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借此收拾西林覺羅氏和其黨羽。 西林第一門! 呵! 好大的口氣! 這天底下,只有他愛新覺羅家才敢稱第一! 西林覺羅氏被人稱為第一門,是想做什么? 造反嗎? 這稱號,細想起來,比當年的“佟半朝”還要僭越。 你說這讓弘歷怎么可能不想著收拾對方了。 更何況西林覺羅氏也不是什么好東西,結黨營私很嚴重。 至少弘歷就知道去年鄂昌曾經接受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史貽直的請求,推薦史貽直次子史奕昂擔任甘肅布政司。 布政司可是從二品的官員,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賦、戶籍。 甘肅雖然不直接是邊疆,但對邊疆的影響很大,尤其是準噶爾部最近內亂了,這種位置更是重中之重!都是需要弘歷認真考慮后才能讓其上任的。 結果鄂昌竟然敢在這種位置上受賄。 實在是在拿大清江山社稷開玩笑,挖國家的根肥自己。 好在史奕昂自己有些本事,上任后把甘肅打理的還算不錯,也沒耽誤大軍的事,反而是做得不錯沒有讓當地民眾怨聲載道,弘歷這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過分追究。 可問題是不是人人都是史奕昂有真本事,要是來一個沒本事的,那豈不是誤國誤民? 弘歷現在可是還有立功的雄心,自然非常痛惡這種事情。 因此在弘歷眼里,鄂昌就是另類的賣官鬻爵! 好家伙,這事自己都沒干了,底下的奴才竟然干了,如何不讓弘歷生氣。 因此即便史奕昂有本事,還是在弘歷心里留下了一根刺,只等著占完準噶爾補便宜后,就將史奕昂調走。 除此之外,弘歷又讓史奕昂的父親,為其求官的史貽直,令他立馬從大學士的位置上致仕回籍。 至于收受了賄賂,又寫了“反詩”的鄂昌,被賜自盡。 胡中藻原本是被判凌遲處死,弘歷改為了處斬。 而已經死了的鄂爾泰也沒逃過弘歷罪責,弘歷將他撤出賢良祠,算是狠狠地打了對方的臉。 為了已決后患,弘歷還專門下了圣旨,讓旗人說滿語練習騎射,不能和漢人說年論輩。不然一經發現,決不寬貸。 這事一出,所有人都戰戰兢兢起來,尤其是和西林覺羅氏有關的人。 六福晉更是坐立不安,臉上的笑容也沒了。 畢竟這年頭都講究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鄂昌被賜自盡,別人不會說鄂昌,而是會說西林覺羅氏。 六福晉已經加入皇宮,對這事無能為力。 但鄂爾泰的幾個兒子還在外面做官,這幾年西林覺羅氏家的確不怎么好過,屢次遭受弘歷訓斥。 鄂爾泰的兒子還是有些真本事的,他們商量了一下后,鄂爾泰的長子鄂容安,也就是六福晉的大伯,上了奏折,毛遂自薦請求去從軍。 大清現在雖然偏文治,但軍功什么時候都是最耀眼和最無可爭議的。 鄂容安面對現在這種皇上看他們家不順眼的情況,想到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從軍,用去前線賣命,換得皇上的諒解。 弘歷同意了鄂容安的請求,讓他跟隨定西將軍永常,入西路大軍。 也因此,西路大軍就算有功,鄂容安也沒有得到賞賜,還讓他和班第一起駐扎伊犁,并未像其他人一樣調回京城唯以重用。 不過嘛,弘歷的氣也的確消了一些。 弘歷這人,有些時候還是很大氣的,只要你對他有用,他不建議對你寬和一些,但如果對他沒用,那就小心眼走到底了。 既然打贏了,自然是老規矩,要慶祝啦。 弘歷很快就以平定準噶爾達瓦齊為由,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先師孔子,為皇太后上徽號,并且在午門受俘。 這下子六福晉總算是能松一口氣了,不單單是她,永瑾也能松一口氣,他也怕恨屋及烏了,偏偏弘歷又是一個喜歡恨屋及烏的人。 倒是黃令曼老神在在,并不為此擔心。 因為弘歷在兒子和兒媳的事情上,一向是分開看的,兒子是兒子,兒媳是兒媳。 不滿意兒媳了,不會恨屋及烏到兒子身上,只會換一個兒媳。 此時此刻讓黃令曼更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她阿瑪到底有沒有上乞骸骨的奏折。 等待是最讓人煎熬的事情。 好在,趕在三阿哥永璋小妾瓜爾佳氏發動之前,黃家從宮外遞進來了消息,她阿瑪已經給皇上上了乞骸骨的奏折,就是不知道弘歷有沒有批。 黃令曼接到這個消息后,松了一口氣。 她不知道的是,黃戴敏會上乞骸骨的奏折,完全是被今年的事情給嚇著了。 三月高斌死在了工地上,倒還可以說是意外。 四月致仕太保大學士張廷玉逝世,命遵雍正遺詔配享太廟。 結果后面就是胡中藻案爆發。 雖然有些玄學的可能,但黃戴敏真有些被嚇著了。 當年弘歷剛剛登基時候,就手握重權的老臣,現在已經不多了。 不是被弘歷收拾了,就是因為各種原因去逝。 偏偏黃戴敏和黃阿琳還在任著肥缺,皇上的子嗣情況又是自己外孫全面占優,再加上黃令曼的信。 他和弟弟兩人的確有些顯眼,也讓人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