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節
朱雀大街上血流成河,長安城百姓都閉門不出,一家人躲藏在屋內瑟瑟發抖。長安城的百姓遭遇的實在太多了,有本事逃難的百姓早在叛軍打進長安城之前就逃去了南方,還留在長安城的百姓都是無處可去的可憐平民,只能在心中期盼著朝廷快些趕走叛軍,收復長安。 長安城內馬蹄聲、刀劍碰撞聲、怒吼聲、慘叫聲,響了一夜,朝陽初升,外面的躁動也終于隨著朝陽的升起而漸漸平息。 朝陽破云穿霧,紅日終于從東方升了起來,街道上的交戰聲也終于停歇了。 一整夜元虛生都沒有睡著覺。 他躲在道觀中,里屋還有十幾個人縮在一起,一并側耳聽著道觀外的廝殺聲。 元虛生心驚膽戰了一夜。 在元虛生的認知之中,自家公主還在鄴城,也沒有聽說大唐軍隊攻破潼關或者攻下扶風郡的消息,倒是叛軍之中的動亂,元虛生知道那么一點。 前日還有一個與他交好的叛軍將領讓自己幫他測算最近行事能否順利??梢话阒挥性谛写笫轮安艜韱柟砩?,元虛生當時便覺得風雨欲來,只是沒想到來的這么快。 “你們先在這藏著,我出去看看?!甭犞饷娴拇驓⒙暆u漸消停了,元虛生才大著膽子站起身往外走。 他靠著一張能糊弄人的嘴在叛軍打下長安城后也混得風生水起,尋常叛軍也不敢到他道觀之中劫掠,一來二去就有一些飽受劫掠之苦的百姓躲在他觀中,元虛生沒管他們,也沒趕他們走。 推開觀門,元虛生驟然被一股血腥氣撲了一臉,他強忍著嘔吐的沖動,往外走了兩步。 一面大旗迎風招展。 黑底銀線,繡著偌大的“壽安”二字。 朝陽灑落,金紅的日光照射在銀線上,耀眼奪目。 街道那頭,幾個身穿甲胄的士卒舉著大旗,敲鑼打鼓大聲吆喝著:“安賊已被壽安公主誅殺……” 元虛生怔怔看著那面大旗,街道兩側的院門逐個被推開,一個又一個百姓從屋內走了出來,沒有人開口說話,所有人都像愣了一樣直勾勾看著那隊扛著“壽安”大旗的士卒走遠。 終于有人忍不住哭出了聲。 “是壽安公主,是唐軍,是咱們大唐的公主……” 長安,收復了。 元虛生一雙老眼也有些模糊,他心里一酸,說不出隔了半年再聽到壽安公主的消息心里是什么感受。 最終只是抬起袖子抹了把臉,低聲念著:“那群家伙白吃白喝了老道這么久,得讓他們先寫欠條……” 哎呀,一向只有他坑蒙拐騙旁人的份,這回可是狠狠出了血,打點叛軍也是他出的錢,那些躲在他道觀里的窮鬼也都是他花錢養著……如今得快點把他們都趕出去,可不能再讓他們待在道觀里白吃白喝啦。 各種事情接踵而至,李長安忙得腳不沾地,一連發數道消息催促李明錦和李泌快點趕過來處理事務。 第三日,王忠嗣終于帶著大軍趕了過來,李明錦也帶著洛陽的大批糧食趕到了長安城。 第一件事就是調控糧價,長安城一座城里面就有百萬人口,雖說逃難逃走了一小半百姓,可剩下的人口也有五十萬人往上。長安城一沒有大片田地、二沒有糧倉,原來吃糧都是靠南方把糧食水運到洛陽,洛陽再把糧食陸運到長安,如今洛陽和長安的聯系斷了小半年了,長安城里早就沒有糧食了。 一斗糧食要賣到一百二十文,比起戰前糧食足足漲價了十倍。 先調節糧價,但是不能開倉放糧,而是要平穩降低糧價。 在朱雀大街上支起數里長的攤子,以工換糧,長安城百廢待興,用人的地方太多了。第一批人先給發兩個夾著咸菜的胡餅,吃完以后就開始清理街道,尸體已經第一時間清理走了,可血跡還沒來得及擦干凈,還有被損壞的街道,掉的到處都是的兵器甲胄……這些都分包給窮苦百姓。 不想干臟活重活那也有的選,東市壽安公主的糧鋪開了,大米三十文一斗,白面二十五文一斗,限量一人五斗,這時候還能吃得起白米白面的人家也不是普通百姓。 然后還有大批的公務要處理,先前安祿山在的時候那些堆積的公務都沒有處理,必須全部重新看,安祿山做出的批準肯定要全部作廢……李長安忙得手忙腳亂,連帶著李明錦和剛回來的李泌一起加班加點。 就連王忠嗣都被塞了一個兵部尚書的職位開始做文職工作。 卻有一件事情必須要李長安親自處理。 “主君,這些是叛臣名冊,您看該如何處理這些接受了安祿山偽職的叛臣?”