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清穿]福晉已經三天沒打我了、九福晉鬧和離日常[清穿]
“內閣閣臣么,也就是那么回事兒。若是天下太平,百姓日子安寧,當個普通百姓比為官做宰更好?!?/br> 李德明舉起報紙對著窗戶透進來的光,虛著眼看報紙上的文章,他的白發在寒風中微微晃動著。 李陽看著祖父這般模樣,所以是: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嗎? 碰上亂世,普通人、當官的人,誰又能真的獨善其身? 李光地已經卸任,他在家看著這份報紙,心里得意,等陳廷敬過些日子進京,他看到這份報紙肯定很懊悔,大清能有今日,這是在他李光地當首輔時成的。 去暢春園的路上,雍正也看完了報紙,他道:“報紙刊文定下時朕就看過一回,今日刊發時再看,心里還是十分激動?!?/br> “皇上激動什么?” 雍正把報紙遞給皇后:“這才一年而已,大清在朕手上,朝廷官員、六部、軍隊、菁華大學、民間,變化如此之大,與一年前皇阿瑪在位時相比,竟然像是兩個不同的國家?!?/br> 說到最后,雍正的語氣忍不住激動起來。 “您是天生的帝王,沒人比您更適合這個位置?!被屎笳Z氣溫柔又堅定。 “不,除了朕,九弟妹、朕的兄弟們,姚元景、張廷玉、李光地、王掞、溫達這些大臣,也付出了許多?!?/br> 九弟妹的名字放在皇上之后,皇后再一次在皇上這兒感受到他對九弟妹的重視。 暢春園里,康熙剛看完一大早送來的大清報,看完后他沉默了許久,盯著報紙上董鄂菁菁的名字,嘴唇囁嚅了好幾下,才微不可聞地說了兩個字:荒唐! “主子爺,你說話了?” 康熙沒吭聲,梁九功只當主子爺在試圖說話。 前日太醫給主子爺針灸后,好像是扎得深了些還是扎錯了什么地方,主子爺突然痛苦了哀嚎了一聲。后面幾日,主子爺一直在試圖開口說話。 梁九功見主子不看報紙了,輕手輕腳地把報紙收起來,放在御案一角,這里還擺著菁華大學的幾份校報。 胤禟夫妻他們到得早,沒著急去九經三事殿,夫妻倆帶著孩子先去看望宜妃。 宜妃還沒梳妝打扮,正在叫貼身宮女收拾她的衣裳首飾,這些都是下午要帶走的。 “額娘,您要什么我給您準備就是,您帶這么多東西出去,也太麻煩了?!?/br> “你懂個什么?!?/br> 胤禟不懂,葉菁菁懂,宜妃的心不在這兒了,也沒把暢春園當作自己的家,所以她要把她喜歡的寶貝都挪到瑞親王府去。 宜妃親熱地拉著葉菁菁的手:“還是菁菁懂額娘?!?/br> 葉菁菁對胤禟說:“一個月才五日而已,是不是太少了?你去跟皇阿瑪說說,能不能把五日改成半個月?” 胤禟一屁股坐下,懶洋洋道:“別說半個月,我還想著額娘就住在咱們府上,再不來暢春園了呢,我說了算數嗎?” “行不行的,你先去問問吧。咱們主要是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成不成全咱們,看皇阿瑪如此想?!?/br> “喲,福晉,你如今越發放肆了,竟然敢去皇阿瑪跟前表達自己的態度,萬一他收回之前的話,五日都不肯答應呢?” 宜妃猶豫,按照太上皇的脾氣,還真有可能。 “算了算了,別去說了,一個月五日也行。我好歹每月都能出去,惠妃現在都還沒能出過暢春園?!?/br> 十一月底的時候本來說送惠妃去福建,誰知道南海起了戰事,就沒能去成。直親王打贏了仗,說是要回京,惠妃干脆就在京城等著,到時候跟直親王一起去南方,去年加上今年,能在南方留四個月。 宜妃從柜子里翻出一套文房四寶給葉菁菁:“這是我當初帶進宮的東西,這些年都沒用過,搬來暢春園時又帶出來了。我剛才看過報紙,這套文房四寶就給菁華大學那個頭名狀元,叫木巧的那個小丫頭吧?!?/br> “我這輩子沒做成什么事兒,看到木巧一個孤兒能這么厲害,我看了就心里激動?!?/br> 讓宜妃心里激動的不止那個叫木巧的小丫頭,還有小兒媳的名字,董鄂菁菁,寫在大清日報下面,當時她就忍不住落淚。 “菁菁呀,你要好好的,以后,叫咱們大清的年輕姑娘,都能看著你往前走。別都跟我似的,好似咱們婦人除了依靠男人受人眼色,就沒別的活路可走?!?/br> “額娘,我會的?!?/br> 葉菁菁帶宜妃去過天津了,開船去海上看海,去菁華大學看那些女學生,船廠、鋼鐵廠的女工人,宜妃好似突然生出一股想掙脫什么的心愿。 九經三事殿,自中秋節這對皇家父子不歡而散后,這還是他們這幾個月來頭回見面。 雍正本來有許多話想跟皇阿瑪說,但是看到皇阿瑪御案上的大清報后,他覺得他不需要開口了,他想說的,都在大清報上。 父子倆就這樣沉默地相對而坐,康熙審視著他這個看似穩妥實際上離經叛道的四兒子。 雍正直視康熙,以大清皇帝的姿態。當皇帝,他比他更勝一籌。 康熙動了,他招招手,梁九功從后頭走出來,把一張紙交到雍正手里。 “皇上,這是太上皇早上親手寫給您的,以后呀,您就別住養心殿了?!?/br> “太上皇說了,大清皇帝,當入住乾清宮!” 雍正愣了一下,再看向皇阿瑪,他知,這是皇阿瑪對他的認可! “兒臣,謝皇阿瑪!” 第74章 八年后,雍正九年,清明。 剛過完年節不久,太皇太后薨逝,這幾年身體已大好的康熙生了場大病,在暢春園養了兩個月,今日清明祭祖,他這才從暢春園中出來。 康熙被奴才扶著下馬車,看他佝僂的背,蒼老的臉,和尋常六十多歲的老人并無區別。 “皇阿瑪!” 正當壯年的雍正上前扶著康熙,康熙微微抬起下垂的眼皮,看了眼老四,隨后又低下頭,走他的路。 只見他腳步滯澀,慢慢挪動著步子。 “走吧,敬告天地,也給你皇祖母上炷香?!?/br> 御駕和鑾儀衛都跟在身后,康熙卻不肯乘坐,他今日定要一步步走上天臺。 雍正也不著急,他扶著皇阿瑪慢慢走著。 四月的北京還很涼快,上臺階才走到一半,康熙已經大汗淋漓。 雍正輕嘆,皇祖母之死,讓皇阿瑪的精氣神損了大半。 康熙和臺階較上勁兒了,他一步步往上挪著,每登上一步臺階,他腦子里都滑過一個舊人。 八年前,他在暢春園里接見剛從新南疆回來的陳廷敬,那時候他意氣風發,前年人沒了;去年夏天從福建坐船來天津,陪他游菁華大學的李光地今年也沒了;還有墨家那位總愛擠兌他的墨家巨子墨玄也死了…… 佟國維這個狗東西,每年都說要病死了,今年都活到八十了,還沒死。跟他談論數學難題的梅文鼎,這個老東西今年八十四了,比佟國維還能活。 不知道走了多久,康熙一腳邁上最后一階臺階,他轉身看向臺階下,老一輩的皇室宗親沒幾個了,站在下面的都是新一代的愛新覺羅子孫,一個個二十來歲的年紀,風華正茂。 康熙側頭看看距他幾步之遠的兒子們,老邁的康熙還是不能理解四兒子今日的安排:“都進去祭祖?” 除了老大在福建海軍,老八在紅河港來不了之外,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九胤禟夫妻、老十胤俄、十二胤裪、十三胤祥、十四胤禎,連四個年滿二十的皇子十六、十七、十八三個都在,只有他最年幼的皇子胤祎今年十一歲,跟著他的侄子們站在臺階下。 “大清有今日海晏河清的模樣,都是兄弟們和九弟妹齊心努力的結果,祭祖這樣的大事,兄弟們和九弟妹自然要參與?!?/br> 老態龍鐘的康熙看向九兒媳,葉菁菁笑著回視他。 這八年以來,她的菁華大學培養出許多人才,加起來有近兩千余人,這些人中,一小部分有天賦的人留在菁華大學做研究,超過一半的人去了菁華鋼鐵廠、菁華船廠工作,另外有四五百人進入朝廷辦事,從最基層到中央,到處都有菁華大學的學子,男女都有。 菁華校報、大清報都在她影響之下,把控輿論的過程中,她把她的影響力植入到大清的方方面面。 這八年是康熙老去的八年,卻是她葉菁菁崛起的八年。 如今,她在朝廷內的地位,就算是雍正都不能輕易撼動,何況是身為太上皇的康熙,葉菁菁自然不怕他了。 “皇阿瑪,吉時到了,兒子扶您進去吧?!?/br> 康熙無聲嘆息,慢慢走進天壇,一身吉服的葉菁菁走在一眾親王當中尤為顯眼。 