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清穿]福晉已經三天沒打我了、九福晉鬧和離日常[清穿]
“十弟,你皇叔不想喝了,你就別敬了吧?!?/br> 胤俄扭頭沖太子笑:“太子二哥怎么看出皇叔不想喝了?剛才給四哥敬酒皇叔最積極,二哥沒看出來?” 胤礽看向皇阿瑪,康熙笑了笑:“大過年的,喝酒別貪杯,喝好了就成?!?/br> “得,皇阿瑪竟然如此說,咱們兄弟就先喝到這兒?!?/br> 胤俄罷手,胤裪也丟開了酒杯。 嘖,還沒玩夠呢。 皇太后有些累了,起身回宮休息,康熙親自送皇太后回去。 皇上和皇太后都走了,宴會也到了該散的時候了。 胤祥笑著對四嫂道:“四哥昨兒晚上肯定沒睡成,一早回京又進宮了,這會兒宴會散了,四嫂跟四哥先回去休息吧?!?/br> 胤禛喝到半醉,精神和身體都累到了極點,他沖兄弟們點點頭:“四哥今兒多謝你們?!?/br> “四哥說什么話,咱們兄弟互相幫扶本就是應該的,八哥你說是不是?”胤俄故意扭頭問胤禩。 胤禩笑著點點頭:“四哥你且回去吧?!?/br> 胤禛上前,去給幾位娘娘行了禮,禮數周全后,這才讓蘇培盛扶著他出宮。 德妃笑著跟宜妃道:“他們兄弟間感情好,皇上見了都高興?!?/br> “誰說不是呢?!?/br> 見宜妃情緒不高,德妃故意提起小兒子:“老十四那個混賬東西年前給我寫了封信,說今年過年他們要在船上過,還要在海上放煙花,聽起來就好玩,他和老九兄弟倆去了海參崴幾年,倒是一點都不嫌那兒苦悶?!?/br> 宜妃嘴角微微翹起:“心都玩野了,老九福晉給我送信,說永樂那孩子最喜歡去海邊玩兒,去年夏天,三歲的小孩兒竟然跟老□□會鳧水了?!?/br> “聽說老九去軍營有時候也帶著永樂,誰帶的孩子像誰,永樂從小在她阿瑪身邊長大,愛鬧騰也正常。孩子呀,就是要多動動,身子骨才好?!?/br> 女人年紀一大呀,就喜歡念叨孩子,宜妃惦記著兒子兒媳和孫女,這都三年了,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們才會回京。 宴席散了,胤祺夫妻倆抱著孩子送宜妃回宮,有弘宇這個愛笑的小娃娃在,宜妃開懷了不少。 弘宇鬧覺,宜妃叫五兒媳帶弘宇去隔壁耳房睡一會兒。 待兒子和福晉走了,胤祺把伺候的宮女太監支出去,宜妃不解,胤祺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交給額娘:“九弟和九弟妹給額娘的信?!?/br> 宜妃先是大喜,又是懷疑:“這天寒地凍的,什么時候把信送到你手上的?” “從海上送來的信?!?/br> “海上?” 宜妃不解,展開信紙,宜妃看了后眉眼一跳,下意識把信捂在胸口:“誰在外面?” “回主子,奴婢在?!?/br> 答話的是宜妃的貼身丫頭,宜妃穩了穩心神:“你在外頭伺候著就行了,你叫小山子去御膳房提一碗解酒湯回來,就說五貝勒要?!?/br> “奴婢知道了?!?/br> 過了會兒,聽到外頭太監總管小山子被支出門了,宜妃才繼續看,看完信后,她立刻把信丟到火爐子燒了。 宜妃問:“信是老四給你吧?!?/br> 胤祺點了點頭,壓低聲音道:“事情已經定好了,額娘到時候見機行事,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幫不了也就算了?!?/br> “你們兄弟,唉……”宜妃腦子里同時閃過許多想法,不勝唏噓:“不怕告訴你,年輕時候你額娘我跟德妃也不是沒爭過,沒想到過了大半輩子,還要幫她一把?!?/br> “額娘若是不想,也可不管,有九弟和九弟妹在,就算以后……他們母子也得敬著您?!?/br> “不用你勸我,你額娘知道該怎么辦。不趁這個時候賣好,等以后局勢明朗了,就沒多少意思了?!?