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視為親子嗎?從未。 好在他有祖母疼愛,可是后來祖母也過世,他隨著年齡漸長,不知怎么就成了與弟弟截然相反的人,弟沈夫人所出的三弟飽讀詩書,可他卻整日與表哥等人流連煙花巷,沒人束著,又整日與表哥等人作伴,他的性子越來越無法無天。 可是來了軍校,他被一遍遍教導何為對,何為錯,對于王湎來說,就像眼前有一團迷霧突然被撥開了一般。 他仍是王湎,只是原本草包一個,而現在被迫塞了許多其他東西,比如禮儀道德,比如人若無法約束自己,不守最基本的道德,便與牲畜無異。 王湎惶然他并沒有很傷心,只是心里很惶然,他該做什么,他以后會去哪里,他....還會活著嗎? ... 軍校突然被帶出去幾個學子,這在軍校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人問劉教頭他們什么時候可以出去,劉教頭只面無表情道:不知道! 這群崽子以為他很想留在這里嗎? 原來那帶出去的幾人都是與家中有牽扯的,對于查抄的京城官員即府邸,若是為官期間魚rou百姓貪贓枉法的,情節嚴重即問斬,至于家眷,只要無辜的便不會受到牽扯。 還沒等學子們來得及想什么,階段考試就到了,一時間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考試上,畢竟這不僅關乎顏面,還關乎在這里的生活質量! 每次階段考試的前四十名都能在食堂單獨開小灶食堂開小灶做的東西不會在平時供應出來,明成玉除了最開始一次測試外次次都是第一,也在食堂吃了無數次小灶,他最喜歡的是火鍋,其次是烤串,那叫奶茶的飲品也很好喝,既有奶香又有淡淡茶香,不過明成玉不喜吃甜,也只是略微嘗了幾口。 每次回來安俞亮都眼巴巴地問他吃了什么,什么味道,然后說自己一定發憤圖強下一次要考進前四十。 明成玉心里暗道平日里安俞亮在別人眼里看上去還挺不好接近,誰能想到他對吃食還挺熱愛? 此外還有對前二十名的獎勵,就是一些平日里的日常用品,但是因為是獎勵頓時給它們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明成玉還將自己得來的一支毛筆上面刻著壹,賣給了王湎。 所以每次階段考試軍校學子必定全力以赴,即使有那不以為意的,看到身邊的同伴都在背書,也不由正了神色。 ... 這次我絕對能拿個前四十。安俞亮胸有成竹,他眼下青黑,一幅被吸干了精氣的模樣著實讓其他人嚇了一跳。 明成玉擔憂道:你無事吧? 孔硯也插嘴道:安兄,其實吧.....每個人擅長的東西不同,就像你每次體能課都是第一,遠超明兄啊! 明成玉好笑地看了他一眼,安慰安俞亮竟然拿他做筏子? 那有什么用,體能課又沒有階段考試。安俞亮有氣無力,我爹一定想不到,我這粗手粗腳的竟然能拿住這細細的毛筆。 助教們敲鑼示意學子們該進去了,安俞亮才嘆了口氣放下手里的書,明成玉拍拍他的肩膀,肯定行,別擔心。 然而進去之后拿到考卷,明成玉訝異地發現這次的卷子和往常的完全不同! 首先這次助教一共發下兩張卷子,一張是他見過的題目,另一張卷子上竟然只有一道題! 其他學子也發現了,一時間考場上紙張翻動的聲音不停,助教大聲提醒了幾句才安靜了下來。 第一張卷子上的題目對明成玉來說很有把握,他將名家名句記得爛熟于心,對于解釋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他來說難的是第二張卷子。 明成玉看向第二張卷子上那唯一一道題 【突厥與戎狄,當采何策以處之?】 明成玉將這道題目在心里默念了許多遍,他們在軍校對外界說起來也不算一無所知,比如劉教頭就將突厥和戎狄進犯大周邊境的事講與他們聽。 而他自己....還知道了皇帝假裝昏庸,肅清朝堂,一改京城乃至大周風氣,而軍校背后的人是皇帝,這第二張卷子上的題,不像是夫子可以出的,那么..... 這道題目出的太過于寬泛,也并不是平日里那些固定答案的題目,出題者想要什么樣的回答呢? 明成玉漸漸冷靜下來,他取筆蘸墨,開始落筆。 ... 階段考試日后的食堂里,一片愁云慘淡。 安俞亮一張略顯粗獷的臉生生帶出幾分委屈來,明成玉將一碗熱騰騰的rou丸子湯放在他面前。 今天食堂特供了rou丸湯,說今日的rou丸緊實彈牙。明成玉看了看安俞亮,又看了看孔硯。 孔硯嘆了口氣,這回出題也忒出其不意了,怎么還能這樣出呢? 半晌,他恢復了氣力,端起來碗喝了幾口湯,隨即瞪大了眼睛:鮮!香! 我都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安俞亮說,我寫不能再躲避,應該開戰,但是后面不知該寫什么..... 他一拍頭,懊悔道:考試的時候腦子里全是背的那些大儒先賢的話,我總不能寫站到城頭用大儒先賢的話來迷惑他們,然后一網打盡吧? 孔硯聽完他的話更絕望:安兄,你這至少還能得些分數,我.....我寫了不可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