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
今兒她想吃點蒜蓉的,所以便從腰間拔出自己隨身的小刀,從石頭上撬了幾個足足有十來厘米長的大牡蠣,這種一看就rou質肥厚,好吃的很。 除了保護她的侍衛們以外,跟著她一塊兒來的宮女太監們也拎著桶在趕海,不過她們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自己打牙祭。 想吃多少自己弄便是,侍衛們的話,倒是不行,不過這些宮女和太監們弄到的東西怎么都得分給侍衛一起的。 這方面嚴綺云很少厚此薄彼,但是也要求也嚴厲,作為保護她的人,自然是不能擅離職守。 而伺候她的人這會兒她用不上,那就沒必要強求非得一直跟著。 潮漲潮落有時也來得突然,今兒都沒待滿一個時辰,這海岸線便有漲回來的意思,經驗豐富的老漁民不敢怠慢,連忙叫人回去。 嚴綺云是個惜命的,好日子過上沒多久,可不會去自尋死路,自然配合。 ———— 沒過半個月,附近一處地勢高些平坦些的地方就開始修建起一座船廠,因為不遠處的海上有一個簡陋的碼頭。 若非那個碼頭,怕是一時半會兒都不好確認這一帶其實吃水深的船都能進來不說,甚至還可以短時間在這里停泊,還離海關處有很遠的距離,當真稱得上是隱蔽。 所以,這新的船廠就是以這舊碼頭為基礎修建的,當然……舊碼頭也要翻修擴建,材料要用上更加好cao作且更便利的混凝土。 “我說這么好一片灘涂,怎么就這么半慌著,也不養些什么,也沒有人負責捕魚?!彼骱妥恳彩腔腥淮笪?。 “說來好笑,咱們大清偌大一條海岸線,連一支正經水師也沒有,也不知道想這樣的私崗沿途得有多少,而且這么瞧著,這些年沿海鬧的倭寇也很難說和當地人沒有關系?!眹谰_云一邊調兵一邊同書房里面的胤禛和索和卓說道。 這地方是她從上任兩廣總督手上收來的,正好名正言順的夠她把軍隊駐扎過去,因為是個新地方,別人也伸不進去手,輕易不知道她們在搞什么。 當然,完全瞞是瞞不住的,嚴綺云海邊轉了這么久,懂的人就已經猜到她的目的了,不過這會兒也不重要。 之前藏著掖著點是怕別人下絆子,如今這邊官場士紳都大洗牌,反倒不用再避諱什么了,只要藏著不要叫人摸清楚了所有底細便是。 只能說,這種雷厲風行的手段雖說不能常用,但是偶爾立一次威,那威懾力是沒話說的。 人員調配完后,嚴綺云又給胤祈去信,她人到廣東后和京中通信之頻繁,旁人根本難以想象。 “既然地方定下來了,就安排人把屋舍也修建起來,這么多人總住帳篷可不是個事兒?!?/br> 嚴綺云雖說是不一定在廣東待多久,但是水師那可是要在這里常駐的,沒個正經住處可不行,一樁樁一件件那都要人手。 她一邊安排一邊慶幸,好在當時胤祈非把胤禛也派來,要不她一個人雖說也不是忙不過來,但也沒那么多忙里偷閑的時間。 “主子,這是今年第一批上好的胭脂梅,大多是送來前就腌制成了青梅露,鮮果一路送來雖說已經很小心了,還是折損了半數?!贝范G和索和卓離開辦事后,韶月這才進來通報。 如今正是胭脂梅,也就是青梅上市的時候,往年最早最好的一批都是快馬加鞭往京中送,不過鮮果折損率一直居高不下,也沒什么好說道的。 這回是因為,嚴綺云要這么多的青梅以及青梅露不單單是為了吃,也是因為這個也能作為不同品種手工皂的原料。 當然,青梅露本身在夏季做成冰飲味道就是極好的。 如今能做出密封玻璃罐子,她當然不會放過,事實證明,直接在源頭處就做好初步加工的話,原料折損確實少很多。 第207章 因為船廠本身就是工部帶著兵將一塊兒修的,進度很快。 不過進度也只快在第一關,那就是修房子,這個還是很有經驗的,到了正式開始造船的時候,問題可就多了。 雖說其實有相對比較精密的圖紙,甚至嚴綺云從系統里面換出來的資料要超過這個時代如今平均水平線不少,但是工匠們造大船的經驗不足。 