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節
而且就算不是因為這個,他若是選了哪個兒子幫忙,難道不會給其他兒子一些錯誤的信號嗎? 他現在還沒有任何立新太子的計劃,準確的說,若非當年朝局復雜,以他們滿族的習慣,本身也沒有立太子的傳統。 如今這些兒子們現在的模樣就很好,看看他們,干起活來多起勁啊,以前除了哪有這么上進。 除了這些選擇外,其實若是嚴綺云不是胤祈的額娘,康熙覺得讓她來幫忙整理折子也是不錯的,反正她久居深宮,和外界聯系也不多,最重要的是她聰慧,做事合他心意。 不過她是個憊懶的,即便真的叫她來,約莫還要借口“后宮不得干政”來拒絕呢。 康熙想到這里,便擱筆說道:“李誠,去請皇貴妃,就說她前些日子同朕一塊兒編的那本算學書印了兩本出來,叫她來瞧瞧有什么錯處?!?/br> 這自然只是個托詞,畢竟這東西下印前,不管是她或者康熙都審了兩遍,后續還有翰林院負責編書的人也審過的。 別看翰林院都是“文科生”,但是這時候的讀書人可比想象中博學,學的不夠全的根本上不了岸,畢竟科舉的試題什么五花八門的都有。 其中找出幾個精于算學的也不難,只是算學在如今是小道,包括康熙自己,即便頗為喜愛,也覺得只能作為愛好。 嚴綺云自然是不認同的,雖說沒有和在現代時和人爭論那樣直接,當時也委婉表示,算學日常生活中還是十分必要的,若是不通算學,家里的帳管不好不說,去外頭買個東西都不知道該付多少錢。 康熙本身就喜歡算學,自然當即附和了幾句有道理。 不過也就說說,算學在讀書人的書單里面依舊是重要層級很低的。 然而嚴綺云深知,讀書明理是不可或缺的,但要改變世界發展科技,那就決計離不開數理化,所以這本書即便大半都是她自己編的,她依舊叫康熙把名字屬在了她前頭。 嚴綺云到了后拿到成品也很是喜愛,她當初雖然也編撰過一本私下教孩子的蒙書,但是看過的人都沒幾個。 但是這本書不一樣,那是她廢了無數心血,結合這時代的古籍和上輩子所學,所編撰的一本由淺及深的算學書,而且這只是第一冊 。 康熙還特意給她找了宮廷畫師,給她作了一些插畫,圖表倒是她自己畫的。 “本就是你的心血,朕花費心思遠不及你,何必非要屬朕的名字?!笨滴蹩此龕鄄会屖值哪?,看似不以為然,實則嘴角根本壓不下去。 嚴綺云聞言笑了,道:“能和萬歲爺的名字屬在一本書上,是臣妾的福分?!?/br> 當然,雖說是署名,但是自然不是全名,她們的全名有點長,只是兩人分別在封面加蓋了自己的私印,嚴綺云選的自然是“綺云破妄”,康熙為了和她這格式差不多,還特意刻了一枚新的“紫氣東來”呢。 事實當然不是嚴綺云所說那樣,她叫康熙也加蓋私印的緣由不少,除了因為康熙并不是真心拒絕外,最重要的則是“粉絲效應”。 這可是當朝皇帝親自編撰的書,別的不說,單單為了討好皇上那就得買上一本看看,說不得就能叫一些人生出興趣呢。 雖說是私印,但是沒有特意隱瞞的情況下,誰都知道這代表的兩個人是誰。 不過康熙聽完卻是純純的理解錯了,還以為嚴綺云只是希望自己能和他一起出現在同一本書上呢。 畢竟他看嚴綺云,從一開始那就是從一個很偏頗的角度開始,去看一個描摹過的人,所以他大約一輩子也不會真正的明白以及理解嚴綺云。 一個后宮婦人,能有什么大格局呢? 不過他能這么想,嚴綺云還是很高興的,畢竟她從來就沒打算讓自己在康熙心里真的成為一個脫離這世界常態的“獨特”存在。 別看康熙這些年對她越發喜愛,后宮年輕的嬪妃數量越發少,嚴重與嚴綺云上輩子所看歷史不相符,可他的喜歡在他的視角是一種“向下兼容”。 因為他能掌握嚴綺云,嚴綺云又是全身心的依戀他,所以他喜歡。 