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 第331節
這一次黑齒常之不肯說了,調整一下身體,換一個舒服一些的姿勢,閉上眼睛,任憑春雨落在他的臉上。 春雨集結成的小小水洼里起了微不可查的漣漪,全身躺在地上的黑齒常之比雙腳踩在大地上的鬼室福信更早感受到了這種震顫。 鬼室福信得意的道:“我不準備現在殺你,等我回城之后,就會把你弄干凈,用你的rou開一場黑齒大宴,應該有很多人喜歡?!?/br> 黑齒常之睜開眼睛,用沙啞的聲音道:“烤熟了,記得先喂我吃一片,我也很想知道我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東西?!?/br> 看到黑齒常之平靜的樣子,鬼室福信道:“這一次慘敗,你不可能卷土重來了吧?” 黑齒常之道:“百濟,百濟百族匯集之族,從今日起,再無百濟之名?!?/br> 說罷,就繼續閉上眼睛,身體非常的放松,就像躺在陽光里一般。 水坑里的漣漪變得密集起來,緊接著就有水珠從水面上跳躍,再接著,就是一連串,急促的號角聲從四面八方響起,黑齒長之微微嘆一口氣,沒有睜開眼睛。 鬼室福信焦急的向周圍看過去,猛地抽出長刀,抵在黑齒常之的咽喉上道:“來的是誰?” 黑齒常之懶得回答這個家伙的愚蠢的問題,巋然不動。 “唐軍來了——”一聲凄厲的喊聲從西北角傳來,鬼室福信向西北角看去,只見一群黑甲騎兵正迅速的向他所在的位置撲過來。 即便是躺在地上好奇觀望的黑齒常之都已經看到云初那張令人生厭的嘴臉了,鬼室福信居然不殺他,還讓人把他把他綁起來會去燒烤吃。 跟黑齒常之想的一樣,身著黑色甲胄的騎兵很快就把那群土黃色衣服的百濟兵給淹沒了。 鬼室福信跑的很快,只是當他跑到周留城的時候,才發現這座城池上飄著唐人的旗幟,奇丑無比的鐘馗正站在城頭俯瞰著這群已經無路可逃的百濟人。 鬼室福信撥轉馬頭,就向城池南邊狂奔,跑了不足五里,就看到一隊大唐騎兵正在正前方等著他。 鬼室福信沒有上前交戰的膽量,不得已再次向右撥轉馬頭,繼續落荒而逃。 只是因為運氣不好的緣故,每一次都能在路口看到唐人騎兵,隨后,再被唐人騎兵尾隨追殺,不知不覺,追在后面的騎兵越來越多。 “不能再向右轉了,再轉一次你就會重新回到周留城下?!北唤壴谝黄瘃R背上的黑齒常之覺得非常尷尬,不得不出言提醒鬼室福信。 鬼室福信抬手就是一刀劈砍在黑齒常之的肩頭,眼看著黑齒常之一頭栽倒在馬下,就對自己的部下吼叫道:“向南,沖啊?!?/br> 話音剛落,數十根平射過來的弩槍帶著裂帛一般的脆響從不遠處的丘陵地帶飛過來。 這些弩槍的目標明顯不是馬上的騎士而是他們胯下的戰馬,六尺長的弩槍穿過戰馬身體的時候就像刺破了一個水袋,似乎察覺不到任何阻礙。 在弩槍制止了百濟人的沖鋒速度之后,兩支騎兵就一左一右的殺進了百濟人的軍陣。 鬼室福信逃跑的時候,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的隊伍拉成了一字長蛇陣,作戰經驗豐富的唐軍折沖校尉幾乎不用相互聯絡,就紛紛出擊,將這個長蛇斬成了七八截。 這一次云初沒有參與作戰,這還是他第一次以一位智慧者的角度來看待一場戰爭。 在周留城到底要殺多少人,云初一直在心頭問自己,直到他在前來周留城的路上遇見了沙吒相如率領的流民大軍之后,他才有了一個準確的回答。 因為黑齒常之已經替他做出來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凡是愿意跟著黑齒常之繼續作戰的人,必定都是造反的中堅人士,不愿意跟著黑齒常之繼續作戰的,都是一群可以教育,可以撫化的人群。 