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結果和努力畫上等號
翌日,這天是藍湘第一天的家教日,她老早就起床整理房間。 中午吃飯時,班群傳來一則消息,有人提議要集體請假趁畢業之前出游,龍育芬剛打完一個加一就標記她,問她要不要去,她第一時間在群組回覆:『去哪?』 有人提:『不要再去墾丁了,畢旅都去過了?!?/br> 陳一銘:『高雄也不要?!?/br> 連子安:『去臺東搭熱氣球?』 『好欸?!凰{湘第一個打字附和。 然而,她訊息一傳出,幾乎是同一時間,班導就在群中標記她:『翁藍湘,你是要指考的人,要是敢去我就連絡你媽?!?/br> 陳一銘在群組笑她:『翁藍湘,我會拍很多照片給你,你就留校察看吧?!?/br> 藍湘眸子掃過黎一芬,脾氣想發也無從宣洩,只能深呼吸一口氣,拳頭一緊,心想:留校察看是這樣用的嗎! 她內心泫然欲泣,咬著唇,指尖用力敲打螢幕,回道:『老師,讀書和玩樂才是青春,老師是想剝奪我半個青春嗎?』 班導回:『你畢旅還玩不夠嗎?在房間玩枕頭大戰還吵到隔壁房,還把男生帶屋子里一起玩,你哪里被剝奪青春了?』 班導懟的她啞口無言,隨即底下一排人在班導的回覆底下刷起了笑哭的表情符號。 藍湘悄悄換了口氣,不敢表露出一絲不高興,委屈巴巴的收起手機,她有種被排擠的感覺。 回想起來,她明明能在學測填選志愿,即使能填到的不是頂尖的國立,但總歸還是國立。她始終不明白,黎一芬為何要對她這么苛刻? 她的成績不是非常優秀,但社團經驗也算豐富,包括曾主持過社團成果發表會,以及籌辦與其他學校大傳社的聯誼活動。這些經歷總歸也能成為有用的備審資料吧,可她就這么被迫放棄了機會,變成如今要用成績與人一決勝負,她有時候真搞不懂黎一芬在想什么。 想到這時,她已經吃不下飯了,把碗里剩馀的飯菜一口氣塞進嘴里,放下碗筷后走去廚房刷乾凈,然后回房間,關門前還聽見黎一芬碎唸:「這就吃飽了?虧我還煮這么多?!?/br> 她動作頓了一下,囫圇地「恩」了一聲,關上門,徹底與外界隔絕。 這番話只要她每餐沒吃上個兩碗飯都會被念,今天還算客氣了。以前黎一芬甚至會說:「你這個孩子真是浪費。知不知道我們以前那個年代,想吃都不一定有錢吃,真是不懂感恩的小孩?!?/br> 她聽得耳朵都快結繭了,明明就沒把糧食倒入廚馀桶,而且每次吃飯時,她也都一定會把碗中所盛夾的飯菜全部吃光,可還是免不了被責備得好像暴殄天物一樣。 她趴在床上,不想再思考那些不開心的事,從床頭拿手機,滑了幾分鐘的社群后關上,打開音樂程式,播放起作業用的bgm,伸長手臂從枕頭旁拿過耳機掛上,然后走到書桌前,翻開生物講義,開始讀書。 她承認自己是滿懶散的,但還不至于會考不及格被當掉的那種。只是有的時候,她聽著身旁的人都說她不上進和整天耍廢,漸漸的,她也習慣這些形容詞標籤貼在她的身上。她曾試圖甩去,卻發現有人依然會在標籤落地后重新替她貼上。 這種無法擺脫的束縛,讓她感到心灰和疲憊。 世界上那些成功有名的人總是強調「過程比結果重要」,但她經歷的卻不是這樣。一直以來,在她身上發生的都是「結果和努力是畫上等號」。 這就好像,烏托邦終究是幻想出來的社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