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這酒度數低,無事?!鄙虺跆蛱蜃齑?。 “好吧?!崩铋L安本來就不是想計較酒,“從昨日我找完老師,你就悶悶不得的,可是覺得我濫用職權違背了老師的初心?” 沈初眉眼彎彎溫聲道:“你不用,旁人也會用,我擠下去的又不是那些真正苦讀之人的狀元位置?!?/br> “何況就算我自己考,我也有自信憑借我自己的才華考入前三之列?!鄙虺蹩雌饋硎钦娴淖砹?,他得意沖著李長安比劃動作。 “你老師我當年是a省的文科高考狀元?!?/br> 誰還沒憑自己本事考過狀元啦? 李長安摸摸鼻子,干笑了一聲。 她沒考過。 兩個人就這么相對坐著,誰也不說話。 只有蟬鳴聲和鳥叫聲。 彎月如鉤,月朗星稀。 “我回長安就先不回家了,你要想找我,就去大慈恩寺找我?!?/br> 沈初忽然開口。 進長安趕考的外地書生多住在大慈恩寺。 “我要結朋黨……”沈初喃喃道。 他曾經是因為不善應酬才被院長排擠的,論文發了一篇又一篇,職稱卻年復一年的不變。 李長安忍不住開口:“老師不必為難自己,我可以……” “你是我的學生,沒有學生保護老師的道理?!鄙虺醮驍嗔死铋L安,“安史之亂當前,我行的是救國救民之舉,何來為難一說?” 李長安直直看進沈初的眼睛,他的眸子一片清明,沒有一絲醉意。 “我心光明,亦復何言?!?/br> 沈初字字鏗鏘道:“我學陽明先生之心學,爾來兩世共三十載?!?/br> 致良知,知行合一。 他不結朋黨,李林甫會結,安祿山會結,楊國忠會結。他結朋黨,為的是抵抗安史之亂,為的是輔佐圣明天子,為國為民就是他的良知,結朋黨就是他的知行合一。 他想做官,從不是為了功名利祿。 李長安嘟囔著:“我心亦光明?!?/br> ……只是她沒有那股沈初身上舍生取義的正義感罷了。 “我知道?!鄙虺跎焓峙呐睦铋L安的肩膀,欣慰道,“你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你在漳縣做的很好,未來你也能把大唐治理的很好?!?/br> 李長安的眼眶忽然有些熱。 李長安吸吸鼻子道:“老師,我現在喜歡你僅次于喜歡李白了?!?/br> 沈初:“……” 大可不加后面那半句。 “不過沒關系,在我搞到李白之前,您永遠是我最喜歡的老師?!崩铋L安深情款款拉著沈初的手表白。 沈初忽然明白為何李長安能那么理解李隆基了,這逆徒自己也喜新厭舊,李白還沒到手就開始嫌棄他了。 第48章 日光穿過葉縫,一只黃鶯站在樹上整毛,樹葉外沿已經微黃。 李泌騎著一匹棗紅馬徑直出了縣衙。 近來他的心情很不錯,趁著粟麥收割之前,他終于將縣中的豪強擺平了,驅狼吞虎,借著孫劉二家的矛盾,他摻和了一手,支持了孫家,將最大的豪強劉家擺平,劉家的臨死反撲也將孫家拉下了水,兩家人現在都被流放到千里外建設邊關去了,他的政令終于能原封不動順利下達至百姓耳中。 李泌回想著自己針對農耕做出的勸農政策,微微一笑。 他清算了玉溪縣往年的稅收,將本由百姓承擔的腳錢去掉,又理清了各項稅收,將部分重疊稅賦清算,不讓百姓在一件事上繳納兩次稅賦。 吏不可單獨下鄉,更不可向百姓索要錢財,肅清吏治。 還將公家儲存的農具借給百姓使用。 雖說剛開始的措施不算多,可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等到明年開春,他就可以設置勸農使,下到各個村子中去勸農桑,還可以將自家收藏的農書撰抄一份…… 李泌沒有在縣中多停留,而是直接驅馬離開了縣城去往最近的村子,沿途金燦燦的田地讓李泌心情更加愉悅了三分。 拿著鐮刀的老農在田中勞作,一家老小都在地里勞作,就連孩童也在田頭跑來跑去,提著竹筐撿拾麥穗。 今年收成不錯。 李泌行到一片麥地前,將馬拴在田頭柳樹上,上前和一旁正捧著瓷碗喝水的農人搭話。 “郎君,今歲可算豐收?” 農人看了眼李泌,看到李泌身上做工精細的面料后面上露出了討好的笑。 “回貴人話,今歲豐收哩,今歲的稅賦肯定都能交齊?!?/br> 他以為李泌是來問稅賦的官吏。 李泌又問:“你家有幾口人,交完稅之后家里可還有余糧?” “某名陳大牛,我家七口人,今歲的稅賦交完后,還能剩下一些糧食過年……”農人面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家里有余糧,這已經是讓他這樣的小民覺得幸福的事情了。 