/br> 胤祺笑道:“額娘不必勉強自己,到那一日,您出宮,無論是住我府上還是住九弟府上,都隨心?!?/br> 宜妃心里一動,隨后又懶洋洋地靠著軟枕:“你們呀,到底年輕,還沒辦成的事情就別說出口,須知,禍從口出?!?/br> “額娘教訓的是,額娘為我們兄弟cao勞許多,兒子們只想額娘安度晚年?!?/br> 若是能照著兒子們計劃的來,她的后半生,還能活出些許意思。宜妃這兩年如同一潭死水的心,又動了起來。 宮宴散了,四貝勒被封為雍親王的消息當天就傳遍了京城,這可是當朝皇子中頭一個封親王的皇子啊,各家拜年時少不得要說上一二句,到最后得出一個一個結論,四皇子連辦了兩件大差事得了皇上的歡心,好日子還在后頭。 胤禩半下午才出宮,馬車剛拐進鐵獅子胡同,就看到前頭雍親王府門前擠滿了人,送賀禮的、送拜帖的,恨不得把雍親王府的大門擠破。 八福晉看了礙眼,催促車夫趕緊趕車快著些。 “四哥如今成了親王,貝勒府住不下他了,也不知道皇阿瑪會不會給四哥另賜座王府?!必范T語氣懶懶的。 鐵獅子胡同住著他們兄弟三個,沒想到行事最低調的四哥壓了他和老九兩頭,他這個風光無限的戶部主理,如今一日不如一日了。 “爺,您別氣餒,這才哪兒到哪兒呀,沒到最終那一日,誰也說不準?!?/br> 八福晉道:“大哥在外頭辛辛苦苦領兵打仗許多年,如今也只是個郡王,皇阿瑪這般抬高四哥,以大哥的脾氣,他知道了還得了?” “還有太子,今兒宴會上,我看太子雖然給四哥敬酒,那眼神,跟要吃人似的,我就不信太子會眼睜睜地看著四哥當穩這個雍親王?!?/br> 太子啊,胤禩笑了笑,不愧是皇阿瑪進精心培養出來兒子,養氣功夫就是好,皇阿瑪都這般提攜兄弟們了,他還能笑得出來。 此時,毓慶宮書房里被砸了個稀巴爛,太子躺在冰冷的地上一動不動,眼睛瞪著虛空,腦子里不停地閃過半個時辰前皇阿瑪對他說的那句話:大清時逢亂局,朕需要老四牽住漢臣,壓下宗親和朝堂爭議,把這段日子度過去。 皇阿瑪叫他別動其他心思,他需要老四這把刀?;拾敯牙纤呐醯酶吒叩?,可皇阿瑪怎么不替他想想,刀若是有了自己的心思,誰知道哪一天會不會砍到他這個太子頭上? 偏偏,他身為太子,還必須顧全大局,什么都不能做,只能任憑老四坐大。 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 太子氣瘋了,他突然坐起來:“小玉子呢,給孤叫小玉子來?!?/br> 太子的貼身太監渾身一抖,撲通一聲跪倒在書房門口:“太子爺,小玉子,去了?!?/br> “去了?他去哪兒了?” “今兒一早,小玉子失足掉到井里淹死了?!?/br> 太子躺回地上,愣了半刻,他突然瘋笑起來,眼淚順著眼角滑落,他痛苦嚎叫,脖子上青筋迸起。 太子妃被猛然被哀嚎聲嚇得手上一抖,分辨出是太子書房那邊的聲響,她就不關心了,繼續繡她的帕子。 太子妃的貼身宮女勸道:“太子是不是病了,您要不去瞧瞧?” “病了就請太醫,我去有什么用?” 宮女還想再勸,太子妃卻不想聽:“你若是心系太子,明兒我把你送到太子身邊當差去,別煩擾我?!?/br> 宮女慌忙跪下:“主子恕罪,奴婢并無此意?!?/br> “沒有這個意思就別開口,一天到晚盡說這些沒意思的話。出去吧?!?/br> “奴婢告退?!?/br> 太子發瘋,太子妃充耳不聞,其他偏殿住著的侍妾等更是門窗緊閉,一聲不吭。 繡了會兒帕子,太子妃感覺手凍得都不會動了,放下繡繃子,她站在窗邊望著墻角那一堆積雪。 這些奴才,怎么每年冬天都把積雪堆在那兒呢?每年冬日都看著這臟污的雪堆,害得她都忘了,已經又是新的一年了。 不,不是,是她又熬過了一年了。 也不知道還要熬幾年,她這一輩子才能熬到頭。 宮里冷冰冰,宮外因著雍親王府之事熱鬧許多。只是,熱鬧是他們的,升格為雍親王的胤禛還是如當貝勒時一樣,無事并不出門,也不收人重禮。 