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年輕時我在山中隱居,十丈以內有一只兔子吃草某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如今年紀大了,耳朵也不好使了?!泵虾迫徽媲閷嵏械?。 李長安:“……” 你們大唐詩人都這么能文能武嗎? 她揉揉臉,先把震驚放到一旁去,吩咐曾遠:“把這個還沒死的人帶回去治一治,別讓他死了?!?/br> 這個局比她想的還要順利多了。 如今動機也有了,人證物證具在,只要往上一告,斬首加全家流放是跑不了的。 其實若不是她還想隱藏身份,一個刺殺公主的罪名就足夠姓王的全家抄斬了。 王縣尉在家中焦急等著,眼見天色越來越黑,他心中焦慮越來越多。 不應該啊,趙六幾個常年宰殺牲畜,個個都是能以一當三的好手,去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怎么會花費這么長時間? 莫非是出了什么變故? 王縣尉心里咯噔一聲,片刻后又安慰自己絕無可能。 那個姓孟的手底下一個能用的人都沒有…… “饒命饒命啊~” 忽然間,院外傳來了管家的求饒聲和奴仆們慌亂的腳步聲。 王縣尉重重往后一跌,面如死灰。 完了! 他狠狠給了自己一巴掌,腦子仿佛被一桶冰水澆了一遍,忽然就清醒了起來。 他怎么會干出這樣著急的事情來?王縣尉追悔莫及,他唰一下站起身,正欲推門從后門溜走,迎面卻撞上一個全副武裝的持刀漢子。 “現在才想起來逃命?晚了?!?/br> 曾遠猙獰一笑,揮手讓手下的侍衛擒住了王縣尉。 身為荊州刺史的張九齡聽說李長安被人行刺之后眼前一黑,慌張找到李長安,見到李長安還全須全尾的一根頭發都沒少后才放下了提著的心。 “你要嚇死老夫??!”張九齡長吁短嘆,頭上出了一層冷汗。 冷靜下來之后,他才想到其中的不對,張九齡瞪著李長安:“這是你算計好了的?” 李長安微微一笑,沒有開口否認。 這樁案件辦得極快,上有張九齡綠色通道,下則從動機到證據一清二楚,只用了半月不到就判了下來。 王縣尉因心生嫉妒,暗地派人毀壞農具,被發現后一不做二不休,買兇殺害上官,罪無可赦。首惡及從犯斬首,全家流放幽州。 結果一出,漳縣全縣嘩然。 王家在漳縣作威作福上百年,可謂是流水的縣令,鐵打的王家,如今竟然就這么輕飄飄的家毀人亡了……這個姓孟的新縣令背后靠山得有多大? 很好的起到了李長安想要的殺雞儆猴的目的。 然后李長安想要實施的政策在漳縣順風順水,一說要抽調人手開墾水田,漳縣的其他富戶個個爭先恐后出錢出力,生怕晚了一步就步了王家的后塵。 孟浩然還私下對李長安感慨漳縣民風樸實,人人都一心為公。 李長安則對著孟浩然露出了微妙的表情。 自從親眼看見孟浩然三劍砍死三個人后,李長安每次看孟浩然這一副老實巴交的模樣都覺得他是在扮豬吃老虎…… 總之在沒有了阻礙后李長安的建設漳縣計劃進行的十分順利。 只是工匠的產能提不上來,這些裴素新提供的農具一天只能做出來幾把,大大拖累了開墾進度。 這事也急不得,工匠不是一兩天就能變多的。 李長安打算找兩個村子,等到工匠閑下來后便在這個村子里辦一個公塾,專門培養鐵匠和木匠,日后這兩個村子便專門負責制造附近幾個縣的農具和家具制造。 “唉,人口還是太少了?!崩铋L安拿著人口簿冊抱怨,“連縣上七十七歲的陳老嫗我都給她安排了看孩子的活計,就這樣人手還總是不夠用?!?/br> “咱們得出一個吸引人口的政策來安置流民?!崩铋L安扯著孟浩然,一通“勞動力就是生產力”“漳縣的糧食產量能再多養活五百人”“打造區塊支柱產業”之類的話,將孟浩然說的兩眼發直。 “你說的對……就這么干……”孟浩然眼冒金星地只會點頭。 看著李長安風風火火離開的背影,又看看自己手底下這一尺高的簿冊。 孟浩然忽然仰天長嘆。 他已經三日都未能釣魚了??!孟浩然忽然升起辭官歸隱的心思,而后王縉走進來手中還抱著一堆薄冊。 “孟縣令,李娘子讓我來同你一起辦公?!?