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兩道圣旨寫得花團錦簇,撇開各種禮節性用詞,提煉總結出其中含義,就是這般簡單純粹。 “砰!” “砰!” 蓋上大印,姚元景這個內閣首輔捧著圣旨出發了。安南省之事,值得他這位內閣首輔跑一趟。 姚元景出發第三日,九月初一,大清報上半月的報紙刊發,頭版頭條,加粗大字:安南國歸附大清,安南郡王入京! 百姓拿到報紙一看,一個藩屬國歸附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剛并入就要建鐵路了? 嘿,我們浙江、安徽、江蘇、廣州……連鐵路的影兒都還沒瞧見呢,安南省憑什么? 云南總督年羹堯收到九月的大清報,看到標題他眼睛都亮了,放下報紙,對著東北方向隔空給皇上行了個大禮。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西南疆土永固!” 海參崴鋼鐵廠的田文鏡看到最新一期的大清報,他跑到鋼鐵廠大門外,瑞親王福晉前幾日離開海參崴時候,專門叫人在墻上貼了六個紅字。 時間緊!任務重! 他們這條鐵路都還沒修到吉林,安南省這就規劃上了。 田文鏡一跺腳,往廠里跑,他們不能輸。 “干起來!都干起來!” 他們先開工,總不能比安南省還晚完工吧。 姚元景這個內閣首輔還未到安南省,朱軾這位鐵道副總都領著一眾人手也出發了。 修鐵路的頭件事,他們要先去云南開化府建個鋼鐵廠! 第78章 “皇上,這幾日不太忙,您可以出宮散散心,最近京里可熱鬧,大家都在問其他省什么時候才能建鐵路?!?/br> 雍正輕笑:“不只是百姓吧,是不是官員們也在問?” 張廷玉笑著點點頭:“官員們問得也不少,就算臣這里,也有不少安徽籍的官員來質問我了?!?/br> “質問你?”雍正驚訝。 “質問臣這個御前紅人,怎么不給家鄉百姓撈點好處。如今剛歸到大清的藩屬國都能建鐵路了,怎么安徽連個規劃都沒有?!?/br> 雍正笑罵一句:“胡鬧,他們既然是朝臣,難道不知道為何要先建北線和西線鐵路?” “知道歸知道,但是涉及到自身利益,還是想多問一句?!?/br> 雍正嗯了聲:“既然如此,你寫一篇文章,下半月發到大清報上,把咱們的規劃對天下百姓說清楚?!?/br> 張廷玉也是這個意思;“臣以為,這都九月了,馬上就要秋收了,等忙完秋收,各省要修路、修水庫,若是有余力,也可提前把火車的線路慢慢平整好,待以后火車鐵軌鋪過去時,也能省些事?!?/br> 菁華大學給出來的三縱三橫火車線路布局都是直來直去,但是落實到實際修建中,以這個時代工匠的本事,根本鑿不穿沿途的那些大山,也渡不過許多大河。為了盡快建好火車北線的線路,開山建橋太難的地方直接繞過。 若是能打通山脈,不用繞路,那就最好不過了。 “愚公移山,不是一代人兩代人能做好的事。咱們如今只能先把鐵軌鋪起來,等后代人打通山脈了,再建新的鐵路吧?!?/br> “皇上說得是?!?/br> 北線的火車修建已經上了正軌,西線還未開始,雍正得了些許空閑,這日一早,準備出宮去天津走一走。 雍正體察民情,誰也沒告訴,帶著蘇培盛和幾個侍衛,去火車站親自買火車票,最早一班的坐票賣完了,買了幾張站票,雍正一路從北京站去天津,這個體驗倒是頭一回。 到了天津下車,雍正對蘇培盛說:“每隔一段時日來天津,天津都會變得更熱鬧一些,可見這里發展得好?!?/br> “爺說的是,奴才現在還記得,九年前咱們來天津參加菁華大學的成立那日,菁華大學前門冷冷清清,后門也還沒有繁華的商鋪,如今天津這小塊地方,讀書的、做生意的、過日子的,到處都是人?!?/br> 天津火車站原來建在鋼鐵廠外頭,后頭為了疏散人群,火車站建到西邊一塊空地上,離菁華大學有六里遠。這才幾個月過去,從天津火車站到菁華大學,中間這六里地陸陸續續建起了房屋,來往商人、百姓繁多。 “幾位爺去哪兒?要坐馬車去,送去菁華大學一人只需三文錢,到港口五文錢?!?/br> “多謝,暫且不用?!?/br> 雍正一行人穿得像是來做生意的商人,一出火車站就有人來攬生意。 雍正站在遠處看了會兒,不過半刻鐘,那輛馬車上坐滿了人,車夫笑著吆喝一聲,趕著馬車往東去。 雍正笑著對蘇培盛道:“這生意真好做?!?/br> “小生意罷了,賺個辛苦錢?!?/br> 雍正不坐馬車,六里路慢慢走過去,熱出了一身汗,他搖著扇子,走到菁華大學后門,往里面看了眼,學校里特別熱鬧。 “大爺,學校里忙什么呢,這個點兒不上課?” 大爺端起大茶杯抿了口,笑道:“這不是剛開學么,今日學校里社團招新,熱鬧著呢?!?/br> “哦,哪個社團最受歡迎?” “那我可不知,不過去年最受歡迎的社團我知道,一個是外語學院開的蹴鞠社,一個是會計學院開的求職社?!?/br> “求職社是做什么的?” “幫學生找差事的,比如你家的孩子想學外語,在外面找不到老師教,你就可以出銀子交給求職社,求職社從社團里給你介紹個學生當老師?!?/br> lt;a href= title=西涼喵 target=_blankgt;西涼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