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張淑妃無奈道:王良妃,你出身于京城之家,怎比我一商賈家出來的更不注意禮節? 王良妃撇嘴道:這么好吃的東西,為什么陛下單送到紫宸殿? 還有一些,你一會兒讓人跟著寶翠去拿吧。張淑妃只好說。 瓜子是丈菊結的果,如今大周已有從南洋傳來的丈菊,不過只當觀賞用,晏玄鈺前幾日從百草園看見這被精心侍養的丈菊,只覺得里面的瓜子之前都是白白浪費了。 于是他趕緊讓人將瓜子都弄出來試著炒了個原味和的咸味的,他當時想著張淑妃在宮里無事或許可以吃一吃才讓人送到了紫宸宮里,還真不是故意忘了王良妃和李賢妃。 王良妃將送到紫宸殿的瓜子全部帶走了,晚膳之前就沒忍住嗑了個干凈,第二天就上火了。 我也不想吃,但是忍不住嗑。王良妃淚眼汪汪地喝著祛火茶對來她宮里看她的李賢妃說。 晏玄鈺知道這件事的時候真是哭笑不得,還真沒錯,對于喜歡嗑瓜子的人來說還真是一嗑就停不下來。瓜子還真能拿出來當個新零嘴。 現在百草園里是有大片的丈菊,晏玄鈺打算等百草園栽種的新丈菊長出來再說,所以現在就先只在宮里吃吧。 ... 當李忠賢過來向晏玄鈺稟報張淑妃娘娘求見的時候他還一愣,張淑妃終于踏出紫宸殿了? 他趕緊讓李忠賢把人帶進來,待張淑妃說了幾句話晏玄鈺才反應過來她是為了命婦入宮之事而來的。 怎么對待?晏玄鈺不解,你該怎么對待就怎么對待。 看著張淑妃為難的樣子,晏玄鈺心知是她把這件事想復雜了,一會朕給你寫下來,你按照朕上面寫的安排下去。 張淑妃松了口氣,但還是每把擔心壓不住那群命婦的事情說出來。 可是晏玄鈺卻好像看透了她心里在想什么,他坐在書桌前將毛筆蘸了蘸墨汁,朕明日便下旨封你為貴妃,如何? 張淑妃猛然一驚,她連忙跪下道:陛下,臣妾并無此意。 晏玄鈺看她這副模樣心里有些無力,他總感覺張淑妃太過謹慎也太過規矩,就像他只是閑聊一般說一說,張淑妃也會當成大事來對待。 他道:你起來吧,既不想當貴妃,那便封王良妃為貴妃。 晏玄鈺突然想起來王良妃嗑瓜子嗑到上火的事,覺得還是和王良妃這種心性簡單的人相處起來輕松。 張淑妃是了一聲。 果不其然,王良妃知道自己成王貴妃之后高興極了,連著給宮人了不少賞賜。 王良妃一躍成為后宮之中位份最高的人,但是風印仍在張淑妃手中。 張淑妃告退之后,晏玄鈺嘆了口氣,他怎能知道一個人心里在想什么呢?大概張淑妃真的喜靜,不想牽扯上后宮之事。 第24章 貪圖享樂 王良妃晉封為貴妃的事很快傳遍了京城。 王良妃的父親是五品的朝議大夫王正信,在朝廷中本算不得什么官,但誰知道人家有個好女兒跟了四皇子做側妃,后來四皇子一朝得勢她也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一時間恭賀的人踏破王正信府前門檻,還有不少官員夫人來拜訪王夫人,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王良妃與家中通信甚少,自從她的庶母病逝后就與家中幾乎斷絕了往來。 晏玄鈺發現宮里這三位妃子竟然都是家中庶女且家世都不顯赫,也由此可見原主曾經是多么無勢的一個皇子。 也是,誰能想到一個沒接受過帝王教導,不被任何人看好,身邊一個助力沒有都是烏合之眾的皇子竟然能成了皇位繼承人呢? 世事無常啊。 ... 將王良妃晉封貴妃一事是晏玄鈺突然一拍腦袋定下的,但是封貴妃一事在前,只需下個旨意再將貴妃禮服送到飛鸞殿就行,命婦入宮一事需要做些準備的,就排在了封妃后面。 這很難不讓人多想,雖說命婦入宮一事仍由張淑妃cao持,外界卻紛紛猜測這是皇上對王貴妃寵愛有加才特許命婦入宮慶賀封妃一事,聽說知道王貴妃在宮中清閑,彩請來宮外的戲班子想博得美人一笑。 宴會的主角突然從張淑妃變成了王貴妃,王貴妃一時風頭無兩。 晏玄鈺在承天殿喝著茶,聽李忠賢將京城最近的流言一一說與他聽。 后宮之中張淑妃和從前的王良妃,如今的王貴妃誰更受寵?有人說是王貴妃,皇上為了給王貴妃解悶還召來了宮外的戲班子;有人說是張淑妃,張淑妃溫柔知禮,將王貴妃當成meimei謙讓,多次在陛下面前說王貴妃的好話。 果然不管哪個年代的人都喜歡聽八卦,尤其是皇室八卦,還愛為八卦爭論不休。 晏玄鈺笑而不語,這京城里的流言有不少都是他傳出去的呢。 李忠賢邊說著,看到陛下嘴角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他心里疑惑陛下聽到這樣的流言不生氣?這可是妄議皇室啊。 可陛下不但不生氣,還命人讓這流言愈演愈烈。 這就是晏玄鈺扔出去的一個煙霧彈,那些暗中盯著的人不是想看他都做什么嗎?那他就讓他們看到他們愿意看到的東西。 晏玄鈺也趁著這段時間好好休息一會,養精蓄銳,待到九月秋收后就該是他做大動作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