李泌面上也浮現了微笑,他清清嗓子道:“今年官府收取的稅賦比去歲還要少一些?!?/br> 農人面上笑容驚喜:“這樣我家又能剩下更多余糧了?!?/br> “是咱們玉溪縣新上任的縣令清算了稅賦,還取消了從村中收糧的腳錢?!崩蠲诳粗傩瞻簿訕窐I,心中也頗為高興。 “哎呀,真是好縣令啊?!鞭r人驚喜道。 李泌不知不覺間將背挺得更直了。 “可是李娘子做了咱們玉溪縣的縣令?”農人打聽著,“咱們玉溪縣是不是也要挖渠了?也是干活就分田地嗎?” “什么?”李泌瞪大了眼睛,“哪個李娘子?咱們玉溪縣的縣令分明是李泌李郎君!” 他辛辛苦苦做出的政績怎么又和李長安扯上關系了。 “那這位李郎君是漳縣李娘子的兄弟嗎?”農人還不甘心,都姓李,說不準就是親戚呢。 李泌冷著臉:“玉溪縣令之李是遼東李氏,漳縣李娘子之李是隴西李氏,非親非故?!?/br> 農人迷茫摸摸腦袋,他連遼東和隴西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哩。 總之就不是李娘子派來的人了。農人輕輕嘆了口氣,看來他是沒那個福氣給自家多添幾畝地了。 李泌看著農人深感遺憾的表情,面無表情牽著馬離開了此地。 過了數個時辰,李泌又停在了另一處村落,下馬詢問了這個村子的村民今歲收糧多少…… 忙活了一整日,直到天色將黑,李泌才神色輕松回到了縣衙。 雖說遇到了一些糟心事,可大體上來說李泌還是對自己這一日的收獲頗為滿意。 今年玉溪縣下面的幾個村落除了一個村子遭了蟲災收成欠佳外,其他十六個村落收成都不錯。 加上今年稅賦也比往年要少交一些,這些百姓家中應當都能存下些糧食來。 只是那個陳大?!?/br> 李泌站起身,走到存放人口籍貫的廓舍,尋著村子的名字找到了這本戶籍冊子。 等到今年交完稅之后,這個陳大??粗约业挠嗉Z,到那時候他就知道到底是玉溪縣李郎君好還是漳縣李娘子更好了。 “陳大牛,陳村人,戶十三口,嗯?”李泌皺眉。 他怎么記得那個陳大牛說的是他家只有七口人? 李泌察覺到了其中的微妙。 他連忙開始翻箱倒柜找簿冊…… 兩個時辰后。 李泌看著他翻找出來的文書兩眼一黑。 難怪那個陳大牛說他家今歲交完稅還有余糧呢,原來不是因為他減輕的那點稅錢,而是上年還需要交十三個人的稅,今年只需要交七個人的稅,足足少了五口人! “來人,讓趙主簿來見我!”李泌迅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他方才翻看趙大牛一家戶籍的時候,也順帶著看了看其他家,其他幾家的人口數額也在減少,只是沒有趙大牛一家那樣明顯減少罷了。 李泌本以為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可如今看來,卻不一定是老死病死,更大的可能是如趙大牛家一樣戶口遷出。 趙主簿已經睡下了,卻被李泌派去的人生生從床上拉了起來,嚇得趙主簿還以為自己犯了什么事。 聽到李泌詢問后,趙主簿才松了口氣,把自己提到嗓子眼兒的心又放回了肚子里。 “這個陳大牛家,的確是遷出了五口人,可都是事出有因啊?!?/br> “陳大牛家的老二陳二牛,入贅到了漳縣吳村,他在那邊日子過得紅火,就想著把家里的爹娘接過去一起住,大唐以孝治國,兒子想要贍養父母沒有不允許的道理,所以開春的時候陳老三夫婦就將戶口遷到了漳縣?!?/br> “陳家兄弟姐妹多,還有一子一女沒有成年。陳老三夫婦在漳縣定居后牽掛家里未成年的孩子,便要將兒子帶到漳縣撫養,父母撫養兒女,這也是合乎情理之事。月前,陳五牛和陳六娘也就將戶籍遷到了漳縣……” 每一條都有理有據。 成年兒子孝順父母,要把父母接過去一同居住,能不讓他孝順父母嗎? 父母牽掛家中的幼子幼女,要將孩子帶在身邊養育,兒女跟著父母的籍貫走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李泌聽到這番話卻兩眼一黑。 一戶如此,戶戶如此,甚至都不用徹查,李泌都能想到玉溪縣的人口流出有多嚴重了。 甚至這些還都是有戶籍的編戶,那些連戶籍都沒有的流民流失只會更嚴重。 自隋至唐,流民問題都十分嚴重,甚至達到了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流民的地步,編戶都跑得如此厲害,恐怕玉溪縣里的流民都已經通通跑到漳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