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書迷正在閱讀:素女 (古言,1V1,高H)、藥人(1V1,古風,高H)、被回國的竹馬纏上了、癮言、一場十五年的陣雨、小暗衛今天宅斗了嗎、太師要欺上、王爺桀驁撒嬌,暗衛嗜寵如命、[快穿]每個世界遇到的都是變態、醉仙骨【仙俠nph】(原名:合歡宗雙修日常)
反正他倒不是說怕這東西臟了還是什么。 若任由它落到地上,此時又恰好有人進屋,那么就有暴露自己的風險。 齊晟起身,在被褥上來回踱步。 池州渡不在,他放松了許多,難得安靜,令他能夠聚精會神去想屋子的古怪之處。 這院里有一家三口。 母親,兒子,兒媳。 分明生于窮苦的村落,屋中陳設卻并不似尋常百姓家中那般貧寒。 屋頂更是有帶有螳螂紋路的銅鏡與懸針。 應當不是巧合。 可近來自己也不過與這幾人打了個照面而已,此前他們在院中話家?!?/br> 齊晟的腳步一停。 腦中忽然想起老嫗的話。 “這端午將至,阿成去湖邊摘了些粽葉,我讓他去鎮上時買些糯米回來,也就這些天了,咱們不趕那趟兒,就自家做些嘗嘗?!?/br> “我瞧是阿母嘴饞了,年年臨近端午便記上了?!?/br> 按理說這并不奇怪,那時齊晟也并未多想。 可如今他陡然發現了怪異之處。 百姓過節圖個歡喜倒也十分常見,但這老嫗又說,“咱們不趕那趟兒,就自家做些嘗嘗?!?/br> 而兒媳則下意識說,“年年臨近端午便記上了?!?/br> 那老嫗瘦弱,老一輩過苦日子的人,應當不會特別注重口腹之欲。 更何況,兒媳用的是個“記”字。 說明老嫗極有可能臨近端午便開始念叨,究竟是所謂的嘴饞,還是說另有隱情?——端午。 齊晟的思緒似乎抓住了些什么,他目光專注。 那日陽光明媚,耳邊人聲不停。還有什么呢? 自己略顯狼狽的偽裝成布偶一動也不敢動。 還有什么,還有什么…… 一道小小的影子一閃而過。 齊晟眼睛一亮。是院墻邊! 院墻邊爬過一小巧的守宮。 守宮,五毒,端午。 齊晟幾乎脫口而出。 “端午至,五毒醒?!?/br> 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童謠。 齊晟瞇了瞇眼,朝屋頂的銅鏡與懸針望去。 如果鐘嘯當真沒死,那么他極有可能與守宮關系密切,畢竟他們是一丘之貉,想要的東西是一樣的。 那么事情就更加棘手了一些。 還有一點奇怪的是。 老嫗在院中曾以秋后的螞蚱作玩笑。 阿成接茬說,已然熬過三年秋了。 在這山村之中成婚三年,身側卻沒有孩子的身影,按傳統固執的觀念來說。 應當身旁的人都會嘮叨幾句。 而看老嫗對阿秋分明是喜愛的模樣。 究竟是是開明,還是事出有因? 不過如今分身乏術,也無法去證實猜想。 尚有回旋余地的人日夜煩心,被推上風尖浪口置身險境的人卻像是毫不在意。 齊晟轉過身望向自己平和的面容,又瞥向一旁被人細心繡出紋路的被褥。 眼中閃過復雜的情緒。 他第一次這般琢磨不透一個人。池州渡。 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寬敞的院中沒有旁人。 池州渡在木雕上刻下最后一劃后,抬袖拂去多余的木屑,繼而用手帕裹住,揣入懷中。 懷中熟睡的冥七忽然探出頭,用鉗子夾住他的指尖,尾巴高高翹起,戒備地朝一處望去。 與此同時,池州渡也察覺到一股極其微弱的異樣氣息,抬眸朝一個方向望去。 青衣化作一道殘影,從后門繞向主屋后的林子。 一人行色匆匆,臉色發白。 阿秋神色惶然,一邊跑一邊回頭,像是在躲藏什么。 她再度扭頭時,冷不丁看見池州渡的臉,驚得一哆嗦,下意識往后退了幾步。 “公......” 阿秋方才開口,嗓音便戛然而止。 她額頭正中破了一個細小的血洞,直愣愣地望向前方.緊接著身子軟綿綿地倒了下去。 池州渡神情冷漠,纏繞著傀絲的五指微張。 阿秋的身體在落地的前一刻以一種詭異的形態站了起來。 池州渡一言不發地轉身朝林深處走去。 阿秋跟在他的身后,腳尖點地,低垂著腦袋。 不知何時起,林間悄無聲息,失去了風的足跡。--月輝稀薄,在樹梢落了淺淺一層。 屋內未點燭火,昏暗寂靜。 齊晟側臥背對著門,盯著虛空一點神游。 “吱呀”一聲,門被人輕輕推開。 齊晟下意識閉上眼,抱臂裝作睡著的模樣。 池州渡反手關上門,點燃蠟燭后望向床榻,見那小人依舊背對著自己,便抬步走到床前,從懷中取出一物,輕輕塞進齊晟懷里。 齊晟睜開眼,正打算將東西往后扔就看清了那一點紅。 他的動作陡然僵住。 這是一柄木雕小劍,通體漆黑,刻下的紋路泛著猶如火焰的紅金流光,劍柄處還鑲著一枚紅寶石,與赤陵劍幾乎一模一樣。 除了劍鞘上小小的“焰”字。 鼻尖縈繞著一股沁人心脾的淡香。 齊晟不清楚這木材是什么來頭,但他認得那作為點綴的裂紋紅石。 此乃萬血珠,傳說中能夠永駐容顏,保尸身不腐,祛病去災的寶貝,更有延年益壽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