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我看你就是不想念書!”朱標捏著他兩團腮幫子,笑罵道:“傻小子,難道習武練兵、摸爬滾打就不苦嗎?不,比坐在大本堂念書,要苦要累上十倍。而且還可能受傷,甚至會陣亡!” “你這么怕疼怕死,真想投筆從戎?”朱標說著松開他,走到書桌前,拿起毛筆蘸蘸墨,作勢要寫字道: “真想的話,我這就寫個條子,讓你跟著魏國公出塞北伐去!” “這……”朱楨被大哥拿捏成了面團子,忙過去拉著他的手道:“臣弟還小,又能吃,不是給人家添麻煩么?!?/br> “哼哼,不差你一口干糧?!碧訑R下筆,左手捻住右袖口,瀟灑的彈了他個腦瓜道: “這下知道自己跟倆哥哥不一樣了?” “嗯,知道了?!敝鞓E就很乖。 “父皇把他們封在陜西、北平;把你三哥封在山西,他們就注定要帶兵打仗,為我大明拱衛國門?!敝鞓藝@了口氣,攬著朱楨的肩膀道: “這是他們的宿命,我也沒辦法。但你不一樣,你還小,而且藩國在湖廣,沒有那么大的責任?!?/br> 太子把朱楨扳到自己面前,蹲下來與他對視道:“所以大哥不想讓你太早就藩,想讓你留下來幫我,你可愿意?” “嗯嗯,我愿意?!敝鞓E使勁點頭,他覺得自己愿意為大哥做任何事。真有夠丟人的…… “不讀書,將來怎么幫大哥?”朱標圖窮匕見道。 “原來還是要勸我念書……”朱楨嘴巴一撅,誰都不愛道: “我就是覺得他們教的沒用,整天把幾本破書當成天下至理,翻過來覆過去的學。好像學會了孔老二那套,就啥都會了一樣?!?/br> “哈哈,有靈性,果然是讀書的料?!敝鞓藚s不怒反笑道:“孰不聞程子曰:格物窮理,非是要盡窮天下之物,但於一事上窮盡,其它可以類推?!?/br> “橙子?還橘子呢。他不瞎扯嗎?人都知道隔行如隔山,天底下哪有一通百通的道理?”朱楨不服氣的反駁道。 “哈哈哈,你說的是‘術’,先生們教的是‘道’?!敝鞓说膶W識足以吊打朱楨,輕易就拆穿他的詭辯道:“程子的意思是,先悟道、后習術,則事半功倍,無往不利罷了?!?/br> “呃……”朱楨是一拽文就詞窮。 “聽說過‘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嗎?”太子又含笑追問道。 朱楨搖搖頭。 “《大學》里的句子你都不知道,怎么好意思說人家沒用呢?”太子毫不留情的嘲諷道:“我看你可以去當言官了?!?/br> ‘我還當鍵盤俠呢我……’朱楨暗暗吐槽了自己一句。 “所以你現在給我老老實實的去念書,等你把先生教的都吃透了,要是還覺得沒用,再來找我辯論不遲?!碧佑謴椓怂X瓜一下道: “就算是為了將來跟那些文官打交道時,能看懂他們的奏章,聽懂他們在罵你,也得給我好好上學?!?/br> 完事兒又哄了哄他道:“這么聰明的腦袋,學那點東西,還不小菜一碟?” “唉,俺知道了?!敝鞓E垂頭喪氣,大哥說的沒錯,這種被人駁得無言以對的感覺,確實不爽啊。 就像在文化上被碾壓了一般…… “其實,四書五經外,有的是更實用的書。比如這本《大學衍義》,就是講治同之道、民生之理的。父皇非常非常的喜歡,還讓人寫在了武英殿的中堂上,以便日日觀看?!敝鞓苏f著,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冊道: “按說這書,不是你這么大年紀該讀的,但你這小子,不能以常理論之,就當是震一震你小子吧?!?/br> 說著他把那本《大學衍義》遞給了朱楨道: “回去好好讀讀,看看你會不會還說讀書沒用了?!?/br> “哎?!敝鞓E點點頭,雙手接過來。 “對了,你知道這本書,為什么叫《大學衍義》嗎?”朱標問道。 朱楨搖搖頭。 “因為它是作者真德秀,借《大學》之義,援引儒家典籍和史事,并附己說寫成的?!敝鞓俗旖俏⑽⑸下N,得意一笑道:“所以讀這本書之前,你得先把《大學》吃透……” “大哥才是真的秀!”朱楨無奈的看著朱標。 太子殿下真是老母豬帶胸罩——一套又一套。 “佩服佩服!” “一般一般?!敝鞓诵Φ溃骸盀樾譀]點手段的話,怎么管教你們這幫奇葩弟弟?” “好吧,我學?!敝鞓E尋思片刻,終于下定決心,使勁點下頭。 “好,好弟弟!”朱標舉起右手道:“來,咱們擊掌為誓,不許反悔!” “切……”朱楨哼一聲,心說發誓要是有用,大明就不用亡了。 不過他還是舉起手掌,與大哥響亮的擊了一下。 第三十六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 那天深談之后,朱楨真就說到做到,開始用功讀書了。 大本堂的先生們,都對楚王殿下贊不絕口,夸他上課終于不睡覺了,也不用宣紙擦鼻涕了。亦不隨意對老師施展‘王之蔑視’了…… 雖然他背書還是磕磕絆絆,字也寫得像抽了羊癲瘋……但已經讓先生們滿足的高呼‘孺子可教’了。 