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節
李隆基縱然信任李林甫,卻也不愿意他一黨獨大。 畢竟李隆基愿意放權給李林甫的前提是他能壓制住李林甫,隨時都能替換掉李林甫,若是朝堂中一個能和李林甫相抗衡的官員都沒有,那李隆基還怎么玩權術平衡那一套呢? 于情于理,李隆基都不愿意讓賀知章現在就辭官回鄉。 兩個人都默契地沒有再提洛陽水利問題。 出了興慶宮,賀知章回頭看了一眼高聳的勤政樓,輕輕嘆了口氣。 前幾年陛下還不是這般模樣,賀知章還記得陛下剛登基的時候,那時候的宰相還是姚崇,陛下親自請姚崇擔任宰相,姚崇請陛下答應十件事,他才愿意擔任宰相。 “為政先仁義”、“不求邊功”、“中官不預公事”、“國親不任臺省官”、“行法治”、“租庸賦稅之外杜塞貢獻”、“寺廟宮殿止絕建造”、“禮接大臣”、“請絕道佛營造”、“人人皆可勸諫”[1]。 在開元二十五年之前,陛下還能勤政勉勵,可這幾年,陛下卻是完全荒廢了這十條。 一味追求邊功,多次下令對周遭國家用兵;百官不能勸諫,人人自為生怕成為“仗上馬”;宮殿建了一座又一座,后宮從三千人擴至如今的兩萬人;更不用說請絕道佛營造了,陛下沉迷修道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今年春還下令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并崇玄學。 賀知章攏了攏衣袖,佝僂著身軀牽著馬回到了自己的宅院。 沒過多久,賀知章便換了身衣服牽著馬直奔東市酒肆,一路上的人已經見怪不怪,誰都知道賀監愛酒如命,日日都要飲酒,若是哪一天在酒肆里見不到賀監,那才是稀奇事。 只是沒有人注意到一向愛熱鬧,喜歡在大廳中飲酒,偶爾還能結交酒友的賀知章今日一反常態包了一個包廂。 不多會,一輛馬車從酒肆后門駛出,沿著南大街駛入壽安公主府。 這很常見,壽安公主府里養了好幾個酒鬼,最著名的酒鬼李白日日都要飲酒,公主府隔三岔五就會在酒肆中買上一車的好酒。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酒肆背后的主人是壽安公主,畢竟明面上一直都是和政郡主處理事務。 李長安已經在書房等候著了,賀知章邁入書房,見到李長安后長嘆一聲,作揖:“臣辜負公主所托?!?/br> 李長安快步走到賀知章身前,托著他的胳膊將他托起來。 “賀監已經盡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談辜負?” 只是這里的天指的卻不是老天爺,而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 賀知章注視著李長安,李長安的臉上卻只有滿滿的誠懇真摯。 “事到如今,公主下一步有何打算?”賀知章都不知道他為什么要問這句話。 他的理智告訴他,壽安公主能費盡心思寫出那份建議書并且想辦法試圖讓朝廷出手主持修理水利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李長安只是公主,這些事情本來和她就沒有關系,無論是哪個地方受災,都不會影響到金枝玉葉的公主歌舞升平的生活。 哪怕是作為圣人子女,李長安做得也足夠多了。畢竟就連太子和天子都不愿意對此多做什么,李長安完全沒有必要再為此事費心勞力。 可賀知章就是無法言說地升起了一股隱秘心思。 他在渴望一些東西。 李長安不知道賀知章在想什么。 她這一刻的心思只是有些果然如此的感慨。 在前日與賀知章交談完之后,李長安就已經知道此事不會成功了。 