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清穿]福晉已經三天沒打我了、九福晉鬧和離日常[清穿]
“是!” 三小只被拎下來,一個個都遺憾得很,他們還沒看完呢。還是弘時厲害,他們只能爬瑪法的馬車頂,弘時他們爬到火車頂上了。 “我也想爬火車!” 弘歷和弘希對視一眼,小兄弟,我懂你! 弘年不許:“咱們太小了,不能去,火車動起來會摔傷?!?/br> 因為火車提前運行,鋼鐵廠外面都鬧瘋了,駐守在菁華大學不遠處的士兵以為發生什么大事了,都扛著槍跑來巡邏。 搗亂的壞人沒瞧見,一群瘋癲的跟山猴一般的年輕學生倒是有一群。 看到火車跑起來,這些士兵也激動起來,一個個抱緊火槍,也想加入到狂歡的人群中去。 “是不是用不了多久,咱們就可以坐火車去京城了?” “何止是去京城,咱們以后肯定可以坐火車去大清其他地方。你們忘了瑞親王福晉封親王的時候,大清報的報紙上畫的圖?” 大清報上畫了三縱三橫六條火車線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以后呀,邊疆說去就去。 天津的熱鬧很快傳到京城,鐵軌還沒鋪到京城,京城的百姓都跑來天津看火車是怎么跑起來的??吹焦と颂цF軌,一個個都跑去幫忙,爭先恐后,都想摸摸這鐵軌有什么稀奇,怎么就能讓那個鐵匣子跑起來呢? 等到火車鐵軌鋪到京城,那天早晨,火車頭從天津港口拉著一串四車廂的絲綢到京城,雍正帶著朝廷百官和京城百姓站在站點處迎接。 火車司機按下喇叭,一聲長音響徹時代的長空! 大消息,火車試運行成功! 弘曙領著報館的主事們記錄下這一幕,隨后弘曙頭疼起來,火車試運行成功和九嬸嬸進天壇拜祭天地,到底哪一條消息放在頭版頭條才好? 報紙還未刊發,京城的熱鬧傳不到安南國,胤禩收到京城來信時,正帶著兒子在海邊釣魚。 快船從海面上駛開掀起一層海浪,胤禩提起魚竿,拉起來一條海魚,他不緊不慢地把海魚摘下來放到桶里,又拿了張帕子擦手,等他擦完手,秘信就送到他手上了。 看完信,胤禩問:“火車成了?” “成了,奴才出發那日,蒸汽火車已經順利跑起來了?!?/br> 胤禩又把信看了一遍,北邊的一橫,和西邊的一豎,士兵和糧食,加在一起就是戰爭。 北邊有誰?準噶爾殘部九年前就被打趴下了,這些年也沒緩過氣來,北邊的強敵如今只剩下沙俄了。 胤禩寫了封信交給內侍:“告訴四哥,今年內,安南國定會變成大清的領土,希望明年鐵軌能鋪到紅河港來?!?/br> 為了這一日,胤禩計劃許多年了。 第75章 “主子,二爺從新南疆省叫快船給您送了封信?!?/br> 葉菁菁接過慧心遞過來的信,拆開一看,頓時笑了:“嘉年挺敢想,從北京到天津試運行的線路剛開通,他就想給新南疆省鋪上鐵路了?!?/br> “二爺也是為了辦差更順利些?!?/br> 葉菁菁嗯了聲,給礦廠到碼頭裝上火車確實會快一些,但是大清現在沒有足夠多的熟練工人來生產鐵軌和火車,朝廷大概率也不會同意嘉年的提議。 葉菁菁把信送去養心殿,雍正看了后就給否了。 “若是人不夠,從各地招一些百姓去新南疆開礦,工錢給高一些,修鐵路就不必了?!?/br> 如今國庫有銀子有糧,給得起,不怕招不到愿意去新南疆干活的百姓。 “張廷玉,你是工部尚書,這事兒朕交給你負責,缺人你自己想辦法,缺銀子你去戶部申領,總之,不能讓鐵礦影響修鐵路的進度?!?/br> “臣遵旨?!?