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
可惜“賣國”這罪名太重也太讓人不敢沾染,若有求情者,說不得那就是同黨了,誰敢拿全家的命去沾? 這用又不用,殺卻也不愿殺,由此可見康熙以及后世大部分清朝皇帝對這方面的態度。 子母炮的威力橫掃周邊,再被外面的傳教士吹捧一番,便當這已經是世之所級,殊不知科技是會進步的,守著這子母炮,一直用到被人轟開國門,被人徹底打破“上國”之夢。 那會兒嚴綺云手還沒那么長,而且康熙早期就算把南懷仁流放盛京,也沒少安排人監視,所以自然也沒人敢接觸他。 直到近些年,戴梓也沒再做出什么,于是監視的人也越發憊懶,前兩年早就裁撤的差不多了,嚴綺云才安排了不相干的人稍微照應他家一些。 也虧得她沒有太明目張膽,不然這一戰后子母炮大顯神威,康熙說不得又要多關注戴梓幾分。 不過這會兒嚴綺云沒心思想這些了,她有些擔心胤祈的安危,畢竟這回胤祈也上了戰場。 雖然說他今年才十六,但是在清朝已經成丁,這次回來就要議親了。 嚴綺云這會兒也有些理解為什么這時代的人喜歡拜佛,甚至宮里也是如此,這種焦慮感發泄不出來總是需要點依托的。 不過她依舊不在其中就是,雖說緊張擔憂遠勝康熙第一次御駕親征,但是她卻并沒有阻攔胤祈的決定。 他有自己做決定的資格和能力,以所謂的“孝道”強壓他為了自己的擔憂而不去做什么會讓嚴綺云想起上輩子那對和她有血緣關系的夫妻。 而且即便上了前線,康熙也在的情況下,沒意外還是能管得住兒子的,太危險的事情不會讓才十六歲的胤祈去做。 事實證明,嚴綺云放心的有點太早了。 已經快四十歲的邵平大步走進來,一臉驚喜的大喊道:“主子,七阿哥立下大功,他帶人取下了噶爾丹的首級,這是一場大勝,萬歲爺不日將班師回朝!” 聽聞這個消息,嚴綺云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大腦一片空白。 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胤祈立功,而是有些擔心他的安全,畢竟直面噶爾丹的必然是正面戰場,然后就是因為這明顯的歷史更改了。 歷史上可是有三征噶爾丹的說法,也是康熙的功績之一,但是你三征噶爾丹總不能最后一站沒有噶爾丹吧,所以按正常歷史上,這一回本來對方也應該跑掉了的。 不過現在約莫已經沒有三征噶爾丹,只剩下二征了。 但是對嚴綺云以及絕大多數人來說,無疑是個極好的消息。 當然,也會給她們母子帶來一些麻煩。 從前旁人對胤祈的印象是受寵的年幼皇子,雖然聰慧,但是皇子對外又有幾個嘴上不夸一句聰慧呢? 如今卻不同了,他現在才不過十六歲,就已經有了實打實的戰功! 無疑,這讓他顯名人前,和嚴綺云一貫喜歡“低調”的性格不同,但是嚴綺云卻并非沒有預料到這個場景。 即便胤祈再像她,卻依舊也不是她。 作為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太正常了。 雖然此舉必然會讓他斗的你死我活的兩個哥哥眼里也看到他,但是最重要的是康熙眼里也看到他了??! 真一味的藏在后頭,什么功績都做不出來,等前頭兩個倒了,也不會輪到他的。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即便太子和大阿哥想將他如何,也絕無聯手的可能性,甚至因為他不算樹大根深,還得怕他倒向另外一邊,最好主要以拉攏為主。 當然,生氣自然是免不了的。 脾氣越發戾氣十足的太子這會兒又在他的毓慶宮進行擺件更新行為,他屋里頭的易碎物品可都不便宜,可惜在他手中也就是普通物件。 摔了又如何,康熙會給他補全,甚至連責備的話都很少說。 “該死,若非孤只能留在京城,又豈能讓一個毛頭小子在汗阿瑪面前如此張揚?!