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過好在,黃令曼也沒想著要對付高貴妃,而且在她的計劃里,也沒有對付高貴妃的計劃。 嗯,最多有可能在大阿哥永璜的身上,高貴妃若是真私底下有小心思,可能會中招。 所以雙方沒什么沖突,和高貴妃保持表面上的“友善”倒也挺不錯的。 至于那妃…… 黃令曼坐在轎輦上,看著前面同樣乘坐轎輦朝著承乾宮走去的人。 可能,她的計劃要稍微變一下。 不能和那妃交好了,至少表面上不能。 原因? 因為弘歷昨天說得那些話。 聽弘歷的意思和態度,出孝后,冊封后宮的時候,黃令曼大幾率會和上輩子的蘇氏那樣,會被直接冊封為妃。 這里就涉及到一個問題! 倒時候是她一個人被冊封為妃,還是蘇氏跟著她一起被冊封為妃? 不要小看的這個問題,這涉及到弘歷的態度和對后宮的治理政策。 對于政治,黃令曼沒有弘歷那樣的天賦,而且她記憶再好,也不可能記住所有事情,精確到一秒,只能記得大事。 也因此,黃令曼只記得蘇氏會在乾隆二年出孝后被直接冊封為妃,具體當時蘇氏享受什么待遇,她哪里還記得。 這就導致有些事情發生了微妙的誤差。 而現在,現實發展擺在自己面前了,黃令曼才發現和上輩子有不小的出入,有些事情是和上輩子完全不一樣的。 至少這輩子,黃令曼現在享受了妃位的份例,和蘇氏沒有。 當然,如果站在大清國情上去看,這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黃令曼比蘇氏多一個女兒,而且是在旗的旗人(包衣旗),屬于八旗自己人。而蘇氏是純漢人,屬于八旗嚴防死守的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黃令曼的待遇比蘇氏高,完全合情合理,符合大清國情。 然后就是黃令曼的阿瑪和叔父,他們兩人可是在康熙朝就混出頭來的,只是因為先帝上位被打壓了下去,但本事還在。 尤其是黃令曼的叔父,當年可是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包衣正黃旗的參領兼佐領,雖說其中有岳父李煦的原因在,也有康熙末年仁皇帝比起本事更看重對他忠心程度的原因在??扇羲甯甘遣莅?,也不可能當上,好歹也有點真本事。 在弘歷剛剛登基早期極度缺人的情況下,重用黃令曼的阿瑪和叔父,這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事情。 姻親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可靠,可總比什么關系都沒有還是要可靠一些。 至于鹽政,也不出意料。 內務府官員,尤其是外戚當鹽官,也算是舊例。 先帝開的先例。 這些很符合大清國情,以及弘歷現在情況的事情,卻引發了一個問題——黃令曼和蘇氏的份量完全不對等。 這種不對等,比黃令曼和金貴人的對比,差距還要大。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蘇氏還能被直接冊封為妃嗎? 黃令曼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她現在開始想了。 坐在榻上,仔細的想了想。 最后,黃令曼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要自己不立馬失寵,弘歷不突然失了智,蘇氏是不可能被直接冊封為妃的。 因為,現在蘇氏不單單各方面原因加起來是份量比不過自己,恩寵也比不過自己,在弘歷心里的地位還不如兩個南府學藝處的太監了。 前不久弘歷就給這兩個太監全家入旗了,而蘇氏的娘家,在乾隆四年才得以入旗。 在蘇氏乾隆二年不能封妃的情況下,后宮格局就變成了黃令曼和那妃平起平坐。 皇后娘娘富察氏尚未駕崩的時候,黃令曼和那妃交好沒什么問題。 因為后宮格局會是:皇后高貴妃金氏交好,黃令曼那妃交好,蘇氏獨立。 可這里有個問題,皇后娘娘富察氏和高貴妃都會薨逝,倒時候后宮第一人和第二人交好,是弘歷愿意看到的局面嗎? 第85章 改變計劃 黃令曼仔細的回憶了一下弘歷的性子。 他大幾率是不喜歡高位分的嬪妃抱成一團的,上輩子抱成一團的嬪妃,尤其是有子的嬪妃,可都被弘歷防了一手,死得都挺快。 想想看,這輩子皇后富察氏薨逝后的后宮局面: 繼后肯定是那妃輝發那拉氏。 而黃令曼即便是不能在乾隆十年高貴妃死后升職,皇后富察氏死后的乾隆十三年弘歷還會大封后宮,幾乎舊人全部都升職了,倒時候只要她不死,肯定能成為貴妃。 蘇氏,因為三阿哥永璋的原因,到時候卻不一定能升為貴妃。另外一個貴妃之位,到時候有可能是金氏。 如果不出意料的話,妃位上應該還有:舒妃,令妃這輩子不可能出現了。嬪位上怡嬪、婉嬪跑不掉,海常在若是自己算計成功,倒時候應該是愉嬪,而非愉妃。 也就是到時候上得了臺面的一宮之主有:繼后、貴妃黃氏、貴妃金氏、純妃蘇氏、舒嬪葉赫納喇氏、怡嬪柏氏、婉嬪陳氏、愉嬪珂里葉特氏。 按照上輩子的發展趨勢,結合這輩子來看。 到時候,繼后、自己、舒妃葉赫納喇氏、愉嬪珂里葉特氏會是一個小集體,純妃蘇氏、婉嬪陳氏、怡嬪柏氏會是一個小集體。 貴妃金氏依照現在的情況,還有上輩子未來發展來看,怕不會在和誰結盟,而是自己在高貴妃死后拉起一個小山頭來,自己當老大。到時候她生了四子也有資本當小山頭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