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晏玄鈺心里默默記住了蘇安這個人名。 僅數日,京城外圍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靠近皇城居住、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對這些變化毫不在意,皇宮里一有什么風吹草動都能傳出來,他們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皇上從南郊回來之后就向京兆尹下了擴路的詔令,他們對于京城外圍的百姓如何毫不在意,只需要知道皇上做了什么就夠了。 大概是晏玄鈺現在的形象讓有些官員覺得他成了好脾氣,最近有一二官員上奏折勸誡陛下歸宮后要勤于正事,切不可因小事荒廢政務。 ... 一輛素凈簡樸的馬車從皇宮南門駛出來,緩緩向南繼續走著,再往前就要經過京城外圍區了。 晏玄鈺聽到京城里人都叫這里是京城外圍,而達官貴族們居住的東街才算京城,他覺得京城不僅是道路方面,其他方面也要規劃一下了。 這路修過之后還是這么顛簸啊。晏玄鈺掀開馬車簾子向外看了一眼,其實已經算是不錯了。京城里的路修平整了也修寬了很多,至少一眼看過去看不到突起和凹陷的地方。 在皇宮正門前的正道是用青磚鋪成,京城里各個重要的主干道也是用青磚鋪路,但其他地方就多用熟土摻上其他東西鋪成硬路,現在晏玄鈺所坐的馬車就是行駛在這樣一條道路上。 公子,這條路相比之前已經很平整了。在外面侍候的李忠賢笑呵呵地說。 晏玄鈺在心里搖搖頭,再等些時候吧,他不能一蹴而就,等百姓慢慢接受這樣的治理,待大周發達一些,以后在京城里可以修上水泥路,那樣下雨也不怕有泥了。 晏玄鈺觀察到許多延伸到巷子里的小路是百姓自發用石頭鋪的石板路。 看來謝錄行這些時日在百姓身上的努力也不是沒有用處。 京城里有買賣鋪子,其中有很多背后都是各個世家的產業,基本上把京城買賣都壟斷了。 晏玄鈺設想將京城里流動的小商販們聚集在一起的想法最后沒有實現,現在京城里由百姓經營的商業發展狀況還沒達到可以開辦商場的時候,所以晏玄鈺也就暫時歇了心思。 但是他設想的方法也不是沒用上,由官府在地區管理形成了好幾處新的早市。相比于之前商販們隨意流動,到處占地方,在京兆尹帶領官府的人介入后形成了新的秩序,商販分于兩側形成兩排,中間供人經過。 第18章 流民消失 晏玄鈺覺得謝錄行他們弄出來的早市就很不錯,京城路面修整拓寬后好走很多,看上去街道也整潔了不少,京城及周圍地方居住人口多所以需要修路,但是再向外就不需要了。 還有早市,晏玄鈺本以為這和修路一樣是值得推廣的,因為建立了早市就代表著官府開始支持民間進行交易活動。大周和晏玄鈺所在世界的很多朝代一樣都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大周對商人的束縛較多,比如商人不能在外穿綾羅綢緞,也不能參加科舉等。 直接改變大周的政策只會引起混亂、引起貴族和平民的矛盾,所以晏玄鈺本想先開辦早市打開一個口子,然后再慢慢改變商人處境,讓大周的商業發展起來。 在改變商人處境的同時必須要讓商人付出一些東西,不然看到經商只有好處之后農業發展又會受到抑制,最后在時機成熟時放開商人身上的限制,同時由官府對商業實行管控,實現一個和平過渡。 這樣的想法很好,可惜晏玄鈺剛寫出來大概還沒切實的計劃,就被大周目前的狀況打敗了 要辦早市,首先要有商品啊!現在除了京城這種貴族云集的發達之地和一些土地肥沃、較為發達的地方,大部分百姓連吃飽飯都成問題。 晏玄鈺只得暫時擱置此事。 現在他腦中其實有很多改變大周的想法,且每個想法拿出來就能立刻寫出具體方法去做,可惜因為眼下的實際情況處處受掣肘。 這些事都急不得,莊子及附近村子的田地剛播種不久,到八九月份收獲時才能看到產量,而后再進行全國推行。 晏玄鈺坐在承天殿里拿著紙畫了個時間軸,開始捋自己要做的事情。 今年是晏玄鈺初登基,也是科舉年,三月份沒有舉行的科舉經百官商議后推遲到了今年十月份。 一番算下來,晏玄鈺要做的一些事進入正軌都要明年了。 因為京城修路與完善排水設施一事,蘇安經謝錄行向皇上推舉,蘇安從京兆尹下小官升了八品官,但遲遲沒有具體官職。 雖說只是個八品官,但卻由皇上御筆所封,一時間備受各方注視。 ... 京城及周圍地方近來街上巡邏的官兵多了起來,連帶著開始抓捕城內街上以及城外到處亂竄的流民,流民中有成年人也有孩子。 百姓們看到原本在巷子口和廢棄宅子里蜷縮著的流民越來越少,很是惶惶了一陣,不知道官爺們這又是在做什么,但看到官爺們只是比平時出來的次數多了,對他們根本看都不看一眼,這才放了心。 ... 綏陽城,官府。 正是午后,一穿藍色官差服、頭戴黑帽的人正懶洋洋地坐在椅子上。 大人,聽巷子口幾個人說那邊的廢宅子里有一堆剛來沒多久的小乞丐。一個官兵興沖沖地跑過來,湊在統管這隊官兵的官差耳邊悄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