李泌和李明錦商量了半天,也沒拿定主意,干脆一并來找李長安了。 安祿山朝廷要運轉肯定不能只靠他手下幾個謀士,大部分臣子還是朝廷投降的臣子。 李隆基倉皇逃離長安城的時候只帶了一小部分親信臣子,大部分臣子都不知道消息,其中一部分跑得快的臣子趕在叛軍攻破長安城之前逃走了,還有一部分見風使舵的大臣投降了安祿山,剩下一部分則被安祿山關押起來了。 安祿山倒是沒把官員都殺了,畢竟朝廷還要運轉,安祿山也知道他手下的人打仗各個都是好手,治理天下是真不行,于是就直接任用了原來的臣子。只要投靠他,原來在朝廷里面擔任什么職位,在他手下就還能擔任什么職位。 像杜甫那樣被關押了起來還能趁機逃跑,孤身一人穿越戰亂地帶找到大部隊的猛臣還是少數,大部分臣子被關押之后就只能選擇死或者接受安祿山派下的職位。 這些人的身份敏感,說到底是投降過安祿山的臣子,不清白了。 李長安沒有多猶豫:“查一查,只要不是主動歸順安祿山的人,就既往不咎;主動歸降安祿山但是沒有損害過大唐利益的官員,官降兩品。助紂為虐,幫著安祿山為非作歹的官員,則按照叛臣處置?!?/br> “圣人那邊恐怕不會愿意?!崩蠲谖竦?。畢竟嚴格來說,這些臣子是李隆基的臣子。 “他自己跑得最快,還好意思怪別人不為他殉國?”李長安嘲諷了一句。 “此事就到此為止,只要通過審查沒有對大唐造成實際危害的臣子就是無罪,日后誰都不許再把這回事拿出來說?!崩铋L安蓋棺定論。 安祿山的刀都架在這些官員脖子上了,難道還要指望他們個個都寧死不屈不成?就算他們寧死不屈,他們父母妻兒也不能寧死不屈啊。 能寧死不屈的忠臣固然要宣揚,可這些被迫投降的臣子也無需追究太過,論起來,是李隆基對不起他們。 “是?!崩蠲麇\和李泌應了一聲,而后就要往外走,她們要處理的政務還有很多。 李長安還要處理李隆基那邊的事情,還要昭告天下長安已經收復,還要調兵遣將去收復其余被叛軍占據的城池,這些大大小小的政務就只能落在她們兩個人肩膀上,二人忙得昏天黑地。 “王維也回長安了吧?”李長安喊了李明錦一聲,“讓王維先把他的詩放一放,也拉過來干活?!?/br> 原本的王維就因為沒來得及跑出長安被安祿山抓住了,一開始想要裝病躲避安祿山任命,奈何王維的名聲實在太大了,安祿山不放過他硬是他塞了官職。 也就成了王維的污點,后來唐軍收復長安之后唐肅宗下令把降臣全殺了,還是王維的弟弟王縉用軍功保他才免除了一死,可因為名聲上不清白了,所以王維后半生總是背后遭人議論,可憐極了。 如今王維倒是一收到李長安的消息,就跑到了洛陽,躲過了這一劫。 正好現在拉出來干活。 非常時期,詩佛也得干活。 長安被壽安公主收復、壽安公主斬殺安祿山等十數叛將的消息仿佛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天下,天下響動,更何況還不是舉國之力損耗甚大收復長安,而是輕兵突襲,用極小的損耗就殺了安祿山收復了長安城。 這是天大的功勞啊。 一時之間,壽安公主李長安被比作再造漢朝的漢光武帝,又被比作年少天才的霍去病,更多的則是被拿來和昔日的太宗皇帝對比。 天下只知壽安公主,而不知有天子。 消息傳到蜀中郡的時候,李隆基正半靠在床上休息。 太子李亨在兩軍交戰之際出門游玩被亂軍所殺的消息傳入李隆基耳中后,李隆基就郁郁寡歡了許久。 窩囊老子窩囊兒,皇家的名聲是徹底完蛋了。李隆基雖然不喜歡李亨,可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還允許他去靈武帶兵,是真的存著讓他替自己收復江山的心思。 結果還沒等收復江山,自己先把自己玩死了,李隆基用腳趾頭想也能想出來史書上會怎么編排他們這對父子。 直到后來壽安公主收復各地的捷報傳來,李隆基心情才好了一些。 至少自家還是有爭氣的兒女,大唐天下不至于真落入安祿山之手,他不至于真成了亡國之君。 可李長安收復長安的消息傳過來,李隆基心情卻又不好了。 只知壽安公主,不知天子這是什么意思? 