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節
高仙芝得知圣人召邊令誠入宮之后就起了給自己安排后事的心思,他與邊令誠一向不睦,邊令誠此人眼中有小利而無大義,心胸狹隘,必定會在圣人面前添油加醋抹黑他。 加上他的確數次抗旨不尊,從陜郡退到潼關也的確是不戰而退,數罪相加恐怕落不著什么好。 “臨到老了卻出了這樣的差錯,我攢了一輩子的名聲就這么毀了?!备呦芍プ猿暗?。 他如今依然認為李隆基哪怕對他不滿,也只會罷免他的官職。 “將軍,邊監軍回來了?!币蝗俗呱铣菈ΨA告道,“他說圣人有旨意給您?!?/br> “來者不善啊?!备呦芍ジ锌宦?,腳下卻絲毫不敢怠慢,急匆匆帶著幾個隨從往軍營方向趕回去。 未至主帳,看到營中那多出來的百余手持陌刀的陌刀手,高仙芝腳下的步子越來越慢,心漸漸沉了下去。 高仙芝心中莫名生出來一絲明悟。 他要把命也一并搭在潼關了。 邊令誠正盛氣凌人地站在主帳之前,手握圣旨等著高仙芝。 “你延誤軍機,貪污軍餉,陛下有旨,命我斬殺爾?!?/br> 高仙芝抬頭怒視邊令誠:“我擅自撤軍,罪也,死罪我不敢否認??烧f我貪污,實為誣也!” 他回頭看向周遭的士卒,悲憤道:“我招募你們作戰是為了抵抗叛軍,可叛軍兇悍我等難以抵抗,我才下令撤兵固守潼關。我死即死,可我的名聲不能蒙受此賊污蔑,如果我真的貪污了軍餉,你們就告發我,如果我沒有做那等喪良心之事,你們就替我喊冤枉?!?/br> 士卒都面露悲哀之色,大喊:“高將軍冤枉!” 邊令誠被喊聲震懾的不由后退一步,心里打鼓,看著自己帶來的這百余陌刀手心里才又有了底氣,往前一步色厲內荏:“爾既認死罪,那便遵從圣旨赴死?!?/br> 高仙芝閉了閉眼,端起鳩酒一飲而盡。 李隆基的最后一個忠臣死了。 殺人者,李隆基。 李隆基親自毀了最后一根支撐他江山的柱子。 “高仙芝死了?” 安祿山欣喜若狂,撐著臃腫的身體走到探子面前,渾濁的眼睛滿是喜悅:“消息當真?” 探子亦是喜笑顏開,點頭哈腰道:“潼關中許多人親眼看到高仙芝喝下了那宦官端過去的毒酒。咱們的人打聽到了消息,是圣人親自下旨賜死了高仙芝,聽說是因為高仙芝畏戰龜縮不出,還貪污軍餉?!?/br> 安祿山對著左右哈哈大笑:“真是昏君助我??!” 他本來正犯愁高仙芝仰仗潼關地利龜縮不出,讓他無從下口呢。沒想到那個昏君還真心疼他這個胡兒,竟然做出臨陣斬將這樣的昏庸之事。 左右幕僚裨將也紛紛恭喜安祿山。 “咱們便可再往后撤軍,并丟下輜重,放出假消息,就說咱們后方被朔方軍所襲,咱們忙著撤兵回援?!币粚⒔o安祿山出主意。 安守忠也眼神一亮道:“高仙芝因不敢出戰被斬,新將無論是誰,必定都不敢再龜縮城內,咱們示敵以弱,唐軍必定會從潼關出戰,只要他們從潼關出來,城門一開咱們就能趁機攻下潼關?!?/br> 帳中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敲定了具體的作戰計劃。 原本唐軍龜縮在潼關之中不出戰,叛軍有再多法子也沒法飛進去打開城門,局勢一直僵持,可如今昏君主動出手替他們掃除了障礙,形勢頓時豁然開朗。 安祿山帳中眾人不約而同想:他們能打下潼關,真該給李隆基立個長生牌啊。 沒過幾日,邊令誠得知安祿山軍隊為了回援后方忙不迭拔營后撤面色一喜。 “只剩下數千老弱病殘?輜重都丟了一地?”邊令誠哈哈大笑,眉開眼笑,“真是天助我也,傳令出擊,速速追擊?!?/br> 潼關城門終于開了,無數的士卒如潮水一般從城中涌出,看到有人追擊,安祿山那邊僅剩的那數千傷殘士卒更加惶恐,他們往后撤退,唐軍便往前追擊。 