國庫里的錢都已經規劃好了去處,賀知章用幾句話哪能改變它們去處呢。 李隆基這后半輩子都不會見到被洪水沖垮的屋舍,可長生殿是實打實他往后要居住的宮殿。 李長安絲毫都不奇怪李隆基的選擇。 聽到賀知章的詢問,李長安也沒有隱瞞:“我已經寫信送去了荊州,從荊州調一批糧食先運到洛陽?!?/br> “公主想要施粥放糧?” 遇到天災人禍,有部分有點良心的權貴會搭個棚子給災民施粥。盡管這個想法有些天真,但賀知章已經很滿足了,起碼李長安還想到了百姓,而不是第一時間想著權力爭奪。 李長安看了一眼賀知章,慢吞吞道:“我調了一萬石糧食?!?/br>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批。 后面半句話李長安就沒有說出來了,盡管今日賀知章能出現在她的書房中就已經說明了賀知章的立場偏向了她,可畢竟偏向不等于投誠,李長安愿意給賀知章透一點口風也就僅限于一點。 賀知章有些驚訝:“竟有一萬石糧食?!?/br> 大唐每年的稅收在糧食這一塊上每年能收粟二千五百余萬石,折合每個縣一點七萬石粟米。當然不能用平均來算,畢竟像涼州這樣的荒蠻之地一年很可能一個縣連三千石粟都收不上來,甚至大部分還要倒貼給糧,而荊州這樣的富饒之地,一個縣能繳納兩到四萬石糧食,江淮之地魚米之鄉和川蜀天府之國有些富饒的縣一年甚至能繳納七萬石糧食。 不過就算在荊州之地,一萬石糧食也是一個小些的縣半年的稅賦了。 “而且我也不打算施粥?!崩铋L安聳聳肩,“若是水災發生六七月,那正好是莊稼長成的時候,洪水沖毀了他們的田地和屋舍,只是單純施舍一碗粥無濟于事?!?/br> “賑災,不僅是要讓災民三天不被餓死,而是應當讓災民一年不被餓死,撐過沒有收入的這一年?!?/br> 這番說法倒是新奇,賀知章心想。 賀知章沒有在地方為官經歷,他考中狀元后為國子四門博士,后來又曾擔任過禮部侍郎和工部尚書,年老時便進了秘書監養老。 可對于該如何賑災,賀知章也知曉一些。 賑災無非也就是在天災發生后,朝廷撥錢撥糧派遣官員分發給受災百姓。因為其中空子大,所以時常有官員下吞上瞞,從中貪污。 朝廷也只管百姓一時餓不死,至于田地毀壞一整年顆粒無收百姓怎么活過這一年……平時沒有天災的時候,年年也餓死那么多百姓,平時都管不過來,運氣不好遇到天災更管不過來。 賀知章捋捋胡須:“公主欲如何賑災?” “先買一塊地,然后建工廠,我還打算再建一個貿易市場?!崩铋L安道。 賀知章覺得自己是不是年紀太大了,要不然李長安說的話他怎么聽不懂呢。 李長安看著賀知章的表情,開口解釋道:“貿易市場就是東市西市,只是東市西市中各個店鋪主要是將貨物賣給百姓,我打算建造的這個貿易市場是一個大商人將貨物賣給許多個小商人,這些小商人在將貨物運到各個城市中買賣?!?/br> “工廠,就是工坊,雇傭百姓為我做工?!?/br> 洛陽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再加上挨著河流和有洛陽城這座僅次于長安的大唐第二大消費市場,其實很適合發展工商業。 賀知章似懂非懂。 李長安再簡化一點:“以工代賑,我雇傭災民為我建造廠房,為我做工,我給他們發糧食發工錢,我得到了廠房和貨物,災民得到了錢和糧食?!?/br> 賀知章聽懂了。 “這倒是個好法子,只是小小一個那什么工廠,恐怕收攏不了太多災民?!辟R知章輕輕嘆了口氣。 他也見過東市這些店鋪雇傭工人干活,就算是都是最大的店鋪,也只是雇用了二十幾個百姓干活。 水災一旦發生,受災者少則數千,多則數萬,哪里是李長安一個人能養得起的。 