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身為將帥,對待每一次戰爭都必須要謹慎再謹慎,王忠嗣自己都在發動一場戰爭之前提前數月甚至數年布局,殫精竭慮反復推演戰術,生怕自己哪里出了一點錯處,從而使大唐的將士無謂犧牲。 李長安這一番震耳欲聾的話說出來后,王忠嗣才發現自己的不對。 雖是沙盤作戰,可也是兩軍交戰,他和李長安不只是兄妹,更是兩軍的將領。 李長安將她自己視作軍隊的將領才會反復尋求損失最小的作戰方案,他卻在沙盤上只將李長安當作最小的meimei,認為這是兄妹玩鬧,實在是不應該。 李長安有了將帥之心,是他沒有用自己的將帥之心來平等對待李長安啊。 明白了,他全都明白了。 王忠嗣想明白了李長安這幾日行為的動機,頓時一念通暢。 他終于正視了李長安,不再將她當做meimei看,而是將她當做一個年輕將領。 這么一看,頓時發現了李長安身上的諸多優點。 勝不驕敗不餒,一開始被他壓著打那么多次都不泄氣,每一次失敗以后都立刻興致勃勃的要再來一盤,后來勝了也不驕傲,而是主動縮減自己一方的兵力再求精進。 勤奮堅韌,每天都堅持不懈來找他學習討教,每日在他府中待的時間越來越長,甚至快到宵禁了才依依不舍離開。 天資卓絕,過了年才十四歲,卻能在沙盤上和他打的有來有回,其中縱然有洛陽天險的原因,可也不是哪個將領都能憑借天險就能抵御住他。而且那日 第一回 與他交手便知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假借用箭實際是隱藏暗器,一時不查讓他都中了招。。 熟讀兵書,這就更不用說了,李長安現在每次晚上離開他府上的時候,都會借走他兩本兵書說要回府研讀。 更重要的是,李長安有一顆知道憐憫將士、百姓的將帥之心。 真是當將帥的好苗子。 可惜是個公主,不過公主也好,倘若是皇子說不準連領兵的可能都沒有,盡管王忠嗣對李隆基有八百米厚的濾鏡,可他也知道李隆基肯定不會讓皇子掌兵。 “嶺南的冼夫人曾被前朝冊封為中郎將,這是正經的將領,我朝與前朝風俗一脈相承。我朝的平陽昭公主也曾坐鎮關中,領兵數萬……”王忠嗣越想越覺得李長安倘若真能立下戰功,圣人應當不會吝嗇讓她領兵。 王忠嗣自覺自己的年紀也漸漸大了,為了防止大唐的將領青黃不接,他這幾年有意提拔年輕將領。 可到底旁人都沒有自己家的人放心,王忠嗣對大唐忠心耿耿,他也想要找一個與他一樣對大唐忠心耿耿的年輕將帥接他的班。 還有誰能比李唐宗室對大唐更忠心呢? 王忠嗣動了惜才的心思,他抬手拍拍李長安的肩膀,目光期盼道:“二十九娘,待你再大一些……二十歲吧,六年后你來朔方尋我,我帶你去戰場上真正領兵作戰一回如何?” “二十歲?”李長安睜大了眼睛。 王忠嗣還以為李長安覺得太早,他笑道:“二十四歲也成,我這把骨頭還能在邊關再撐十年?!?/br> “不行不行?!崩铋L安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 王忠嗣不解,他勸道:“二十九娘有這樣的才華,若是只困在長安城做金枝玉葉的公主實在是有些可惜,倒不如到戰場上一展才華,我大唐有先例在前,大唐開國平陽昭公主便領兵打仗過,公主領兵雖難,可并非沒有法子?!?/br> 李長安氣鼓鼓:“義兄自己十六歲便跑去了邊關,為何要我二十歲才能去,實在是寬以待己,嚴于律人,太不公平?!?/br> 而且二十四歲……等她二十四歲的時候也不用去邊關了,那時候長安城已經變成邊關了!