/br> 孟浩然看了看王縉身側那一堆比自己這堆要高上許多的簿冊。 想要辭官歸隱的心忽然慢慢平衡了。 ……好像他還不是最慘的。 第38章 經濟發展的前提是治安好,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也是治安好。一個地方的生活環境安全了,官府能保證百姓的個人財產安全,百姓才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生產力,去賺取更多的財富,官府才能收上來更多的稅收,建設更多的公共設施?!痘鶎庸芾硎謨浴さ谄哒隆肪幷?,李長安。 自從王縣尉被拉到菜市場斬首之后,全漳縣的風氣蔚然一正,賭坊被縣衙接手,小賭怡情,大賭直接胳膊打斷扔出去。李長安直接提拔寧成擔任了新的縣尉,又雇傭了縣中之前從軍伍中退下來的老兵當作衙役,整日在街上巡邏,但凡看到有敢光明正大欺負百姓的混混,當場就打斷腿,關進大牢中等著家里面贖人。 沒人來贖就拉到采石場運石頭,沒工錢,一日要做六個時辰的工,等縣衙查清罪狀以后再判刑,從三個月到十年不等,手底下有人命的就直接終身都要在采石場里面做勞工,一命抵一命。 其中有不少游手好閑的混混都是縣中大戶人家的子弟,可這些大戶人家也只敢怒不敢言,畢竟誰也不想步王家的后塵,寧成知道自己背后撐腰的李長安能耐有多大,根本就不懼這些縣上的大戶人家。 你敢威脅我,我就敢向李娘子告狀,到時候就不是勞動改造個一年半載的事了,就是你全家流放幽州的事了。 加上這大半年來漳縣內出現了大量的勞動崗位,就連八歲的小兒都要被送到學堂讀書,放了學后還要負責教他們爹娘識字,漳縣內人人都有活做,根本用不著偷盜搶劫。 一時間,漳縣的治安出奇的好,每個月縣衙內判得最多的案子就是誰又踩了誰家的莊稼,哪家的夫婦要和離……這樣的小事。 六月末,漳縣內的小麥成熟,家家戶戶都拿上了新農具。 這時候縣衙每日要判得案子多了起來。漳縣內總共五個鐵匠八個木匠,日夜趕工也做不出來那么多新農具,所以新農具的數量有限,縣衙只能用排隊租借的方式向外租借,先到先得。 百姓在排隊途中插隊,進而吵架,而后大打出手的事情每日都要發生個三五回。 李長安終于知道為何古代百姓為了爭奪水源甚至能以村子為單位械斗了,莊稼就是百姓的命根子,這些農具還是只加快收割速度的輔助農具,這些百姓都能為了自家省下多一點時間好去做其他事情而大打出手。 甚至還有大戶人家,一家十幾口人齊齊出動打架斗毆就為了搶一件農具的事情。 得虧荊州不缺水,若是缺水,這些民風彪悍的大唐人不得抄著刀子動手啊。 李長安現在每天的任務,就是站在縣衙外維護治安,要是看到有誰快要打起來,她就上前去把兩方人都罵得狗血淋頭,再把農具收走,讓他們重新排隊。 為此,李長安裝在竹筒中的水都換成了降火的藥茶。 現在李長安一見到裴素就害怕。 裴素每次來找她,都會掏出一厚摞論文來,從農具改進圖紙到農業種植技術方針再到肥料研究進展匯報,每一篇都長達萬字,讓李長安看得頭都大了。 若只是給她論文成品就罷了,偏偏裴素還總愛問上回她送過來的論文有沒有從原理變成實踐。 李長安每次都只能支支吾吾,裴素表面上不說什么,但她實在不是一個會掩飾自己內心情緒的人,那副不能理解的表情,總讓李長安覺得壓力很大。 實踐遠遠跟不上理論,這只能怪工匠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漳縣一共就這幾個工匠,讓他們一天干十二個時辰的活,他們也沒法造出那么多機械來啊。 李長安在裴素這邊沒有底氣,只能去督促自己的親導師沈初,去張九齡宅院中逛一圈,要是遇到沈初不學習在書房外面休息,她就擺出一副惡學生的模樣來,痛心疾首看著沈初,問他有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考上狀元,要是考不上狀元對得起她這幾年辛辛苦苦供他上張九齡版輔導班嗎? 