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當然,她也沒忘記一直關注康熙的表情。 接下來她便有些意外的發現,康熙居然有那么一瞬間不自然的表情,甚至有點像是心虛,亦或者是有些不好意思。 她不會是看錯了吧,康熙怎么還會有這樣的表情?不應該??? 不過康熙那表情也就一瞬,嚴綺云也有點不確定,很快拋諸腦后,繼續著自己的扇形統計圖大戲。 那邊康熙直接說道:“讓她進來吧?!?/br> 于是,里頭候著的太監便去打開門把人放進來,沒多久,一個穿著這時典型漢女衣裳,且身形單薄婀娜的姑娘步態搖曳的走了進來。 嚴綺云一下就想起來一個古代很有名的群體——“瘦馬”。 就是專門被一些有錢人家或者是官員“收養”亦或者是買來的美貌女子,經過了琴棋書畫以及那方面的各種培訓出師后,再送給權貴們玩樂的群體。 她忍不住多打量了一番。 相貌確實美麗,但是這種弱柳扶風的模樣,也不知道這會兒的康熙欣不欣賞? 仔細想來,宮里好像還真沒有這一掛,如果她不在,康熙說不定會真想嘗試一下。 不過如今的情況就是,康熙即便是收用了,大約也不會給什么正經名分帶進宮的。 先不說對方是漢女,這身份大概率也是不合適的,如今的康熙應該還不至于會這么做。 雖然心里已經想到這么遠的份上,但是站在康熙的角度就是,嚴綺云有些吃醋,所以一直不說話,但是也沒有因為這個和他賭氣,只是有些難過而已。 說實話,不怪他這樣想,主要是他女人多,這樣的場景一年內不知道要上演多少遍。 康熙見狀,清了清嗓子,才道:“茶水放下吧,讓紀堯典以后不要送什么東西過來了,朕這兒不缺他那點東西?!?/br>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意思是這么個意思。 嚴綺云聞言,立刻接戲,露出一個稍顯驚喜的神色來,道:“還以為萬歲爺今兒沒時間陪臣妾呢?!?/br> “我聽你這話怎么這么酸,答應了你的事情,朕怎么會反悔?!笨滴趼杂行┭Φ恼f道。 所以剛剛也許真的不是錯覺,嚴綺云有些詫異的想著。 當然,她猜著主要原因大抵還是因為這會兒的康熙真的不喜歡這一掛,而且他這人對于身份差異還是打心底里在意的。 這事兒看著不起眼,其實很快那些地方官員就通了氣,后來在山東周邊的時候,便不再有人給康熙送人,突出一個十分的聽話。 說是夜游,到底沒真到入夜再出發,畢竟白天的大明湖 康熙也沒有見過。 趁著夕陽的余暉,兩人登上了特意給康熙準備的雙層游船,比嚴綺云剛剛乘的可是要大上許多不說,能容納的人也更多,自然也是為了能部署更多的人保護康熙。 隔日一大早,前夜陪康熙在大明湖玩到很晚的嚴綺云早早地就被人叫醒了。 今兒她們要啟程去泰山。 自古從嬴政泰山封禪開始,這些帝王就喜歡上了這一項很有儀式感的打卡活動,還要做出一番功績才有底氣前往泰山封禪,不過從宋朝某位“神仙”皇帝一些花里胡哨的saocao作在泰山封禪后,從此以后再也沒人跟風了。 可以說是他憑借著自己的一己之力毀掉了泰山封禪四個字。 康熙此行自然不是為了封禪,畢竟那個事情讀書人都知道,他也不例外。 但是泰山依然在這些皇帝的心中有這不一樣的意義,康熙自然也不例外,否則他也不會特意走這么一趟,也不看看在宋真宗之前封禪的都是哪些皇帝。 嚴綺云起來后沒有準備太隆重的穿著,只是換了一身貴妃常服,還換上了一雙底稍微厚一些的平底鞋。 今兒是肯定要爬山的,穿花盆底那就是給自己上刑。 進入深秋后,這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今兒溫度就比昨天一下又降了幾度,說話都要冒出寒氣來。 作為國內最知名的幾座山,泰山這會兒就已經開發的不錯,畢竟每個朝代都要接待不少的皇帝,那規??