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別問,問就是從龍之功。 哪怕就是上一個立儲的奏折,日后誰上位了,自己都有功。 弘歷自然也知道這些人的德性,這事要是不解決話,恐怕又會形成康熙后期的混亂,大家都想著從龍之功的事,沒心思搞其他。 于是弘歷直接學先帝來個釜底抽薪,從觀德殿回宮后,就下了明旨。 直接罵大阿哥永璜不孝,覬覦皇位。三阿哥永璋是蠢貨,年已十四歲全無知識。 這二人斷不能繼承大位,還說如果這兩人之后有覬覦的動作,不勞煩新帝動手,他這個做汗阿瑪的先殺了這兩個兒子。 有先帝廢三阿哥弘時的例子在,弘歷此舉也不算出格。 又以悼敏皇子做例子,說自己其他兒子現在都還小,看不出是材還是柴。 所以但凡現在還有上奏折請立儲君的人,都是妄圖禍亂大清,妄圖離間皇上和皇子的父子情,他必將對方立行正法絕不寬待。 第219章 喜怒不定 這道圣旨一下,所有人都被嚇著了。 包括黃令曼。 她以為三阿哥永璋沒有和大阿哥永璜一起在孝賢皇后靈堂前被罵,就躲過了這一劫,沒想到三阿哥永璋還是躲不過被弘歷剝奪繼承權的命運。 當然這對于黃令曼來說可是一件好事。 七阿哥永瑢少不了也會因此被牽連。 因為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好事,所以黃令曼并沒有太過深究這件事的原因,反正只要自己兒子沒事就行了。 皇宮里的事情有些時候不需要追究太深,只需要結果就行。 尤其是這種事情。 明顯就是弘歷一意孤行,這怎么查呀! 又沒人是弘歷肚子里的蛔蟲,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黃令曼可以不去深究,可其他人卻不行。 這事一出,明面上自然在再也沒人敢議論立儲之事,畢竟皇上連兒子都“廢”了兩個,怎么可能會沒魄力對臣子下手。 但暗地里大家卻有些驚慌失措。 因為,三阿哥永璋被“廢”這事,是毫無征兆的。 細數大清之前被“廢”的皇子。 褚英和允礽,都是因為太過剛愎自用,同父異母的兄弟和沒什么利益沖突的堂兄弟也被他們看做奴才,隨意打罵,因而被群起而攻之。 先帝的三阿哥弘時,雖然表面上看觸怒下先帝的是同情政敵,可實際上三阿哥弘時之前就搞出了在仁皇帝孝期內,讓后院懷孕的不孝之事來。 在說現在的大阿哥永璜,他被“廢”,那也是被皇上在孝賢皇后靈堂前抓了一個正著,抓到了他對孝賢皇后不孝的證據。 可三阿哥永璋了? 他之前干過什么蠢事嗎? 沒有! 三阿哥永璋出生后沒多久,弘歷就登基了,這會兒三阿哥永璋也還沒大婚,還在住在皇宮里,在上書房讀書。加之前面又有大阿哥永璜在,所以連代替皇上去祭祖之類的當吉祥物的活,都沒有輪到他去。 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三阿哥永璋就屬于不做不錯的類型,的確是沒看見他有多出色,可也沒什么惡習,或許是犯下明顯錯誤呀! 在三阿哥永璋沒有犯下明顯錯誤的情況下,皇上突然大罵他蠢,把他也“廢”了,這自然會讓所有人都很驚慌。 無論是做臣子,還是做奴才,最怕的不是皇上嚴厲,也不是皇上平凡甚至于進一步的昏庸,至于好色之君什么的那簡直是喜上加喜。 因為只要皇上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列出了自己的要求,自然會有能夠做到這些事情的臣子和奴才存在,到時候這些人就可以上位。 那種清得如白開水的清官,歷史上可是有不少的,說明并不是做不到,有些人是能做到的。 直接架空皇帝,把國家經營得繁榮昌盛的權臣,歷史上也有不少。 至于給皇上收集美色之類的大臣,歷史上更是比比皆是。 因此,大家最怕的就是——一個脾氣喜怒不定的皇帝。 因為,你摸不準你在面對皇帝的時候,或者是你的奏折到皇帝面前的時候,皇帝當時到底是什么想法。 明明你什么都沒有干,只是按照舊例執行,可偏偏皇帝就是認為你有錯……遇見這種皇帝,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錯的了。 因為可能,你喝口水,都是錯的。 這世界上,最怕的不是規則爛,而是沒有規則。 其實皇上要是把三阿哥永璋做出的錯事說出來,還好。 大家都是成年人,是非曲直都有自己的判斷力,能知道原因。 可像這樣,十分突兀的三阿哥永璋突然被“廢”,完全不知道什么原因,才讓人驚慌。 而且三阿哥永璋還住在皇宮里,所以外面的大臣更不清楚,這到底是皇上突然爆發了喜怒不定的性子,還是三阿哥永璋做了什么錯事被皇上抓到了,只是不想明說而已。 以至于,大家一時之間戰戰兢兢,連求情都不敢。 再者,在不少人,至少是能給皇上上奏折的大臣眼里,三阿哥永璋的生母是純妃,純妃是漢女出身,即便是現在蘇家入旗了,可在不少人心里,尤其是旗人心里,還是漢女。 所以在這些看來,三阿哥永璋本來繼承皇位的機會就不高,蘇家又沒有什么底蘊親朋好友,自然沒人會愿意在利益極低的情況下,冒著被皇上厭惡的風險,為三阿哥永璋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