不然要是從大本堂出來的學生,一個個都像秦王燕王那樣不學無術,他們這些先生臉都要丟光了。 這說明只要早救治,就會有療效!像秦王燕王那種,純屬來的太晚,無可救藥了…… 但劉先生是個例外。兩人好像結下了梁子,只要他上課,楚王就故態復萌,抬杠頂嘴搭下岔接話把,四件套給劉伯溫伺候上。 劉伯溫也不跟他客氣了,報之以罰站、抄書、找家長,還害他被父皇揍了兩回…… 這要也是計劃的一部分,楚王殿下犧牲可夠大的。 但太子殿下素來看大面,對弟弟的表現還是挺滿意,覺得他真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 至于朱楨跟劉伯溫的矛盾,朱標并不在意。王爺嘛,哪個還沒點兒脾氣?何況還是個孩子…… 朱標不知道,自己那番深談,并非弟弟改變的主因。 能讓人改變的主因,永遠是他自己內心的變化…… …… 其實朱楨仔細考慮過自己這一生,應該怎樣度過的。 思來想去就是倆字——‘躺平’。 因為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選擇有的時候,比努力更加重要…… 后世不都說,在大明,躺平了就是好藩王嗎? 以他淺薄的歷史知識,也知道別看父皇現在給藩王極大的權力,但未來會漸漸削減的。 且將來不管誰做了皇帝,都免不了走削藩這條路。既然早晚都要被削,干嘛不早點兒躺平,享受下生活呢? 像季老先生的日記寫的那樣,‘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同幾個女人,各地方的女人接觸……’ 估計有人要問了,干嘛不自己爭一下那個位子?削別人不比被人削舒服嗎? 朱楨就壓根沒想過這茬。人啊,貴有自知之明。 他可看過好幾個版本的靖難影視劇。不管怎么編劇怎么編,無一例外,大侄子都是飛龍騎臉怎么輸的局面。 四哥能在必輸無疑的劣勢下極限翻盤、絲血反殺,打出‘happy forever’的結局來,只能說是強無敵加位面之子。 自己小鼻子小眼小模樣,完全就是個普通人,怎么去跟氣運加身的永樂大帝斗?還是抱緊四哥的大腿來的容易些。將來子孫也能跟著享福,還不是美滋滋? 這就是他最初的想法。 所以學習什么的,根本無所謂好嗎?老子已經是親王了,學得再好,最多也就是個……有文化的親王。 難道你不知道痛苦來源于知識嗎?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嗎? 做一個無知的親王,絕對比一個有文化的親王,要幸福的多。 …… 可是四哥之外,還有一個亦兄亦父的大哥,讓他很難沒心沒肺下去啊。 大哥是最好的太子,最好的大哥??上Р恢?,他是不是最好的皇帝…… 如果能設法避免大哥英年早逝,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至少不會有瓦剌留學生上位,也就能避免土木堡之變了。 而且父皇晚年,也不會因為擔心不成器的皇孫而大開殺戒,使大明菁英毀于一旦。 退一萬步說,大哥就算要削藩,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手段肯定也更高明。斷不會像大侄子那樣,逼得親叔叔自焚,把江山都搞丟。 那樣四哥也能快快樂樂當一輩子征北大將軍,不用再走一遍父皇的血腥之路了…… 這個未曾出現過的新結局,看上去是那樣的美好,讓朱楨忍不住蠢蠢欲動。 雖然他知道想要改變歷史,肯定很難很難,而且很可能會出現辛苦半生,結果不過是螳臂當車的結局。 但隨著他跟哥哥們的感情越來越深,就越按捺不住,想試一試的沖動。 …… 讓朱楨最終下定決心的,是一個孩子的降生。 當然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他大哥的…… 洪武七年十月廿七,大明太子妃常氏要臨盆了。 為了消除蒙元遺毒,恢復漢家正統,朱元璋早早就定下了‘居嫡長者必正儲位’的鐵律,所以這個孩子的降生,將意味著大明皇位的傳承,延續到了第三代! 對朱元璋和大明朝來說,意義可能僅次于朱標出生了。 其實馬皇后提前回京,也有為了迎接這個孩子出生的原因。 太子妃臨盆這天,皇室傾巢出動。朱元璋破天荒的放了一天假,早早就和馬皇后一起,守在了春和宮的寢殿外。 朱老板背著手,在殿中來回踱步,寢殿里一有點動靜,他就翹腳探頭,忍不住想要瞅一瞅。 “你這老頭子,比自己兒子出生還著急!”自然都被馬皇后給阻止了。 “那當然,君子抱孫不抱兒,隔輩親懂嗎?”朱元璋理所當然道:“而且那還是皇長孫,未來的大明皇帝呀!咱能不急嗎?” “你就那么確定是個孫子???”馬皇后白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