一里、二里、五里、十里……唐軍終于追上了叛軍,就在唐軍將領面露喜色時,原本正被他們追逐的像見了耗子的貓一般的安祿山叛軍忽然停下了腳步。 兩側沖出了無數的騎兵,個個披堅執銳,沖入唐軍陣中,肆意屠殺。 “沖城!”安守忠一馬當先率領著一隊最精銳的騎兵,直接向著大開的潼關城門沖去,猶如無人之境。 潼關失守。 “報” 一道撕心裂肺的喊聲傳入興慶宮,驚破了霓裳羽衣曲。 “陛下,潼關失守,叛軍要打過來了??!” 高高在上的圣人驟然睜開了眼睛,駭然起身:“什么” “潼關淪陷,我軍大敗,安祿山叛軍不日就要攻到長安了?!眰餍诺氖孔錅喩砝墙?,聲音哽咽,蓬頭蓋面頭發披散,滿臉都是泥濘,仿佛剛從戰場上逃出來一樣。 “還請陛下早做決斷,不出五日叛軍就要打入長安了?!?/br> 李隆基面色蒼白直直跌坐在椅上。 “怎么會……” 李隆基聽到了自己牙齒打顫的聲音。 他甚至不敢去想安祿山攻入長安之后,他會有怎樣的下場。 潼關竟然破了,潼關怎么會破呢?邊令誠不是說安祿山已經退兵去支援后方了嗎,楊國忠不是說安祿山叛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一打就散嗎? 李隆基顧不得形象,直接癱坐在龍椅上,雙手緊緊握著扶手,心膽俱裂。 難道大唐就要亡在他手上了嗎?往后史書上會如何記載他,罵他是隋煬帝那樣的暴君還是陳后主那樣的昏君? 李隆基嘴唇嚅喏,甚至逃避的卻不敢去想自己死后該如何面對李唐歷代先祖。 安祿山怎么能打到長安呢? “傳、傳百官上朝?!崩盥』o緊閉上眼睛。 太極宮依然富麗堂皇,奢靡無比,滿朝公卿也依然個個威嚴沉穩。 他們的沉穩一直持續到李隆基沉痛宣布叛軍已經攻下了潼關之時。 滿朝公卿沒幾個人會打仗,甚至其中大半公卿這輩子都沒出過幾次遠門,可他們也知道潼關是長安城的屏障,潼關淪陷就代表叛軍就在長安城外了。 換句話說,安祿山的屠刀已經懸掛在他們頭上了。 文武百官頓時慌張了起來,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語仿佛菜市場一樣喧鬧。 文臣埋怨武官武備松懈,不到三個月就被安祿山打到了長安城。武官埋怨文臣幫不上忙還就會添麻煩,御史臺怎么沒早早發現安祿山的不臣之心。 李隆基被吵的腦仁都疼了也沒敢吱聲。 這些人不知道安祿山是怎么一路順利攻到長安城腳下的,他還能不知道嗎。從天寶三載起,就不斷有人向他舉報安祿山謀反,可他只當是臣子之間相互攻訐,一句未信。高仙芝要死守潼關,他以為是高仙芝怯戰殺了高仙芝。 事到如今,李隆基悔之晚矣。 他只恨沒有信王忠嗣之言,倘若天寶三載就殺了安祿山就好了,又覺得應當更早一些,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便說安祿山面有反相,只是當時他疑心張九齡和當時的太子走得太近,并未信張九齡之言。 李隆基苦澀看著下方爭吵的文武百官。 他原來有那么多次機會能殺了安祿山啊。 “諸位,如今不該爭論誰對誰錯,而是應當上下一心想想該怎么對付安賊啊?!崩盥』v道。 楊國忠站了出來,急切道:“陛下,當今之急事先保證陛下安危,安祿山殘暴兇狠,向來無尊卑之心,陛下倘若落入安賊之手,那大唐江山就當真完了?!?/br> 嘴上雖然說著是為李隆基著想,可楊國忠心里卻早就慌成了亂麻。安祿山最恨的人就是他了,他要是落入安祿山手中,安祿山還說不準要怎么折磨他呢。 李隆基落到安祿山手中能不能活他不知道,但是他楊國忠要是落到安祿山手里那一定是不能活。 得勸陛下離開長安,去安全地方。