至于跟鬼室福信,扶余忠混在一起的倭國人,新羅人,高句麗人,云初就很自然的認為,可以一個不留。 只有站在主帥這個位置上,才能真正了解大唐軍隊是何等的可怕。 他們訓練有素,他們裝備精良,他們野心勃勃,他們一旦作戰就不死不休。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以前,這句話是形容秦軍的,后來是形容關中軍卒的,現在,因為大唐的緣故,已經把這一股子血性灌注在了所有大唐府兵們的身上。 現如今,云初麾下的河北府兵就有一萬一千人,經過前陣子的整頓,讓府兵們暫時放下了地域之分后,現在用起來,真的有如臂使指的順暢感。 這一批來自河北道的府兵,自從踏上百濟國土之后,就沒有獲得什么好的發財機會。 相反,硬仗倒是大了不少,從某種狀況來看,他們來百濟真的很虧。 所以,云初這一次準備把百濟勛貴們盤踞的周留城留給他們,至于,自己帶來的這群萬年縣府兵已經吃的肥成豬了,現在作戰的時候很是惜命,沒人愿意在這個時候戰死,導致自己拿命賺來的錢,變成了另外一個男人享受的基礎。 天快黑的時候,野外的戰爭就已經結束了,一群滿身血污的折沖校尉用渴盼的目光看著云初,他們極度的渴望進入已經被鐘馗封鎖的周留城。 云初點點頭道:“既然是事先說好的,那就去吧,記住了,你們只有三天時間,三天之后,我要熊津都督府的轄地之內,再無刀兵之聲?!?/br> “喏!” 這些應承的聲音傳遍全軍,然后,就分成四路人馬,從敞開的周留城四個城門涌進城池。 周留城破之日,城池內外百濟軍水陸敗死者數萬人,浮尸滿江,血流遍地,宛如地獄。 扶余忠的王宮在周留山頭,扶余忠自王宮出,投降,然宮女三千人見此亡國景象,義不偷生,紛紛投入白馬江殉難。 這三千宮女與在黃山殺妻滅子也要抵抗金庾信大軍,最終死國的階伯,諫言犯上的興首,成忠,就成了百濟國最后的遮羞布。 前者曰:三千落花,后者曰:百濟三忠。 被蘇定方押解去了長安的百濟王扶余義慈的失敗,百濟人并不感到悲傷,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昏聵無能的君主,也是導致百濟被滅國的最大元兇。 然而,扶余忠的投降,卻算是真正打斷了百濟人的脊梁,從此算是真正死了復國之心。 云初再見到黑齒常之的時候,他是被部下抬進來的,一同被抬進來的還有斷了一條腿的鬼室福信。 黑齒常之之所以沒死,是因為大唐的甲胄的脖領處有一道防止被割喉的甲片,鬼室福信的那一刀雖然傷到了他,卻沒有殺死他。 黑齒常之見云初一言不發,只是淚流不止,不僅僅不準醫工給他治傷,就連食物跟水也一一拒絕。 鬼室福信倒是見到云初就連連求饒,還說自己愿意帶著唐軍,平定百濟其余的不臣之地。 面對這樣的人,云初卻沒有了說話的興致,直接下令斬下人頭,用石灰腌制好,等使者出發的時候,就送去長安展覽。 黑齒常之的求死之心非常的濃烈,不論是云初勸解,還是鐘馗,沙吒相如勸解,他都一言不發,還用布條子綁住自己的嘴巴,以明心志。 從大行城趕來送物資的溫柔聽說之后,就對云初道:“我們這些人說啥,他都聽不進去,因為,我們這些人在他眼中已經毫無信義可言。 不過,我們勸不動,不代表別人勸不動?!?/br> 云初詫異的道:“陛下招降黑齒常之的文書就在我手里,我就擔心這家伙一旦拒絕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條了?!?/br> 溫柔笑道:“交給我便是?!?