?”朱楨先拍胸脯保證,然后一臉不悅道:“這可是用你們自己的糧食,救濟你們自己的百姓,還得本王來做擔保,見過本王這樣的怨種么?” “殿下息怒,實在是規矩不可破啊……”三人忙陪著小心道:“其實即便如此,我們也是擔了責任?!?/br> “畢竟殿下沒有用一寸土地作抵押,而且那織染局的規模,也著實小了點兒?!?/br> “多???”楚王問道。 “一共就十幾具織機,還不如大一點的織戶呢?!辟M知縣輕聲答道。 “放心,規模很快就會大起來的,整個蘇州城的織工,都會為本王工作的!”楚王殿下卻豪氣干云道。 …… 不管三位官員心里怎么想,由皇家織染局出面,楚王做擔保,向一府二縣的預備倉借糧這事兒,就定下來了。 為免夜長夢多,楚王馬上命羅貫中草擬合約,與三位官員當場簽字畫押。 然后又與李亨三個,最后敲定了‘蘇州糧票’的諸般細則。 雙方約定,蘇州糧票由皇家織染局發行,一府兩縣預備倉負責憑票兌糧,但總額不超過二十萬石。 因為一府兩縣,攏共借給皇家織染局二十萬石糧食。 而且楚王承諾,如果皇家織染局不能按時歸還糧食,便由他負責歸還。 親王有每年五萬石祿米,這才是李亨三人敢開倉借糧的根本原因…… 待到一切敲定,三位官員又對楚王殿下,感到深深的歉意。 “明明是我們的事情,卻要讓殿下背上這么重的負擔?!崩詈嘞虺醯狼傅溃骸罢媸翘珜Σ黄鸬钕铝??!?/br> “沒事的!”楚王殿下圓圓的眼睛里,寫滿了憂國憂民道:“父皇常常教導我們,要敢于擔當。何況本王的俸祿,都取之于民,這也算用之于民了?!?/br> 三人深受感動,都覺得真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啊。跟兇殘jian猾的晉王不同,楚王殿下簡直是菩薩心腸啊…… …… 待替殿下送走千恩萬謝的三人轉回,羅貫中終于忍不住吐槽道:“他們不知道殿下,還沒資格領俸祿嗎?” “那是,本王兜比臉干凈?!背醯钕陆z毫不以為恥道:“不然先生這個楚王侍讀,也不至于還得掛在我舅舅那里吃空餉?!?/br> 不同于一上來就按正規軍組建,月月有餉銀的王府護衛軍。得等到親王開府之后,王府官才有俸祿領。當然,劉伯溫那種皇帝親自聘請的王傅除外。 “而是偌大一個蘇州城,靠紡織業吃飯的人家不下十萬戶,區區二十萬石糧票怎么夠?”羅貫中便聽楚王語出驚人道:“本王要印一百萬石的糧票!” “……”羅貫中嘴巴大張,能塞個鴨蛋進去。 但他知道,楚王此言非虛…… 來到蘇州后,羅貫中奉命對蘇州城的紡織業進行摸底。 通過詢問調查,他得出結論。蘇州城的織機大概在兩千具左右。 每臺龐大復雜的織機需要三名織工才能cao作。再加上負責牽經、掉緯的工人,每臺織機平均需要五名工人,也就是一萬人。 但絲織業是個長長的產業鏈,上游還有繅絲,下游還有染色、提花、繡緞等若干環節,再加上運輸、銷售人員,整個行業保守估計有五萬人。 而這五萬人平均月薪是一千五百文,這還不算織戶等東家的利潤。 蘇州的糧食比較貴,一石米需要五百文。所以二十萬石糧票,只夠一個月所用。 “而且要開展生產,還得采購織機、生絲吧?”朱楨給羅老師現場算賬道:“所以別說二十萬石了,就是一百萬石的糧票,最多也就撐三個來月,勉強能等到市舶船隊回來?!?/br> “好吧,我承認一百萬石才夠?!绷_貫中點點頭,瞪著老六大聲問道:“可是你一共就借了二十萬石糧食啊,怎么兌給老百姓???!” “哈哈哈,這就是糧票的妙處了?!敝鞓E卻得意大笑道:“本王發行一百萬石的糧票,只要準備二十萬石糧食就綽綽有余了!” “為什么?”羅貫中有些蒙。 “因為蘇州并不缺糧,只是工人們沒有錢,買不起糧而已?!敝鞓E盡量用羅老師聽得懂的方式解釋道: “而且工人們的工錢,不可能只用來買糧食,還得買柴米油鹽醬醋茶啊。所以我們只需要頂過最初一個月,糧票就會進入流通環節。不信走著瞧吧,到那時,來兌糧食的市民就會銳減,二十萬石足夠了?!?/br> “這樣啊……”羅貫中將信將疑,又問道:“不過殿下,這樣一來,是不是違約了?” “哈哈哈。合同文書就在這兒,你看清楚了,上頭只規定蘇州府以兩縣承兌二十萬石大米,可沒規定本王發行多少啊?!敝鞓E狡黠的一笑,又安慰一臉不安的羅老師道: “放心,本王還能坑老百姓不成?