即便已經找了很多造船經驗豐富的人,但是還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嚴綺云隔三差五也會去船廠看看,不過她即便能看懂圖紙,可術業有專攻,她對于實際上產生的不少問題并不能很快發現,只能盡量幫著解讀圖紙。 工匠們豐富的理論經驗以及很不成體系的基礎知識讓嚴綺云很是頭疼。 只能說口耳相傳在傳播知識方面真的算不上什么很優秀的方法。 她揉了揉太陽xue,覺得加強基礎文化水平的教育還是勢在必行的,就先攤子不鋪的這么開了,至少這幾個搞“科研”的點,全得把這些基礎知識學起來! 對于這些“工科”人才她當然不會采取這時代讀書入仕的法子交,基本就是教一些小學到初中的內容,算是比較基礎的。 教成年人也不像教小孩一樣,需要考慮三觀塑造什么的,教成年人反正把知識往腦子里面塞就好。 什么三百千直接撂了,直接從系統里面整合一份小學生教材,以及嚴綺云前些年和康熙一起修撰的那本算學書。 那本書作為一本定向類的書,嚴綺云確實花了很多心思的,能學進開頭的話,即便是自學也能看懂許多。 可惜,即便有她們二人的名頭在,過了這么多年,那陣“風潮”過去后,除了一些正經喜歡算學的人外,也沒太多人看這本書了。 以至于官營書坊里頭這書滯銷不少。 嚴綺云直接從最近的書坊調了一批,正好應急。 這個時候就得感謝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了,雖說很多工匠對于怎么正經“做題”“計算”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憑借著經驗以及統一的度量單位,才能保證這些手藝活的精準。 正是因為這份經驗,他們入門也遠比兵將們快,在認字方面或許大家是同一水平線上,但是數學方面可就天差地別。 待他們學了這些后,才有種恍然大悟感,明白自己從前輩那里學來的那些東西到底是為什么。 甚至于一些原本沒想明白的事情也頓時豁然開朗。 在傳授了基礎知識后,工匠們的進度一下就快了不少,嚴綺云再按照圖紙提出來的問題,也不至于大家都云里霧里了。 制造業想要成體系的話,標準化是絕對不能少的,好在這個嚴綺云也有管理經驗,當初她找人做玻璃罐子,為了讓燒鑄的蓋子和瓶口盡量的保持密封狀態可花了不少的心思。 這回的船舶零件算起來難度還稍微低一點點,木活部分工匠們都有經驗,國內如今常用的船舶都是木船。 更難的點是金屬部分。 畢竟是要航行大海的船,而且嚴綺云可是有計劃自己親自出海的,船的抗風浪能力是絕對要得到保障的,而且嚴綺云還要計劃給船裝上大火包保障出海安全。 不使用鐵質結構根本達不到要求。 于是,京城以及各地的工匠一批批的被搜羅過來,甚至還有幾個因為和同伴鬧了矛盾而被扔在這里的外國船員。 當然,他們的話,參與度不會太高,同時也會受到比較嚴密的監控。 胤祈收到七月份從廣東寄來的第一封信,甚至還沒來得及拆開,就不由得和胤禩感慨道:“也不知道皇額娘這回來信又是問我要什么?!?/br> 他也是習慣了,他在京城搞事的時候,嚴綺云在南方也沒閑著。 可以說,他們兩個搞出來這些事屬于朝堂上的大臣們基本沒有預料到的,本來按照他們的預測,胤祈應該是比較穩重的性格。 而且胤祈從前表現出來的樣子不像是那種很喜歡求變的那種,是比較踏實的款,感覺上是比胤禛好拿捏的。 結果事實證明完全搞錯了。 偏生到這份上,誰也動搖不了這倆母子了。 先不說不管大意以及法理上都是她們站住了腳,最重要的是胤祈太清醒也太聰明,權利到手后,第一時間就用上自己之前埋下的線,把兵權收攏到了手里。 并且重新整頓了軍務,類似嚴綺云管理后勤那種法子,直接把人心也收攏了回來。 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帶兵的將軍要反,大概率也有可能炸營,因為日子舒不舒服,為什么舒服,大部分人心里還是有數的。 再這樣經營近兩年,京中的變化也是出乎所有人想象的,兩年的變化快趕上康熙朝最后十年了。 