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當年孝敬憲皇后指給先帝的時候,她阿瑪的確是乞骸骨了,可她大哥當時已經當上了正二品都統,家族勢力并不小。 可嫻貴妃算什么玩意,哪怕算上那拉家,在八旗也是小蝦米,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家里有一個世襲佐領。 最重要的是,前面幾任皇后都是上三旗出身,嫻貴妃可是下五旗。 這自然在八旗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大家都覺得嫻貴妃不配。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有一點——不少大家族的格格,如今都已經到能嫁人的年紀了,在12、13歲左右,只等著下一次大選人。 誰也沒想到,皇后竟然在這個時候薨逝了。 皇后之位直接空了出來,那么這些大家族自然想要搏一搏,爭一爭這繼后之位。 屁股決定腦袋。 這些人自然會對嫻貴妃指指點點,說她不配當皇后。 而這些人的想法,弘歷老早就想到了,畢竟在他成為新帝第一次大選的事情,就和這些人交鋒過。 弘歷連大選讓這些人家的格格入宮做貴人都不愿意,更何況是皇后之位。 也就是早就預料到這些人的反應,弘歷才會很快的定下了嫻貴妃做繼后。 老實說,弘歷其實對嫻貴妃做繼后也不是很滿意,畢竟嫻貴妃的短板就擺在那里,但比起嫻貴妃,弘歷更煩那些大家族的格格。 嫻貴妃雖然有缺點,但至少弘歷自覺他是能管得住嫻貴妃,后宮不會因為換了一個皇后而發生大亂。 若是換成大家族的格格成為繼后,弘歷就不一定能管得住對方了。未來要是帝后不是一條心,皇后起了什么小心思,弘歷處理起來那就麻煩了。 可嫻貴妃成為繼后,如果未來弘歷覺得對方不行,或者是和自己不是一條心,那處理起來可就要容易不少。 當然弘歷會推嫻貴妃上去,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也可以勉強堵住所有人的嘴——嫻貴妃是先帝指給他的。 嫻貴妃身上有先帝buff,誰也不敢在弘歷面前明說先帝眼光不行。 果然這個理由一出,沒人在明面上反對了。 這沒人反對后,弘歷自己反而覺得嫻貴妃是有些差,覺得她有些地方不符合自己心意。 但因為實在是沒合適的人選了,弘歷也只能硬著頭皮立嫻貴妃為繼后。 但心里總覺得有點那啥…… 于是弘歷想了想,干脆改為大封后宮,這樣就比單獨立嫻貴妃為后好一點點,至少他心里舒服一些。 晉封誰? 弘歷把后宮嬪妃一個個都單獨拿出來想了想。 容貴妃已經升無可升,肯定不能再晉封了。 純妃那里,即便是找到了庶人金氏這個罪魁禍首,弘歷還是忘不了佛手公主的事,而且他還記得皇太后關于純妃福氣用完了的話,并深覺有理,便決定暫時不晉封純妃。 舒嬪肯定是要晉封舒妃的,乾隆十年沒晉封她,還能說資歷不足,這一次是實在是沒什么理由了,而且他后宮高位分嬪妃也的確少了些。 怡嬪自然不會晉封。 幾個貴人,海貴人和陳貴人,弘歷雖然不喜,但有了庶人金氏和怡嬪做例子,倒是襯得海貴人和陳貴人老實本分,而且兩人一人是先帝所賜一人是皇太后所賜,要給先帝和皇太后臉面,熬資歷這兩人也熬夠了。 當然主要是弘歷后宮現在沒幾個高位分的嬪妃,空著的位置多,但適合的嬪妃少,弘歷又不希望滿洲大族格格入宮,所以弘歷才會給這恩典。 當然也有,現在后宮實在是找不出其他人合適的晉封,不能讓這大封后宮名不副實。 第217章 各人各樣 舒嬪晉封為舒妃,海貴人、陳貴人晉封為嬪。 也才三人。 弘歷又看了看他后宮的其他嬪妃,又把出身相較在后宮不錯的那常在晉了一級,封為那貴人,然后把最近兩三年來得他喜歡的陸常在晉封為陸貴人。 至于最近幾年他最寵愛的慎貴人。 若是按照弘歷之前的習慣,這一次也會將慎貴人晉封為嬪,只是…… 怡嬪之前鬧出那么大的丟臉的事來,讓弘歷對所有和怡嬪同樣出身的嬪妃心里有了一個咯噔,覺得這些人到底不是旗人,小家子氣,得志便猖狂。 想了想,弘歷到底還是沒有對要不要給慎貴人晉位下定決心。 先待定。 弘歷是一個看上去很是感性的人,可實際上骨子里他卻是一個很理性的人,絕大多數時候做出來的選擇,都是對他自己有利的。 因此在敲定后宮晉封人選之前,弘歷很是理性的將他之前派去監視后宮嬪妃和皇子的暗衛叫來,詢問對方這幾日的監視情況。 暗衛跪在地上,小聲回稟道:“嫻貴妃娘娘回宮后,會再為大行皇后上香、念一段佛經,隨后如往日一般。 容貴妃娘娘回宮后,會在書房待兩個時辰才出來,奴才偷偷查看過,容貴妃娘娘在書房一直抄寫《金剛經》、《大悲咒》、《凈土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妙法蓮華經》、《阿彌陀經》……” 弘歷聞言原本低垂的眼皮,往上一抬,雙眼劃過一絲神采,但沒有開口。 暗衛見狀繼續說道:“舒嬪娘娘回宮后,也會念叨幾句大行皇后,但并沒有做其他事。其他娘娘回宮后,都和往日一般,并沒有做什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