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節
“大勝,鄴城叛軍望風而降,戰死者不足千?!?/br> 這足以讓李長安驕傲。 歷史上的鄴城之戰十分慘烈,先是唐軍進攻鄴城,斬殺叛軍三萬余人,又是史思明帶領叛軍回援鄴城,截斷了唐軍糧道,大敗六十萬唐軍,唐軍潰敗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南逃,迫使郭子儀退保洛陽。 就算那號稱六十萬唐軍的六十萬大軍摻了水分,沒有六十萬人,可也少不了二十萬人。叛軍加上唐軍的死傷預估會在十萬人以上。 李亨死的不冤屈,歷史上鄴城之戰時候他已經登基了,他待安慶緒逃到鄴城一年后才下令攻討,那時叛軍已經站穩了腳跟,發兵數十萬不設元帥反而派一個宦官監軍;還被叛軍輕易截斷了糧道,軍心不穩,致使六十萬唐軍戰敗潰逃。 可現在是她做主,她散布流言動搖叛軍軍心,又假借天命所歸炸開城墻打了叛軍一個措手不及,加上壽安軍上下一心裝備精良,糧草充沛,在她的帶領下鄴城之戰唐軍和叛軍加起來只有不到一千死傷。 “被俘虜的叛軍已經核清了罪名,一人一罪,依法處置,被判軍強行征召的百姓都能回鄉,叛軍之中也只有有罪者才會被懲處?!崩铋L安看著乖乖聽講的杜甫彎了彎眉眼。 “石壕村的俘虜一共七十一人,如今正在驛館之中,子美既然可憐石壕村的那對老夫婦,何不前先替他們看一看他們兒子呢?” 杜甫驚喜,當下便站起身跟著李長安往外走,腳步都輕快了幾分。 俘虜沒有單獨的房間,而是被安置在了大通鋪中,一個屋里能睡二十個人。他們雖然是俘虜,精神氣卻很好,在鋪上躺著,你一言他一句用家鄉方言說著笑話,時不時爆發一陣笑聲。 都是一個村子出來的人,平日鄉里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如今走在回鄉路上,渾身輕松,自然有說不完的話。 聊自家的田地,聊這段時間的驚險經歷,聊日后的打算…… 忽然外面傳來了喧嘩聲,隔壁的門開了,一堆人跑了出去。 “出什么事了?”本來躺在通鋪上的壯丁們紛紛坐起身,忙不迭從地上撿起草鞋,也不分是誰的鞋就往腳上套。 一人沖了進來,滿面喜色:“院子里有一個從家鄉來的行人!” 眾人一聽便立刻爭先恐后從屋里沖入了院中。 杜甫已經被人團團圍住了,周圍的人七嘴八舌圍著他打聽家鄉的情況。 “俺娘還在不?”“俺家還有幾個人?” 每個人都迫不及待想要早些知道自己家里的情況。 可憐的杜甫被圍在中間,根本分不清誰是誰,只能被十幾只手扯來扯去。 “別拉別拉……”杜甫被扯的頭暈眼花。 強忍笑意看著杜甫狼狽模樣的李長安輕咳了兩聲,壓低了唇角,嚴肅臉色,厲聲斥道:“全隊肅靜!” 有李長安出面整頓紀律,一眾石壕村的壯丁才從激動中冷靜下來,老實列隊站成一行,各個眼巴巴看著杜甫,期望能從他口中得知一些家鄉的消息。 杜甫長松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身上被扯的亂七八糟的舊袍,露出得救了的表情,腳下不由又往李長安身邊靠了靠。 這些降卒實在太過熱情,杜甫實在是招架不住。 他清了清嗓子:“趙老嫗和石七郎的三個兒子可在此處?” “在在!”三個人忙不迭從人群中擠了出來,細看三人雖然年紀不同,彼此相貌卻有五分相似,一看就是兄弟。 杜甫視線在三個人身上掠過,年紀最小的那個青年一只手缺了兩個手指,戰場上受傷是難免的事情,好在缺了兩根手指在這時候算不上什么大傷,起碼兄弟三人都全須全尾站在這呢。 “你們父親在家里等著你們,還有一個喝奶的娃娃,他和他的母親也好端端在家中呢?!倍鸥φZ氣都輕快了幾分。 “那是俺媳婦和兒子?!蹦昙o最大的青年驚喜大喊。 他沒想到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兒子能活下來,太平世道孩子夭折都十分常見,何況現在世道不太平,他們家里兄弟三個都被抓了壯丁,只有老弱婦孺在家,能養活一個孩子是真不容易。 “還有俺們老娘嘞?”另外二人追問。 這個李長安也早已經告訴杜甫了,杜甫爽朗道:“你們兄弟三個回家就能見到趙老嫗啦,我離開石壕村的時候她被帶走頂替徭役去了,不過壽安公主先前已經頒布了政令,命令把徭役中的老弱婦孺都遣送回家,想必如今趙老嫗也已經在回家路上了?!?/br> “不過你家既然有兄弟三人,回鄉之后應當得出一人服徭役?!倍鸥︻D了頓道。 石家兄弟三人憨厚一笑:“理當如此,理當如此?!?/br> 知道一家老小都平安就是亂世里最好的消息了,他們家中壯丁多,少一個人也能足以把荒廢的田地重新cao持起來了,徭役又只是在縣中做些挖渠修墻的力氣活,可比被強征為卒好太多了。 其他人聽到石家一家人都平安的消息之后紛紛向石家三兄弟投來了羨慕的目光,亂世離家數月,誰能不惦記家里的親人呢? 于是又紛紛開口向杜甫打聽家里的消息。杜甫只能絞盡腦汁回想石壕村里的見聞,連夜里聽到的狗吠聲講出來都能引起幾聲叫好。 “那必定是俺家的大黃,俺家的大黃叫聲最響哩?!薄鞍臣业拇蠛诮新曇泊蟆?/br> 有人爭論杜甫夜里聽到的狗叫聲到底是誰家的狗。不過眾人表情都輕松了下來,有狗是好事,有狗就說明村子里還有存糧,倒是真餓的死人了,村子里也就不會有狗吠聲了。 到天色將黑這些石壕村的壯丁才依依不舍放杜甫離開,杜甫一下午說的口干舌燥,面上的笑容卻一直都沒有下去過。 告別了石壕村的壯丁,杜甫又跟著李長安并肩走出了驛館。 已經快到年底了,北風寒冷,把杜甫吹得不禁打了個哆嗦。 李長安還貼心給杜甫塞了一個牛皮水袋,讓杜甫先潤潤嗓子。 “……說到底要想一次平叛解決問題還是得發展生產力,解甲歸田的百姓要是吃不上飯還是會去從軍作亂……我打算把洛陽的一部分工廠搬遷過來……” 李長安把這些事情像倒豆子一樣通通都告訴了杜甫。 大部分都是戰后安排,如今戰亂都還沒平定,現在說這些事情還太早了,可李長安對著杜甫很有傾訴欲望,把這些還只存在于自己腦子里的想法告訴杜甫也是想讓杜甫略微放寬心。 其中大半杜甫都聽的一知半解,李長安也沒有指望這么寥寥幾句就能讓杜甫全部聽懂,能和她討論的有來有回的人只有一只手能數過來的幾個宰相之才,杜甫的政務能力離宰相還差得太遠。 可杜甫聽的很認真,李長安說的也很認真。 李長安從她帶兵往鄴城行軍開始講起,講她是怎么打下的鄴城,講打下鄴城之后她如何安撫鄴城百姓,如何處置降軍俘虜,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 杜甫只覺得羞恥極了。 他以為自己是抱著一腔熱血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民上諫,本來已經做好了壽安公主會生氣的準備。畢竟脾氣再好的君主也受不了臣子指著鼻子勸諫,杜甫對自己說話的本事也有了解,他要是說話好聽,也不會多年求官無路了。 可事實卻是壽安公主根本不需要他勸諫就已經比杜甫所讀過的堯舜更加愛護百姓了。 回過頭想,倒是他自作多情了。 哪怕寒風刺在臉上,杜甫依然能夠感受到他臉上的燙意。 “是臣有眼無珠,不知公主用心,險些誤了大事。大唐有公主,是百姓之福?!倍鸥ο乱庾R就想要抬手請罪。 而后又被李長安按了回去。清瘦的杜甫輕輕松松就被久經沙場的李長安按在了原地。 李長安臉側的鬢發被風吹拂起,一雙眸子亮的好似明星,她就這么笑吟吟看著杜甫。 “大唐有杜甫,才是大唐的福氣。子美安知鄴城大勝沒有你的功勞呢?” 她攻鄴城時候會想盡辦法減少敵我雙方的損失,正是因為她曾讀過《石壕吏》,知道戍守鄴城的敵軍之中有一個人是石壕村老婦的兒子,所以才會心生憐憫啊。 先有憂國憂民的杜甫,后才有學杜甫詩而憂國憂民的李長安。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那是李長安第一次知道何為“憂國憂民”。 杜甫不懂李長安的意思,李長安也只是笑笑,轉身帶著杜甫返回了驛館。 “我如今回洛陽有要緊事,還望子美在事成之前先替我保密行蹤?!崩铋L安帶著杜甫回到了驛館。 “至于子美,你是想隨我一起回洛陽還是想去鄴城呢?” 杜甫猶豫了一下,他知道跟在李長安身邊做近臣肯定更有前途,可杜甫也沒有猶豫多長時間。 杜甫的心境已經和他的詩風一樣,由描寫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轉向了記錄百姓的苦難。 “臣想為民做官?!倍鸥笆?。 “那就留在鄴城負責安撫降軍吧,把被那些被叛軍強行征召的百姓分回原籍?!崩铋L安道。 “還有一件事?!?/br> 李長安清咳一聲,從袖中拿出那三張杜甫手稿。 “在這署上名,按上印,沒帶印章那就先按個手印……嗯,奏疏應該歸于主君保管,這個是約定俗成之事?!崩铋L安義正言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杜甫手稿揣入了懷中。 “以后再寫一些憂國憂民的詩啊,都要把原稿留著當奏疏呈上來?!崩铋L安鄭重道。 這可是杜甫手稿,還是詩歌史上里程碑的詩原稿,通通都是她的! 第二日,李長安便和杜甫告辭,接著往洛陽而去。 安祿山也收到了鄴城大敗的奏報,又發了一通脾氣。 第250章 長安城戰場這邊的局勢尚且還在叛軍控制之中。 哥舒翰帶兵從扶風郡向東威脅長安城,史思明率兵抵御,大大小小打了幾次仗,成功把哥舒翰逼退八十里,守住了扶風郡。 入了臘月,更是默契各退一步安營扎寨,盡管沒有明說,可雙方都默認過了年再接著打。 將士多戀家,到了年底該團圓的時候卻只能背井離鄉在外打仗,思鄉之情一起如果安撫不好很可能會變成軍心下降,過年強逼將士上戰場只會適得其反。 兩邊人手下的將士都是邊鎮的精銳士卒,又都擅長寒冷氣候作戰,將領水平也旗鼓相當。哥舒翰這邊沒有皇帝逼迫強行出戰收復長安,李長安給他的軍令就是牽扯叛軍兵力,史思明有自己的小心思,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嫡系精銳拼命,雙方就這么各懷心思的僵持在了扶風郡。 陜郡這邊的情況則更加和諧,王忠嗣和薛嵩作為唐軍和叛軍的元帥,默契演戲,今日王忠嗣派幾百人去罵陣,薛嵩就派弓箭手裝模作樣射兩箭,明日薛嵩派一對人馬偷襲唐軍,王忠嗣也作模作樣派兵追趕一番。 一看戰況熱火朝天,一看戰果一點沒有。 可除了長安之外的其他戰場,叛軍已然是節節敗退,敗多勝少。安祿山的脾氣本就因病暴躁,如今事業又不順心,脾氣更加暴戾,對左右親信非打即罵,惹得怨言四起。 寒風呼嘯,被小雪覆蓋的地面上印著一片雜亂的馬蹄印,一路延伸至主帳前,羊皮縫成的帳簾呼啦掀開,冷風夾雜著雪花往溫暖的帳內涌,比小拇指甲更小的雪花還未落到帳篷內鋪著的獸皮毯上就已經蒸發成了水霧。 李長安搓了把臉,被北風刮的雪白的臉在接觸到帳內溫暖的空氣之后迅速紅潤,她解下身上還積壓著雪花的披風,把披風隨手往衣架上一拋,徑直坐入了帳內主座。 “史思明回到長安城了嗎?”李長安數日前已經給王忠嗣和哥舒翰通了氣,哥舒翰后退八十里安營扎寨正是她的授意。 “史思明七日前已經回了長安城?!蓖踔宜脧淖约喊干险页鰜硪环萸閳筮f給李長安。 李長安在長安城中安插的人手不少,探聽不到軍機要事但是盯著某個人的蹤跡卻是足夠了。 臨近年關,史思明也有了名正言順返回長安和一家老小一并過年的借口。 王忠嗣盡管不知道李長安為何要專門盯著史思明,還為了能讓他返回長安城特意讓哥舒翰后撤八十里示弱,不過李長安吩咐了他也就照做。 戰爭不一定在戰場上定輸贏,這是王忠嗣用一條腿才學明白的一課。 “史思明這個人野心勃勃,安祿山拿他當豺狼驅使,卻是看錯了他。史思明是一條毒蛇,在暗處死死盯著安祿山,這樣的人輕易不會動手可一旦動手便會噬主?!?/br> 李長安精準評價史思明。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的“安”加上史思明的“史”,史思明的名氣沒有安祿山那么大,甚至他在安祿山死前都一直默默無名當著安祿山手下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