看似這種喜歡和對貓貓狗狗不一樣,也夾雜著一些真情一些身份上的敬重,然而嚴綺云以自己后世人的視角來看,比對待寵物貓狗好不到哪里去。 “這書萬歲爺打算印多少冊?” “先印一千冊吧,多了要是賣不完,咱們倆可要丟人了?!笨滴跬嫘Φ?。 著書立說,大部分讀書人都有這種野望,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換了那些四書五經相關的,康熙肯定不會沾手,容易叫讀書人大作文章,雖然無傷大雅但是卻煩人。 算學則無妨,反正基本都是些題目,沒什么可解讀的東西。 嚴綺云聽完康熙的話,默默在心中吐槽:你知道一千冊什么概念嗎?這世上才多少讀書人,即便是科考相關的書籍,這時候想賣出一千冊都不容易,遑論一本雜書。 心中吐槽歸吐槽,嚴綺云可沒反駁,反正是康熙出錢印,即便是讀書人不買,京中這些有錢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肯定也會給他面子。 最重要的是,這書本身也不是為了賺錢,所以售價就只是算了紙張印刷成本,連人工成本都沒算,在市面上的書籍中算是很便宜了。 也是,康熙又不傻,買賣街也開著,市場上一些重要資源的售價康熙不說門清,心里也是有數的。 “這第一版攏共就印了兩冊,如今你一冊朕一冊,咱們再將正式些的寶璽也蓋在扉頁上收藏起來,后世傳來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嚴綺云:誰想和你傳佳話……而且你們祖孫是不是一脈相承的愛蓋章? 好端端一本書,這會兒蓋了大小四個印,嚴綺云細細一打量,頗有章宗之風范,她可真怕后世人直接把章姐章妃之名按在她頭上。 “章妃”一詞剛在嚴綺云腦海中閃過,嚴綺云險些沒繃住直接將自己給逗笑了。 她上輩子挺喜歡上網的,當然知道廣大吃瓜群眾有多妙語連珠。 康熙還以為她是為自己的提議開心的呢,越發覺得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只是看著嚴綺云那個“皇貴妃印”,他又莫名覺得,和自己那個印放在一塊兒又不是那么匹配和諧。 嚴綺云當然不管他又再腦補些什么有的沒的,開開心心帶著自己的書回永壽宮了,雖說印章多的有點丑,但是畢竟是自己的作品,怎么看怎么開心。 況且待正式印出后,就會有更多人能看到呢,這叫她如何不開心。 這本書直接被她擺在了自己永壽宮的小書房,她的書房一直分為兩間,一間就是宮人們都能借書看的偏殿書房,還有一間就是她自己正殿日常寫寫畫畫的書房。 后者也有一個書架,不過書會少很多,并且大多數都是不能讓宮人隨意看的書,比如這次以及從前康熙親自賞賜的書。 第181章 康熙三十六年到三十七年的春節遠遠比不上從前熱鬧。 甚至康熙偶爾也會露出幾個恍惚的神情來。 從前這樣的場景肯定是少不了眾星捧月的太子,往往奉承者諸多,如今倒是分散不少。 大團圓的日子,卻無法“團圓”,康熙心中卻是越發的惆悵。 嚴綺云瞧著他在正式的宮宴結束后,自己一個人溜溜達達的就出去了,也不知道是去了后頭坤寧宮還是毓慶宮。 別看這會兒好像大家都好似都沒有關注康熙的去向,可康熙一邁步出去,其他人便三三兩兩的站在一塊兒開始交換視線。 如今的胤礽相關話題大約就想一個一點就炸的火藥桶,至少兩個月內幾乎沒人敢提起,不管是求情的還是落井下石的都沒有。 說白了就是康熙對于這件事情自己心里頭也仍在一個適應期。 “散了吧,都各自找地方守歲去?!被侍罂戳丝催@場景,便直接說道。 準確的說,早在排前頭的皇子們都成年后,這樣全宮上下都守在乾清宮一直一整晚的時候就不多見了,因為康熙越來越蒼老,宮中的人也越來越多。 