李隆基都已經當完逃兵了! 王忠嗣沉默了。 他一言難盡看了一眼摩拳擦掌恨不得現在就把他踢下來自己當節度使領兵打仗的李長安。 “二十九娘是否激進了些?”王忠嗣真情實感感慨。 他認為二十歲已經足夠早了,他先前手下的副將哥舒翰四十了才從軍呢。 李長安用一種奇異眼神看著王忠嗣,比王忠嗣更真情實感,語氣中夾雜著一絲感動:“義兄還是第一個說我激進的人?!?/br> 她還以為土生土長的大唐臣子各個都希望她最好明天就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沒想到咱們大唐還有正常大臣啊。 第148章 “再有幾日就過年了,過完年我就十四歲了,天寶五載我就是十五歲及笄了,我成年了就去邊關?!崩铋L安扒著手指頭算。 “十五歲太小了?!蓖踔宜眯π?,“我當年十六歲去邊關,都吃了不少虧?!?/br> 他溫和看著李長安:“我在朔方還有些根基,你再晚幾年過去也一樣,我給你留著位置?!?/br> 當年因為他是圣人義子的身份,所以他在軍中沒吃多大虧,一路仕途坦蕩,投桃報李,如今他也愿意這么照顧李唐的公主。 王忠嗣自己吃過年少不懂事的虧,所以他不想李長安再吃年少不懂事的虧。 李長安卻長嘆一口氣:“不行啊,時間不等人?!?/br> 手里沒兵心里沒底啊。 縱然現在哥舒翰和她那個沒見過面但是互通很多信的遠房表舅都已經有了一些兵權,她手下的人里也有很多人在各地當縣令。 可那也不是她的親信部隊,李世民有那么一堆猛將,他自己都還得有自己的三千玄甲兵呢,她手下的將領里可沒有李靖秦瓊尉遲敬德這樣的狠人。 “你才多大?!蓖踔宜每扌Σ坏?,屈指彈了一下李長安的額頭。 他四十多了,李長安才十四,她哪來的時間不等人? 王忠嗣總算是看出來了,李長安聰慧歸聰慧,腦子卻總是有一種……被迫害妄想感。 聯想到李長安母親早亡、養母也早亡的凄慘童年,王忠嗣覺得他大概知曉李長安為什么總是對未來充滿憂慮了。 王忠嗣嘆了口氣,看著面前懵懂的李長安,覺得長兄如父,圣人政務繁忙,他雖是義子,可也一直將皇子公主們當做自己的親弟妹,他年紀最大,也應當負責照顧幼妹。 “這些年,你辛苦了?!蓖踔宜媚贸鏊叩那樯贪参坷铋L安。 他以仁德駕馭軍隊,手下的將領與將士無不感念他,王忠嗣一向擅長安慰別人。 李長安:“?” 我這些年怎么就難了,左相都被我派去的道士忽悠的一愣一愣,雖說我現在的權勢不能跟李隆基李林甫比吧,可怎么也跟小可憐掛不上鉤啊。 再論起財富,整個天下也就李隆基跟那幾個世家比我有錢吧? “你年少就沒了阿娘,阿爺又是圣人。只是圣人也不是故意不管你,圣人政務繁忙,不能和普通百姓家里的阿爺一樣,你還需體諒一下他?!蓖踔宜萌崧暤?。 李長安眼皮跳了跳。 那老頭昨天還看楊玉環跳舞呢,他政務忙碌個屁,倒是李林甫天天忙得腳不沾地,從早到晚三省六部各處跑,兩條老腿都要累斷了。 王忠嗣看了眼李長安,看到李長安都懵了,只覺得李長安是被戳到了傷心處暗自神傷。 心里更增添了幾分憐惜。 只是他要鎮守邊關,李長安在長安城,相距數千里,想照顧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還得給李長安找一個可靠的依靠,這個依靠還得身份合適才能照看李長安。 王忠嗣沉思片刻,還真讓他找出一個與他關系不錯,還能名正言順照顧李長安的可靠人選來。 “我與太子自小一同長大,也算有些感情。太子是你的兄長,身份又貴重,我可以托他照看你?!?/br> 王忠嗣此言一出下意識尋求李長安的認同。 