七月初,整個漳縣終于全部收割完了這一批小麥,李長安看著漳縣今年的糧食產量喜出望外,因為耕種方法有了改進的緣故,每畝地的小麥產量從上一歲的兩百斤提升到了接近三百斤。 漳縣收獲了比往年多出二分之一的糧食,也就是說,能養活比往年多一半的人口。 再加上現在也有了今歲新開墾出來的水田和上千畝抄了王家得來的旱地可以讓百姓租種,這個冬天可以說是一個安頓流民,增加縣中人口的好時機。 李長安又從孟浩然那里申請了一紙政令,從縣衙中拿出一筆錢來雇傭縣上的青壯建造房子。 不得不說,孟浩然是一個很合適的縣令,他從來不想方設法從百姓那多收雜稅,也從來不想著折騰百姓,李長安覺得孟浩然治理地方的方法倒是有漢初無為而治、讓民休養生息的道家治國味道。 當然,更重要的是孟浩然當縣令就跟李長安她自己當縣令沒什么區別,李長安說什么孟浩然接納什么,可以說是十分聽得進勸說了。 建造的房子也不是百姓居住的宅院,而是一排排的屋舍,每一間都只有三十平米大小,里面放四張床,沒有院子,也沒有廚房。 這是專門為了收納流民建造的集體宿舍,用不著太好,只需要讓那些流民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行。 建造完了宿舍,李長安接著以私人名義雇傭了這支建筑隊,她在幾個種植甘蔗的村子中間買了一塊地,打算開一個制糖作坊。 糖這個東西利潤比較大,還屬于戰略物資,李長安不打算如鹵味鋪子一般交給百姓經營。 她要自己做那個把上下游產業連接起來的中間產業商。 這沒什么,因為李長安制糖作坊里面的工人還是要從漳縣招人,保守估計也能再給漳縣提供五十個就業崗位,這還只是一個小型作坊,等到日后規模擴大了,還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甘蔗需要七個月才能成熟,三月初種下的甘蔗,在十月才收獲。 李長安派人去將幾個村子里面百姓所種出的甘蔗統統收購過來,然后由裴蕓擔任制糖作坊的監管人,開始熬糖。 甘蔗的畝產并不低,后世北方地區甘蔗產量能到畝產一萬斤到一萬五千斤,南方地區也能到八千斤,哪怕是現在,漳縣的甘蔗畝產也有兩千斤。 第一年種甘蔗,什么經驗都沒有,有這個畝產已經不錯了。 裴素對這個畝產十分不滿意,她在甘蔗收割完之后就一頭扎進了提高甘蔗畝產的研究中,李長安覺得這個畝產和麥子畝產比起來已經高了近十倍了,看著好像也不少…… 直到裴蕓告訴李長安,二十斤甘蔗才能熬出一斤紅糖,四斤紅糖才能提純出一斤白糖。 李長安默默給裴素送去了一千貫錢讓她專心研究如何提高甘蔗畝產。 糖價格昂貴主要是貴在運輸上,大唐運輸不便,糖又容易受潮粘連,加上制糖技術不成熟,所以昂貴。 可對李長安來說,這些困難已經都解決了。 就地種植甘蔗,在甘蔗地邊上建立工廠,制作出的糖不往外運輸,直接賣給附近的村莊,這些村莊再將糖進一步加工成鹵味、果醬、果脯等產品再往外賣。 至于制糖技術,大唐的制糖技術不成熟,但是裴蕓的制糖技術很成熟,對于吃這件事情,裴蕓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目前她已經能將饅頭蒸的白白胖胖了,為此,她繁衍了七百多代酵母菌種,還自己用天然水晶手磨了一架粗略版顯微鏡…… 甘蔗產量高,收購價就低了,十斤甘蔗才五文錢,一畝地能賣五百文錢。 對種甘蔗的百姓來說,一畝地能賣五百文錢,已經比種莊稼賣的多不少了,麥子要繳稅,那些糧商收糧一斤麥子才出三文錢,而甘蔗的畝產是麥子的十倍,還比麥子更容易種。 甘蔗進了制糖作坊,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成本,一斤紅糖的成本價才三十文錢,往外賣轉手就能賣五十文錢。 荊州市面上的紅糖價格在二百文一斤,李長安的制糖工坊給漳縣各個村子的批發價是五十文一斤,成本驟降四倍。 于是在這個秋日,漳縣的各個村子紛紛開始建立作坊,制作果醬、果脯等好保存的高糖貨物,再將這些東西運到江陵去賣。