三番幾次后,也都明白了雍親王的態度,剛過正月,雍親王府門前就沒什么人了,鐵獅子胡同也安靜下來。 正月二十,宮里開印了。 乾清宮連發數道關于賑災之事的旨意,山東、安徽、浙江、廣西、四川等地的賑災糧定要在二月中旬運達受災縣,春耕也須同步安排,若發現有官員貪墨賑災糧之事,斬立決! 從海外購回的賑災糧都還在天津港糧倉內,宮里旨意下達后,各省糧道官員同時間前往天津糧倉。 哪個地方受災嚴重程度如何,該領多少賑災糧,每一道程序都有多人簽字,中途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人背鍋。 以往賑時候,十成的賑災糧,有四五成用到百姓身上,都算賑災官員有良心。這回,不管你有沒有良心,你都必須有良心。你若沒有良心,那項上人頭也沒有了。 雍親王能上位,靠的就是追繳國庫欠款和采買賑災糧兩件大事,胤俄他們原本還擔心發放賑災糧出亂子對四哥不利,親自跑來天津瞧過之后,這才放下心來。 “四哥,你這法子可以?!?/br> 胤禛笑著道:“不是我的法子,是葉氏商行的法子?!?/br> 胤祥指出其中利害:“法子好是其次,下面的人能把規矩執行下去才行?!?/br> “放心,除了糧道官,我托九弟妹幫忙,各地葉氏商行的人都會幫著監督?!?/br> 胤禛知道輕重,這時候,有什么法子都必須用上,大清萬萬不可因為賑災之事出亂子。 這不僅事關他的前程,還事關大清的江山。 胤禛把能想到的法子都用上了,還是有人不信邪。 二月十二,四川保寧府通江知縣張順上奏,他們縣應收到賑災糧一萬石,實際上只到了四千石糧食,糧道官卻硬要他在收糧一萬石的條子上簽字畫押,張順不從。幾日后,張順查出,通江縣缺額的六千石糧食已經轉去陜西漢中府,正在糧商卲海的糧鋪里出售。 折子八百里加急送達京城,康熙看到折子后氣不打出來,把內閣閣老們都罵了一頓,著他們必須在二月底前查清貪污賑災糧之事,保寧府要是因為賑災糧激起民變,內閣閣老們都有責任。 糧道官歸地方衙門管,內閣哪里管得著,李光地等人被一頓痛批,遭了無妄之災也不敢吭聲,只得認下。 說起糧道官員,也有普通糧道官和督糧道官的區分。陜西因為地處要沖,雖不是邊疆,但因為調運糧草大多要從陜西過,陜西的糧道官那叫督糧道官,征收糧食發放給八旗、綠營等都是陜西督糧道官的職掌。 陜西的督糧道官油水豐厚且位置重要,非皇上的心腹不能擔任,貪污賑災糧之事涉及陜西的督糧道官,要有人為此負責,陜西糧道出了事,也該皇上負責。 這話誰都不敢說明,內閣閣老們,皇上甩過來的鍋要背,差事也得辦。 姚元景道:“各位大人,張順已經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了,那就交由刑部去查實,若張順稟報屬實,涉事官員全都捉拿回京受審。如何?” 馬齊不同意:“按照時日推算,賑災糧最快應是二月上旬到的保寧府,今日才二月十二,短短的時日張順只是一個小小的知縣就能把前后事緣查清楚?我看不如以賑災為先,再叫陜西糧道官自查,等賑災之事了結后,再把人召進京,讓刑部審訊,查出真相?!?/br> “首輔大人如何說?” 李光地道:“沒聽皇上說嗎?月底之前必須查清,刑部不去,如何能查清?” “可……” 李光地示意馬齊不必說了:“交給刑部吧,雍親王辦事妥帖,自然會給皇上,給朝廷,給保寧府災民一個交代?!?/br> 李光地的態度讓馬齊等滿臣有點吃驚,李光地向來喜歡和稀泥,這次怎么如此堅決? 李德明打圓場,笑著道:“首輔大人,馬齊大人一心以賑災為先,也是為災民考慮嘛?!?/br> 李光地點點頭:“都是為了朝廷辦事,馬齊大人的心是好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