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他覺得幸運,幸運自己能生在當今陛下不斷改制的時代,也幸運自己即便家貧,也一直堅持讀書這件事。 科舉的開創,好像真的給了像唐興這樣的人一條往上走的道路。 唐興現在沒有高高在上的得意,沒有想狠狠踩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村人。 通過了第一次考試,還有第二次去京城的會試。 在漢云城他都已經是第十名,日后到京城定是難以看到自己的名字。 他想到的是日后,京城的書肆是最大的,若是能多看看,對他也大有益處。 并且,當他真正通過第一次科舉考試時他懵懂間抓住了什么。 村人們之所以覺得唐興行為奇怪且毫無用處,說一句大不敬的話,歸根到底 ... 相隔很遠的地方,晏玄鈺也是同樣的想法。 這個時代,社會等級分明,為官者,子孫為官越多,而窮人只會越窮。 這時候,如果有人跳出來說讀書吧,讀書能改變你的命運,會有人信嗎? 所以晏玄鈺要做的就是讓百姓都能接受這一點,慢慢推廣教育,普及教育。 一切的前提是,先發展大周的經濟。 如果都活不起了,哪里有閑錢去供出一個讀書人? 除此之外就是通過科舉,在不久的之后用事實告訴天下人,不僅貴族能讀書,平民同樣可以讀出書來。 生命是流動的,晏玄鈺現在有能力推動他們走向另一個階層,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第89章 來到京城 因土豆稀罕,種出來多運往貴人府中了畢竟當時宮宴上百官都只能嘗到些許呢,有這個當噱頭,貴人們當然就要先嘗一番。 從剛開始土豆在京城種起來時晏玄鈺就知道有人開始找門路想包攬土豆了,他不但沒阻止,還幫他們添了一把火,讓土豆的身價越來越高。 可憐的土豆還在地里就已經被劃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不過土豆的味道確實不錯,第一季土豆下來,貴人們學著宮里御廚傳出來的做法,燉菜有土豆燉rou等,炒菜有清炒土豆片、土豆絲,若是再奢侈一點,就是用京中不易得到的乳酪做出的土豆泥,那段時日用來衡量錢財地位的就是看誰府上吃了土豆宴。 最開始有兩種方法擺在晏玄鈺面前,一種是將土豆收在手里由他來分發以顯示榮寵,二就是允許直接購買。 他想了想,若是第一種仍是他出錢,且他一向務實,榮寵什么的不過是向達官貴人賣個好,晏玄鈺現在早就不需要了,兵權盡在他手,朝堂上也說一不二,除了有時故意讓朝臣們吵出個結果之外,再不會被朝臣左右,所以晏玄鈺果斷選了第二種! 他放任土豆的價格越來越高,讓老百姓狠狠賺了一筆。 用這個錢買其他糧食不香嗎? 待熱度稍稍過去,晏玄鈺便出手壓下價格。不許它再往上了 后來即使沒有晏玄鈺在背后控制,土豆的價格也慢慢與其他糧食作物一樣,處于一個符合當下的動態區間里。 土豆的產量極大,從京城往外,地里種上的土豆的越來越多。 取那健康的土豆洗凈削塊再種下去,幾季過后,數量已經相當可觀。 以此速度繼續往外,種植土豆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了。 達官貴人們也算看明白,皇帝壓根沒想過讓土豆成為什么上層特供,而是想讓它成為大周人人可吃的東西。 原本其他糧食作物,即使大周人都能吃但也分個三六九等,比如有錢人家吃的都是顆粒飽滿,入口軟糯的香米,普通人家就只能吃些品質最下等的米不,大部分人家根本吃不起米,頂多吃些雜糧飯。 可土豆一來大周就不太一樣了,土豆若是適應了環境之后就比其他作物好活些了,再加上它產量極大,且口感也沒甚區別。 若說有區別,那就是烹飪方法的區別了吧? 后來普通人家也吃的上土豆后,最普遍省事的做法就是將它放在火里燒熟了,照樣軟糯可口,在外面干活生個火堆都能做。 也可以切成條做土豆湯喝,飽腹還暖胃,口感一樣軟面。 不過眼下土豆熱剛要過去,商城里又開了個鋪子,將土豆切得極薄以油炸,炸到微卷酥脆,再放到調制好的細粉中滾上一圈,讓許多人一經嘗過就欲罷不能! 細粉有不同口味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不同選擇。 不過這新奇東西京城人很少拿到臺面上招待客人,吃起來不但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不太雅觀,還容易上癮,一吃起來都不太顧得上說話了。 只是沒過多久,京中藥鋪又狠狠賺了一筆銀子金銀花之類的祛火茶悄悄地都快賣空了。 晏玄鈺聽了只笑,薯片薯條之類的東西剛擺到商城賣時明面上看著不是多受歡迎一樣,可是私底下各府都派人去買,每日的銷量都十分可觀,莊子上這季子收的土豆都沒什么存貨了。 土豆這東西,隨著產量越來越多,種出來的越來越多,后面就會慢慢冷下去了。 ... 京中不隔多長時間就會有大事,人們談論的風口慢慢不再是土豆,而是不久之后的京城會試。 酒樓里茶樓里,大街小巷閑聊的人,都說起來這段時日京城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