上攵?。 而且假如嚴綺云愿意,也未必要自己爬山,完全可以叫人抬上去。 不過她向來不怕走路,爬山本身對嚴綺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 第107章 上泰山的路有很多條,有全程需要走上去的陡峰,也有緩坡可以用馬車過去,上山需要雙腿親自去爬的路程就會少很多。 但是不管怎么樣,總之馬車是沒辦法直達山頂的。 要想到最上面玉皇頂,那就得必須有那么一段是要靠雙腿,不過因為顧及到能來泰山玩的大部分都是權貴人家,精于鍛煉的也不太多,這邊也自古以來都有抬人上山的業務。 那轎子雖說為了減輕負擔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主體也是竹制結構,有點像是簡單點的步輦。 上面還掛著紗簾,防風又能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這種比較險峻的山峰上,一旦被抬高了再去往下看其實會很恐怖的。 嚴綺云一開始就決定了不坐這個,不提坐上去啥景色也不好看到,就光是被人抬得高高的走山路這種事情她就覺得心里怪沒底的。 而且和康熙一起爬泰山這種事情,就算是真的感覺自己爬不動,也沒有人會選擇不跟著一起。 康熙自己當然不必說,常年鍛煉的人,爬山的力氣還是有的,便是大阿哥和太子兩個半大孩子也不需要人抬著,只有少數身體確實孱弱些的嬪妃和年紀小一些的阿哥公主們才用到了這個。 可能是有嚴綺云、宜妃這種比較得寵的活躍型嬪妃做“榜樣”,宮里真正走柔弱路線的嬪妃完全沒有,大部分至少都會打馬球,至少比嚴綺云上輩子的大學同學還是擅長運動些的。 當年讀書的時候每年體測結束,嚴綺云打完工回來還得化身八爪魚給寢室里面一瘸一拐甚至起不來身的室友們帶飯。 平時不怎么鍛煉,但是體測又想贏,過度爆發下肌rou自然是要告急的。 泰山的石階修得很完整,路線規劃的也還算合理,因而一行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往上爬,一開始倒也不算是很難。 越往上溫度就越低,嚴綺云親眼看著自己的天氣預報功能不停的在顯示最新的溫度變化。 然而,嚴綺云已經無心關注天氣預報的變化了,她已經被泰山上這會兒的獨特景觀給吸引住了目光。 山腳下還普普通通的植物這會兒已經逐漸開始披上透明的冰衣,云海也濃厚翻騰,正是霧凇,多見于寒冷地區一些海拔較高的山間,還得是雨水量稍微大一些的區域。 可惜上輩子的嚴綺云前半生困于原生家庭,后半生在城市打拼,也沒什么機會能見到這樣的景色。 陽光穿過云層灑在林間,反射出絢爛的光,美不勝收。 “我聽人說,盛京老家的林子里面一到冬日也能見到這樣的景象,偌大的林子里全是冰花,也是壯觀的很,若有機會,朕也想去盛京老家瞧瞧?!笨滴醮蠹s是最近被吹捧太多,對自己的水平產生了一些不正確的認知,見這美景一番感慨后,險些又是詩意大發。 盛京算是獨屬于清朝對沈陽的稱呼,因為當年在打進北京城前,他們在沈陽便短暫的定都過一段時間,直到徹底入主中原,這才逐漸把權利中心從盛 京轉移到了北京。 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是他們的“老家”。 那邊比北京還要更北一些,自古氣候就寒冷,動輒零下十幾一十度,潑水成冰可不是開玩笑的。 康熙的感慨完全沒有影響嚴綺云繼續欣賞美景,好不容易出來一趟,以后的事情自然是以后再說,現在還是先用眼睛將這些美景刻入記憶里,保留在腦海中。 若是嚴綺云有攝影設備,少不得還要拍些照片。 當然,她雖然沒有攝影設備,但是康熙帶了畫師啊,這次下江南的一些經歷畫師們自然也會留下一些畫作來封存,和后世大家走到哪兒拍到哪兒有異曲同工之處。 