這一刻,李隆基終于體會到了自家祖宗李淵的感受。 第254章 楊玉環正坐在榻邊端著白瓷小碗給李隆基喂湯。 如今的楊玉環已經不再是楊貴妃了,楊貴妃已經在咸陽縣失蹤了,楊玉環是作為楊太真留在了李隆基身邊。 楊玉環在玉真觀待著的那段日子,她的道號就叫做太真。 李隆基就著瓷勺喝了一口湯,嘆了口氣:“朕仔細想來,都是因為朕想要承歡膝下,把兒孫都留在了身邊,這才讓逆賊有了作亂的機會啊。倘若李唐子孫都在各地封王,那安賊謀逆之初,各王便能舉兵勤王平定叛亂,也不會惹出這么多禍事了?!?/br> 說的情深意切,仿佛他建造十王宅百孫院真是為了子孫承歡膝下一樣。 “湯快涼了,陛下快喝湯吧?!睏钣癍h心里冷笑,卻不接著李隆基的話頭往下說,只是把手中的湯碗又往李隆基嘴邊上懟了懟。 她還不知道李隆基嗎,這老家伙有什么壞主意從來不自己說出口,非要讓旁人說出口他再“聽從”,要是真出了什么事,那就是他這個圣人被有心之人迷惑了,反正他清清白白。 從李林甫到楊國忠再到如今,李隆基這老家伙這一招就沒變過。 楊玉環雖然不太清楚李隆基為何會忽然提起要給諸子封王,卻也知道從李隆基嘴里說出來的就沒有一句好話。旁的不說,這老家伙自己皇位穩固的時候從來沒想過給兒子封王,如今眼看著長安名滿天下了,他開始想起其他兒子了,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他不安好心。 沒和沈初和蕭臨光商量好之前,她一句話都不會應承李隆基。 李隆基見楊玉環沒有善解人意接他的話,有些失望,卻也只能打住話題,老實喝湯,思考找其他人提一提這事。 “嘶~”李隆基表情猙獰了一下,牙被湯里的沙子咯得生疼。 楊玉環關切道:“這蛤蜊可是蜀中百姓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稀罕物呢,寒冬臘月河鮮不易得,也只在暖室里養出了幾盆罷了,下面的人給陛下燉了一碗湯,莫非陛下喝不慣?” 要不說還是蕭臨光有折騰人的辦法呢,她就想不出來用沒吐過沙子的蛤蜊燉湯來折騰李隆基的好法子。 李隆基默默捂著嘴:“無事?!?/br> 下面人好心好意用冬日珍貴的河鮮給他燉湯,他也不能因為吃著沙子就發火吧。 楊玉環也沒再說什么,只是把一碗摻了沙的蛤蜊河鮮湯都喂給了李隆基之后就隨口找了個借口走出了屋內。 “去請沈大夫和蕭將軍過來?!睏钣癍h俏臉微寒,剛踏出了院門便吩咐身邊婢女請人。 如今李隆基所暫居的地方是蜀郡劍南節度使府邸,被提前一步過來的蕭臨光把控十分嚴密,楊玉環堂而皇之結黨營私也不用擔心消息穿入李隆基耳中。 不過多時三人就聚到了西北角的一處僻靜小廳內。 楊玉環把方才李隆基說的一番話一字不差告訴了沈初和蕭臨光。 比起久在后宮,并未接觸過多少政治教育的楊玉環,沈初和蕭臨光對李隆基的心思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沈初更是想起了歷史上李隆基把永王派去江南之地引起的永王之亂,那時候就是唐肅宗已經登基稱帝,結果李隆基又趁機分封諸子,鬧出了這么一樁禍事。 原本只是北方不安寧,把永王分封到江南之后,南方也不安寧了,還害得李白被流放……沈初面上浮現了厭惡。 “反正如今他已經落在咱們手里了,要不然一碗藥毒死他算了?!笔捙R光冷笑。 他真是想不明白,都到了這個地步,李隆基怎么還不老實呢?乖乖把皇位傳給他家公主,自己老老實實做個太上皇不好嗎。 “到底還需要他親手把皇位送給長安?!鄙虺醭谅暤?。 他抬頭看了一眼蕭臨光和楊玉環二人,目光篤定。 “這天下只能有一個太女?!?/br> 現在大唐只能有一個太女,再過些時日大唐只能有一個皇帝,這是在場三人共同的想法,也會是天下人共同的想法。 “陛下,用些湯吧?”楊玉環裊裊婷婷端著湯碗走到床榻邊緣,關切看著李隆基,“陛下風寒未愈,還當多用些滋補之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