固倫恪靖公主被雍正從歸化城請來,她站在臺階下,看著九弟妹一步一臺階地走上頂端,走進象征著皇權威嚴的天壇,她忍不住激動地紅了眼眶。 大清報如今的副主編之一,和碩醇親王胤祐的兒子弘曙,拿著手里的筆趕緊記下:雍正九年清明,太上皇、皇上領皇叔們,及菁華親王、菁華大學士、菁華大學校長、大清報主理、瑞親王福晉董鄂菁菁,進天壇祭拜天地。 弘昱瞥了眼弘曙的記載,一個沒忍住笑出了聲。 旁邊其他堂兄弟都伸長了腦袋偷看,弘暉看了之后撲哧一聲,弘盼、弘昀兩兄弟對此不發表意見,只有勇親王胤禎的兒子弘春表示了自己的不滿。 “弘曙哥,你這么記錄真的行?咱們這些兄弟的阿瑪就不說了,你親阿瑪,我七伯,名字就隱藏在’皇叔們‘三個字中?” “你對九嬸也太好了吧,你可真行,這么多封號,九嬸自己都沒你記得清楚?!?/br> 永樂偷偷溜過來,看了眼弘曙哥記了啥,看完后頓時也笑了:“弘曙哥,上月我額娘獲封菁華親王才上了報紙,這月又上報紙,你不怕大清百姓看著煩了?” 上月蒸汽火車研發成功,雍正封賞了參與蒸汽火車研發的所有人,葉菁菁這個一力推動這個項目的菁華大學獲封親王爵位,和瑞親王的爵位一樣,都是世襲罔替,可以傳給后代的鐵帽子王。 弘曙一副你不懂的表情:“咱們皇室里,如今除了四伯最受百姓愛戴之外,第二就要數九嬸,百姓巴不得月月都能瞧見九嬸的消息?!?/br> 弘晟這位菁華大學《海外報》的主編贊同地點點頭:“咱們《海外報》,報道的都是海外諸國的新鮮事,跟九嬸根本毫不相關,每月收到全國各地百姓寄來的信件中,依然有許多人提到九嬸?!?/br> 弘暉笑道:“永樂,九嬸這般受百姓愛戴,你說等你承襲菁華親王爵位的時候壓力該多大呀!” “我沒啥壓力,菁華大學都是我額娘創下的,我額娘說,我安生當好二代,把菁華大學傳下去就行了?!?/br> 弘時羨慕了:“還是九嬸好,不像我皇阿瑪整日訓斥我,說我不上進,怎么還沒大學畢業?!?/br> 弘時是雍正的四兒子,前頭大哥弘暉、二哥弘盼、三哥弘昀都是雍正二年一次就考上了菁華大學,四年后順順當當畢業。 弘時比前頭三個哥哥小幾歲,輪到送他去考菁華大學時,前年愣是沒考上,把雍正氣得夠嗆,罵弘時丟了他的臉?;翌^土臉的弘時努力了一年,去年九月總算考上了菁華大學,他才讀了半年,他皇阿瑪就催他早些畢業,說朝廷缺人干活兒。 弘時無語,前頭他的哥哥們,加上叔伯家二十多個堂哥,這么多牛馬還不夠皇阿瑪使喚的?他今年才十三,都還未大婚,怎么就輪到他干活了? 永樂安慰弘時:“四伯就是這樣的性子,今早在天壇外面碰到我時,也催我了。對了,也催弘年和弘希了?!?/br> 弘年和弘希是永樂的弟弟,他們倆是雙胞胎,雍正二年十二月出生,今年也才七歲,如今還在菁華小學跟弘歷一塊兒混著呢。由此可見四伯有多喪心病狂。 弘時嘆氣,他皇阿瑪自己愛干活,他不愛干活兒呀,他只想跟二哥弘盼一起在家養病休息。 弘盼瞪弘時一眼:“生病有什么好,別胡說八道?!?/br> 弘盼小時候跟弘暉一樣生了場大病,當時差點人就沒了。好歹被太醫救活了,可病根還是落下了,就算如今已經成年大婚,身子骨依然弱得很,不如弘暉康健。 和弟弟一樣想擺爛的弘昀建議弟弟:“你的會計課學完了,再好好學一學文,等畢業后來翰林院,哥哥我帶你修書,咱們在翰林院一起混日子?!?/br> 弘暉聽到只想嘆氣,他一共四個同父異母的弟弟,關系都還行,只是一個病懨懨,兩個想躺平,還有一個小弟弟弘歷才讀小學,正是人嫌狗厭的年紀,他這個大哥真是不好當。 弘暉拍拍永樂的肩膀:“你好好帶弘年和弘希,順便也教教弘歷,弟弟們都不干活,這還得了?” 永樂今年別看才十四,她已經從菁華大學畢業了,學的是數學和外語,拿了兩本畢業證?;适业男值芙忝弥?,能拿兩本畢業證的也就那三兩個人,弘暉很信任她。 弘盼、弘昀、弘時三兄弟都贊同大哥的話:“永樂,你一定好好教教弘歷,弘歷皮歸皮,那小子人還是聰明的,教好后叫他跟大哥一起為大清拉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