之前在大明湖的時候就已經有畫師給康熙乘坐的船畫了一張,嚴綺云也“出鏡”了一個角落,畫的只能說神勉強似,但是形不是很似。 想想這些畫說不定還要傳到幾百年后,嚴綺云有點想干涉一下,但是再一想,隨便吧,反正到時候她也看不到,管不了那么多。 主要是也管不過來,康熙帶的畫師不少。 穿行于石階霧凇之間,迎著暖陽,一行人才踏上玉皇頂,也叫太平頂。 之前的皇帝們不管是封禪還是祭祀基本都是在這里,在康熙來之前,當地官員已經按照康熙的吩咐準備好了祭祀用的一應物品。 胤祈是作為被抬上來的人之一登頂的,為了安全奶嬤嬤抱著他一塊兒被抬上來。 畢竟他才三歲多點,爬個一百多步就差不多了,逞強那就傷身了。 祭祀泰山山神的流程也挺繁雜的,嚴綺云本來還以為沒自己事兒呢,沒想到還跟著上了一炷香。 上完這柱香就沒嚴綺云什么事兒了,她便干脆帶著其他的嬪妃一塊兒去玉皇殿上香。 玉皇殿供奉著玉皇大帝,也不知道這廟是什么時候建的,總之幾乎每任皇帝都要修繕一番,這回康熙也不例外,特意下旨讓用今年的香火錢修繕一番。 走之前還沒忘記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留下自己的御筆。 嚴綺云總算知道章總愛亂涂亂畫的習慣遺傳自誰了。 午膳是在山上用的,嚴綺云也不知道內務府怎么安排的,總之和平時差距也不大,也就是排場小一些,膳食種類可一點不少,甚至還多了不少當地美食。 其中就有布袋雞。 具體做法嚴綺云不是特別的清楚,系統的美食大全里面也許有,不過因為美食實在是太多,如果嚴綺云不特意去翻的話,一般翻不太到。 這布袋雞外頭的雞rou十分的嫩,里頭有各式食材做成的餡料,口感十分的豐富。 嚴綺云用筷子扒開,夾出一塊內餡,味道也十分鮮美。 蘑菇、筍片、干貝好像還有海參之類的,外頭的雞是刷了蜜水炸過的,外頭雞皮的口感有點點像蜜汁雞的味道,總得來說嚴綺云還是很喜歡的,本身就不太大的一只雞被她一個人吃去了三分之一。 不過本身也是給她一個人的就是。 用過午膳后,嚴綺云又吃了一顆玫瑰花球。 別誤會,不是那種用玫瑰花做成的節慶花球,而是一種用食用玫瑰做的小吃食。 濟南平陰盛產玫瑰,這些日子進了這地界以后,嚴綺云就吃了不少玫瑰醬和玫瑰花干做出來的食物,比如玫瑰花茶和玫瑰花餅之類的,這玫瑰花球也是吃法的一種。 用玫瑰花作為主料,加入阿膠、蜂蜜等原材料,最后做成丸狀,就是玫瑰花球了。 其他人大多都不太喜歡這些玫瑰花衍生的食物,嚴綺云倒是挺喜歡的,甚至還使銀子著人給她準備了十罐玫瑰花醬還有一些新鮮的玫瑰花茶。 若非這會兒不是玫瑰開花的日子,嚴綺云少不得要薅一堆鮮花走,她哪兒有之前內務府用琉璃給她燒制的燒杯之類的物件兒,新鮮的玫瑰花瓣可以做出精油來。 之前她便用薄荷做過一些,還挺清神醒腦的。 不過因為沒有橡膠管子,做這個的效率變得很慢也更復雜就是。 但是沒關系,正好嚴綺云如今大部分的時間還挺空閑的,再加上也不急切,可以隨便折騰。 他們在泰山又停留了一日,這才繼續南下,十月十八日到達了徐州府宿遷。 這附近是黃河河道的重要治理區域之一,也是康熙此行早就決定了多停留一陣的目的地,黃河泛濫自古以來都是個大問題,在清朝更是不例外。 每次黃河決堤,帶來的就是大量的災民流離失所,水火無情從來不是簡單的一句話。 而災民的增加自然是不利于政權穩定的,因而康熙每年都十分重視河務,這次更是計劃好親自視察黃河北岸的各項重要河務工程。 沒辦法,康熙以己度人一下,再一想到這時不時就要決堤的黃河,真的很難想象說自己撥的錢真的用到了這上面。 河道總督靳輔便在隔日帶著康熙沿著河岸一路視察河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