迸豢啥舻奶勇勚舯诜钕鹊铍[隱約約傳來的香火氣息更是怒不可遏。 康熙出遠門時,經常是他監國,也許一開始他還很開心,后面他發現,大事永遠他都是不能做主的,偏偏卻被監國兩個字束縛在京城。 于是他就只能在京中日日夜夜的擔心大阿哥立下什么大功勞,會更難對付。 卻不料這回竟是胤祈那個慣愛在汗阿瑪面前撒嬌鬧騰的七弟先奪得一籌,雖說他心中仍舊不喜,但是轉念一想,到底比大阿哥立功要好。 雖說也沒好到哪里去,對他而言,如今看著越來越多的兄弟們分薄了康熙對他的喜愛不說,還要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 由康熙一手教養大的太子可遠比康熙還要忌憚這些威脅他低位的兄弟們,就像康熙發覺自己變得精神不濟后一天比一天忌憚太子一樣。 他們都害怕被取代。 ———— “主子,毓慶宮今兒抬出來幾個宮人,眼瞧著是不活了,都是年紀不大的小內侍?!鄙卦伦笥也榭催^,確定無人后,才小聲對嚴綺云稟報到。 如今嚴綺云執掌后宮這么多年,在康熙不以為然的縱容下,她的手已經伸的挺長了。 不過出門記得帶上腦子的嚴綺云并沒有因為這個就張揚起來,她的“線”依舊是隱于視線之外的,不會明目張膽的借著她的名號搞事情。 甚至于可以說,經歷了幾任執掌后宮大全的主,在嚴綺云手底下討生活是最舒服的。 沒有無緣無故的遷怒,沒有莫名其妙的罪名,也沒有沒克扣的份例。 當然,想站隊也是沒有機會的。 讓別人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就是,康熙對嚴綺云的偏愛隨著年齡漸長不僅沒有消減,甚至與日俱增,這讓其他人怎么爭? 但是爭不過并不代表說就沒有爭斗,她們私下摩擦也不小,但是基本上大多數人總是會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嚴綺云是她們一邊的。 不是那種立場完全一致,會聚在一起“開點小會”那種一邊,而是那種不是對立面的感覺。 畢竟誰還沒被嚴綺云幫過呢,那種非爭寵和前朝相關的正常需求,只要提出來,嚴綺云一般都會搭把手。 有些事情對她而言不過舉手之勞,當然,她也是有分寸的,首先她幫了可不會藏著掖著,其次她也沒打算陷入升米恩斗米仇的情形里面,這些事情也不是無限制的。 還別說,做這個比和人斗生斗死有意思多了。 嚴綺云剛好看完康熙和胤祈最新寄給她的信,各自找了個匣子分別裝了起來,匣子里面都已經有許多書信了,若是細算一番便會發現,康熙送來的信,不僅從厚度還是數量上,都比胤祈這個當兒子的還多。 細看就會發現,里面除了她二人間的絮絮叨叨,還有關于其他兒子甚至于對于朝中樂事的一些調侃話,不可謂不親近。 甚至最近戰場上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也會同她說起。 大多不是刻意提及,約莫是信中閑話過于自然而然就帶出來三言兩語,可見態度之親近。 這次的信自然是“告狀”,告了胤祈一個稍顯沖動之狀,本來按理他不該那么前頭才是,可雖這樣說,字里行間卻不是責怪,而是一種自豪,甚至于隱隱有替胤祈向她解釋的意思。 而胤祈的信就更別說了,甚至有些心虛,可見這次戰場上,并沒有那么輕描淡寫。 想也知道,戰事哪有那么容易,冷冰冰的數字實際上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家庭。 合上匣子,嚴綺云才道:“自萬歲爺出征后,這是第幾批?” 韶月沒說話,比了兩根手指頭。 康熙不把太子身邊宮人的命當命,那有樣學樣的太子自然也不會在乎,打罵甚至親手打罵拿鞭子抽都是常態,這回的…… 那些容貌姣好的小內侍,可不單單是外傷,從前可沒有這方面的事兒。 這不得“夸”康熙一句,實在是慣的離譜,太子能不知道康熙對這行為什么態度,但是他為何還敢做,那自然是覺得即便被康熙發現也不會被如何。 