轉眼間,康熙連孫子孫女都有很多了,人多不僅熱鬧,也喧鬧。 聽皇太后這樣說,嚴綺云和其他人也紛紛起身行禮應下,她還親自送皇太后回了壽康宮。 “你也回去吧,雪大風急,咳咳……別光顧著照應我這把老骨頭,別壞了身子?!?/br> 她和嚴綺云關系算不得多親近,但是嚴綺云執掌宮務多年,交道自然是沒少打,作為體面人,她們也確實沒起過什么大矛盾,畢竟也沒有利益相關。 大約只是站在一個年老體衰,近年多病的人,對于今年剛病過一場的嚴綺云關心一句。 “謝皇額娘關心,臣妾會注意身體的,您快些進屋吧,外頭冷?!?/br> 皇太后點點頭,便徑直走了進去。 嚴綺云目送她走了進去后,才轉身道:“走吧,回永壽宮?!?/br> 她送皇太后過來其實也不遠,勉強算是順路,待她回去的時候,就見院子里面已經點起了一個大的火盆,勉強算是一堆篝火。 胤祈和芷寧兩人坐著兩個小板凳圍在火邊說笑。 “額娘?!必菲砗蛙茖幎紱]起身,只叫了人。 其實芷寧一開始還是很忐忑的,畢竟在家學的規矩里面,這個可是萬萬不能的,但是嚴綺云當然不可能對待兒子和兒媳兩套標準。 平時明面上該有的自然是一樣不能少,但是私下,大部分都能省略掉。 準確的說,大概也不僅僅她們母子這樣,只是在宮里比較少見而已。 “額娘,我已經提前煨上了幾個紅薯,剛剛宴上沒動幾筷子,根本吃不飽?!必菲砣滩蛔⊥虏?。 這種場合,即便是和諧的時候約莫也沒幾個能吃的舒心。 “那感情好,再來幾個栗子,粉粉糯糯的也好吃?!眹谰_云在宮人搬來的椅子上坐下,說道。 其實也沒那么餓,主要是生了篝火卻不往里面煨點什么就感覺差些什么。 “宮里就數我們母子俗人中的俗人?!必菲碛眯N房的火鉗撥弄了一下火堆,忽然笑道。 她們都遠比剛剛在殿上的時候放松多了,終于有些過年的模樣。 “生活哪有那么多風花雪月呢!”反正嚴綺云是絕對不會承認是自己吟詩作對的本事太差。 火堆下,天空慢慢飄下一簇簇的飛雪,在篝火的映照下,溫暖的仿佛一副畫。 芷寧即便是很多年后也會記得這個場景,原本她以為自己嫁到皇家,要面對的是層出不窮的后宅紛擾以及復雜的婆媳妯娌關系。 然而現實卻告訴她,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往最壞的地方發展,至少一開始沒有。 她希望這樣的生活可以延續的時間長一些,至于永遠這樣……便是她也不太敢奢求。 ———— 那邊康熙從乾清宮出來,一路上點著一年一次的通明燈火,還有往來宮人們喜氣洋洋的面孔,他卻忍不住嘆了嘆氣。 原本想去坤寧宮走一遭的,卻發現這么多年過去,他腦海中赫舍里的模樣早就消散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拿出畫像來反復的看,也回憶不起太多東西來。 只能說,時間是最無情的,被留在過去的人和物,就再也跟不上了。 于是不知不覺間,他又走到了毓慶宮。 雖說擴建過一回,可是毓慶宮扔不算很大,緊挨著的奉先殿今兒也是燈火通明,卻越發顯得有人把守的毓慶宮冷冷清清的。 第182章 索額圖的死以及太子之位被廢,仿佛徹底抽去了胤礽身上的一些什么。 后來康熙也見過他幾面,他看上去是那么頹然,整日飲酒作樂,和從前那意氣風發的模樣已找不出幾分相似的模樣來。 連康熙自己都有些茫然,為什么他能變的這樣快,變得完全不像曾經的模樣? 每當他為自己廢太子的行為而后悔時,胤礽的表現又似乎是在冥冥中告訴他,及時止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