一定不會讓他們吃虧的——等市舶船隊回來,所有糧票我都會回收的!” 第三九二章 機會 楚王殿下之所以有信心靠印糧票來解決蘇州的‘大蕭條’,最根本的前提是他三哥為他打下的良好基礎。 沒有三哥把蘇州城黑幫地痞一掃而光,沒有三哥把蘇州城的大戶人家全都嚇破了膽。這些人還能作妖的話,分分鐘就可以給他把事兒攪和黃了。 但現在,黑幫地痞已經摸不著頭腦了,大戶們都還關在籠子里,不穩定因素降到了最低,他才能放心大膽的執行,自己的蘇州振興計劃。 …… 事不宜遲,擺平了地方官員后,楚王緊接著便接見了一群從鳳陽來的本地人…… 他們是洪武三年,被他爹遷往鳳陽的江南移民。 那年,朱老板一共移江南十四萬戶去鳳陽。江南一帶的富豪全部被遷往鳳陽,并且不許私自回去。 不過前年開始,朱元璋恩準他們可以每年清明回鄉掃墓。 這些人便是借掃墓為由,從鳳陽回來蘇州的。 帶他們進來的,是沈榮和顧元臣。 這兩位去年被朱楨招募為市舶司海運委員,卻一天市舶司衙門都沒去。鎮江臘八宴之后,便被他派回了鳳陽,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對遷到鳳陽的江南大戶進行摸底排查。 今天來的這些人,便是朱楨從兩人呈上的名冊中,精心挑選挑選出來的。 他們在鳳陽都是遭了大罪的,也知道沈、顧二位攀上楚王高枝,一朝脫離苦海。是以見到楚王之后,一個個磕頭如搗蒜,極盡謙卑之能事。跟臘八宴上那些貌似恭順,實則不遜的江南大戶,完全是兩種畫風。 “諸位平身吧?!背醯钕滦θ菘赊?,兩道粗粗的眉毛像彎月?!安槐鼐o張,本王請你們來喝個茶,大家隨便聊一聊,都坐吧?!?/br> 眾人千恩萬謝起身,然后跟著沈榮和顧元臣,在堂下兩排圈椅上坐定。每人只擱了小片腚在椅上,腰挺得繃直,目不斜視、大氣不喘。 見他們還是很緊張,朱楨便先跟他們閑聊,問他們原先住在哪里,在蘇州幾代人了,現在本地還有什么產業? 楚王殿下的問題,一個比一個扎心,問的眾人黯然神傷,不少人還流下了傷心的淚。 他們告訴朱楨,自己世代居住在蘇州,洪武三年之前,從沒想過這輩子會離開這里。 至于在蘇州的產業……連沈榮、顧元臣這樣的大佬都保不住,他們這些人就更別想了。 而侵奪他們產業……哦不,應該說是以‘優厚’的價格接手他們產業的,自然是他們昔日的至交好友,那些留在蘇州的大戶了。 “眼下,我們跟這姑蘇城,除了祖墳之外,已經沒有多少聯系了?!币粋€叫徐賁的來賓道: “聽說那些人都被關進大牢,還得感謝二位殿下,為我們這些可憐人出了口惡氣呢?!?/br> “舉手之勞而已?!敝鞓E擺擺手,笑道:“那你們下一步怎么打算呢?” “當然是回鳳陽了?!北娙索鋈坏溃骸霸碌撞粴w,是要枷號的?!?/br> “如果有機會留下來,你們考慮么?”朱楨斜靠扶手,語調隨意的問道。 “愿意,當然愿意!”一眾來賓聞言,登時兩眼放光、點頭不迭,他們日盼夜盼的,就是這句話啊。 “只要殿下能讓我們落葉歸根,讓草民干什么都行?!彼麄兠ο褡プ【让静菟频募娂姳響B。 “對,就是給殿下倒夜香,我們也愿意??!” “哈哈哈?!敝鞓E不禁大笑道:“給本王倒夜香的,都是大美女,你們想倒,沒那個資格?!?/br> “是是……”眾人訕訕笑著點頭道:“總之殿下讓我們干啥,我們就干啥,絕不皺一下眉頭!” “放心,不是讓你們作jian犯科?!敝鞓E淡淡一笑,指著沈榮兩個道:“本王看過他們兩個整理的資料,知道你們家里曾經都有絲織工場,而且都親自管理過?!?/br> “是……”眾人訕訕道。通常來講,親自管理工場不算多光彩。因為這要么說明,他們家業不夠大,不敢把工場放手給下面人管理;要么說明他們在家里地位不夠高,只能被派去管理工場…… 總之,他們在大戶中,只能算是邊緣人物。 “這就是本王找你們來的原因?!敝鞓E便不再賣關子,簡單講了下蘇州眼下的困局。然后道: “因為織戶開不了工,好多蘇州市民家里已經斷了炊,本王多多少少也有些責任。所以想了個‘以工代賑’的法子,準備由蘇州織染局生產一批絲綢,讓市民有活干,自然就有飯吃了?!?/br> 眾人忙沒口子贊頌殿下仁德,是蘇州百姓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