/br> 說完話就要走了皇帝詔書就去了傷兵營,找到百濟王扶余忠道:“黑齒常之死,你死,黑齒常之活,你活!” 傍晚時分,云初就聽到黑齒常之已經開始進食,進水,接受治療的消息。 滿百濟的人中間,云初唯一覺得有愧的便是黑齒常之,在他身上,云初用了太多的權謀,太多的詭計,其中有很多事情做的非常的不人道。 如果黑齒常之是一個jian佞也就罷了,云初不會有一絲半毫的愧疚之心。 但是,這個人偏偏就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說實話,將這樣的一個人弄到被百濟人,人人唾罵,并且遺臭萬年的地步,實在是不厚道。 第九十四章 最后的挽歌 百濟國滅亡是天注定! 這句話不是云初說的,也不是別的什么跟百濟國沒有關系的瞎說的。 是扶余忠自己說給黑齒常之聽的還,還拿出來好多證據,證明百濟就該滅亡。 這些證據早在大唐永徽五年的時候就出現了。 永徽五年己未,百濟烏會寺有大赤馬,晝夜六時繞寺行道。 二月,眾狐入義慈宮中,一白狐坐佐平書案上。 四月,太zigong雌雞與小雀交婚。 五月,泗泚岸大魚出死,長三丈,人食之者皆死。 九月,宮中槐樹鳴如人哭,夜鬼哭宮南路上。 永徽六年庚申,春二月,王都井水血色,西海邊小魚出死,百姓食之不盡,泗泚水血色。 四月,蝦蟆數萬集于樹上。王都市人無故驚走,如有捕捉,驚仆死者百余,亡失財物無數。 五月,風雨暴至,震“天王”“道讓”二寺塔,又震白石寺講堂,玄云如龍,東西相斗于空中。 六月,王興寺僧皆見如舡楫隨大水入寺門。有大犬如野鹿,自西至泗泚岸,向王宮吠之,俄不知所之。 城中群犬集于路上,或吠或哭,移時而散。 有一鬼入宮中,大呼曰:“百濟亡,百濟亡”,即入地。 云初聽了扶余忠說的這些征兆,嘆口氣道:“果然,亡百濟者并非大唐,而是天意?!?/br> 扶余忠吃驚的道:“難道大唐那邊也有天兆?” 云初瞅一眼溫柔再次嘆了口氣。 溫柔疑惑地道:“永徽五年二月,司天監言:有熒惑星自東方青龍位入紫微宮,隨即,王皇后,蕭淑妃薨。 永徽五年四月:岐州有蝗蟲自東而來,數十萬畝莊稼幼苗被蝗蟲啃食殆盡,百姓嚎哭之聲動于九天,大雨滂沱之后天邊現蚩尤旗。 永徽五年七月,有山洪突發于萬年宮,沖毀萬年宮后門,宮中積水三尺有余,幸好有薛仁貴敲擊宮門示警,陛下方才安然無恙。 永徽五年十月,我大唐第一悍將尉遲敬德突然眼歪口斜,口流長涎,以手為筆,告知我皇,有猛鬼。 永徽六年,大雨……” 等溫柔說完這些發生在大唐的怪事之后,云初的臉色鐵青,就連扶余忠也面色發白。 因為,溫柔說的事情,每一樁,每一件都是確有其事,并非憑空杜撰。 而且這些故事,都與遼東,或者東方有關。 扶余忠最后施禮道:“難道說真的是天意難違?” 云初道:“天作棋盤星做子,這樣的大棋局誰人能下呢?” 說完這句話之后,就請扶余忠下去休息,自己憂心忡忡的開始提筆上疏。 等扶余忠離開之后,云初就放下毛筆道:“我剛才出的那個對句,你能對上來嗎?” 溫柔將自己丟在椅子上,呢喃道:“天作棋盤星做子,誰人能下?有些意思,有些意思,容我慢慢想?!?/br> 想了一會發現對不上來,就有些生氣的道:“我去看看黑齒常之,要把剛才跟扶余忠說的話,給他再說一遍,可以減少他的愧疚之意?!?/br> 云初攤攤手道:“你覺得黑齒常之會相信?” 溫柔笑道:“扶余忠說的那些話他也不相信,不過呢,既然連扶余忠都認為百濟天該滅亡,他這個百濟的舊將還有什么想不通的。 總歸,都是想要一個借口罷了,扶余忠不想讓世人以為百濟之所以滅亡完全是他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