李長安深吸一口氣,看著已經八十歲的賀知章,告訴自己三年一個代溝,賀知章這個年紀理解不了她的意思也很正常。 畢竟時代局限在這,一般唐朝人也沒法想象一個大工廠可以有數萬工人。 既然溝通不了那就不溝通,就算是想法溝通不了,也不耽誤李長安用賀知章。 李長安緩緩吐了口氣:“我想要在洛陽城周遭買一塊地,賀監可有門路?” 賀知章略微思索片刻:“我愿為公主引薦汝陽王和洛陽左率府長史張旭?!?/br> 洛陽轄區內有一縣名為汝陽縣,緊挨著伊川縣,正是汝陽王的封地。 賀知章愿意為李長安引薦其他官員,已經代表了一些東西。 哪怕作為太子賓客,賀知章先前也從未給太子李嶼引薦過自己的好友。 第77章 李長安對此十分欣慰,又有些可惜。 唉,賀知章怎么就是八十歲而不是十八歲呢。 這么大年紀干不了幾年活了啊。 “還有一事也要拜托賀卿?!崩铋L安微笑。 賀知章的稱呼已經從稱呼官職的賀監變成了親切的賀卿。 “洛水一旦泛濫,伊川縣令必定會首當其沖被罷免?!崩铋L安道。 伊川縣挨著伊河,又處在洛陽北部,而且地勢險峻,換言之就是河流落差大,一旦水患爆發,必定會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區域。 “伊川縣令被罷免,朝廷勢必要指派官員去擔任伊川縣令,我想向賀卿舉薦一人?!崩铋L安看著賀知章。 在李長安說出“賑災”二字后,賀知章心中先前升起的那股復雜感覺就得到了滿足,他忽然就平靜了下來,連日的憂愁也瞬間消散了。 現在的賀知章又開始撫摸起他那雪白的胡子,樂呵呵聽著李長安說話。 “公主欲舉薦何人?”賀知章笑瞇瞇問道。 他似乎已經完全不為可能會到來的災難而哀愁了。 或者說賀知章從一開始哀愁的就不是這一場小小的洪水。 賀知章歷經四朝,當了五十年的官員,其中許多年擔任的還是工部尚書,他見過太多的天災了,一場只涉及洛陽一個地區的小水災,在賀知章所見過的天災中甚至排不到前五十,大唐疆域何其遼闊,每年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天災發生。 永淳元年鬧過蝗災,大蝗,人相食,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神龍元年發生大旱造成“谷價騰踴”;開元二十二年,泰州地震,壓死的人就有四千余人……這些都是賀知章親自經歷過的天災。 比起人相食的凄慘,一場小小的洪水在賀知章眼中實在算不上什么。 賀知章的憂愁是因為他看到了大唐的天子,大唐的太子對百姓的蔑視。 只要天子勵精圖治,縱然是天災不斷,可天下依然還有希望,若是天子沉迷權術與享樂,那就算年年豐收,也依然會民不聊生。 賀知章憂愁的是大唐的未來。 不過現在賀知章感覺心里又升起了一絲盼頭……盡管這絲盼頭很小。 李長安不知道賀知章對她的期盼,顏真卿已經過了守孝期,前兩日剛剛回到長安,如今正住在壽安公主府中。 正好趁這個機會舉薦給賀知章。 “是我的老師,名為顏真卿……” 賀知章聽到李長安的介紹后開口第一句話卻沒有問顏真卿,而是表情有些奇怪:“公主的老師不是張公嗎?” “老夫好像記得太白也提過公主向他學習劍術?!辟R知章又回憶起了他的另一位好友。 這么一想賀知章又想到了前段時間那位新科狀元,“老夫隱約有些印象,今科的新科狀元沈初似乎和公主也有師徒之名?” 李長安干笑兩聲:“張公的確是我的老師,李十二也的確是我的老師,沈狀元……也是我的老師?!?/br> 其實不止這幾個,準確來講她還藏著好幾個,裴素裴蕓,如果算上有實無名的老師還要加上武惠妃,其實她跟李林甫楊玉環也學了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