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一是煩弘歷不在寵愛她,二是煩娘家見自己不得寵后,舍不得枕頭風獲得的巨大利益,便想要讓自己的親meimei入宮幫自己爭寵。 這里要說一下,柏家此舉還真不是異想天開。 柏家在乾隆七年的時候,入旗了,現在就是包衣上三旗的旗人。 以現在怡嬪meimei內務府上三旗女子的身份,是必須要參加小選的,如果能選上,那就進宮做宮女。如果運氣好被皇上看上寵幸,那么就變成了后妃,如果運氣再好一些,生下皇子來,那可謂是翻身做主人。 這個路子,就是正統的也是覺得大多數的包衣姑娘成為后宮嬪妃的路線,先帝額捏孝恭仁皇后當年走的就是這么一條路。 反而慧賢皇貴妃和嘉妃不是,她們兩是因為阿瑪是先帝的心腹,所以早早就在先帝那里掛了名,由先帝直接指婚。 即便是當年先帝沒有病重定下弘歷為儲君,她們兩都是有可能被指給宗室,比如仁皇帝朝的曹家姑娘當時就被仁皇帝直接抬旗指給了平郡王做嫡福晉,這種指婚也可能是指給滿洲八旗大族子嗣,最差都是一個自行婚嫁。 無論是感情上還是利益上,怡嬪自然是不愿意親meimei入宮成為后妃,別說什么幫自己爭寵的鬼話,怡嬪才不信了,若她meimei得寵,倒時候誰會是怡嬪,還未曾可知了。 但娘家有一句話打動了怡嬪。 皇子! 沒有皇子的后妃,日后可全的看新帝的臉色,即便是如先帝和弘歷這般對那些太妃態度還不錯的皇帝,那些太妃的日子過得也不怎么樣。 明面上份例這些自然沒有虧待眾多太妃什么。 可問題是,規矩是規矩,人的五感感受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布料。 規矩里布料多少匹,內務府肯定會老老實實一匹不差的給你,連類別都不會有錯。 可問題是送到你手上的布料,是不是你喜歡的花色,質量好不好,氣味如何,那可就不一樣了。 穿幾十年都不會爛的絲綢是絲綢,手一扯就爛的絲綢,難道都不是絲綢? 所以說現實和理論,永遠差十八條大街! 可如果自己有個孩子,那就不一樣了。 哪怕就是公主,哪怕要嫁到蒙古去,可總會有回來的一天,總能給自己撐一會兒腰。 就更不要提皇子了,說不一定日后還能有機會被自己的兒子接出宮去。 自己生孩子,怡嬪自己已經不抱希望了,一方面是太醫的話,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和她一樣從養心殿出來的嬪妃,就沒有一個有喜訊爆出過,很顯然大家都中招了,自己憑什么能成為那個幸運的漏網之魚了? 原本怡嬪是想要走抱養的路線,可先是因為娘家失寵,然后又看見了純妃所生的七阿哥抱養給嫻貴妃的事,怡嬪頓時明白了過來。 弘歷對她們的寵愛是一回事,瞧不起她們的出身又是另外一回事。 純妃,已經是四妃,前面還有一個長大的皇子,都依然留不下自己的兒子。 怡嬪不認為是寵愛問題,純妃明顯比嫻貴妃得寵,比嫻貴妃和皇后關系更好,唯一比不過的就是純妃的出身比嫻貴妃差。 隨后怡嬪才想到了大清可是滿人當政,而她們哪怕入旗了,在那些人眼里也不是旗人。 于是怡嬪對抱養皇嗣的想法,也淡了不少,不是她不想,而是恐怕皇上不愿意。 可娘家最近傳過來的話,又讓怡嬪對這事起了一點點的心思。 抱養大選小選出身的嬪妃的孩子,怡嬪沒資格,那抱養她親meimei所生的孩子了? 即便是最后依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柏家有個皇嗣,對柏家是大好事。柏家好了,對她也是一件好事呀! 她現在是已經明顯的無寵了,也就是如今后宮后妃不多,家世很好的皇后娘娘能壓得住后宮所有人,所以皇后娘娘執掌的后宮現在趨于平靜,沒那么大的宮斗。 不然,就怡嬪這情況,早就被人想辦法拉扯下去,騰位置了。 問題就在這里。 皇上今年才三十五歲,這個年紀對于男性的生殖能力來說不算大,再過二十年也依然能讓女性懷上。等未來有更多的嬪妃入宮爭寵,等宮斗過于激烈的時候,怡嬪怎么辦? 已經失寵無子,也無家世的她,半點底氣,半點自保的辦法都沒有。 八成會被推出去當替罪羊,騰出一個位置來。 但若是怡嬪的meimei生下了一個皇嗣,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是個皇子,自然誰都不會小瞧了怡嬪姐妹,如果是個公主,平安長大后也是怡嬪姐妹的一個底氣,而且還可以接著再生。 原本怡嬪對這事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心里總有那么幾分不愿意,畢竟刀還沒有架到脖子上,自然不會走極端。 可今天嫻貴妃摔倒昏迷不醒的這事,讓怡嬪被嚇了一跳,讓她想到了自己有可能的凄慘的未來。 也因此怡嬪在心里拿定了主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里,她不想去賭未來別人的心善,不會故意誣陷自己,不會推自己出去當替罪羊,她要自己掌握主動權。 于是怡嬪選擇送自己的親meimei上龍床,幫meimei爭寵。 趁著皇宮里里外外忙著慧賢皇貴妃喪事的機會,怡嬪給負責小選的奴才遞了話塞了銀子,讓他高臺一手,將自己的meimei選入,并未分配到自己所在的景仁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