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若當時幾位官員能站出來,想必陛下也就歇了組建這內閣的心思了。 他們最初都是未發一言的人,如今到了內閣看到竟然真的只是篩選折子,一時間各人心里都多多少少有些不樂意。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響起:若諸位對陛下內閣之法有意見,大可以去承天殿面見陛下。 眾人循聲望去,發現是林復。 原本眾人都以為韓元要倒臺了,誰知皇上將韓元軟禁后放出直接封了國公。 林復正看著手里的奏折,看完之后蓋上手邊的玉印給了旁邊的官員,代表他認為此奏折應呈到陛下面前。 那幾人見林復如此,便悻悻不再多言,各自做手邊的事了。但想必他們心里不服,面上自然還會顯出來,即使在審批折子,效率也十分低下。 而韓元身為內閣首輔,他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手拿一卷書慢慢看著,似乎對這邊發生的事絲毫不知。 眼看已近申時,可是桌上的奏折還如小山一樣堆疊。 幾位大人,不若我們明日再來處理?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引來周圍幾人附和。 理當如此。 先將這些選出來的奏折讓文淵閣總管送到承天殿去。 幾人看向仍坐在椅子上的韓元,對方似乎有些疲憊了,微微闔眼。 韓大人,今日選出的折子已經在桌子上了。盧鵬舉行禮道。 韓元似乎坐在椅子上睡著了,沒有回應。 周圍幾個官員面面相覷一會,那我們便先行告退吧! 說罷他們向韓元告了聲罪,便向文淵閣門前走去。 誰知還沒走到門口就被文淵閣總管攔下了:幾位大人,奏折可處理好了? 并未。盧鵬舉說,今日已經到了官員出宮的時辰,我們明日再來內閣繼續處理。 大周的奏折為三日一上,所以他們明天再繼續處理折子的想法并不過分,還是很合理的。 文淵閣總管臉上帶上了為難:可陛下令我等收齊了今日的折子才能讓各位大人回家。 眾官員:??? 這? 眾人傻眼了。 可否向陛下再通傳一聲,約莫是你聽差了。一官員對文淵閣總管說道。 總管躬身道:回大人,陛下的話咱是一定要字字聽清楚的,不然可是大不敬。 言下之意是讓他們在這繼續協理政務就是皇上下的令。 在場的十幾位,無不是朝廷朝臣。有丞相、御史、少保、六部之中的幾位尚書等,何曾受過這種委屈? 文淵閣本分為兩處,林復所在的那一處之中也有官員抱有和另一處官員那樣的想法,但礙于林復的身份,又因著對方傳來折子的速度很快,他們也只得集中全部注意力,再后來,林復這邊的人便發現了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凡是林復過手的折子,他蓋玉印的,十有八九看內容是應呈上去的,他們只需跟著蓋一個就好。 另一邊便不是這樣了,左丘成的性格速來是直言快語,而盧鵬舉等人本就心里帶著火氣,原本彼此彬彬有禮的局面就有些許破裂了。 左丘成手里拿著一個折子笑了一聲道:我竟不知,這等當街縱馬出了人命案子的事不該上報? 盧鵬舉的臉一沉,此事該交由京兆尹處理,緣何要呈到陛下面前? 哼....左丘成冷哼一聲,怕是覺得那當街縱馬的是你妻族的侄子吧! 你!盧鵬舉猛地站起來。 坐在他們中間的姜元化:..... 此事是由京城一小官上報,他或許只是以為折子能直達天聽才寫出此事....哦,還參了盧大人的妻族官員一本,卻沒想到還有我們這一關,更沒想到被你盧鵬舉看到。若是這小官丟了性命,你猜第一個應該查誰呢?左丘成說道。 盧鵬舉沉著臉:我尚未說什么,也不止我一人認為這折子不應上報,左大人何必咄咄逼人? 姜大人,您認為這折子該不該送到承天殿?左丘成忽然轉頭問道。 姜元化:..... 為什么要問他這個哪都不沾的清臣呢? 盧鵬舉的目光也落在了姜元化身上:姜大人,我等認為此乃京兆尹的職責,且這等小事為何要呈到陛下面前? 京兆尹也就管管京城周邊,這滿京城的皇室和官員,哪個是他能動的? 當街縱馬雖禁止,但從未斷絕過,為何此事就要呈到陛下面前?就因為這是我妻族的侄子,左大人便要針對嗎? 此案的重點在于出了人命。 姜元化:好了,兩位大人先坐下。 他仿佛又回到了先帝早年有官員在金鑾殿里指著鼻子互罵的時候,一時間覺得頭疼無比。 既然諸位猶豫不決,不如便交給陛下定奪。路過他們此處的林復突然開口。 雖然支持自己觀點的人多了一個,但是對方是林復,他的老對家,便又沒那么好了。 盧鵬舉怒道:何至于此? 林復繼續說道:盧大人,既然我等都無法決定這件案子性質如何,不如送至陛下面前,也好知道陛下所說的該送與不該送的標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