/br> 田文鏡這個工部侍郎前幾日已經去海參崴建鋼鐵廠去了,鐵礦走海路運到海參崴鋼鐵廠,北線的火車線路從海參崴出發,一路往西邊修。 聽說,為了修建鐵路,科爾沁蒙古的牧民都去海參崴幫忙了,都希望早日能連通火車,以后給草原運糧就容易了。 為了安排修鐵路的各種調度,這幾日軍機處、內閣的官員都十分忙,胤禟作為戶部主理,已經兩三日沒有回府了。 葉菁菁從養心殿出來,去戶部衙門看了他一眼,胡子拉碴,身上的衣裳還是前日出門時身上那套,這個臟男人,也不知道換一身。 葉菁菁沒有打擾胤禟,招招手把小金子叫出來。 “我叫人送了衣裳過來,等他空閑了,你叫人燒熱水給他洗漱,換身干凈衣裳總會舒服些?!?/br> “哎,奴才記下了?!?/br> 小金子也跟主子熬了好幾日,他道:“為了修鐵路,各地調用的民夫還有糧食是個大數目,這幾日主子爺領著人都在忙這事兒。福晉您別擔心,再有一兩日應該就能忙完了?!?/br> 葉菁菁點點頭:“我回了,你去忙吧?!?/br> “奴才恭送主子?!?/br> 葉菁菁回府,王嬤嬤來稟:“您剛進宮沒一會兒,公主說今日她有課要上,公主用了早膳就回天津去了?!?/br> 王嬤嬤從小照看永樂長大,如今年歲也不小了,就在府里榮養著,管一管永樂院子里的事。 “她坐火車去的?” 王嬤嬤笑道:“可不就是坐火車么,從京城去天津,坐火車最快?!?/br> “坐火車也好,咱們自家的火車,肯定得支持?!?/br> 火車通車不久,京城里百姓正是新鮮的時候,一共五節車廂,每趟來回都滿滿當當的。 坐一趟火車價格雖不貴,但這段時日靠著這條火車線路,賺了小一千兩,除開每日燒煤和工人的開銷,還小賺了一筆。 葉菁菁也有好些日子沒去天津了,弘年和弘希兩個小子也不知道乖不乖。 “主子您還不知道么,咱們家二阿哥雖然皮,愛跟五皇子胡鬧,咱們家大阿哥卻是穩重人兒,管得住二阿哥。您呀,就是一個月不去天津,也出不了事?!?/br> “呵,我才不信。弘希是明著鬧,像他阿瑪。老大是暗著來,藏得深些罷了?!?/br> 葉菁菁也不知道老大跟誰學的,明明和老二一般的年紀,這小子卻知道干壞事兒要偷著來,明面上誰不夸他是個乖寶寶?連家里長輩都被他騙住了。 永樂從小被他們夫妻捧在手心長大,弘年和弘希兄弟倆不一樣。 兩個兒子是葉菁菁在雍正二年年底生的,那會兒胤禟在大清各地巡視查貪,葉菁菁忙著天津那邊的事,出了月子后葉菁菁經常不在家,孩子就是她阿瑪額娘幫她看著,偶爾宜妃也會幫忙帶幾天。 等弘年和弘希稍大一些,能說能走了,到了五六歲,孩子帶去天津,兄弟倆去年去長福莊小學讀書后,就由永樂這個當jiejie的照看著。 葉菁菁有些想三個孩子了:“慧心,你打發人去暢春園問問宜妃娘娘,問她想不想去天津,若是想去,明兒一早我去暢春園接她去?!?/br> “奴才這就打發人去問?!被坌男Φ溃骸芭挪?,宜妃娘娘肯定想去?!?/br> 自上月火車開通后,鬧得可熱鬧了,宜妃這么愛湊熱鬧的人,都還沒去看過呢。 瑞親王府打發人去問了后,宜妃立刻說:“不用等明日了,今兒我就去瑞親王府?!?/br> 宜妃經常去瑞親王府和天津那邊,兩邊府上都有她日常慣用的東西,葉菁菁每季給家里人做衣裳也會給宜妃做幾身放在家里,宜妃如今出門什么都不用帶,坐上馬車就走。 “宜妃meimei,你這是要去瑞親王府?” “德妃jiejie有事兒?” 德妃笑道:“你這是要去天津一趟?” “正是?!?/br> 德妃其實也想去試試坐火車是什么感受,想叫十四接她出去吧,十四這個小子跑去海參崴了,沒人接。 