他也好跟著陛下一起撤退。 楊國忠不愧是最了解李隆基的人,就這么一句話就壓下了李隆基心中的其他萬般情緒只余下了畏懼。 李隆基怕自己在史書上留下罵名,也怕自己無顏面對李唐列祖列宗,更怕自己丟了江山,可他最怕的還是自己丟了小命。 沒等到李隆基開口,一直在朝堂上像個透明人一樣的李適之就跳了出來面紅耳赤對著楊國忠就是一通罵。 “呸,此時哪有你這等貪生怕死、無能庸碌之輩插嘴的份?倘若不是你這些年屢進讒言,欺上瞞下,我大唐如何會到今日這等地步!” 李適之嘴上罵著還不過癮,直接三步并做兩步走上去就給了楊國忠一個耳光。 一巴掌下去直接讓朝堂安靜了。 楊國忠正要惱羞成怒,李適之卻一轉身對著李隆基就落下了眼淚。 “陛下,這是咱們祖宗給咱們留下來的大唐江山啊” 楊國忠忽然住口,心虛捂住了浮現出通紅掌印的右臉不做聲。李隆基也心虛移開了視線,不敢看李適之。 李適之是李承乾之孫,太宗皇帝曾孫,這大唐江山還真是他祖宗打下來的。 “咱們曾祖父何其不易才打下了這偌大的大唐江山,豈能就此拱手讓人,當年天下初定,頡利可汗打到了長安城外,太宗皇帝守住了長安城。如今敵人再一次打到長安城外,咱們又如何能棄城而逃?”李適之幾欲泣血。 “臣以為,如今之計唯有打開府庫招募長安城內的青壯,抗擊叛軍,只要咱們能擋住叛軍數月,等到河西軍隊來援,就能守住長安,守住祖宗基業!” 李隆基聽著只覺得額頂青筋直跳。 招募青壯抵御叛軍?倘若長安城里的青壯能跟安祿山的叛軍相抗衡,那潼關怎么就失守了,潼關好歹還有高墻地利呢,長安城可沒有潼關那么高的城墻。 拿什么抵抗安祿山?你的一腔忠義嗎?要是忠義真有用,前面那么多城池怎么連一個月都沒撐到就淪陷了? “左相所言甚是,朕必定仔細考慮?!崩盥』荒芟劝矒嶙±钸m之,隨后又胡亂糊弄了幾句就匆匆下朝,然后派人偷偷將楊國忠召入了宮中。 楊國忠聽到圣人召喚他心里就已經知道了李隆基的心思。 恐怕圣人也不想留在長安城里等死,只是現在缺一個能讓圣人能夠心安理得棄城逃跑的理由罷了。 果然興慶宮內李隆基已經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急得坐都坐不住了。 “國忠,你說咱們該怎么辦?” 楊國忠立刻跪了下來,淚流滿面,抱住李隆基大腿就開始哭:“陛下,臣以為如今之計,咱們只能先顧全大局,舍小而保大了。您在一日,大唐江山方能在一日啊?!?/br> “陛下,切勿因小失大,昔日漢高祖與項羽爭奪天下,漢高祖先入關中,勢力卻不如項羽,于是先退一步,歷經積蓄力量又再次攻入中原,方才有了四百年漢朝江山。安賊猖狂,陛下應當如漢高祖一般先避鋒芒,日后再伺機恢復江山社稷啊?!?/br> 李隆基立刻道:“愛卿言之有理。朕欲要效仿漢高祖往蜀中去,愛卿以為如何?” 楊國忠在心里罵了一句,你這不是早就想好要往哪跑了嗎,還非要多此一舉問我,把罵名扣在我身上是吧。 可面上卻是一片恭敬。 “蜀中有天險可守,且天府之國沃土千里,有糧有地,實在是不二之選。陛下只需暫且忍耐一段時間,養精蓄銳招募精兵,日后必定能光復大唐江山?!?/br> 呸,你要真想光復江山就應該往北去,河朔三鎮的精兵良將都在北邊,那才適合調兵平亂。蜀中倒是安全了,劍南軍什么樣我還能不知道嗎,依靠劍南軍能收復天下才怪了。 只是這話楊國忠卻沒有說出來,他的目的又不是光復大唐江山,他只想安全加上享福,蜀中之地既安全又富裕,正合他意。 “劍南道還有壽安鎮守,應當安全?!崩盥』鶉@息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