毓慶宮上下都是太子自己和康熙的人,嚴綺云手伸不進去,也不會往里面伸。 說句不好聽的,沒必要,毓慶宮的人一茬茬換,康熙又“包容”,那是幾乎沒秘密的,這件事情估計要不了多久,知道的人還會多。 “盡量在不暴露我們的情況下,看看能不能保下一個來,但若是會牽扯到我們,便不要動手?!?/br> 待韶月離開后,嚴綺云只覺得這情形實在是荒誕。 皇帝在外出征,儲君在家搞這個? 第158章 康熙班師回朝的時候那叫一個朝野上下,萬眾一心其樂融融的。 太子帶人出城去迎的時候嚴綺云也一塊兒去了。 御駕親征一場大勝,對康熙而言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假如嚴綺云是這個時代的女子,自出生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便是片面的,那大約很容易會同后宮絕大部分女人一樣折服于康熙的魅力。 旌旗飄揚而來的大軍,確實格外壯闊,讓人心中頓生豪情。 一套迎接流程走完,康熙也沒有乘車,策馬往城中而去,太子以及諸位皇子也隨行左右,還有……嚴綺云。 養生心法加護膚品加心態好等多番上陣之下,如今已經三十五歲的嚴綺云相貌就和定格了一樣,連眼角的細紋都幾乎看不見。 她的身體依舊無比的健康,跑馬這種事情也是每天的日常,自然沒有任何的問題。 康熙微微轉頭,就能看到跟在自己身邊的嚴綺云。 她穿著一身黃色云紋旗裝,和從前一般無二,只要上馬便能露出開心的笑容來,似乎從來沒有變過,無論是外表還是心。 嚴綺云這會兒可不知道康熙在想什么,主要是這兩年康熙也四十多了,跑馬打獵沒以前那么勤,她跟著出去盡情跑馬的時候也少,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呢。 不過進入城中后,就得放慢速度了,他們得勝歸來自然要叫百姓看一看他們的威嚴。 步軍統領帶著五城兵馬司也將這周圍治的鐵桶一般,屋內不許留一人,全部得到路邊跪迎皇帝,既是樹立帝王威嚴,也是保證沒有人藏匿于室內進行刺殺。 而跪在路邊的人也都經過了簡單的搜身,再加上京城本身這會兒戶籍管理就挺嚴格的,安全性真的沒什么說的。 隨著大軍遠去,跪在地上迎接的百姓才互相攙扶著起身回到家中。 在外頭他們不敢議論,但是進門后可就沒那么講究了,關起門來都好奇的討論了起來。 能在天子腳下生活下來的人,自然不會一點見識沒有,因而至少被擁護在最中間的三位還是認得的,不是認得面孔,而是認得打扮。 倒是嚴綺云有部分人不太確定。 “都說那皇貴妃娘娘最得皇上寵愛,這回怎么不是她跟著???”有那膽子大的好奇問道。 有人聞言便一愣,道:“啊,這位不是皇貴妃娘娘嗎?” “應該不是吧,娘娘都快四十歲了呢,今天這位娘娘看著才二十出頭?!?/br> “你敢瞧怎么不瞧仔細些,能穿這個顏色的娘娘哪有這個年紀的,約莫就是這位娘娘,早有人說她喜愛和萬歲爺一同行圍狩獵,馬術很是厲害呢?!?/br> 當然,也有指責她張揚沒有“婦德”的,可惜沒人敢拿出來說。 越是這種女子可來可不來的場合,只要康熙本身不覺得有什么的,嚴綺云都樂意來,她雖進退得宜,但是并不愿順著別人畫的圈一步步退下去。 越是這樣,這個圈只會越來越小,若是連她都如此,以后即便滿人女子,約莫都不要出門了。 大勝歸來自然是要論功行賞的,封賞了不少的人,其中也有嚴綺云的哥哥托合齊還有她的一個侄子,雖說官職不大,但是到底也能辦上差。 這些年嚴綺云勸學不是白勸的,再加上管束也頗為嚴厲,又是抬旗進入不同階層,家里子侄輩還是比從前上進了許多。 除了這些外,當然還有對隨行阿哥們的封賞。 此次隨行康熙一塊兒出征的阿哥共有七位,從一到八除了太子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