別的不說,從京城往蒙古的水泥官道以及往南方的官道如今都修了得有個三分之一了,沿途每隔差不多十公里左右,還會有簡單的驛站。 不僅有官驛,還允許每個官驛邊上設立三個私驛,不過這個也需要“招標”。 這主意還是胤祈自己想的,嚴綺云剛聽到的時候也有些意外,不過想想胤祈本就不是那種站到高處就不往下看的人,當年治河以及在廣東時,他就沒少和平民百姓打交道。 包括很多士族貴族看不上的商人群體,他也是從小打交道到大,無論官還是商他都有了解,自然有一番拿捏。 當然,他也要求這些私驛開出來后,最少得經營至少三年,也不允許惡性競爭。 不過這東西,規矩立出來容易,監管才是真的難題。 只是也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可以說胤祈這兩年真的忙活了很多瑣碎但又不能不放在心上的事情。 展開嚴綺云的信,胤祈終于感慨,嚴綺云到底這回有那么一些母愛了,不是又來給他出難題,而是給他送了不少北京很少能吃到的水果。 荔枝什么的自然不必說,關于這東西的傳說那叫一個多,即便往往將它于昏君聯系在一塊兒,但是歷朝歷代的皇帝依舊還是很難抵抗它的美味。 嚴綺云這回送的卻不是從前被選為貢品的人家,而是自己在各個果園里面嘗過的品種,挑了核小rou質飽滿,汁水更甜的一批果子。 那人見自家果園被瞧上了,第一反應卻絕算不上喜悅。 種植貢品這事兒聽著榮耀,但是對最底層的農戶來說,卻絕對算得上是晴天霹靂。 如今保鮮水平有限,很多時候往京中送貢品,那就是直接把種了許多年的老樹連根挖出來,用盆裝土種著快馬加鞭往京城送的。 就算是這樣,也保不齊會因為路不好走,天氣不好導致貢品折損太多,然后路上可能還會被官員昧下一些,總之出了問題就是從上到下問責。 一顆能長出好果子的荔枝樹,得種多少年啊,送個三四年,這家底基本也就全空了,上面賞的銀子大半也會被層層盤剝掉,端看地方官有沒有良心。 嚴綺云當然知道這些,她從前接觸過內務府,對貢品皇商之類的都特意去了解過,甚至閑來無事還專門寫過一些筆記。 她這次往京中送果子可不是原來的老方法,而是采取了冰鮮保存法。 果子連著枝丫剪下來,然后擦干表面的水漬,放進同樣干燥的壇子里面,外面放上冰保鮮,而冰的話其實北方這些年一直有商人會往南方賣冰,還能用硝石制冰。 雖然保存難度也高,但是比起那種損害根本的法子來說卻是好上太多了。 而且加上如今好路也變長了,耗費在路上的時間變短以后,損耗也會降低。 嚴綺云自己倒是不饞這一口,她空間里面的品種比如今的荔枝品種好吃太多,但是這東西總要想法子改善吧。 當然也可以選擇不送,但是問題不是無視就能解決的。 人本身就是有需求的,而需求是科技進步的根源之一。 自打入了夏,嚴綺云也算是終于回到了明面上吃水果吃到爽的生活,這邊的水果種類實在是太豐富了,而且都是很甜的熱帶水果。 在這邊即便是普通人家,也是不缺水果吃的,便是山里頭那些沒有經過選育的果子,也有不少味道很不錯的,和這邊的氣候關系真的很大。 別說本身就沒怎么吃過水果的普通宮人們,便是胤禛都難得這樣吃,畢竟上回來的時候不算太應季。 嚴綺云面前的桌子實際上是個冰鑒,上面如今擺著三四樣水果。 即便她習慣自己剝殼,但是擺在面前的還有甘蔗,直接削去外皮后,砍掉甘蔗節的部分后劈成了均勻的四份,嚴綺云嚴重懷疑,這不夠均勻的都沒端上來給她。 不過還別說,甘蔗劈開后確實沒有直接啃那么費牙。 想想她上回吃甘蔗還是上輩子,那會兒拿有這么講究,拿起來就是啃,當然……后世專門拿來當水果吃的甘蔗也沒這么硬。 甘蔗是便宜水果,而且這邊有糖廠,種植范圍很廣,所以嚴綺云采購了許多,至少軍中最近每日人人都能分到一節當作飯后水果。 偶爾是其他果子,都是嚴綺云習慣性的行為,殊不知看似小事,實際上和從前比較的話,很是拉攏人心。 “主子,船廠那邊說,一艘小的船,這兩日可以試著下水了?!鄙燮接行┬老驳臎_進來稟報這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