德妃也不好出暢春園,于是就盯上了宜妃,這不,瑞親王府的下人剛進來,德妃本來和惠妃游園呢,趕緊就過來了。 惠妃:“叫我說,宜妃meimei就把咱們姐妹都帶出去吧,火車這么新鮮的東西,咱們姐妹都沒見過呢?!?/br> 榮妃慢慢悠悠趕來:“咱們這些人的見識還比不過京城里的尋常百姓,連火車都只在報紙上看了眼,說出去都怕人笑話?!?/br> 皇貴妃也來了:“皇上出宮有大半月了,出去游玩也不帶咱們姐妹。咱們不走遠了,去一趟天津應該使得吧?!?/br> 良妃、成嬪、定嬪、密嬪、襄嬪等也都來了,溫溫柔柔地喊宜妃jiejie,也帶一帶她們吧。 一看這場面,宜妃哭笑不得:“合著姐妹們都商量好了,都打我的主意呢?!?/br> 襄嬪嘴巴甜:“宜妃jiejie的兒子兒媳們最孝順,瑞親王妃跟您跟親母女一般,有什么好事兒都念著您,咱們姐妹羨慕不來,只盼著能沾點jiejie的光,jiejie快同意了吧?!?/br> 襄嬪的兒子是康熙最小的兒子胤祎,今年也十一了,早就不在暢春園住了,在宮里上書房讀書,住在南三所,只有休沐時才會回來瞧瞧她這個額娘。襄嬪如今也不cao心兒子了,整日跟園子里的姐妹們學著給自己找樂子打發閑暇時光。 “咱們姐妹都出去,萬一太上皇知道了……” 德妃道:“知道就知道了吧,說句不好聽的,咱們都這般年紀了,太上皇還擔心咱們出去找面首不成?!?/br> 這話也就是腰板硬,且跟太上皇不睦,只剩下面子情的德妃敢說。 皇貴妃道:“別說太上皇身子骨不好的那幾年,就是太上皇身子骨這兩年好了,也未召過哪位姐妹,本妃瞧著,太上皇早就不在意這些了?!?/br> 這些年陪伴在太上皇身邊的只有皇貴妃一人,皇貴妃如此大膽發言,其他妃嬪對視一眼,都明白了,哦,太上皇早就不行了。 佟家的男丁們這幾年陸陸續續有了差事,皇貴妃也活開了,娘家那邊也不管了,這幾年性子敞亮了許多。 太上皇都拿出來說了,宜妃知道,姐妹們確實都想出門。 “行,我叫人給菁菁傳個話,若是行,明日叫她來接咱們?!?/br> 宜妃一個人可以去瑞親王府住,如今姐妹幾乎都想去,二十多個人呢,根本住不下,今日就先住在園子里吧。 傳話的奴才趕緊跑去瑞親王府稟報主子,葉菁菁有些吃驚:“你說有二十多位妃嬪想去天津?” “沒錯,皇貴妃、德妃都要去,宜妃叫奴才趕緊回來稟主子?!?/br> 葉菁菁頭疼,這么多妃嬪,該如何安排? “慧心,你這會兒進宮一趟,去找皇后,把這事兒告訴她,皇后肯定會去問皇上的意思?!?/br> 事情牽扯到太上皇的妃嬪,里頭還有皇貴妃、德妃這樣的大人物在,皇后肯定做不了主,當即就去乾清宮稟報皇上。 雍正不在意道:“皇額娘她們想去天津就去吧,宜妃娘娘常去天津,也沒見如何。只是要辛苦九弟妹接待了?!?/br> 皇上都發話了,葉菁菁只有把這事兒接下了, 事情定下后,一個奴才跑去暢春園報信,一個奴才坐火車去天津做準備。 葉菁菁在天津的府邸是座五進的大宅子,招待二十多位后妃不成問題,只是要提前準備準備。 天津府這邊在準備,暢春園的妃嬪們也在準備。特別是那些沒有兒子的妃嬪,搬出宮后在暢春園住了近十年都沒出過門,可興奮了。 宜妃在天津那邊的行李齊全,自然什么都不必帶,其他妃嬪可不是,拉拉雜雜一堆東西,好幾個箱子。 這可不行,德妃趕緊叫人去交代,每人只能帶一個箱子,多得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