一抬頭就看到李長安感動地站在原地,嘴巴微微張著,話都說不出來了。 “太子宅心仁厚,受了我的囑托必定會好好照料你?!蓖踔宜门呐睦铋L安的肩膀。 李長安沉默片刻,忽然開口詢問王忠嗣:“義兄認為我的性子如何?” 她嚴重懷疑王忠嗣那一雙細長丹鳳眼中看不中用,對誰都自帶八百米濾鏡。 王忠嗣雖不知道李長安為何會忽然問這個問題,但是還是如實答復。 “二十九娘性子乖巧,聰穎堅韌,善良天真,溫柔極了?!?/br> 王忠嗣道:“只是偶爾有些自卑?!?/br> 他認為李長安沒有安全感才會總覺得安祿山會造反,覺得時間緊迫,迫不及待要去邊關建功立業。 沒有安全感,便會帶些自卑,王忠嗣年幼時候覺得自己無父無母,在皇宮中無人依靠,偶爾也會自卑,后來他立功多了才將自小骨子里的這點自卑拔除干凈。 李長安心道,前半句話還算貼切,她的確乖巧溫柔,善良天真。 這么看王忠嗣眼神也沒有十分差啊,怎么會覺得李隆基是個勤快君主,李亨宅心仁厚值得托付呢。 王忠嗣又再提:“你一個人在長安孤苦伶仃,我托付太子……” “不不不?!崩铋L安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 李長安猶豫了一下,看著王忠嗣那雙盛滿了關懷的眸子,還是開口道:“阿兄剛回長安,或許對如今朝局不太了解。今歲朝堂上發生了一些事情?!?/br> 王忠嗣道:“你指的是韋堅與皇甫惟明吧。圣人此事的確有些偏激,可朝臣不得與皇親交往這是明令之事,韋堅皇甫惟明違反了圣人詔令,被貶也是應當?!?/br> “何況圣人也只是懲罰了二人,并未遷怒太子啊?!蓖踔宜眯α诵?,并沒有多少擔憂。 他一向循規蹈矩,雖說他自小和李亨認識,但是此次入長安后他謹記臣子不得與皇親交往一事,他回來已經半個月了,都還沒與李亨見過面。 王忠嗣認為他只要遵守圣人的詔令不私下與李亨見面就不會有事。 李長安看著傻白甜的義兄嘆了口氣:“阿兄你想的太天真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只要跟太子表露出一絲親近,李林甫就會跟瘋狗一樣咬上你,你就得倒霉?!?/br> “我并不畏懼李林甫?!蓖踔宜么浇且粨P。 他是李隆基義子,是大唐四鎮節度使,戰功赫赫,為大唐立下了無數功勞,是大唐軍方第一人,旁人畏懼李林甫的權勢,王忠嗣卻并不畏懼李林甫,他的軍功就是他的底氣。 “何況我與太子一起長大,你與太子也是親兄妹,圣人懷疑他人,難道還能懷疑我們嗎?”王忠嗣語氣中滿是對李隆基的信任。 不過他也知道李長安畢竟年紀小,看到去歲發生的事情會害怕也是常情,王忠嗣搖搖頭:“我也只是隨口一提,你既然和太子平日并無往來,也沒必要在這個時候非要扯上關系?!?/br> 他只是出于好心想著畢竟太子能名正言順照顧meimei,可既然李長安不愿意,到底還是要以李長安的想法為主。 “太子如今地位微妙,阿兄也該遠些?!崩铋L安輕輕嘆了口氣。 王忠嗣輕笑:“我只忠于大唐,其他事情一概與我無關?!?/br> 他抬手替李長安將耳邊散落的發絲塞回耳后,諄諄教導:“你若是想要走武將一道,也要切記不要參與儲位之爭?!?/br> 也不是王忠嗣故意提這么一句,而是大唐參與爭奪儲位的公主實在太多了,當武將的大唐公主稀少,參與造反的大唐公主可代代都有。 而往往那些公主都沒有什么好下場。 李長安眨眨眼:“阿兄放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